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类新药
icon
搜索文档
浦东推动细胞基因等新兴赛道持续集聚 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8:53
行业创新成果 - 2019年以来浦东累计获批1类新药29个占上海78% 创新医疗器械31个占上海57% [1] - 2024年获批6款1类创新药和4款创新医疗器械 覆盖多个重大疾病领域并实现多项"首个"和"首创"突破 [1] - 细胞基因治疗领域领先 已获批4款CAR-T产品占全国57% [1] 产业生态建设 - 细胞基因治疗领域集聚超17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涌现多款全国首个首创细胞基因药物 [1] - ADC领域企业集聚效应显著且技术领先 脑机接口与同位素药物等新兴赛道已形成规模效应 [1] - 张江药谷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完整生态 成为细胞治疗产业策源地与风向标 [2] 战略发展规划 - 发布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功能提升方案 实行"1+1+X"空间布局打造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 [2] - 推动"张江药谷+"品牌统一化建设 实现名称标识与服务标准三统一 [2] - 未来将强化源头创新与转化平台 扩大国际合作开启万亿级新纪元 [2][3] 政策支持方向 - 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研发与制造并重发展策略 [2] - 持续推动细胞基因、脑机接口、ADC及同位素药物等新兴赛道集聚 [3] - 目标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与临床首用产品策源地 [2][3]
星耀科创板:从一块试验田到满园繁花
上海证券报· 2025-07-22 03:58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589家,三成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5] - 科创板公司累计股权融资超1.1万亿元,超六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或工程师,"科技—产业—资本"循环格局初步形成 [5] - 科创板制度改革为创业板、主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借鉴,带动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和基础制度完善 [5] 生物医药领域成果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推出的1类新药数量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累计推出20款1类新药,其中2024年新增9款 [7][8] - 君实生物科创板上市后获80多亿元融资,核心产品在全球超35个国家地区获批,商业化产品扩增至5项 [7] - 迪哲医药研发的舒沃替尼是首个获中美双突破性治疗认定的国产肺癌创新药,中国首个独立研发在美获批的全球首创新药 [7] 半导体与高端制造 - 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形成中芯国际、中微公司等龙头集群 [10] - 中芯国际科创板IPO募资532亿元支持研发扩产,中微公司上市6年销售规模增长5倍以上,产品从单一刻蚀设备拓展至多品类 [11] - 拓荆科技上市后突破研发资金瓶颈,首年即实现盈利并持续增强盈利能力 [9] 研发投入与人才 - 科创板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1681亿元(同比+6.4%),是归母净利润475亿元的3倍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中位数12.6% [10] - 科创板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三成 [10] - 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创投机构投资,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风气 [16] 制度创新与生态建设 - 科创板确立多元包容上市标准,优化再融资审核流程,并购重组定价机制更市场化 [13][14] - 科创板指数体系达30条,境内外跟踪产品161只规模近2600亿元,科创50指数规模超1800亿元 [15] - "1+6"新政提出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标准、试点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等深化改革举措 [17][18]
中国光谷出台措施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7-15 15:29
政策支持 - 武汉东湖高新区出台《关于突破性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若干措施》,旨在加快打造全球一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1] - 政策涵盖六大板块20条措施,包括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快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推动平台体系转型升级等 [1] - 对生物医药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给予最高5亿元支持,对1类新药产业化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对顶尖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金支持 [1] 产业规模 - 2024年光谷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形成千亿产业集群 [1] - 2024年武汉生命健康产业总规模达5546亿元,居中部第一 [2] 研发与创新 - 鼓励企业开发人工智能产品,支持参与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推动医院与企业联合创建创新药械应用示范中心 [1] - 支持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卓越级孵化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中心 [2] - 鼓励企业研发精准诊疗、AI制药及康复管理等领域的大模型 [2]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凸显制度包容性 生物医药企业踊跃申报
证券日报· 2025-07-08 00:07
恒润达生科创板上市申请 - 恒润达生符合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 主要业务需国家批准且市场空间大 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公司产品尚未上市销售 处于未盈利状态并预计持续亏损 [1] - 采用第五套标准有利于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融资 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 [1]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政策 - 第五套标准不对企业营收和净利润设限 强调核心技术产品需国家批准且市场空间大 [2] - 科创板开板6年来已有20家生物医药企业采用该标准上市 其中19家已实现核心产品上市 [2] - 2018-2025Q1期间 第五套标准企业推出17款1类新药 占同期国产创新药总数的12% [2] 政策优化与行业影响 - 《科创板意见》将第五套标准覆盖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3] - 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解决未盈利企业估值难题 [3] - 该政策有助于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创新领域 形成良性循环 促进产业链升级 [2][3]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重启第五套标准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 为硬科技企业开辟上市通道 [1] - 政策有利于深化资本与科技融合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 [1] - 资本市场对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的支持稳步落地 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