代建业务

搜索文档
发力代建、出售资产!数百亿债务压顶,远洋能否突围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10:0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将代建业务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认为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将在未来两三年快速放大 计划抓住市场机会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拓代建项目33个 签约面积562万平方米 在中指研究院代建新签规模榜排名第八 其中住宅占比70% 多为金融机构委托的盘活出险房企项目 [3] - 公司在昆明 成都 西安等地承接或跟进多个出险项目 为委托方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3]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进入调整期 传统开发模式难以为继 代建业务成为房企新战场 [3] - 头部企业新签约规模集中度下降 中尾部企业加速项目拓展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费率持续探底 [3] - 代建管理费率1%-3%的项目占比81.7% 其中1%-2%费率项目占比50.5% 较2024年底增加7.8个百分点 [4] - 绿城管理2024年综合毛利率49.6% 较2023年下降2.6% 净利率22.99% 同比下降6.7% [4] 财务困境与资产处置 - 公司连续多年大额亏损 2022年归母净亏损159.3亿元 2023年扩大至210.97亿元 2024年股东应占亏损186.24亿元 三年累计亏损超550亿元 [6] - 2024年底借贷总额960.14亿元 其中一年内到期债务占比66% 现金资源总额仅48.28亿元 [7] - 公司出售成都太古里 颐堤港二期等优质资产 近期以3.22亿元出售远洋国际中心二期项目23%股权 [7] 债务重组进展 - 境内债务重组方案涉及7笔公司债和3笔银行间债务 总金额180.5亿元 重组选项包括现金回购 股票经济收益权 以资抵债 一般债券展期 [8] - 现金回购和资产抵债覆盖110亿元 占总债务60%以上 现金回购拟以不超过8亿元按面值20%价格购回不超过40亿元债券 [8] - 境外债务重组总规模63.15亿美元 转换为22亿美元新债务及41.15亿美元新强制可转换债券和永续证券 [9] 经营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合约销售额134亿元 同比下降27% [9]
远洋集团发力代建业务盘活不良资产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3 00:41
行业趋势与代建业务发展 - 代建业务成为房地产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具有"轻资产和抗周期"特性 [1] - 2025年上半年代建新增规模前20企业合计签约建筑面积109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 [1] - 行业逻辑从"资本规模扩张"转向"专业能力变现",代建成为房企重构价值链的破局利器 [1] - 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阶段,房企向服务商转型是必然趋势,代建是轻资产业务重要领域 [7]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绿城管理、龙湖龙智造、金地管理深耕多年,形成第一阵营 [1] - 头部企业新签约规模集中度下降,中部和尾部企业加速拓展,代建管理费率持续压缩 [3] - 超五成代建项目管理费率在1%-2%之间,部分达3%,过去高点为5% [3] 远洋建管业务表现与策略 - 2025年上半年远洋建管新拓展面积562万平方米,位列行业第八 [1] - 公司采取完全融合的发展模式,同时发展重资产开发与代建业务 [2] - 代建业务中住宅占比约70%,同时涵盖城市更新、产业园区等多元化业态 [4] 差异化竞争路径 - 聚焦不良资产处置提升费率,涉及复杂项目收费比例更高 [3] - 与AMC合作形成"低价收购+专业运营"闭环,AMC以市场价4-5折收购债权资产 [4] - 建立"根据地"策略,选定不超过20城集中精力发展代建业务 [5] - 通过"游击战"寻找其他平台业务真空地带,从细微之处渗透市场 [6] - 采取"歼灭战"模式,一线团队快速反馈,集团集中力量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6] 城市更新业务模式 - 城市更新项目分"穿衣戴帽"式综合整治和拆除重建两条路径 [6] - 主流商业模式包括甲方出资公司输出专业能力,或合作方出资设立基金公司负责操盘 [7] - 成功案例包括成都远洋太古里、济南宾馆地块城市更新项目,实现新旧协调统一 [6] 业务发展理念 - 定位为"项目医生",注重为委托方提供精准诊断和方案 [6] - 不设定不切实际目标,强调逐年增长,注重项目成功率 [7] - 未来发展方向强调品牌信誉和长期主义,不以规模竞速论英雄 [7]
从甲方转向乙方,老牌房企远洋在代建市场如何解题?
