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减震器
icon
搜索文档
拓普集团(601689):持续推进全球化,预计机器人和液冷业务是增长点
东方证券· 2025-11-03 15:13
投资评级与盈利预测 - 报告对拓普集团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3][6] - 目标价格为87.72元,较2025年10月31日股价73.78元存在约18.9%的上涨空间 [3][6]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92亿元、36.57亿元、45.46亿元,原预测为33.91亿元、42.16亿元、51.53亿元,主要调整了收入、毛利率及费用率等假设 [3] 核心观点与增长驱动力 - 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海外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是未来发展趋势,海外市场将成为盈利增长点 [9] - 人形机器人业务布局品类较多,包括直线执行器、旋转执行器和灵巧手电机等,预计未来配套价值量较高,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9] - 服务器液冷业务积极拓展国内(如华为)和国外客户(如A客户、NVIDIA、META),该市场广阔,预计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9] 近期财务表现与业务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79.94亿元,同比增长12.1%,环比增长11.5% [9]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72亿元,同比减少13.7%,环比减少7.9%,主要受行业年降及人形机器人业务研发投入增加影响 [9]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09.28亿元,同比增长8.1%;归母净利润19.67亿元,同比减少12.0% [9] - 第三季度汽车电子业务销售8.91亿元,同比增长52.8%,空气悬架等产品增长迅速 [9] - 海外产能持续推进,墨西哥一期项目已投产,波兰工厂二期在筹划中,泰国工厂预计2025年底投产 [9] 财务预测与估值比较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6.11亿元、392.63亿元、469.67亿元,同比增长22.6%、20.4%、19.6% [5] - 预测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9.9%、20.2%、20.6% [5]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72元、2.10元、2.62元 [5] - 可比公司2025年PE平均估值51倍 [3][10] - 公司当前市盈率(2025E)为42.9倍,低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 [5][10]
拓普集团股价涨5.14%,农银汇理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5100股浮盈赚取1.8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31 10:03
10月31日,拓普集团涨5.14%,截至发稿,报73.87元/股,成交17.40亿元,换手率1.39%,总市值 1283.74亿元。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 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 议。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农银瑞丰6个月持有混合(014576)成立日期2022年3月22日,最新规模5332.31万。今年以来收益 8.74%,同类排名6120/8154;近一年收益9.02%,同类排名6079/8046;成立以来收益11.51%。 农银瑞丰6个月持有混合(014576)基金经理为史向明。 截至发稿,史向明累计任职时间19年124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5.26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 107.52%, 任职期间最差基金回报-19.9%。 资料显示,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育王山路268号,成立日期 2004年4月22日,上市日期2015年3月19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内饰功能件33.76%,底盘 ...
拓普集团涨2.02%,成交额15.7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733.0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4 11:2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10月24日盘中股价上涨2.02%,报收70.10元/股,成交金额15.71亿元,换手率1.31%,总市值达1218.2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733.08万元,特大单买入1.58亿元(占比10.04%),卖出2.14亿元(占比13.65%)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4.59%,近5个交易日上涨6.73%,近20日下跌14.04%,近60日上涨43.35%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收入构成主要为:内饰功能件33.76%,底盘系统28.66%,减震器15.77%,汽车电子8.31%,热管理系统7.58% [1]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29.35亿元,同比增长5.83%;归母净利润12.95亿元,同比减少11.0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5.7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0.59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1.05万,较上期增加6.33%;人均流通股15722股,较上期减少5.9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8817.61万股,较上期减少16.42万股 [3] - 多只沪深300ETF基金在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1523.02万股(较上期增加415.10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持股1102.14万股(较上期增加326.83万股) [3] - 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为新进十大流通股东,东吴移动互联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行业分类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线控底盘、理想汽车概念、智能座舱、汽车轻量化、汽车热管理等 [1]
