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宽带

搜索文档
为什么GDP增速5.3%,通信运营商却陷入滞涨?
虎嗅· 2025-07-21 09:09
宏观经济与行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 同比增长5.3% 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1] - 同期电信业务收入累计7488亿元 同比仅增长1.4% 增速显著低于GDP水平 [1] - 数字经济规模2024年同比增长12% 通信行业增速落后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失衡 [8] 传统业务瓶颈 - 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8亿户(人均1.28张SIM卡) 固定宽带用户近6亿户 渗透率接近饱和 [2] - 流量业务收入持续负增长 增量不增收成常态 移动数据业务占通服收入超三分之一 [2] - 语音业务萎缩与宽带边际收益递减共同压缩利润空间 "靠流量吃饭"模式难以为继 [2] 市场竞争困境 - 个人市场产品高度同质化 5G套餐/家庭宽带等领域陷入价格战 ARPU难以突破 [3] - 政企市场竞争模式复制个人市场 如煤矿5G改造项目竞标价差不足10% [4] - 营销费用居高不下但客户获取效率降低 增长潜力已被提前透支 [3] 数字化转型挑战 - 产业数字化收入增速从三位数回落至个位数 新业务增长乏力 [5] - AI大模型/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尚未突破实验室阶段 规模化商用进展缓慢 [6] - 缺乏垂直行业Know-How 政企客户更倾向专业工业软件公司而非运营商 [6] - 5G基站/算力网络等重资产投入回收周期长达3-5年 短期业绩压力制约长期投入 [6] 基础设施与价值分配矛盾 - 运营商承担5G/千兆光网/算力网络建设重任 但数字应用价值多被互联网平台捕获 [7] - 电信业务收入对GDP拉动效应从1:1.7降至1:0.8 行业贡献度边际递减 [9] 转型路径建议 - 商业模式需从"卖管道"转向"卖服务" 如5G+工业互联网实现煤矿自动化生产 [10] - 加强6G/卫星互联网/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投入 构建技术护城河 [11] - 推动生态协同 典型案例显示"运营商+华为+中控"联合方案使港口效率提升40% [11]
又一财务造假被公开谴责,交易所五年内拒收其上市申请!
梧桐树下V· 2025-06-30 18:09
高德信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2018年至2021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6,007.36万元、12,386.59万元、13,766.04万元、12,950.53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8.11%、59.77%、75.26%、63.27% [1][4] - 虚增收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通过7家关联公司虚构商企互联网接入、数字电路等服务业务,2018-2021年分别虚增1,318.29万元、5,651.01万元、7,593.02万元、6,865.57万元;二是伪造用户数据虚增家庭宽带业务收入,同期分别虚增4,689.07万元、6,735.58万元、6,173.02万元、6,084.96万元 [4] 监管处罚措施 - 北交所对公司给予公开谴责、五年内不接受其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纪律处分 [1][8] - 深圳证监局此前已对公司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5名责任人合计罚款2270万元(个人罚款150万-1300万元不等) [1] - 实际控制人黄永权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北交所追加认定其五年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1][9] 违规行为细节 - 公司在2021年11月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时,披露的申报文件包含虚假财务数据 [2] - 违规行为涉及违反《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审核规则》多项条款 [5] - 公司于2022年4月1日主动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3] 责任人员认定 - 实际控制人黄永权被认定策划并组织实施财务造假 [5] - 时任董事长黄志贤作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被认定负主要责任 [5] - 董事/副总经理黄永翔、时任副总袁立雄因未对异常情况核查被认定责任 [6] - 时任财务总监杨光冉因未有效核查财务异常被认定责任 [7] 申辩与裁决 - 部分当事人以已提起诉讼为由申请暂缓处分,但未被采纳 [7][8] - 财务总监杨光冉辩称不知情且已勤勉尽责,但监管认为其作为财务负责人应保证数据真实性 [7][8] - 所有纪律处分决定均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8][9][10]
退市鹏博: 鹏博士2024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25 01:13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7亿元,同比下降27.9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5亿元,同比下降848.74% [3] - 业绩下滑主要受传统宽带业务竞争加剧、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以及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进展缓慢影响 [3] - 公司聚焦智慧云网、算力服务和数字化业务转型,推动"算、网、云一体化"战略落地 [1][3] 主营业务板块 - 智慧云网业务收入12.11亿元,同比下降28.93%,通过融合云平台与主流云厂商合作强化多云管理能力 [8][9] - 家庭宽带业务与基础运营商深化合作,优化ARPU值并拓展固移融合产品 [10] - 数据中心业务转向整合闲置算力资源,自研算力调度平台构建混合算力池 [14][15] - 产业互联网业务采用"合作共建+受托运营"模式发展数字产业园 [16] 行业动态 - 云计算行业陷入价格战,多云/混合云部署成为企业新常态 [7] - 中国智能算力规模2025年预计达1,037.3 EFLOPS,年复合增长率46.2% [12] - 边缘计算加速AI推理场景落地,分布式智算中心需求显著增长 [13][14] 技术研发与荣誉 - 公司数智云算力交易平台入选信通院"算力服务领航者计划" [4] - 参与编制《数字人虚拟直播系统技术要求》《中国智算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等行业标准 [4] - 自研融合云平台支持多云接入和统一管理,降低客户用云成本 [8] 财务数据 - 总资产73.41亿元,同比增2.61%,股东权益转负至-0.88亿元 [3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07元/股,同比下降279.31% [33]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增至22.67亿元,同比增302.09% [35] 发展战略 - 构建"网络+算力+模型+场景"四位一体的分布式算力网络 [24][25] - 重点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的算力资源整合 [25] - 推动"训推一体"技术范式,满足AI实时推理与训练融合需求 [24] 公司治理 - 2024年召开9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重大事项包括高管聘任、资产处置等 [17][18] - 独立董事针对内控缺陷、违规担保等问题发出4次督促函和6次提示函 [46][47] - 审计委员会要求对2024年半年报进行专项审计及核查 [44]
