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
icon
搜索文档
超百款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缩水”
中国经营报· 2025-05-24 02:37
银行理财市场调整 - 自5月以来央行降准降息政策落地导致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超百款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收益下限跌破2%逼近定期存款利率[1] - 平安理财、中银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等多家机构发布公告调整产品业绩基准,例如平安理财启航成长半年定开3号基准调整为2.00%-2.70%年化[3] - 普益标准监测显示4月全市场新发2737款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12%环比下跌0.02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平均基准2.61%环比跌0.08个百分点[7] 调整原因分析 - 政策利率下行传导至固收类资产收益下滑,债券、存款等底层资产收益率压缩理财产品收益空间[3][4] - 监管强化业绩比较基准披露要求,需真实反映市场情况和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推动银行理财向"真净值化"转型[4][5] - 资金利率中枢下降直接影响存款、债券等资产端收益率,业绩基准随行就市调整符合监管预期管理导向[4] 资金配置趋势变化 - 理财产品收益率逼近存款利率,兴银理财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B款基准从2.10%-4.05%下调至1.50%-2.50%,中银理财稳富2号从2.35%-2.95%调至1.40%-2.40%[7] - 六大国有银行5月20日同步下调存款利率,活期利率降5基点至0.05%,三年/五年定存利率降25基点至1.25%/1.3%[9] - 八家股份制银行5月21日跟进调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定存利率分别降至1.15%/1.2%/1.3%/1.35%[10] 行业应对策略 - 理财公司加速产品创新,兴银理财提出提升"固收+"产品竞争力,通过多资产配置、量化策略平衡波动与收益[11] - 平安理财建议配置权益类资产如股票、黄金,并挖掘红利资产、可转债等具有风险优化回报特性的标的[10][12] - 东方金诚建议理财公司拓展权益类及另类投资,加强宏观研判与波段操作能力,建立多元化投研体系[12][13] 产品创新方向 - 监管鼓励理财资金支持资本市场,机构可布局"含权"产品,采用优先股、红利策略或指数化投资控制波动[13] - 结构性产品如"固收+黄金期权"通过小额期权费博取收益弹性,部分机构推出"不达基准不收管理费"模式提升投资者体验[13] - 需引入多资产配置投研人才,设立专职团队覆盖不同资产类别以分散风险并捕捉市场机会[13]
超百只银行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专家表示,投资者需要调整投资收益预期,合理开展多元化投资
金融时报· 2025-05-20 11:09
银行理财产品调整 - 5月以来超百款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降幅超过150个基点,调整后下限低于2%,甚至低于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 [1] - 兴银理财调整四款产品基准,例如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B款从年化2.10%-4.05%降至1.50%-2.50% [1] - 平安理财调整6个月定开固收类产品基准至年化2.00%-2.70%,反映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收益率下行 [1] 市场驱动因素 - 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受底层资产收益率下行及监管强化披露制度影响,银行快速响应市场利率变化 [2] - 截至2025年4月,全期限净值型理财产品近三个月平均收益率均下行,3年以上期限产品收益率"罕见垫底" [2] - 市场预期利率长期下行,长期限理财产品面临更大收益压力,未来基准或继续下调但中长期可能回升 [2] 投资者与机构应对策略 - 华夏理财建议持有短债类产品以把握流动性红利,中短债或有较好表现 [2] - 农银理财建议优先布局短债类配置为主的短期限固收类产品,因降准及政策利率调降利好存单、短期信用债 [3] - 投资者需调整收益预期并合理多元化投资,平衡风险与收益 [3] 银行理财机构转型方向 - 普益标准建议优化产品组合,提高中长期产品占比以获取更高收益,并加强投研能力 [3] - 理财机构应丰富产品线,发展含权类及"固收+"产品,跟踪市场动态调整策略 [3] - 多家理财公司如交银理财、招银理财等推出费率优惠,例如交银理财稳享智选日开14号销售手续费率从0.20%/年降至0.10%/年 [4][5] 费率调整影响 - 降费可增加产品吸引力并传达与客户共进退信号,但需结合投研能力提升及资产配置优化 [5]
业绩比较基准连降难抵存款搬家 理财规模年内有望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5-20 04:42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 - 兴银理财、民生理财、杭银理财、唐山银行等机构近日下调多只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1][2] - 兴银理财稳添利日盈增利1号业绩比较基准由2.05%-2.75%调整至2.00%-2.70%,上限下调60个基点,下限下调5个基点 [2] - 兴业银行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B款业绩比较基准由2.10%-4.05%调整至1.50%-2.50%,上限下调155个基点,下限下调60个基点 [2] - 民生理财贵竹固收增强一年定开3号业绩比较基准由3.1%-4.0%调整为2.6%-3.1%,上限下调90个基点,下限下调50个基点 [2] 央行货币政策调整 - 5月7日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并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至1.4% [3] - 政策利率下调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 [3] -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是顺应市场利率下行的正常调整 [2] 底层资产收益率变化 -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幅度尚未充分反映底层资产收益率的实际降幅 [1][3] - 存款利率下调拉低理财产品收益率,理财产品对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比例超20% [4] - 城投债信用利差收缩,短久期下沉品种超额收益被抹平 [4] - 利率债收益率下行削弱二永债优势 [4] 理财公司资产配置策略 - 短期内宽松货币政策利好短期债券品种,利率曲线预计陡峭化 [4] - 华夏理财认为中短债或有较好表现,长端品种面临止盈扰动 [4] - 华西证券建议采用"大行资本债拉长久期+短久期下沉"配置策略,4-5年期大行资本债和2年期中低等级资本债性价比高 [5] 理财产品规模变化 - 4月末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增加2.1万亿至31.3万亿元,创年内新高 [6] - 存款利率下调或推动"存款搬家",年内理财产品规模可能突破33万亿元历史高点 [6] - "固收+"理财产品偏好提升,因股债多元配置分散风险且符合收益风险平衡需求 [7] 市场利率数据 - 截至5月19日,3个月期、1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1.43%、1.44%、1.69%,较5月6日分别减少5个、2个基点,增加6个基点 [4]