拓普集团涨2.01%,成交额16.5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8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21 13:3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1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1%,报收69.44元/股,成交金额16.56亿元,换手率1.40%,总市值达1206.7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80亿元,其中特大单买入2.33亿元(占比14.09%),卖出1.61亿元(占比9.75%)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43.23%,近5个交易日上涨6.93%,近60日上涨41.25%,但近20日下跌3.13%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成立于2004年4月22日,于2015年3月19日上市,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内饰功能件33.76%,底盘系统28.66%,减震器15.77%,汽车电子8.31%,热管理系统7.58%,其他(补充)5.86%,电驱系统0.06%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概念板块包括线控底盘、理想汽车概念、汽车热管理、汽车轻量化、新型工业化等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35亿元,同比增长5.83%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2.95亿元,同比减少11.08%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5.7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0.59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1.05万户,较上期增加6.33%,人均流通股为15722股,较上期减少5.9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8817.61万股,较上期减少16.42万股 [3] - 多家沪深300ETF增持或新进十大流通股东,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415.10万股至1523.02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增持326.83万股至1102.14万股,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为新进股东 [3] - 东吴移动互联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重大资产重组获北京市国资委批复,渤海汽车涨停
新京报· 2025-10-15 17:05
公司股价与交易批准 - 公司股价于10月15日触及涨停,涨停价为6.12元,涨幅达10.07%,总市值为58.17亿元 [1] - 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北汽集团已收到北京市国资委的批复,原则同意公司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总体方案 [1] - 该交易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及有权监管机构批准,能否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1] 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细节 - 公司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海纳川持有的四家企业股权,包括北汽模塑51%股权、廊坊安道拓51%股权、智联科技100%股权、廊坊莱尼线束50%股权 [1]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1] - 北汽集团直接持有海纳川60%股权,其控股股东为北京国管,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国资委 [1] 收购标的业务与交易影响 - 收购的四家企业主营业务覆盖塑化汽车装饰件、汽车座椅骨架、汽车电子产品和汽车线束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2] - 交易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活塞及组件、轻量化汽车零部件、轮毂、空调、减震器、油箱等 [2] - 交易后,公司主营业务将新增汽车外饰零部件、座椅骨架、汽车电子产品、汽车线束等产品,通过整合技术研发能力扩展产品线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2] 公司近期经营业绩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下滑至42.27亿元,归母净利润自2021年至2024年持续亏损,2024年亏损额扩大至12.64亿元 [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7.12亿元,同比下降26.46%,归母净利润为3.01亿元 [2] - 上半年净利润提升主要得益于德国子公司申请破产后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由“超额亏损”转回形成投资收益,并非主营业务盈利带来的增长 [2] 行业背景与交易展望 - 汽车产业正处于加速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转型浪潮中 [3] - 此次资本运作能否帮助公司摆脱经营困境,仍需市场检验 [3]
拓普集团大跌5.23%,成交额5.3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956.7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3 10:1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3日盘中股价下跌5.23%至68.99元/股,成交金额5.39亿元,换手率0.45%,总市值1198.9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956.71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33.85%和36.91%,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56.49%和64.48%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42.30%,近5个交易日下跌7.62%,近20日上涨8.83%,近60日大幅上涨56.23%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29.35亿元,同比增长5.83%;但归母净利润为12.95亿元,同比减少11.0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5.7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0.59亿元 [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主要为:内饰功能件33.76%,底盘系统28.66%,减震器15.77%,汽车电子8.31%,热管理系统7.58%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1.05万户,较上期增加6.33%;人均流通股15722股,较上期减少5.9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8817.61万股,较上期减少16.42万股 [3] - 多只沪深300ETF在第二季度增持或新进为前十大流通股东,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415.10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增持326.83万股,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为新进股东 [3]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成立于2004年4月22日,于2015年3月19日上市,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线控底盘、特斯拉、小米汽车概念、蔚来汽车概念、小鹏汽车概念等 [1]
拓普集团股价跌5.01%,博时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1.29万股浮亏损失5.1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0 11:11
