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哪吒GT
icon
搜索文档
哪吒汽车危在旦夕,股东:可以出手救,条件是罢免创始人方运舟
36氪· 2025-05-30 20:48
债务危机与债转股失败 - 哪吒汽车"债转股"方案失败,原计划化解30亿元债务,实际仅完成20亿元,剩余债务无法解决[1][2] - 公司欠供应商总款项约60亿元,134家核心供应商曾签署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2][3] - 债转股失败导致融资受阻,复产复工及出海计划受挫[2] 管理层动荡与经营危机 - 创始人方运舟被要求罢免作为新资金注入条件[4] - 2023年12月方运舟接任CEO启动自救,但2024年3月CTO戴大力与智驾负责人王俊平离职[6] - 2024年4月300家经销商集体讨债,要求赔偿运营损失、返还拖欠返利及恢复售后服务[6][8] - 方运舟承诺4月30日前解决配件供应及车主维修问题,但5月其个人股权被冻结2000万元[10] 法律与财务风险加剧 - 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涉及司法案件400余条,被执行95次,总金额达1.45亿元[10][13] - 关联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债权人称哪吒资产不足偿还530万元债务[14] - 上海总部LOGO被拆除,公司解释为办公场地搬迁[15] 销量与战略失误分析 - 2022年销量15.2万辆(同比+118%),2023年下滑至12.75万辆(-16.16%),2024年暴跌至6.45万辆(-49.37%),2025年1-2月仅售487辆[20][23] - 高管频繁更替(10年内法定代表人变更3次),营销体系6次调整,项目因资源挤占流产[25] - 战略失误:2022年低价车型哪吒V成功,2023年转向中高端市场导致品牌混乱,哪吒S及哪吒GT销量惨淡[25][27] 历史融资与高光时刻 - 累计融资超200亿元,关键投资方包括360、宁德时代、中国中车等[20] - 2022年凭借低价策略成为新势力销冠,但未能持续[20][23]
LOGO被拆,CEO面临罢免,哪吒汽车屋漏偏逢连夜雨!
搜狐财经· 2025-05-30 13:36
公司经营危机 - 上海总部外墙LOGO被连夜拆除,体验中心门头标牌被移除,母公司国有投资方股东计划罢免创始人方运舟的董事长兼CEO职务 [1] - 公司经历海外负责人离职、被合作伙伴申请破产、官网及App断网、售后配件断供、20亿元债转股协议、E轮融资等一系列风波 [3] - 创始人方运舟股权冻结且面临被罢免,公司运营困难重重 [3] - 国资股东已启动罢免方运舟的董事会动议,并推动合众汽车破产重组,方运舟持有11.8%股权及32.1%表决权,但国资联合其他股东持股超20% [5] 销量与财务恶化 - 2024年累计销量64,549辆,同比2023年127,496辆骤降49.37%,2022年曾以152,100辆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 [7] - 2025年1月国内零售量仅110辆,较2024年12月的237辆继续下滑 [7] - 2021-2023年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累计亏损183.73亿元,2023年单年亏损68.67亿元,截至2023年末账面现金仅余28.36亿元,短期债务高达154亿元 [7] 运营与服务问题 - 哪吒汽车App出现大面积断网,车主无法使用远程控车等功能,官网无法访问显示"系统维护中" [7] - 全国多地4S店反馈厂家自2024年底起停止供应原厂配件,质保期内车辆需车主自费维修 [7] - 广州、西安等地经销商陆续关店,剩余门店转向第三方采购配件,维修质量无法保障 [7] - 厂家承诺的"终身质保"沦为空谈,部分车主被迫低价抛售车辆,残值率腰斩,部分险企将哪吒车型列入高风险名单,保费暴涨40% [9] 供应链与债务危机 - 全国20余家经销商代表集体讨债,涉及金额从数百万至上千万元不等 [9] - 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申请破产审查,拖欠531万元广告服务款项 [9] 战略失误与管理问题 - 战略失误是危机的根源,强行推进高端化的哪吒S/GT系列遭遇滑铁卢,终端售价从19.98万元下探至15万元区间,月销量长期不足千辆 [10] - 原有的基本盘丧失殆尽,高端品牌未立起来,错失2024年家用SUV市场爆发期,主力车型哪吒L因迭代滞后丧失竞争优势 [10] - 首任CEO张勇承认新产品定价失误、营销模式陈旧及供应链管理失当三大问题导致市场崩盘 [12] - 方运舟提出的"双市场战略"(2025年海外销量占比50%)面临质疑,2024年3.4万辆的出口量仅占总销量26%,当地新能源渗透率不足5% [12] 高管离职与海外困境 - 海外事业部总裁周江离职,团队多名高管同步出走,印尼公司总经理张攀鹏离职 [12] - 海外经销商备件供应和售后中断,影响哪吒汽车在泰国、印尼等地的本地化生产计划 [12] 未来展望 - 公司破产重组或引入新战略投资者(如宁德时代、地方国资)的可能性增加 [14] - E轮融资(原计划40-45亿元)的主要投资方据说是来自一家金砖国家的基金,实力雄厚 [14] - 任何投资者接盘首先需解决40万车主的售后问题 [14] 行业警示 - 罢免事件凸显新势力车企过度依赖资本输血和低价策略的脆弱性 [15] - 新能源车市的生存挑战正在加剧,任何致命疏漏都会影响未来竞争的成败 [15]
遇困车企售后崩塌,50万“孤儿车”谁来保障?
