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
icon
搜索文档
前三季96%QDII正收益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涨112%
中国经济网· 2025-10-15 07:12
QDII基金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场650只有可比业绩的QDII基金中,共有624只基金净值上涨,占比高达96% [1] - 同期仅有26只基金净值下跌 [1] 领涨基金及驱动因素 - 创新药板块回暖是推动QDII基金业绩上涨的主要驱动力,相关个股普遍上涨 [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C和A份额分别以155.14%和155.09%的收益率领涨全市场QDII基金 [1] - 共有13只QDII基金前三季度涨幅超过100% [2] -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有4只产品涨幅超过102%,包括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混合发起式的不同份额 [2] - 其他9只涨幅超过100%的基金包括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112.80%)、工银新经济混合美元(104.12%)、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102.12%)等 [3] 领涨基金投资组合分析 - 领涨基金高度集中投资于创新药板块,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前十大重仓股均为生物科技公司,包括映恩生物、科伦博泰生物、信达生物等 [1] - 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混合发起式同样重仓创新药行业,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信达生物、映恩生物、三生制药、百济神州等 [2] - 规模较大的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前十大重仓股为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石药集团等 [4] 表现落后基金类别 - 跌幅榜上,表现垫底的QDII基金主要为投资于房地产、原油及油气类产品的基金 [5] - 部分跟踪标普500医疗保健等权重指数的QDII基金也表现欠佳 [5] 具体基金业绩数据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规模为248.88亿元,涨幅112.80% [6] - 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规模为60.23亿元,涨幅101.00% [6] - 诺安全球收益不动产(QDII)下跌6.22% [6] - 宏利印度股票(QDII)下跌5.41% [6] - 易方达标普医疗保健指数相关份额下跌幅度在2.58%至3.64%之间 [6]
最高近190%!前三季度37只基金收益翻倍!AI主题表现领跑
搜狐财经· 2025-09-30 20:53
市场整体表现 - 2023年三季度A股和港股市场自4月中旬以来持续走高并迭创阶段新高[1] - 截至9月26日共有37只权益类基金和QDII基金收益率翻倍[2] 主动权益类基金 - 主动权益类基金算术平均收益率为30.32% 超过98%的基金取得正收益[4] - 3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超过100% 单只基金最高收益率接近190%[4] - 永赢科技智选A以189.58%的收益率领跑 近半年收益率超过164%[4] - 中欧数字经济A、中航机遇领航A、红土创新新兴产业、交银优择回报A收益率分别为135.06%、125.94%、120.00%、119.50%[6] - 领先基金主要配置电子和通信板块 对AI概念股持有占比较高[4][6] - 6只基金亏损超过10% 广发价值优势收益率-15.50%[6] 被动指数型基金 - 指数型基金算术平均收益率为27.53% 近98%的基金取得正收益[7] - 跟踪创新药、通信、人工智能等方向的基金收益率居前[7] - 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和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收益率分别为103.96%和100.59%[7] - 下跌基金主要跟踪能源、食品饮料、煤炭等行业 广发中证全指能源ETF收益率为-5.59%[7] QDII基金 - 4只QDII基金收益率超100% 投向港股市场尤其是创新药资产的基金表现居前[3][8]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工银新经济人民币A、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A收益率分别为152.25%、102.88%、102.56%、100.31%[8] - 领先QDII基金主要重仓港股医药生物板块 部分基金已暂停申购[8] - 易方达标普医疗保健A人民币等基金亏损超过4%[8]
资金配置动向揭示:科技板块是港股本轮行情主要推动力
