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恒生科技ETF
搜索文档
港股科技板块“吸金”多只相关ETF份额持续增长
上海证券报· 2025-11-23 21:51
港股科技板块资金流向 - 10月以来恒生科技指数回调逾10% [2] - 多只港股科技ETF获得资金大量涌入,份额持续增长 [2] - 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份额增长93.28亿份,获得75.6亿元资金净流入 [2] - 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获得70.77亿元资金净流入 [2] - 天弘、大成、易方达旗下恒生科技ETF均获超45亿元资金净流入 [2] 板块调整原因分析 - 调整受多重短期因素影响,包括美联储释放鹰派信号导致市场对降息预期降温 [3] - 年末政策面消息平淡,市场观望情绪较浓 [3] - 年内涨幅较大的互联网及AI板块出现阶段性调整 [3] - 部分投资者年末倾向于“落袋为安”,获利了结带来资金流出压力 [3] - 市场波动属于正常调整,是过去一年多显著上涨后的必然现象 [3] 市场前景与投资逻辑 - 市场调整为增量资金提供了布局时机 [4] - 港股市场展现出显著估值吸引力,形成“价值洼地” [4] - 公募基金正显著提升产品港股仓位,将部分港股龙头买成核心重仓股 [4] - 私募等机构投资者广泛参与港股投资,港股成为增厚收益的重要来源 [4] - 本轮上涨由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对港股科技板块的积极配置共同驱动 [4] - 企业盈利环境改善叠加全球风险偏好回暖,为市场提供支撑 [4] - 估值修复进程有望延续至2026年,对明年上半年港股表现形成利好 [4]
225只ETF获融资净买入 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居首
证券时报网· 2025-11-14 10:12
沪深两市ETF两融余额总体情况 - 截至11月13日,沪深两市ETF两融余额为1187.34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50.03亿元 [1] - ETF融资余额为1102.9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50.99亿元 [1] - ETF融券余额为84.4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0.96亿元 [1] ETF融资净买入情况 - 11月13日有225只ETF获融资净买入 [1] - 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获融资净买入额居首,净买入1.19亿元 [1] - 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的还包括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易方达黄金ETF、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易方达恒生科技ETF、华泰柏瑞中证2000ETF、博时黄金ETF等 [1]
通华财富:9月市场震荡与政策协同下的投资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10-20 11:53
全球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延续高位震荡格局,上证指数围绕3800点波动,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表现出更强韧性[3] - 港股市场在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下持续走强,恒生科技指数单周涨幅达5.31%,易方达恒生科技ETF近一月净流入超35亿元,规模突破200亿元[3] - 伦敦金现货价格在9月22日盘中突破3700美元/盎司大关创历史新高,国内实物黄金价格同步上涨,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金店零售价格突破1078元/克[3] - 黄金ETF年内收益率普遍超过30%,黄金股ETF涨幅高达60%以上,永赢黄金股ETF以69%的收益率领跑市场[3] 政策影响分析 - 央行在9月15日开展6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连续第四个月加量续作以释放中长期流动性[5]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自9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给予1个百分点的年贴息,最高覆盖贷款合同利率的50%,预计可撬动万亿级信贷资金流向汽车、养老、文旅等重点领域[5] - 截至上半年末,前100家基金代销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达5.14万亿元,同比增长5.89%,其中股票型指数基金增幅高达14.57%[5] 资产配置策略 - 权益市场重点关注三大方向:受益于流动性改善的港股科技龙头、政策驱动的消费复苏板块、高股息防御性资产[7] - 鉴于黄金中长期支撑因素存在,建议通过黄金ETF、黄金股等工具参与市场,可采取分批建仓方式[7] - “固收+”基金表现亮眼,截至8月末1700余只产品年内实现正收益,中位数收益率超3%,30余只产品涨幅超20%[7]