36氪· 2025-05-30 10:35
行业现状 - 近五年威马、高合、爱驰、极越、哪吒等经营困难车企累计产生50万"孤儿车" 面临维修配件断供、4S店关停及车辆断网风险 [5] - 2023年33家月销2000-1万的腰部新能源品牌中12家月销跌幅超20% 面临整合淘汰 [15] - 2024年哪吒汽车销量暴跌50% 工厂停摆 累计亏损超180亿元 2025年初多次发生系统性断网 [8] 车企运营问题 - 哪吒汽车因资金紧张导致服务器维护不到位 车主遭遇App断网、续航数据卡顿、车门无法开启等问题 [1][8] - 哪吒GT580车主因车企拖欠电池厂商1亿多款项导致三电质保作废 动力电池故障无法挂挡 [3] - 威马、极越等倒闭品牌车主面临车机系统瘫痪、蓝牙钥匙失效 软件BUG无人修复 [9][17] 售后体系崩塌 - 车企破产后资产分配优先级中车主售后权利排位靠后 诉讼维权难度极高 [8] -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规定的"停产后10年配件供应"在车企倒闭后形同虚设 经销体系迅速瓦解 [22] - 独立汽修厂无法处理三电系统维修 倒闭品牌车主被迫从事故车拆解配件自救 [21] 销量数据表现 | 品牌 | 2019销量 | 2020销量 | 2021销量 | 2022销量 | 2023销量 | 2024销量 | |------------|----------|----------|----------|----------|----------|----------| | 哪吒汽车 | 10006 | 16439 | 69674 | 148661 | 111583 | 64549 | | 威马汽车 | 15587 | 22495 | 44157 | 29367 | - | - | | 高合汽车 | - | - | - | - | 4829 | 304 | | 极越 | - | - | - | - | 774 | 13561 | [6] 行业改进建议 - 需建立车企退出机制 由第三方承接售后服务 而非指定企业被动担责 [28] - 设立售后保障基金需政策引导 但实际操作面临资金监管与分配难题 [26] - 呼吁制定法规强制车企履行售后义务 如要求保有量超50万的品牌提供更长期保障 [31] 消费者应对策略 - 优先选择年销超10万台、母公司实力强的品牌以降低3-5年内倒闭风险 [31] - 发现企业异常时尽早抛售 威马/高合二手车残值率已跌至不足原价10% [31] - 购车时需核实质保条款 避免营销话术陷阱 [31]
哪吒汽车轰然倒塌,下一个是谁?
