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粥
icon
搜索文档
砍自己一刀,西贝绝地求生
商业洞察· 2025-10-09 17:21
降价促销策略 - 公司在国庆期间启动首次大规模全线降价,核心菜品价格下调,例如西贝面筋从39元降至33元,手撕椒麻鸡从63元降至46元,草原嫩烤羊排从119元降至109元 [4] - 公司同步推出100元无门槛代金券,支持叠加使用,二人同行可合并使用两张100元券,活动规定每个微信号限领一次,领取期限至10月8日,用券有效期至10月31日 [15] - 降价及代金券活动在短期内提振了客流量,国庆期间部分门店就餐高峰期出现消费者需等候入座的情况,家庭聚餐开始回归 [7] 市场反应与套利行为 - 优惠活动吸引了大量"薅羊毛"消费者,社交平台涌现多种用券攻略,例如有消费者仅支付4元完成原价204元的消费,或五人用餐抵扣五百元 [17] - 代金券在二手平台闲鱼上形成活跃交易,100元面值券以50-60元价格流通,个人卖家券源在饭点时段上架不到半小时即能成交 [21] - 黄牛通过多账号突破领取限制,手握大量券源并进行专业转售,存在使营销活动偏离"回馈顾客"初衷、彻底沦为套利工具的风险 [25] 产品与服务调整 - 公司从产品端进行改进以重塑消费体验,例如上海门店小米粥中的金瓜泥改为金瓜片,羊肉串升级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部分门店推出需现烤一个半小时且每日限量6只的烤鸭 [29] - 门店取消沿用多年的计时沙漏,因制作工艺改进导致出餐时间延长,原有的25分钟承诺已不适用,同时不再设置"罗永浩菜单",全面推行扫码自助点餐 [31] - 深圳某门店引入魔术表演等互动环节,试图通过增值体验提升客流 [32] 品牌信任危机与核心挑战 - 尽管公司否认使用预制菜,但消费者对高定价预制菜的质疑未能消除,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裂痕短期内难以修复 [33] - 消费者普遍认知是"西贝确实便宜了",但认为"预制菜就应该这个价",表明降价未能解决消费者对高定价预制菜的心结 [34] - 公司品牌定位面临从"我贵,但我值"的价值承诺滑向"我可以更便宜"的价格竞争的风险,动摇了品牌的定价根基并强化部分消费者心中"不诚信"的负面标签 [38] 行业对比与长期战略困境 - 预制菜被市场接受的关键要素包括透明度、安全性和价值匹配度,超过90%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人均消费应在100元以下,而公司长期定价明显超出此心理预期 [43] - 其他餐饮品牌如老乡鸡通过主动公开供应商信息、清晰说明菜品结构来建立透明信息环境,萨利亚则以极致坦诚承认使用预制菜并配合低价策略赢得忠实客户 [40][43] - 公司面临长期战略选择困境,需明确是坚持预制供应链优势转向中式快餐,还是切割品牌区分客群服务,最麻烦的是"既要又要还要"导致无法聚焦主力消费人群 [44][45][46]
砍自己一刀,西贝绝地求生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8 13:07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史上首次全线大幅降价和发放大额无门槛代金券进行短期自救,国庆期间客流量有所回升 [3][8] - 降价策略虽吸引客流但引发“薅羊毛”和黄牛套利行为,可能偏离营销活动初衷 [13][19][20] - 公司面临的核心困境是消费者对“高价预制菜”的信任危机,短期价格手段未能解决品牌价值受损的根本问题 [24][26][28] - 品牌长期定位模糊,在高端现做与快餐化预制路线之间面临战略选择 [33] 降价促销策略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于10月1日起对多款核心菜品实施降价:西贝面筋从39元降至33元(降幅约15%),手撕椒麻鸡从63元降至46元(降幅约27%),草原嫩烤羊排从119元降至109元,葱香烤鱼从89元降至79元,黄米凉糕从29元降至26元 [3] - 同步推出100元无门槛代金券,支持叠加使用,二人同行可合并使用两张券,消费者可实现极低消费(如支付4元完成原价204元消费) [13][15] - 国庆假期客流回升,就餐高峰期部分门店出现等位情况,家庭聚餐回归 [8] - 优惠活动在社交平台引发“薅羊毛攻略”热潮,出现大量近乎“免费”的用餐案例 [15][18] 代金券套利与黄牛现象 - 闲鱼平台出现代金券二级市场,100元面值券以50-60元价格流通,个人卖家券源饭点时段上架半小时内可成交 [19][20] - 黄牛通过多微信号突破限领门槛,手握大量券源,部分账号成交记录达数十单,因券支持微信转赠,交易效率极高 [20] - 套利模式形成:消费者花50元购100元代金券,消费几元点餐后获得新券,转手可获利50-60元,实际花费几元吃一顿饭 [19] - 若黄牛大规模介入可能耗尽消费券池,使营销活动沦为套利工具 [20] 产品与服务调整尝试 - 