看好港股多重优势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逾1.1万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10-19 20:31
南向资金流向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已突破1.1万亿元,创历年同期之最,前9个月中有7个月净流入额超1000亿元 [2] - 尽管10月港股市场出现调整,截至10月16日,当月南向资金仍净流入380亿元 [2] - 近10个交易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前三位个股为阿里巴巴、小米集团、腾讯控股,快手、泡泡玛特、理想汽车、紫金矿业和美团等个股也持续获得资金流入 [2] 港股相关ETF资金流入 - 10月以来,多只港股相关ETF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其中华夏恒生互联网ETF份额增长29.78亿份 [3] - 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和大成恒生科技ETF份额分别增长26.36亿份和24.71亿份 [3] - 易方达恒生科技ETF和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的份额增长也均超过20亿份 [3] 港股估值与市场观点 - 机构认为港股当前估值具备全球比较优势,经历近期回调后,估值已回落至近30年平均水平左右 [4][5] - 港股是捕捉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核心战场,主要机会集中在创新药领域和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 [5] - 相较成长板块,港股红利板块近两个月明显滞涨甚至回调,估值性价比更为凸显,有望承接高切低的资金,保险资金等增量资金有望更多流向红利板块 [5] 机构中长期展望 - 机构对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科技不断进步、市场信心逐步恢复的基本格局保持信心,对港股市场中长期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5] - 创新药领域汇聚中国最前沿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正从科研突破走向商业变现,被视为弹性巨大的增长引擎 [5] - 市场正重新评估科技巨头在AI时代的云业务价值,伴随外资回流,这些估值处于洼地的核心资产正迎来系统性重估 [5]
黄金“吸金”!51只债券ETF飘红
中国证券报· 2025-10-17 21:24
黄金板块表现 - 10月17日黄金板块涨幅明显,多只黄金主题ETF涨幅超过3% [1] - 全市场14只商品型黄金ETF在10月17日全部上涨,其中黄金ETFAU(518860.SH)单日涨幅最高达4.68%,多只ETF涨幅超过3.5% [4] - 10月16日全市场14只商品型黄金ETF净流入额合计超过51亿元,其中华安黄金ETF和博时黄金ETF单日净流入额分别达15.62亿元和11.13亿元 [3][8] - 本轮黄金行情启动于8月底,受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推动,金价突破4000美元/盎司并持续走强 [5] 债券型ETF表现 - 10月17日全市场53只债券型ETF中有51只实现上涨 [1] 新能源板块表现 - 10月17日新能源板块调整明显,多只光伏和储能电池主题ETF跌幅超过5% [2][6] - 具体ETF表现包括储能电池ETF(159566.SZ)跌6.46%,光伏ETF龙头(560980.SH)跌6.41%,多只相关ETF跌幅在5.8%至6.0%之间 [7] - 新能源行业自2023年起新项目建设和资本开支明显放缓,2024年资本开支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但二季度起行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至60%以上,部分细分行业达80% [7] - 多晶硅料领域逐步实施“反内卷”政策,价格有望稳定在合理区间 [7] 其他资金流向 - 除黄金ETF外,银行、稀土、恒生科技等主题ETF在10月16日也获得资金青睐,如华宝中证银行ETF净流入8.79亿元,嘉实中证稀土产业ETF净流入7.17亿元 [8][9]
大量资金 借道ETF入市
上海证券报· 2025-10-14 23:01
资金流入规模与节奏 - 两个交易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超过560亿元,显示资金借道ETF快速入市 [1] - 10月10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达314.88亿元,为年内单日次高,仅次于4月中央汇金增持时期 [2] - 10月13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为246.14亿元,持续有超200亿元资金进场 [2] 资金具体流向 - 宽基ETF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净申购21.44亿元,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净申购13.34亿元 [2]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等宽基ETF净申购额均超过10亿元 [2] - 行业主题ETF方面,南方中证申万有色金属ETF净申购22.71亿元,华宝中证银行ETF净申购16.22亿元 [2] - 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净申购15.25亿元,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等多只行业ETF净申购额均在10亿元以上 [2] - 港股主题ETF净申购额合计达120.4亿元,华夏恒生科技ETF等净申购额均超8亿元 [3] 市场交易活跃度 - 易方达创业板ETF10月14日成交额72.42亿元,较前一日67.31亿元继续放量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交额54.46亿元,华夏恒生科技ETF成交额98.56亿元,均较前一日显著增长 [3] 新发基金募集情况 - 鹏华制造升级混合基金有效认购申请金额超20亿元上限,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57.06% [3] - 易方达港股通科技混合基金募集规模上限20亿元,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95.94% [3] - 富国医药精选混合基金募集规模上限10亿元,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37.69% [3] 基金仓位操作 - 创金合信中证国有企业红利ETF成立于9月24日,截至10月10日权益投资占基金总资产比例已达98.8% [4][5] - 富国上证科创板100ETF成立于9月29日,截至10月10日权益投资占基金总资产比例为38.23% [5]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永赢基金拟出资1000万元认购其永赢价值回报混合基金A类份额 [6] - 国泰基金及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200万元认购国泰启明回报混合基金 [6] 机构后市观点 - 外资公募联博基金认为A股仍具备较高配置价值,短期波动后可加大对权益市场的关注 [8] - 市场风险偏好下行时期,红利风格性价比突出,科技板块中期仍具备较高投资价值 [8] - 长城基金观点认为短期调整提供布局时点,需关注前期涨幅过高科技股的融资盘压力 [8] - 长远看,在无风险利率下行、宽流动性等背景下,股市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8]
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已然开启机构看好港股配置价值
上海证券报· 2025-10-12 23:11
全球流动性环境转变 - 美联储于9月宣布降息,标志着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正式开启 [2] - 美联储降息通常引导美元进入弱势周期,并为中国货币政策打开宽松空间 [3] - 全球市场流动性有望提升,风险偏好的回暖可能驱使资金流向新兴市场 [3] 港股市场配置价值 - 港股对全球流动性,尤其是美元流动性反应敏锐,在宽松周期中往往率先受益且弹性更大 [2][3] - 港股当前处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的“估值洼地”,上市公司以港币计价的盈利在换算成美元时会被放大,提升对外资吸引力 [2][3] - 南向资金对港股的青睐有望为市场提供持续流动性,叠加利好政策,预计市场将呈现震荡向上趋势 [3][4] 资金流向与产品表现 - 9月以来多只港股相关ETF迎来资金大幅流入,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份额增长108亿份,获得110.42亿元资金净流入 [2] - 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易方达恒生科技ETF等多只产品在此期间均获得30亿元以上资金净流入 [2] - 外资和研究机构的投资动作表明,目光正转向港股市场 [3] 互联网板块投资前景 - 尽管港股互联网板块已积累涨幅,但龙头公司估值纵向和横向比较仍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4] - 龙头互联网企业正处在主业稳步复苏与AI趋势催生估值空间的叠加阶段 [4] - 随着经济回归正常水平,互联网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修复有望更为强劲,市场对AI叙事的估值未充分反映其潜力 [4] -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AI领域的布局已具备与国际科技巨头比肩的实力,在云计算、AI应用及底层大模型等领域展现出全球竞争力 [4]
资金配置动向揭示:科技板块是港股本轮行情主要推动力