新浪财经· 2025-05-16 18:57
哪吒汽车的战略失误 - 公司初期以低价策略切入网约车市场,2021年销量达6.9万辆,同比增长360%,但后续因战略定位混乱导致增长停滞 [1] - 产品矩阵缺乏逻辑性,从哪吒V到S系列再到GT,盲目扩张高端市场却未能摆脱低价标签,品牌天花板受限 [2] - 哪吒S开发仓促,智能驾驶系统未完成即上市,月销量目标5000辆但实际表现远低于预期,供应商合作低效 [2] 零跑汽车的对比优势 - 零跑聚焦10-20万元价格带,通过T03、C01、C11形成清晰产品阶梯,2024年销量达29.3万辆并实现单季度盈利 [3][4] - 采用全域自研策略降低成本,研发效率显著高于哪吒 [4] 成本控制与研发问题 - 哪吒2021-2022年研发投入60亿元但未形成核心技术壁垒,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水平仅达行业平均 [4] - 智能驾驶硬件配置过高(单车成本超万元),但软件优化不足,供应商合作低效导致资源浪费 [5][6] - 供应链分散导致零部件采购成本接近理想汽车的两倍,缺乏规模效应 [7] 融资与资金压力 - 哪吒融资总额仅百亿级别,远低于小鹏等竞争对手,资金不足限制战略容错空间 [7] - 蔚来虽亏损超千亿,但通过中东和安徽国资融资66亿美元,资金储备更充足 [8] 产品力与市场竞争 - 哪吒2022年推出的GT系列未能打开高端市场,原有V系列因技术落后失去竞争力 [8] - 蔚来ET5和乐道因产能问题错失销量,多品牌策略未提振销量,资源分配不合理 [9] 蔚来的战略缺陷 - 换电站因电池规格不通用(蔚来/乐道/萤火虫需独立体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9] - 主品牌放弃20-30万元黄金价格带,ET5定价接近30万导致市场覆盖不足 [10] - 产品规划浪费明显,如双电机、4颗Orin芯片等过度配置未优化,零部件复用率低 [11][12] 行业对比与教训 - 理想通过平台化设计(L7/L8/L9零部件复用率70%)实现成本优化,与蔚来形成鲜明对比 [12] - 小米汽车以百亿级投入实现销量超越蔚来,凸显效率差异 [13]
哪吒汽车,何至于此?
虎嗅APP· 2025-05-15 21:03
公司现状 - 哪吒汽车面临严重资金困境,截至去年11月资金缺口约70亿元,总负债接近百亿元 [3] - 桐乡和南宁两大工厂停工停产,内部裁员降薪,CEO张勇被更替 [3] - 经销商和供应商诉诸法庭要求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社交平台传出丰田收购传闻 [3] - 2023年销量12.4万辆同比下滑18%,成为当年唯一销量下滑的造车新势力 [11] - 2023年末亏损额扩大至67.5亿元,现金及等价物收窄至28.3亿元,流动负债中贸易应付款项和应付票据达62.3亿元 [16] 历史表现 - 2022年以15.2万辆年销量超过"蔚小理"成为销量黑马 [4] - 2020-2022年累计亏损111.4亿元,2022年每卖一辆车亏损4.5万元 [11] - 管理层拥有丰富汽车行业经验,董事长方运舟曾在奇瑞工作15年,CEO张勇曾带领北汽新能源年销10万辆 [5] 产品策略 - 早期以哪吒U(12.38万元)和哪吒V(7.99万元)主打中低端市场,采用"大车打小车"策略 [5] - 2022年推出高端车型哪吒S(19.98-33.88万元)和哪吒GT(17.88万元起),但2023年销量仅2.4万辆和8564辆 [14] - 高端化战略失败源于产品定位偏差,中高端轿车市场竞争激烈,双门跑车市场容量有限 [15] - 2024年推出哪吒L车型获3万订单但受产能限制无法交付 [17] 运营问题 - 核心技术投入不足,产品特色薄弱,依赖成熟供应链拼凑车型 [9] - 供应链管理粗放,采购成本高,零部件物料采购成本比理想汽车接近翻倍 [10] - 缺乏规模效应,每款车型适配大屏和车机软件需单独适配,产生大量隐性成本 [10] - 2023年价格战中被动应战,受制现金流无法长期跟进 [11] 转型措施 - 投资20亿元开发全新山海平台,占用了近一半资金 [14] - 组建约千人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研发团队,加大一二线城市直营门店布局 [14] - 2024年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 [18] - 押注海外市场,已进入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泰国金融机构100亿泰铢(约21.4亿元)授信 [20] - 计划2-3年内海外销量占比达50%,2025年毛利率转正,2026年整体盈利 [20] 行业分析 - 新能源汽车行业早期蓝海时代依靠市场红利和快速迭代 [9] - 红海时代竞争核心转向成本控制、品牌心智和技术创新能力 [9] - 中低端市场被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广汽埃安Y等品牌抢占 [10] - 高端市场需要系统性能力建设,涉及品牌认知重建、技术突破等多方面 [15]
哪吒汽车:此处不留,自有去处?