部分门店进行产品工艺改进:上海门店小米粥金瓜泥改为金瓜片,羊肉串升级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儿童餐牛肉酱改为现场炒制 [22] - 全面启用非转基因大豆油,上海部分门店推出现烤烤鸭(每只现烤1.5小时,每日限量6只) [22] - 取消沿用多年的计时沙漏承诺,因制作工艺改进导致出餐时间延长,不再设置“罗永浩菜单”,全面推行扫码点餐 [22] - 深圳某门店引入魔术表演等互动环节,试图提升增值体验 [23] 品牌信任危机与消费者认知 - 消费者对公司否认使用预制菜的声明持怀疑态度,品牌与消费者间信任裂痕短期难修复 [24] - 社交媒体反馈显示,消费者普遍认为“西贝确实便宜了”,但同时认为“预制菜就应该这个价”,显示降价未解决高定价预制菜的心结 [26] - 品牌定位从“贵但值”的价值承诺滑向“可以更便宜”的价格竞争,动摇了品牌定价根基,部分消费者强化了“不诚信”负面标签 [28] - 消费者体验存在落差,如两人消费200多元仍未吃饱,菜量被指缩水(49元羊腿肉量仅以往一半),感觉品牌在“讨价还价”而非“真诚改进” [29] 行业对比与战略困境 - 预制菜被市场接受的关键在于透明度(如老乡鸡公开供应商信息及菜品结构)、安全性和价值匹配度(超90%消费者认为预制菜人均消费应在100元以下) [29][31] - 萨利亚品牌通过极致坦诚承认使用预制菜配合低价策略(如16元意面),反而赢得忠实客户 [31] - 公司面临战略选择:是坚持中高端现炒路线(需提升菜品品质和选择度),还是转向中式快餐化预制路线,或进行品牌切割(红西贝做快餐,绿西贝做中高端) [33] - 最麻烦的处境是“既要又要还要”,无法聚焦主力消费人群,优惠券难建立长期复购信任 [33]
“预制菜”风波后,西贝发放100元堂食代金券
新浪财经· 2025-09-25 10:54
核心事件概述 - 公司因被公开吐槽菜品多为预制菜且价格昂贵而陷入舆论风波 [1] - 舆论风波导致公司客流量和营业额出现显著下滑 9月10日和11日所有门店日营业额分别下降100万元 12日估计下降200万元至300万元 [1] - 公司于9月15日就此事件致歉 承认其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存在较大差异 [2]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推出一系列整改措施 核心是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尽可能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2] - 具体整改包括: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 儿童餐的牛肉酱、牛肉饼、鳕鱼条改为门店现制 烤羊肉串改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 猪排烩酸菜中的猪排改为生排骨现炒 肉夹馍的卤肉和椒麻鸡改为现卤现煮 小米粥的金瓜泥改为门店现制 [2][3] - 上述整改措施计划在10月1日前于全国门店陆续完成 [3] - 为配合新操作流程 公司对厨师进行重新培训 [3] 市场营销活动 - 公司于9月24日至10月8日在线下门店发起“西贝请您吃饭”活动 向在店消费顾客免费发放100元堂食代金券 [1] - 该代金券全国门店通用 仅限堂食 无使用门槛和节假日限制 每位注册会员限领一张 有效期至2025年10月31日 [1] - 该活动目的是感谢顾客到店支持 [1]
罗永浩“停战”后,西贝紧急培训厨师
新浪财经· 2025-09-18 18:59
智通财经记者 | 马越 智通财经编辑 | 牙韩翔 深陷"预制风波"的西贝将一系列道歉和整改措施作为解决方案。9月15日,西贝发布公告称,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其整改措施包括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调的菜品,调整为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儿童餐所用的牛肉酱、牛肉饼、鳕鱼条调整为门店现炒、现做、现炸、现烤;烤 羊肉串调整为在门店现切、现串、现烤;猪排烩酸菜中的猪排改为生排骨在门店现炒;肉夹馍中的卤肉、椒麻鸡改为现卤、现煮;以及小米粥中的金瓜泥改 为门店现制,等等。上述调整要陆续在10月1日前在全国门店完成。 在整改措施发出的次日,智通财经于9月16日下午来到北京世贸天阶西贝门店探访,店员表示店内大豆油已经更换为非转基因大豆油,但包括儿童餐、羊肉 串、猪排烩酸菜、椒麻鸡等产品的做法还没有来得及做出调整,但强调会在10月1日前整改完成。 "厨师在下午的时候去参加培训了,"她告诉智通财经,在更改菜品操作后,出品流程和后厨操作空间也要改变,厨师要重新上手新的操作流程。 西贝的猪排烩酸菜 图片拍摄:智通财经 马越 智通财经发现,在5点40左右至6点40左右的晚餐时段,该门店的客人在4-5桌左右。 西贝此番 ...