第一财经· 2025-08-12 15:05
代建业务成为房企转型重要方向 - 远洋集团将代建业务作为重要发力方向 上半年新拓项目33个 签约面积562万平方米 行业排名第八 [3][6][7] - 百强房企中已有八成布局代建 资源向头部集中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 [7] - 代建业务相对重资产开发具有清晰盈利模式 市场需求庞大 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3][9] 远洋代建业务发展路径 - 代建业务经历三个阶段 前20年零星开展 2023-2024年进入主动调整期 目前一二线城市项目占比近九成 [6][7] - 拓展项目三大思路 在主力城市发挥优势 接手同行失败项目 集团扁平化管理直接介入 [8] - 强调"乙方思维"转变 从重资产开发的风险控制转向服务输出和专业能力 [9] 行业竞争格局与盈利挑战 - 上半年行业代建管理费率1%-3%的项目占比81.7% 其中1%-2%费率项目占比50.5% 较2024年底增加7.8个百分点 [12] - 部分企业采取恶性竞争手段 压低代建费甚至亏损中标 远洋坚持不盲目追求最低价和差异化方案 [12] - 代建核心价值在于创造增量 通过专业运作实现项目扭亏或减亏 如青岛繁花里项目四个月清盘 [13] 业务模式与市场机会 - 代建原则上不投入资金 需资金时通过合作方或金融工具解决 七成新增项目为住宅业态 [12][13] - 与AMC合作处置不良资产 折价收购困境项目债权后进行开发运营 未来两三年处置规模将快速放大 [13] - 代建业态多元化 覆盖住宅 商业 不动产 养老等全业态 可提供城市更新系统性解决方案 [14] 行业转型趋势 - 房企集体向轻资产转型 从开发转向"轻重并举" 进入产品 管理 服务为核心的时代 [14] - 组织架构扁平化和业务轻型化成为新趋势 有利于降低负债并实现快速转型 [14]
远洋集团副总裁赵建军:代建业务就是凭本事吃饭,不良资产赛道前景广阔且处于发展初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22:25
代建业务模式转型 - 公司从重资产开发商转型为代建服务商,强调角色转变带来的自主性和路径清晰度 [2] - 代建业务要求团队以专业能力和务实态度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案例证明市场认可度 [3] - 公司未将代建业务独立运营,而是与开发业务协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 [6][7] 业务发展现状与策略 - 2023年底成立代建品牌远洋建管,2025年上半年新拓33个项目,签约562万平方米,销售额7.8亿元 [5] - 业务布局因地制宜:部分城市以代建为主(已获5-6个项目),部分城市仍以开发业务为主导 [7] - 项目获取渠道包括既有合作伙伴拓展和公开市场竞标,委托方覆盖政府、金融机构及央国企 [7] 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布局 - 不良资产赛道被视作前景广阔且处于发展初期,预计未来两三年业务规模将快速增长 [7] - 公司已在华东、昆明、成都、西安等地承接多个AMC和出险项目,构建全链条服务能力 [7][8] - 行业代建费率77.7%集中在1%-3%,竞争加剧导致费率持续压缩,不良资产成为头部企业探索方向 [7] 典型案例与市场验证 - 乌鲁木齐雅山璟庐项目14个月内完成代建代销并交付,获委托方高度认可 [3] - 通过专业研判成功说服开发商调整产品定位(豪宅改普宅),市场表现验证决策正确性 [4]
【e公司观察】“央企系”地产公司陆续剥离地产开发业务 轻资产转型中需重视新挑战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20:03
央企系地产公司剥离开发业务 - 中交房地产集团旗下*ST中地以1元价格将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中交房地产集团 [1] - 中国电建地产集团旗下*ST南置将房地产开发业务等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方 [1] - 剥离开发业务主要目的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和战略转型 [1] - 行业周期演进下房地产开发业务整体承压,持续对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亏损侵蚀净资产规模,公司面临较大偿债压力 [1] - 未来将主要锚定物业服务和资产管理与运营等轻资产业务,实现从重到轻的战略转型 [1] - 有利于化解退市风险,维护中小股东利益,提升运营效率 [1] 地方国资地产公司转型案例 - 华远地产将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北京市华远集团,聚焦代建、酒店经营等业务 [2] - 华远地产已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加速向综合性城市运营服务商战略转型 [2] - 格力地产主业转向免税业务,更名为珠免集团 [2] 轻资产化转型特点与挑战 - 启动轻资产化转型以国资企业和大中型企业为主,运作模式考验大股东实力 [2] - 地产债务剥离需债权人首肯,前提是负债转移不能影响债务偿还 [2] - 地产业务剥离后上市公司将面临资产和营收收缩 [2] - 部分房企代建等轻资产类业务刚起步,新增长点存在不确定性 [2] - 需构建"由重向轻"的运营和管理新模式,培育新增长曲线 [2]
荣盛发展平稳运营,轻资产转型写入年报战略
中证网· 2025-04-28 02:06
公司业绩与运营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80.09亿元,利润状况与同行平均水平持平,符合预期 [1] - 在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公司实现平稳运营,债务规模持续下降,债务结构优化 [1] - 公司持续提升经营质量,增强酒店、商管等轻资产运营能力,提前布局非房新业务,实施战略升级转型 [1] 债务重组方案 - 公司计划通过搭建"挚享平台"及"至启平台"两大轻资产运营主体,以平台股权抵偿约160亿元债务,涉及酒店、代建、商业管理及产业服务等业务板块 [1] - 资产优化与风险降低: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高价值轻资产板块,降低重资产运营风险 [1] - 债权人共赢机制:以股抵债方案为债权人提供股权增值空间,同时保留核心资产运营控制权 [2] 战略转型与业务发展 - 公司加速推进"轻重并举"业务结构,重点发展代建、酒店管理、产业服务等板块 [2] - 代建业务形成"政府代建+商业代建"双轮驱动模式,2024年承接项目金额同比增长45% [2] - 酒店管理板块通过品牌输出与数字化运营,2024年RevPAR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90% [2] 行业趋势与政策驱动 - 2025年地方楼市新政密集出台,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购房补贴加码等政策为行业回暖提供支撑 [2] - TOP50房企中已有38家布局轻资产运营,代建业务规模三年增长470% [3] - 公司转型契合行业从"土地红利"向"管理红利"的逻辑转变 [3]
龙湖“瘦身”两年:营收规模退至6年前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4-25 13:44
核心观点 - 龙湖集团在2022年提前感知市场变化,主动收缩开发业务、提升运营及服务业务占比、降杠杆并调整债务结构,但营收与净利仍连续两年下滑[4] - 公司2024年营收1274.7亿元同比下降29.5%,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19.1%,收入规模退至2018年水平[7] - 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占比79%但同比下降35.3%,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占比21%同比增长7.4%[7] - 2025年是公司债务结构转换的关键一年,一年内到期债务302.4亿元占总债务17.2%[12] 财务表现 - 2024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1011.2亿元同比下降41.71%,销售面积71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01%[7] - 2024年前三个月总合同销售金额169.5亿元同比下降27.8%,单月销售同比降幅分别为36.4%、4.7%和34.6%[5][6] - 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6.1%同比下降近5个百分点,运营业务毛利率75%下降0.8%,服务业务毛利率31.4%增长0.4%[7][10] - 