猛降155个基点!发生了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5-18 18:40
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 - 5月7日以来超百只银行理财产品宣布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调降幅度高达155个基点[3] - 兴业银行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B款业绩比较基准上限从4.05%下调至2.5%,降幅155个基点[3] - 全市场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为2.62%,环比下降0.29个百分点[3] 市场环境与资产配置策略 - 央行降准释放约1万亿元流动性,推动市场利率下行,短端利率下行更明显[4] - 债券收益率走低导致投资难度加大,机构建议缩短组合久期,关注短债投资机会[3] - 行业逐步形成多元化配置共识,权益、另类和海外资产进入银行理财视野[4] 理财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 - 多家理财公司实施降费措施,如民生理财销售费率从0.5%降至0.1%,渤银理财降至0[6] - 建议推出含权产品和"固收+"策略,配置权益类或另类资产提升收益潜力[7] - 机构应优化产品货架,提供低波、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特色主题理财产品[7] 投资者策略建议 - 普通投资者应结合风险偏好选择适配产品,通过多元化配置分散风险[8] - 建议持续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投资组合[8] - 机构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理性看待业绩基准下滑,增强产品透明度[7]
银行理财业绩基准普降,理财市场再迎“资产荒”挑战
第一财经· 2025-05-15 20:48
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 - 自5月7日央行降准降息以来,超过百只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被下调,多只降幅超过100个基点 [1] - 兴银理财"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业绩比较基准从2.10%~4.05%下调至1.50%~2.50%,东莞农商行"玉兰理财莞益固收增强"下限降至0.01% [2] - 挂钩中证1000指数的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区间收窄至0.01%~4.35%,较年初压缩超过100个基点 [2] 市场利率下行影响 - 央行降准降息推动市场利率中枢下移,债券等底层资产收益下滑 [3] - 银行间同业存单收益率跌破2%,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4年2.8%降至2025年5月的2.0%左右 [4] - 理财产品净值化估值方式实施,禁止隐性刚兑,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紧密挂钩 [5] 理财产品收益表现 - 开放式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为2.62%,环比下降0.29个百分点 [3] - 某封闭式产品平均业绩基准为2.69%,但底层债券组合到期收益率已降至2.3%~2.5%,利差压缩至20个基点以内 [5] - 预计未来3至6个月内超过七成理财产品会主动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5] 投资者行为变化 - 保守型资金流向现金管理类产品和结构性存款,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资金增加对"固收+"策略产品配置 [6] - 4月混合类及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占比上升至2.0%,较3月上升0.7个百分点 [6] - 机构通过降费(部分产品费率下调30~50BP)维持产品吸引力 [6] 市场规模变化 - 4月理财市场规模达到3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9万亿元,较上月末增加2.2万亿元 [6] - 短期内理财资金流入增加对信用债配置需求,促使信用债利差收窄 [7] - 2025年理财市场仍将面临"资产荒"挑战,低风险高收益优质资产供需缺口扩大 [7]
低利率下的银行理财“双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21:35
银行理财市场调整 - 央行5月7日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后,银行理财市场迎来调整浪潮 [2][5] - 东莞农商行、唐山银行、兴银理财等机构纷纷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利率下限低于2% [2][4] - 从5月7日至今,已有150只银行理财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 [5] 理财产品基准下调详情 - 兴银理财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B款业绩比较基准从年化2.10%-4.05%调整为1.50%-2.50% [4] - 兴银理财稳添利日盈增利1号日开固收类产品基准从2.05%-2.75%调整为2.00%-2.70% [4] - 5月12日当天,26只银行理财产品同时调整业绩比较基准 [5] 存款利率同步下调 - 多家中小银行迅速响应政策调整存款利率,部分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跌破2%关口 [6] - 哈密市商业银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1.5%、1.6%、1.8%、1.85% [6] - 聊城沪农商村镇银行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从2.1%、2.16%、2.16%降至1.89%、1.98%、1.98% [6] 银行理财市场现状 - 一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同比增加9.41%,但较2024年末下降0.81万亿元 [10] - 行业面临"低利率、低利差、高波动"环境考验 [10] - 95%为固收型产品,资产配置以存款和信用债为主 [11] 行业应对措施 - 银行理财掀起降费潮,多家理财公司对旗下产品进行阶段性降费 [13] - 交银理财稳享智选日开14号销售手续费率从0.20%/年调整为0.10%/年 [13] - 理财子公司需通过多资产和多策略增厚收益,包括转债、黄金、权益、商品CTA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