新浪财经· 2025-05-15 20:49
哪吒汽车财务状况 - 合众新能源被上海禹形广告申请破产审查,但距离实际破产仍有距离[1][7] - 公司2023年末亏损达67.5亿元,现金及等价物28.3亿元,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62.3亿元[14] - 2024年上半年账面资金缩水至4亿元,依靠桐乡国资37.17亿元融资暂时缓解危机[15] 债务重组与融资进展 - 3月25日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涉及宁德时代等头部供应商[7] - 债转股方案为70%债权转股权,剩余30%分15期无息偿还[8] - 获得泰国金融机构NLTH 100亿泰铢(约21.5亿元)授信,资金专用于泰国生产[8][10] - E轮融资计划规模40-50亿元,领投方拟投资30亿元[8] 海外战略布局 - 计划7月在泰国启动本地化生产,主推哪吒X等低价车型[8] - 泰国工厂设计年产能2万辆,2024年预计生产7600辆[22] - 哪吒X在泰国售价16-17万元人民币,较国内9万元溢价显著[22] - 2024年泰国车展期间获得1219张订单[19] 经营困境根源 - 2021-2023年毛利率持续为负(-34.4%至-14.9%),未能实现造血能力[20] - 2022年错误实施高端化战略,推出20万元以上哪吒GT导致战略失误[20] - 2024年爆款车型哪吒L因供应链问题无法交付[14] 未来发展计划 - 目标2-3年内海外销量占比达50%,2025年毛利率转正,2026年整体盈利[18] - 已进入30余个海外市场,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设有工厂[19] - 泰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从2021年1%提升至2024年13%[22]
哪吒汽车辟谣破产,只是被债主逼上门,仍在等白衣骑士
36氪· 2025-05-14 19:44
挣扎了半年多的哪吒汽车,似乎迎来"盖棺定论"的时刻。 不过哪吒方面回复也很及时,称不是哪吒汽车申请破产,"目前我们没有申请破产相关事宜,大家看好申请主体,不信谣、不传谣。" 而在前天,业内曾有传闻称"丰田汽车正考虑收购哪吒汽车",不过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品牌沟通部部长徐一鸣回应媒体时,否认了这个消息。 收购也好,被破产也罢,至少从目前来看,哪吒汽车还没看到触底反弹的机会。 01 属于"广告公司行为" 严格来说,此"破产"还不是真正的主动破产。 只是被别的企业申请了破产程序,不是自己申请的破产,而且目前法院也只是进入受理阶段,还远没有达到破产清算的阶段。 这也意味着,哪吒汽车还有一定的时间,通过比如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债务转股、债务减免等,尽可能避免破产。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的一纸公告,将本就深陷泥潭的哪吒汽车,推向更大的深渊。 公告显示,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为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值得注意的是,主动申请破产和被债权人申请破产之间,有个明显的区别,当债务人或债权人向法院提出的破产申请时,不需要股东的直接同意。债务人 或债权 ...
不造车的 B 站,在车展 C 位
虎嗅APP· 2025-04-28 17:55
行业现状与年轻化趋势 - 汽车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国内产销量增速逐年下降 年轻人成为车企争夺的新增量[2] - 约25%的90/00后首次购车锁定20万元以上价格段 成为中高端市场潜在人群[3] - "低价=年轻化"是认知误区 00后首台车购车年龄已低至22岁 借助家庭资源实现早期购车[2] Z世代消费特征 - 需求从单一价格转向综合考量 追求实用价值+个性化+情感表达+生活方式契合[5] - 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 更成为第三空间和生活方式的载体[5] - 2025上海车展B站1500平米展台展示痛车/改装车等"次时代"特色车型 首日即引发年轻人打卡热潮[5][7] 车企营销转型 - 传统车企需改变叙事逻辑 从"卖车吆喝"转向"技术故事"讲述[9] - B站通过《车圈"B"早报》等形式 将硬核技术转化为通俗内容 播放量同比增长62% 百万级视频增长139%[10][15] - 车企高管集体入驻B站 通过公开课/UP主互动等方式拉近与年轻消费者距离[13][19] 内容生态价值 - B站汽车内容从"功能对比"升级为"价值观共鸣" 形成独特的聊车文化[23][26] - UP主通过中长视频深度解析技术 如问界M9智驾功能解读视频引发用户延伸讨论[16] - 跨界内容重构汽车媒介属性 涵盖科技/艺术/旅行/二次元等多圈层[18] 平台战略定位 - B站成为车企与年轻消费者的关键桥梁 用户购车前使用率达90%居全网第一[22] - 平台推动营销从"单向输出"转向"生态共建" 实现信息到价值认同的转化[25][26] - 用户认知图谱成为洞察新生代需求的关键入口 是未来消费主权的认知争夺战[27][28]