大暑养生关键词:清暑、祛湿、养心
新华社· 2025-07-20 15:50
中医养生建议 - 大暑时节"暑、湿、热"三邪交织,易伤阳气、耗津液,扰乱脏腑功能,养生防病重在健脾祛湿、清热解暑、固护阳气 [1] - 高温高湿导致人体阳气浮散于体表,内部脾胃阳气不足,表现为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泻 [1] - 湿气重浊黏滞,易阻碍脾胃运化功能,引发腹胀、肢体沉重、舌苔黄腻 [1] - 暑热通于心,易致心火过旺,引发心烦失眠、口舌生疮 [1] - 高温扰动心神,表现为焦躁易怒、注意力涣散 [1] 饮食调养 - 饮食调养宜以清补为主,兼顾祛湿,适当食用西瓜、绿豆、冬瓜、苦瓜、莲藕、黄瓜等清热生津之品 [1] - 饮用乌梅汤、酸梅汤等饮品以清热解暑 [1] - 茯苓、薏米、赤小豆、白扁豆、山药、芡实等健脾利湿食材煮粥 [1] - 适量食用生姜、陈皮、紫苏等以温化脾胃湿浊 [1] - 出汗多者可喝淡盐水或米汤,忌肥甘厚腻,避免过食甜食、冷饮 [1] 生活习惯调整 - 注意防暑降温,避免空调冷风直吹身体 [2] - 宜夜卧早起,中午小憩15至30分钟避暑养心,避免熬夜 [2] - 大汗后切勿立即冲冷水澡、喝冰饮 [2] - 清晨或傍晚可进行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 [2] - 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以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绪过激 [2] 特殊人群健康管理 - 老年人应避免食用隔夜饭菜,宜少量多次饮用温水 [2] - 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避免因出汗脱水导致指标异常 [2] - 儿童玩耍时宜选择阴凉处,每20分钟补充温水或淡盐水 [2] - 儿童出现厌食及脾胃失调可食用山药、小米粥调理 [2] 中医外治方法 - 按揉风池穴和大椎穴能够疏通经络、疏散风热,快速缓解因暑热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2]
五谷美食,何以食在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6-13 06:10
中华饮食文化研究 -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享誉中外,近年来饮食题材影视图书作品广受青睐,反映人们对美食人文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浓厚兴趣 [2] - 著作《谷食中国》从煮蒸烙炸四类烹饪方法展开,梳理了1万年前煮食8000年前蒸食5000年前烙食3000年前炸食的发展脉络,揭示100余种经典谷食品种源流 [2] - 中国是粟黍稻起源地,小米粥年糕元宵粽子等传统美食流传至今未断层,体现中华谷食文明连续性 [3] - 小麦自4500年前传入中国后发展出馄饨面条馒头等美食,展现亚欧大陆麦类谷食融合性 [3] 传统工艺与文化遗产 - 工业化浪潮冲击下,中华小吃糕点传统工艺逐渐消失,国家非遗保护举措难以完全保留传统口感与味道 [4] - 著作系统挖掘整理湮没已久的传统工艺,包含589幅珍贵图片如考古食物遗存历代炊具等12类,展示4000年来面条馄饨等真实形态 [4] - 汉代拉面庖厨俑证实中国面条早于意大利面和阿拉伯面,提供最早小麦面团线条形制考古证据 [4] 学术价值与著作特点 - 全书85万字,基于作者40余年研究,运用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材料,逻辑严密但语言诗化优美 [2][5] - 作者反复修改章节最多达19遍,是继《国菜精华》后又一部探索中华饮食文明渊源的力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