两家A股公司,收终止上市决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2 08:00
*ST鹏博终止上市 - 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股票将于2025年6月1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 [1] - 退市原因为2023年和2024年财务会计报告及内部控制报告均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 - 退市整理期预计15个交易日,首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10% [3] - 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3] - 2024年营业收入18.77亿元,同比减少27.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85亿元 [4] - 停牌前股价报0.62元/股 [4] *ST龙宇终止上市 - 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股票将于2025年6月1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 [4] - 退市整理期预计15个交易日,首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10% [5] - 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5] - 董事长徐增增辞职,但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直接持有1228.49万股 [5] - 2024年营业收入14.05亿元,同比减少55.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32亿元 [6] - 停牌前股价报3.84元/股 [6] 公司背景 - *ST鹏博主营业务包括智慧云网业务、家庭宽带及增值业务、数据中心及算力服务业务、产业互联网及数字经济产业园业务 [4] - *ST龙宇主营业务包括数据中心(IDC)和大宗商品贸易业务 [5]
中国移动(600941):费用良好控制,扣非净利润增长亮眼
长城证券· 2025-05-08 21:5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在收入持平基础上,通过费用良好控制和毛利率提升实现扣非净利润较好增长,预计维持传统业务基本盘,通过政企等业务突破带动发展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0093.09 亿元、10407.59 亿元、10844.71 亿元、11343.57 亿元、11899.40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7.7%、3.1%、4.2%、4.6%、4.9% [1] - 2023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17.66 亿元、1383.73 亿元、1460.55 亿元、1546.81 亿元、1644.08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5.0%、5.0%、5.6%、5.9%、6.3% [1] - 2023 - 2027 年,ROE 分别为 10.1%、10.2%、10.4%、10.6%、10.9%;EPS 分别为 6.11 元、6.42 元、6.77 元、7.17 元、7.62 元;P/E 分别为 17.5 倍、16.6 倍、15.7 倍、14.9 倍、14.0 倍;P/B 分别为 1.8 倍、1.7 倍、1.6 倍、1.6 倍、1.5 倍 [1] 2025 年一季报情况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 2638 亿元,同比持平;归母净利润 306 亿元,同比增长 3.5%;扣非净利润 289 亿元,同比增长 10.8% [1] 业务情况 - 传统业务基本盘稳固,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移动客户总数 10.03 亿户,5G 网络客户数 5.78 亿户,首季度手机上网 DOU 达 16.1GB,同比增长 8.0%,移动 ARPU 为 46.9 元;有线宽带客户总数 3.20 亿户,季度净增 548 万户,家庭宽带客户 2.82 亿户,季度净增 445 万户,首季度家庭客户综合 ARPU 为 40.8 元,同比增长 2.3% [2] - 政企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公司推动 AI + DICT 项目标准复制与规模拓展,打造商客市场场景化标准产品解决方案 [2] 费用控制情况 - 2025 年第一季度销售/管理费用为 144/129 亿元,同比下降 3.5%/1.7%,带动公司净利润率提升 0.4pp 至 11.6% [2] 股票信息 - 行业为通信,2025 年 5 月 7 日收盘价 114.30 元,总市值 24674.82 亿元,流通市值 1031.86 亿元,总股本 215.88 亿股,流通股本 9.03 亿股,近 3 月日均成交额 17.08 亿元 [4] 股价走势 - 展示了 2024 年 5 月 - 2025 年 5 月中国移动与沪深 300 的股价走势对比 [5][6] 资产负债表 - 呈现了 2023 - 2027 年流动资产、现金、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等资产项目和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等负债项目情况 [8] 利润表 - 展示了 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利润表项目情况 [8] 现金流量表 - 给出了 2023 - 2027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等情况 [8] 主要财务比率 - 涵盖 2023 - 2027 年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情况 [8] 每股指标 - 包含 2023 - 2027 年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每股净资产等指标 [8] 估值比率 - 列出 2023 - 2027 年 P/E、P/B、EV/EBITDA 等估值比率 [8]
这家公司一度是“第四大运营商”,如今将黯然退市……
IPO日报· 2025-04-30 16:42