净负债率51.7%,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57.2%,现金短债倍数1.03倍[12] 业务结构 - 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1007.7亿元占比79%,运营业务收入135.2亿元占比10.6%,服务业务收入131.9亿元占比10.4%[7][10] - 商业投资占总租金收入78.8%,长租公寓占19.6%,整体出租率96.8%[10] - 物业在管面积4.1亿平方米,代建业务覆盖核心一二线城市[10] - 2024年仅新增9宗地块总建面82.74万平方米,2025年拿地集中在长三角区域[7][8] 区域表现 - 2024年西部/环渤海/长三角/华中/华南区域销售金额同比分别下降44.22%/48.42%/41.96%/39.41%/24.54%[7] - 2025年前三月长三角区域销售50.1亿元继续成为主力,华南区域同比降幅最小[7] - 新增土地主要位于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核心城市[7][8] 债务管理 - 有息负债总额1763.2亿元,在手现金494.2亿元[12] - 计划2025年新增经营性物业贷100亿元以上,年底规模达900亿元[12] - 境外债券剩余13亿美元2027年后到期,目标2025年底总债务降至1400亿元左右[12] - 标普预测2025年债务与EBITDA之比维持8倍左右[13] 战略方向 - 坚持开发、运营、服务三业务并重,预计2028年运营及服务收入占比达50%[11] - 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投资,选择兑现把握强的项目[11] - 保持负债规模稳步下降,银行融资不逾期不展期,公开市场不违约[12] - 行业规模从高峰18万亿元降至不足10万亿元,公司以债务安全为第一优先级[11]
年报点评|绿城中国:代建销售占比创新高,2025年利润指标仍存压力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4-05 09:44
核心观点 - 2024年绿城合同销售额2768亿元,同比减少8.1%,代建业务销售额1050亿元,占比提升至37.9%创历史新高 [3][7] - 拿地权益比例提升至80.5%,但拿地销售比降至0.4,维持现金流稳定策略 [4][12] - 结转毛利率回升至11.7%,但净利率降至2.6%,2025年利润指标仍存压力 [4][21] - 融资成本降至3.7%,三条红线保持绿档,财务状况稳健 [5][22][24] 销售表现 - 2024年合同销售额2768亿元(-8.1%),面积1409万平(-8.9%),其中代建销售额1050亿元(-1.7%),占比提升2.5pct至37.9% [3][7] - 自投项目销售额1718亿元(-11.6%),回款率104%,一二线销售占比79% [7] - 整体去化率62%(2023年60%),但低于首开去化率82%,存货去化压力仍存 [3][7] - 2025年自投销售目标1600亿元(略降),代建目标1000亿元(持平) [3][8] 代建业务 - 新拓代建面积3649万平(+3.4%),但代建费用93.2亿元(-10.1%),盈利压力加大 [3][10] - 政府及国企代建占比56.5%,私营企业代建面积同比+36% [11] - 代建项目覆盖130城,合约建面12560万平(+5%),可售货值9316亿元(+4.4%) [11] 土地投资 - 新增42宗地块,建面418万平(-25%),货值1088亿元(-23.6%),权益比例提升5.4pct至80.5% [4][12] - 总土储2747万平(-26.2%),可售货值4496亿元,一二线占比76%,10个核心城市占比53% [4][16] - 2025年拿地货值目标与2024年相当,聚焦杭州、西安等二线城市(占比78%) [12][15] 财务指标 - 2024年营收1585.5亿元(+20.7%),结转收入1470.2亿元(+21.9%),已售未结1905亿元(-25.7%) [21] - 综合毛利率12.8%(-0.2pct),物业销售毛利率11.7%(+0.4pct),净利率2.6%(-2.5pct) [4][21] - 计提减值49亿元(存货减值31亿元),归母净利率1%(-1.4pct) [21] - 有息负债1372亿元(-6.1%),现金短债比1.41倍,净负债率56.6%(-7.2pct)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