公司股价表现 - 10月10日公司股价下跌5.01%,报收75.52元/股,成交额达21.14亿元,换手率为1.58%,总市值为1312.41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内饰功能件收入占比最高,为33.76%,其次是底盘系统28.66%,减震器15.77%,汽车电子8.31%,热管理系统7.58%,其他(补充)5.86%,电驱系统0.06% [1] 基金持仓情况 - 博时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指数发起式A(021035)二季度增持公司股票4000股,持有股数达1.29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为3.44%,为公司第四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于2024年5月21日成立,最新规模为1322.12万元,今年以来收益率为43.05%,同类排名1212/4220,近一年收益率为43.56%,同类排名1128/3852,成立以来收益率为62.88% [2] - 因公司股价下跌,该基金当日估算浮亏约5.13万元 [2] 基金经理信息 - 该基金基金经理为李庆阳,累计任职时间1年252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59.97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为165.8%,最差基金回报为32.1% [3]
拓普集团股价跌5.01%,英大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3.23万股浮亏损失12.8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0 11:06
公司股价表现 - 10月10日公司股价下跌5.01%至75.52元/股,成交额21.12亿元,换手率1.57%,总市值1312.41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内饰功能件33.76%,底盘系统28.66%,减震器15.77%,汽车电子8.31%,热管理系统7.58%,其他(补充)5.86%,电驱系统0.06% [1] 基金持仓情况 - 英大基金旗下英大睿鑫A(003446)二季度持有公司股票3.23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2.85%,为第八大重仓股 [2] - 基于当日股价下跌测算,该基金持仓浮亏约12.86万元 [2] - 英大睿鑫A基金最新规模5182.83万元,今年以来收益31.27%,近一年收益29.27%,成立以来收益153.72% [2]
拓普集团涨2.02%,成交额20.5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688.7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11:1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77.72元/股 成交额20.51亿元 换手率1.54% 总市值1350.6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688.71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4.46%和14.66%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8.95%和30.07%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60.31%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4.70%/32.42%/71.72% [1] 经营业绩与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9.35亿元 同比增长5.83%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12.95亿元 同比下降11.08% [2]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35.7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0.59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1.05万户 较上期增长6.33% 人均流通股15722股 减少5.96%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8817.61万股 较上期减少16.42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415.10万股至1523.02万股 易方达沪深300ETF增持326.83万股至1102.14万股 [3] - 华夏沪深300ETF(808.47万股)与嘉实沪深300ETF(696.64万股)新进十大股东 东吴移动互联混合退出十大股东 [3]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内饰功能件33.76% 底盘系统28.66% 减震器15.77% 汽车电子8.31% 热管理系统7.58%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 [1] - 概念板块涵盖线控底盘 智能汽车 一体化压铸 特斯拉 汽车轻量化等 [1] 公司基本信息 - 注册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 成立于2004年4月22日 2015年3月19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东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919
东海证券· 2025-09-19 11:54
核心观点 - 报告重点推荐拓普集团 其2025Q2业绩环比改善且机器人及液冷业务开启新成长曲线 同时分析美联储9月FOMC会议降息落地及后续政策空间 [2][5][11] - A股市场出现大幅回落 上证指数单日下跌1.15%并跌破多条均线 技术指标走弱 [20][21][22] 拓普集团业绩与业务分析 - 2025H1实现营收129.35亿元 同比增长6% 归母净利润12.95亿元 同比下降11% 其中2025Q2营收71.67亿元 环比增长24% 净利润7.29亿元 环比增长29% [5] - 分业务营收:减震器20.40亿元(-5%) 内饰功能件43.66亿元(+12%) 底盘系统37.08亿元(-2%) 汽车电子10.75亿元(+52%) 热管理系统9.80亿元(+7%) 电驱系统0.08亿元(+22%) [6] - 分区域营收:国内92.70亿元(+13%) 国外29.06亿元(-11%) 赛力斯及吉利等新能源客户贡献显著增量 [6] - 毛利率19.55% 同比下降1.79个百分点 主要因规模效应收窄及产品结构调整 其中电驱系统毛利率下降21.76个百分点 [7] - 期间费用率9.32% 同比上升0.59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提升1.09个百分点 或因机器人相关投入增加 [7] 拓普集团成长前景 - 液冷业务获突破性订单15亿元 产品包括液冷泵及温压传感器等 已向NVIDIA及华为等头部企业送样 [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0.47亿元/39.20亿元/50.28亿元 对应EPS为1.75元/2.26元/2.89元 PE为41X/32X/25X [9] - 维持"买入"评级 因多元化客户布局及机器人等新兴业务放量 [9] 美联储政策分析 - 9月FOMC会议降息25bp 基准利率降至4.00%-4.25%区间 符合市场预期 [11][12] - 点阵图显示年内或再降息50bp 但内部鹰鸽分歧严重 9位官员支持再降50bp 6位支持不降息 [14] - SEP报告上调2025年GDP预测0.2个百分点至1.6% 2026年PCE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至2.6% [13] - 泰勒规则测算显示后续或有70bp降息空间 但受通胀上行及经济回暖影响 实际降息50bp更合理 [16] - 资产价格波动剧烈:2年期美债收益率收涨5bp至3.55% 美元指数先跌后涨 美股高开收跌 [17]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44点(-1.15%) 收于3831点 深成指跌1.06% 创业板指跌1.64% [20][21] - 技术指标走弱:跌破5日/10日/20日均线 日线KDJ与MACD死叉共振 周线KDJ有死叉迹象 [20][21] - 行业表现:旅游及酒店板块涨2.19%领涨 贵金属跌4.01%领跌 超88%板块出现资金净流出 [22][25] - 资金面:大单资金净流出超457亿元 融资余额23885亿元 [20][27] 财经要闻 - 中美经贸团队就Tiktok问题达成框架共识 中方反对将科技经贸问题政治化 支持企业平等商业谈判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