证券日报· 2025-09-21 23:47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9月18日盘中突破27000点创近四年新高市场交投活跃 [1] - 恒生科技指数单周累计涨幅5.09%科技板块成为行情主要推动力 [1] 资金配置动向 - 港股相关ETF呈现规模与资金净流入双高态势 [1] - 易方达恒生科技ETF上周获超8亿元净流入规模达204.50亿元 [1] - 广发恒生科技ETF净流入超6亿元规模91.52亿元 [1] -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净流入超6亿元规模337.79亿元 [1] - 华夏恒生生物科技ETF净流入4.08亿元规模59.97亿元 [1] 南向资金作用 - 南向资金在港股复苏中扮演重要角色 [2] - 南向资金重仓的科技互联网赛道ETF实现显著净流入提供流动性支撑 [2] 机构观点与展望 - 经济延续温和修复态势港股基本面保持稳健 [3] - 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深化预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提升资产质量和流动性 [3] - 互联互通机制深化继续引导南向资金流入提供长期资金支撑 [3] - 新消费科技和汽车板块热度有望延续 [3] - 恒生科技指数代表的中长期投资机会逐步显现 [3] - 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企业在政策支持下商业化进程超预期 [3] 全球市场定位 - 港股市场是中国产业与全球资本深度融合的前沿阵地 [4] - 中国具备稳定国内环境和经济韧性吸引国际资本 [4] - 港股聚集优秀中国企业且与国际接轨程度高成为国际资本优选 [4]
港股互联网板块迎价值重估,多只ETF获大额资金流入
天天基金网· 2025-09-21 10:51
港股互联网板块市场表现 - 阿里巴巴-W股价在9月以来涨幅接近40% [3] -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近一个月获得160.49亿元资金净流入,规模达到924.73亿元,接近千亿元大关 [3] -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华夏恒生科技ETF、易方达恒生科技ETF和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等多只产品近一个月均迎来35亿元以上资金净流入 [3] 资金流向与市场情绪转变 - 在美上市的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资产规模从8月底的83.23亿美元增长13%至94.07亿美元 [5] - 恒生指数卖空成交占比从2025年8月中旬的20.8%显著下降至9月12日的13.8% [6] - 资讯科技业在2025年2月、5月和7月分别吸引外资净流入284.8亿元、457.5亿元和212.3亿元 [6] AI驱动的价值重估逻辑 - 市场对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的传统估值框架(电商公司和游戏公司标签)严重低估了其在AI时代的核心战略价值 [6] - 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战略性地占据了AI时代价值链的核心云平台,优势在于庞大的业务基础、强劲的增长动能和深厚的护城河 [7] - 云业务近几个季度增速持续超预期,展现出在AI驱动下的巨大潜力 [7] 机构观点与投资策略 - 部分机构基于“云是AI时代核心”的判断,已开始系统性布局和加仓腾讯控股与阿里巴巴,视其为长期战略性投资 [7] - 机构看好那些兼具产业壁垒、综合实力较强,以及在AI应用方向保持领先的互联网公司 [7] - 随着AI业务逐步兑现、业绩改善与空头回补,港股互联网板块正迎来价值重估 [3]
港股互联网板块迎价值重估 多只ETF获大额资金流入
上海证券报· 2025-09-20 02:25
港股互联网板块表现 - 港股互联网板块显著回暖 阿里巴巴与腾讯控股等龙头股价持续上涨 [1] - 阿里巴巴-W涨幅接近40% [2] - 多只相关ETF获大额资金流入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达924.73亿元 接近千亿元大关 [2] ETF资金流动情况 -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近一个月获160.49亿元资金净流入 跨境型ETF中排名首位 [2] -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 华夏恒生科技ETF 易方达恒生科技ETF和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近一个月均获35亿元以上资金净流入 [2] - 在美上市的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资产规模达94.07亿美元 较8月底83.23亿美元增长13% [2] 市场结构变化 - 恒生指数卖空成交占比从8月20.8%的历史高位降至9月12日13.8% [3] - 资讯科技业2025年2月吸引外资净流入284.8亿元 5月和7月分别净流入457.5亿元和212.3亿元 [3] 行业价值重估驱动因素 - AI业务逐步兑现 业绩改善与空头回补推动板块价值重估 [1] - 互联网龙头未平仓卖空股数处于近五年高位后出现空头回补 [3] - 传统估值框架低估了企业在AI时代的核心战略价值 [3] 头部企业竞争优势 - 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战略占据AI时代云平台价值链核心 [4] - 核心优势包括庞大的业务基础(中国云市场领导者形成规模效应) 强劲增长动能(云业务增速持续超预期) 深厚护城河(需长期技术积累和巨额资本投入) [4] - 产业壁垒 综合实力强 AI应用方向领先的互联网公司持续被看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