退市风险 - 公司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股票自2025年4月30日起停牌 [1] - 公司已连续两年财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上市委员会将决定是否终止其股票上市 [2][3] - 公司面临面值退市风险,股价连续10个交易日低于1元,收报0.62元,需连续10个交易日涨停才能回到1元以上 [4][6] 财务恶化 - 公司2019年因行业价格战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及固定资产减值,当年亏损超50亿元 [11] -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分别为-11.68亿元、-4.54亿元、-0.93亿元 [1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77亿元,净利润-8.85亿元,扣非净利润-8.65亿元 [12] - 截至2023年末流动负债32.95亿元,流动资产16.54亿元,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16.41亿元 [14] 违规行为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2023年7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实控人杨学平次月也被立案 [15] - 证监会查明公司2012-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未披露关联交易和重大合同,对公司处以1000万元罚款 [16] - 实控人杨学平被处以150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6][17] 经营困境 - 公司曾被称为"第四大运营商",但2019年陷入流动性危机,低价转让长城宽带等资产 [10][11] - 转型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未达预期,2017-2023年连续7年收入下滑 [12] - 涉及大量诉讼仲裁,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事项 [14]
这家公司一度是“第四大运营商”,如今将黯然退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4-30 16:34
退市风险 - 公司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情形,公司股票可能将被终止上市 [1] - 公司已经连续两年财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 [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30日开市起停牌 [1] - 公司还面临着面值退市风险,连续1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 [1] - 4月29日公司股价收报0.62元,自3月28日起22个交易日内收获21个跌停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年度实现利润总额约为-86800.80万元 [5]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465.73万元 [5]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86547.15万元 [5] - 2024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87669.45万元 [5]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约为182025.79万元 [5] - 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业绩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8亿元、-4.54亿元、-0.93亿元 [5] - 2017年至2023年连续7年收入下滑 [5] 公司历史与业务 - 1994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2] - 主要围绕数据中心及云计算、互联网接入业务等开展经营 [2] - 主营业务包括家庭宽带及增值业务、智慧云网业务、数据中心业务、海外业务及其他等四类 [2] - 曾被称为国内除移动、联通、电信之外的"第四大运营商"和"中国最大的民营电信运营商" [2] - 2019年陷入流动性危机,当年亏损超过50亿元 [4] - 2020年以低价转让了长城宽带等四家公司的股权 [4] 财务风险与违规 - 截至2023年末流动负债余额为32.95亿元,流动资产余额为16.54亿元,流动负债余额超出流动资产余额16.41亿元 [6] - 涉及大量诉讼和仲裁事项、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 [6] - 涉及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事项 [6] - 2023年7月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6] - 2024年3月28日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6] - 违法事实包括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合同,2012-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等 [6] - 被证监会处以1000万元罚款 [6] - 实控人杨学平被处以1500万元罚款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6][7]
又一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被重罚!
梧桐树下V· 2025-01-14 21:42
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 2018年至2021年通过虚构商企互联网接入、数字电路等服务业务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1,318.29万元、5,651.01万元、7,593.02万元、6,865.57万元 [12] - 同期通过伪造用户数据虚增家庭宽带业务收入,金额分别为4,689.07万元、6,735.58万元、6,173.02万元、6,084.96万元 [13] - 四年合计虚增营业收入占比高达38.11%-75.26%,其中2020年虚增比例最高达75.26% [13] 欺诈发行违法行为 - 2021年11月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时,申报文件引用虚假财务数据,涉及2018年至2021年6月报告期 [14] - 后变更申请为北交所上市,经两轮问询后于2022年4月撤回申请,但发行文件已存在编造重大虚假内容情形 [15] 处罚措施 - 公司合计被罚1000万元(信息披露违法200万元+欺诈发行800万元) [23] - 实控人黄永权被罚1300万元(300万元+1000万元)并实施5年证券市场禁入 [22][23] - 其他责任人员合计被罚2270万元,包括董事长黄志贤370万元、董秘黄永翔225万元等 [23] 责任认定依据 - 认定财务造假证据包括银行流水、合同、业务数据及询问笔录形成的完整资金闭环 [20] - 董事高管未对前十大客户异常情况勤勉核查,均被认定为直接责任人员 [18] - 实控人黄永权通过OA审批记录被证实组织指使造假行为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