证券日报· 2025-09-21 23:47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9月18日盘中突破27000点创近四年新高市场交投活跃 [1] - 恒生科技指数单周累计涨幅5.09%科技板块成为行情主要推动力 [1] 资金配置动向 - 港股相关ETF呈现规模与资金净流入双高态势 [1] - 易方达恒生科技ETF上周获超8亿元净流入规模达204.50亿元 [1] - 广发恒生科技ETF净流入超6亿元规模91.52亿元 [1] -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净流入超6亿元规模337.79亿元 [1] - 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净流入4.08亿元规模59.97亿元 [1] 南向资金作用 - 南向资金在港股复苏中扮演重要角色 [2] - 南向资金重仓的科技互联网赛道ETF实现显著净流入提供流动性支撑 [2] 机构观点与展望 - 经济延续温和修复态势港股基本面保持稳健 [3] - 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深化预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提升资产质量和流动性 [3] - 互联互通机制深化继续引导南向资金流入提供长期资金支撑 [3] - 新消费科技和汽车板块热度有望延续 [3] - 恒生科技指数代表的中长期投资机会逐步显现 [3] - 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企业在政策支持下商业化进程超预期 [3] 全球市场定位 - 港股市场是中国产业与全球资本深度融合的前沿阵地 [4] - 中国具备稳定国内环境和经济韧性吸引国际资本 [4] - 港股聚集优秀中国企业且与国际接轨程度高成为国际资本优选 [4]
前8月94%QDII正收益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涨103%
中国经济网· 2025-09-05 07:12
QDII基金整体表现 - 全市场644只有可比业绩的QDII基金中前8个月共有610只基金净值上涨占比94.7% 仅34只下跌 [1] 创新药主题基金领涨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C和A分别以133.73%和133.56%收益率位居涨幅前两位 重仓映恩生物、科伦博泰生物等创新药企 [1] - 易方达旗下4只全球医药行业基金涨幅均超94% 重仓信达生物、映恩生物、百济神州等创新药公司 [2] - 广发、华泰柏瑞、华夏等公司旗下6只创新药及生物科技ETF涨幅介于90.36%-103.70% 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规模达55.07亿元 [3] 基金经理背景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经理张韡曾任东方证券医药助理研究员及汇添富医药研究组组长 [2] - 易方达全球医药基金经理杨桢霄曾任公司投资经理及行业研究员 [2] - 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基金经理赵宗庭具有嘉实基金指数投资经验 [3] 跌幅较大基金类别 - 跌幅居前的主要为跟踪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的产品 如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沙特ETF下跌9.54% [4][5] - 原油、油气类基金表现不佳 易方达原油(QDII-LOF-FOF)下跌5.24% [4][5] - 跟踪标普医疗保健和生物科技指数的QDII基金普遍下跌 易方达标普医疗保健指数下跌2.58% [4][5] 基金规模数据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规模达202亿元 为涨幅超90%基金中规模最大产品 [5] - 博时恒生医疗保健(QDII-ETF)规模76.79亿元 涨幅81.93% [5] - 富国蓝筹精选股票(QDII)美元现汇份额规模14.63亿元 涨幅69.11% [6]
前7月92%QDII正收益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涨99.6%
中国经济网· 2025-08-07 07:15
QDII基金整体表现 - 前7个月全市场650只有可比业绩的QDII基金中600只净值上涨 占比92.31% 49只下跌 1只持平 [1] 创新药主题基金领涨表现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C/A分别以137.10%和136.89%收益率领涨QDII基金 重仓映恩生物 科伦博泰生 信达生物等创新药企 [1] - 易方达旗下4只全球医药行业混合基金涨幅均超95% 重仓信达生物 映恩生物 三生制药等创新药企 [2] -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前7月涨幅达100.48%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涨99.61% 多只生物科技ETF涨幅超87% [3] 重点基金持仓结构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前十大重仓股集中配置创新药及设备耗材龙头 包括映恩生物 科伦博泰生 信达生物等 [1] - 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基金重仓信达生物 映恩生物 三生制药 翰森制药等港股创新药企 [2] - 工银新经济混合重仓科伦博泰生 信达生物 三生制药 并配置药明康德 恒瑞医药等A股药企 [3] 基金经理背景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由医药研究员出身的张韡管理 曾任汇添富医药行业研究组组长 [1] - 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基金由杨桢霄管理 曾任公司投资经理及行业研究员 [2] - 工银新经济混合由工银瑞信研究部副总监赵蓓管理 2010年加入公司并负责医疗保健研究团队 [3] 表现落后基金类别 - 前7月表现垫底QDII基金主要为跟踪富时沙特阿拉伯指数的产品 [3] - 跟踪标普500医疗保健等权重指数 标普生物科技精选行业指数的基金及原油 油气类基金表现欠佳 [3]