经销商集体维权,40万车主面临无法联网、蓝牙钥匙失效风险,巨亏183亿元的哪吒汽车或“全面崩盘”
华夏时报· 2025-04-18 08:02
公司危机现状 - 全国多地哪吒车主遭遇"数字瘫痪"危机,车机系统无法联网、蓝牙钥匙失效、导航定位丢失等问题集中爆发 [2] - 20余家经销商代表聚集哪吒汽车桐乡工厂维权,控诉公司拖欠车辆交付及返利,导致部分门店因贷款担保被银行追债 [2] - 40万车主面临售后无门的困境 [2] - 哪吒汽车原CEO张勇隐藏微博内容,离职后转任公司顾问并传闻已赴英国 [2] 技术问题根源 - 技术架构存在双重缺陷:落后的通信模块与脆弱的服务器系统 [5] - T-BOX车载通讯模块依赖老旧的3G通信协议 [5] - 自建服务器架构缺乏异地容灾备份 [5] - 断网导致车辆360度全景影像、透明底盘等安全辅助功能一并失效 [4] 市场反应与影响 - 哪吒App日活用户量大幅下滑 [6] - 超过20家经销商代表前往桐乡工厂维权 [6] - 二手车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哪吒L红衣版准新车价格从15.99万元暴跌至8万元左右 [7] - 哪吒V的残值率从2023年的65%腰斩至32% [8] 战略与财务问题 - 2022年以15.2万辆年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2024年跌至6.45万辆,2025年1月交付量骤降至仅110辆,同比暴跌97.76% [8] - 战略转型失误:从畅销的低价车型转向"轿跑突围"战略,两款高端车型年销量合计不足2.5万辆 [9] - 超60%销量依赖网约车市场,品牌形象被钉在"廉价网约车"标签上 [9] - 三年累计亏损高达183亿元,呈现"卖一辆亏4.5万元"的恶性循环 [9] - 账上现金仅剩28.37亿元,面对43.17亿元的短期借款,资金链已实质性断裂 [9] 行业背景与启示 - 新能源汽车行业渗透率突破40%,从野蛮生长阶段进入理性发展期 [11] - 特斯拉持续降价与比亚迪"油电同价"战略正在掀起行业洗牌 [11] - 新势力车企需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从追求销量规模转向经营质量提升,从单纯"造车"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运营,从资本驱动转向可持续发展 [11]
讨薪的哪吒员工,有点羡慕极越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21 23:36
公司经营状况 - 哪吒汽车面临严重财务危机 拖欠供应商货款并提议70%债务转为股权[3] - 公司拖欠员工薪资及赔偿 2024年10月起三四千名员工离职后未获N+1补偿[4][16] - 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资产遭多轮冻结 欠款总额超百亿元 员工仲裁执行面临无资产可执行风险[22] 产品战略与市场表现 - 哪吒L增程SUV定价12 99-16万元 因交付能力不足未能扭转亏损局面[14] - 哪吒S高端化战略失败 2023年仅销售10264辆 导致20亿元投资亏损[22] - 哪吒GT成为少数盈利车型 但改款及换代项目因资金断裂中止 模型停留在未完工状态[12][16] 组织管理问题 - 北京设计中心因拖欠数百万元物业费被查封 研发团队从近2000人缩减至清零[6][20] - 前CEO张勇推行激进OKR管理 但资金使用缺乏规划 与理想汽车严格审批形成对比[23][25] - 高管年薪争议凸显 董事长方运舟2023年薪酬达4767 5万元 与员工半薪2690元/月形成强烈反差[22] 资产与运营现状 - 上海总部及北京办公场所出现人去楼空现象 设备模型积灰 样车闲置[6][27] - 曾耗资数百万元建造的LED展示墙等设施闲置 反映扩张期资源浪费[10] - 设计中心遗留未完成的哪吒GT油泥模型 显示产品开发链断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