7月份87%QDII正收益 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混合涨28%
中国经济网· 2025-08-05 07:09
QDII基金整体表现 - 7月份全市场670只QDII基金中586只净值上涨占比87.46%,80只下跌,4只持平 [1] - 15只QDII基金单月涨幅超24%,其中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系列基金以28.94%、28.82%、28.67%、28.57%收益率领涨 [1][2] - 跌幅方面3只QDII基金下跌超3%,宏利印度股票(QDII)单月跌幅达3.57% [2][3] 医药行业QDII基金突出表现 - 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系列基金2025年以来收益率达95.63%-97.18%,成立以来收益率35.65%-57.87% [2]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规模达159亿元,7月涨幅27.04%;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规模超10亿元,涨幅分别为27.74%、24.26% [2] - 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基金二季度重仓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10家创新药企,维持创新药配置仓位并优化个股 [2] 印度市场QDII基金情况 - 宏利印度股票(QDII)2025年以来收益率为-2.38%,成立以来收益率52.17% [3] - 该基金二季度调整组合结构,增加公用事业、新消费板块及中市值公司比重,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印度信实工业、HDFC银行等 [3]
华夏香港甘添:做金融产品创新破局者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7:09
公司战略与创新 - 公司致力于打造差异化中资机构,通过前瞻性布局和创新产品在新兴赛道持续破局[1] - 公司CEO认为新技术革命将重塑金融业形态,香港市场为资管机构提供战略机遇[1] - 公司已抢占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先机,推出香港首只人民币计价、跨市场、纯投资级别债券公募基金[1][3] - 公司预测离岸人民币资金池2030年达5万亿元规模,点心债面临历史性机遇[1][5] 产品布局与业绩 - 公司推出华夏人民币货币ETF,规模达49.7亿元人民币,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货币ETF,7日年化收益率1.4%-1.6%[3] - 公司推出全球首只纯港股生物科技主题ETF,成为香港最大港股生物科技ETF[4] - 公司推出的华夏恒指ESG ETF规模超90亿元,为亚洲(剔除日本)最大ESG宽基ETF[4] - 公司2016年推出首只纳斯达克100指数杠杆及反向产品,广泛布局MSCI日本、欧洲、印度等指数ETF[4] - 沪深港股通18只ETF中有3只为公司旗下产品[4] 离岸人民币市场展望 - 离岸人民币存款池从2017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1.5万亿元,香港占比逐步提高[6] - 点心公司债市场规模从2020年2540亿元增至近1万亿元,增长逾三倍[6] - 2023年点心债发行数量超700只,规模超5000亿元[7] - 点心债相比同期限境内债及美元债(外汇对冲后)仍有30-50个基点溢价[7][8] - 外资企业如雀巢、宝马及淡马锡等纷纷在香港发行点心债融资[8] 港股市场趋势 - 南向资金占港股日均成交四成以上,海外投资者影响力较6年前大幅弱化[8] - 香港监管部门推动港股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机制有望年底前开通[9] - 内地投资者直接用人民币投资港股将提升参与度和定价权[10] 行业动态 - 香港联交所2018年修订主板上市规则引入生物科技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4] -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6] - 南向通政策放宽和跨境理财通优化为离岸市场注入稳定资金来源[8]
华夏香港甘添: 做金融产品创新破局者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6:03
公司战略与创新 - 华夏香港致力于打造差异化中资机构,通过前瞻性布局和创新产品在资管行业破局[1] - 公司采用"找准钉子造锤子"的创新理念,在新兴赛道持续突破,放弃传统路径选择颠覆性创新[1] - 华夏香港在数字化浪潮初期就坚定介入,前瞻性和创新性贯穿发展历程[3] - 公司战略方向充满前瞻性,打造了多只全球首发、亚洲首发、香港市场首发的金融产品[1] 产品布局与业绩 - 推出香港首只人民币计价、跨市场、纯投资级别人民币债券公募基金[3] - 华夏人民币货币ETF规模达49.7亿元人民币,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货币ETF,7日年化收益率1.4%-1.6%[3] - 推出全球首只纯港股生物科技主题ETF,成为香港最大港股生物科技ETF[4] - 华夏恒指ESG ETF规模超90亿元,为亚洲(除日本)最大ESG宽基ETF[4] - 公司产品线齐全,包括跟踪MSCI日本、欧洲、印度等指数的ETF及亚洲投资级债券ETF[5] - 沪深港股通18只ETF中有3只为华夏香港产品[5] 离岸人民币市场展望 - 预计2030年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达5万亿元规模[1][7] - 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从2017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1.5万亿元,香港占比逐步提高[7] - 点心债市场规模从2020年2540亿元增至目前近1万亿元,增长逾三倍[8] - 2023年前7个月点心债发行超700只,规模超5000亿元[9] - 点心债相比同期限境内债及美元债(外汇对冲后)有30-50个基点溢价[8][9] - 中资企业加速用点心债替代美元债,如信达集团30亿元点心债获300亿元认购[8] 市场趋势与机遇 - 南向资金占港股日均成交四成以上,外资影响力较6年前大幅弱化[10] - 港股人民币柜台有望年底纳入港股通,将提升内地投资者参与度[11] - 外资企业如雀巢、宝马及淡马锡等近期在香港发行点心债融资[9] - 跨境理财通等政策优化为离岸市场注入稳定资金来源[9]
做金融产品创新破局者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5:12
公司战略与创新 - 华夏香港致力于打造差异化中资机构,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在新兴赛道持续破局,放弃传统模式选择前瞻性创新[1] - 公司认为新技术革命将重塑金融业形态,香港市场为资管机构提供战略机遇,已打造多只全球首发、亚洲首发、香港首发产品[1] - 公司坚定介入数字化浪潮,前瞻性和创新性贯穿发展历程,如在人民币债券产品未被看好时发行香港首只人民币计价、跨市场、纯投资级别公募基金[2] 产品布局与表现 - 华夏人民币货币ETF规模达49.7亿元人民币,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货币ETF,7日年化收益率1.4%-1.6%[3] - 推出全球首只纯港股生物科技主题ETF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成为香港最大港股生物科技ETF[3] - 华夏恒指ESG ETF规模超90亿元,是亚洲(除日本)最大ESG宽基ETF[3] - 公司ETF产品线齐全,包括跟踪MSCI日本、欧洲、印度等指数的ETF及亚洲投资级债券ETF,为内地投资者提供全球资产布局工具[4]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 - 公司看好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未来三到五年爆发式增长,预测离岸人民币资金池2030年达约5万亿规模[2][5] - 点心债市场规模从2020年2540亿元增至近1万亿元,增长逾三倍[6] - 中资企业加速用点心债替代美元债,如信达集团发行30亿元3.5年期点心债利率2.35%,认购超300亿元[6] - 今年以来点心债发行数量超700只,规模超5000亿元,收益率比国内同类型债券高30-50个基点[7] 市场趋势与政策 - 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池从2017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底1.4万亿元,目前约1.5万亿元[5] - 南向资金占港股日均成交四成以上,外资对港股影响力较6年前大幅弱化[8] - 港股人民币柜台有望年底前纳入港股通,将提升内地投资者参与度和定价权[8] - 国家鼓励外资企业通过熊猫债或点心债投资中国,跨国企业如雀巢、宝马等纷纷发行点心债[7]
基金市场周报:建筑材料板块表现较优,主动投资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相对领先-20250728
上海证券· 2025-07-28 19:22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7.21 - 2025.7.25期间,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上涨,申万一级行业涨多跌少,海外权益市场重要指数涨多跌少,国际黄金价格下跌,各类型基金涨多跌少 [2] 权益类 - 本期申万一级行业涨多跌少,建筑材料和煤炭表现较好,近12期综合和医药生物表现较好 [9] - 本期重仓电子和煤炭等行业的权益类基金表现较优 [14] - 列出收益率较高的代表性主动投资股票基金、指数股票基金和主动投资混合基金及对应收益率 [15][16] 固收类 - 本期债市代表指数跌多涨少,各类债券基金跌多涨少,可转债基金本期收益相对领先,今年综合业绩表现较好 [17] - 列出各类别债券型基金本期及今年以来收益表现,以及收益率较高的代表性主动投资债券基金及对应收益率 [18] QDII类 - 本期各类QDII基金涨多跌少,权益基金 - 亚太及新兴类QDII基金平均收益领先,今年权益基金 - 大中华类QDII基金涨幅较大 [19] - 列出各类别QDII基金本期及今年以来收益表现,以及收益率较高的QDII基金及对应收益率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