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5G
icon
搜索文档
争气了!从被西方封锁到牵头定标,东大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新浪财经· 2025-11-09 01:14
标准发布与意义 - 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IEC PAS 63595:2025,填补了工业5G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 [1] - 该标准由中国与德国联合提出,美国、法国、日本等12国专家联合研制,标志着在5G与工业融合应用领域取得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成果 [1] - 标准扉页的署名是对所谓“技术脱钩”论调的有力回应 [1] 历史背景与行业突破 - 2016年3GPP会议上,中国方案以59票对37票的优势被写入5G控制信道标准,打破了西方企业的优势 [1] - 尽管中国科技企业手握全球42%的5G标准必要专利,但在2019年后海外市场屡屡受限,陷入“标准有份、市场受限”的尴尬局面 [2] - 工业5G成为破局关键,其高可靠、低时延特性恰好满足柔性制造、远程运维等传统工业网络的短板需求 [2] 技术产业与话语权进展 - 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引领”的跨越 [3] - 在产业层面采取“标准制定与应用试点同步推进”策略,在标准研制期间同步开展了15个行业的试点项目,形成了“实践-标准-产业”的闭环 [3] - 标准发布后立即有200多家企业宣布适配,破解了“标准与产业脱节”的世界难题 [3] - 在话语权层面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塑造”的转变,标准中65%的技术建议来自中方团队,涉及网络安全、同步精度等关键章节 [3] 市场优势与国际竞争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工业5G改造需求是欧洲的3倍,庞大的应用市场是推动标准制定的关键因素 [2] - 欧盟已启动“工业5G行动计划”,计划在2027年前推出替代标准 [5] - 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砸重金扶持本土企业研发工业5G芯片 [5] 战略影响与未来展望 - IEC 63595的成功为从5G到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高技术产业提供了范本,证明当技术实力、产业生态与国际合作形成合力时,所谓的“技术围堵”终将被打破 [3] - 标准发布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落地环节,但国际竞争对中国而言是发展的机遇 [5]
每日市场观察-20251107
财达证券· 2025-11-07 11:25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市场成交额达2.08万亿元,较前一日增加约1900亿元[1] - 沪指涨0.97%至4000点,深成指涨1.73%,创业板指涨1.84%[3] - 上证主力资金净流入388.11亿元,深证净流入353.56亿元[4] - 行业板块中汽车零部件、半导体、工业金属主力资金流入居前[4] 行业动态与科技趋势 - 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正式发布[6] - 智元机器人出货量明年有望全球第一[8]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三季度营收达1120亿美元,同比增长5%,创历史新高[10] - 算力、半导体等科技板块领涨,科技主线回归[1] 宏观经济与政策 - 10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7%,连续8个月在49%-50%区间,经济缓慢恢复[7] - 中国在世贸组织提出加强涉碳标准合作提案,获25个成员及集团参与讨论[5] 基金与投资动态 - 外商独资公募旗下超96%产品年内实现净值增长,多只产品增长率突破50%[12][13]
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小马智行称将于2028年或2029年实现盈利|数智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7 07:11
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发布 - 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工业网络5G通信技术通用要求》[1] - 该标准由中国与德国联合提出 美国 法国 日本等多国专家共同研制完成 填补了工业5G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1] - 该标准标志着中国在5G与工业融合应用领域取得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成果 为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贡献中国方案[1] 小马智行盈利前景与业务规划 - 小马智行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将于2028年或2029年实现盈利[2] - 公司预计届时其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规模将达到约5万辆[2] - 清晰的盈利路径规划可能缓解市场对行业烧钱模式的焦虑 吸引长期资本关注[2] 力星股份与浙江荣泰战略合作 - 力星股份公告称与浙江荣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 - 双方拟在产业机器人用丝杆部件等重要领域的滚动体应用开展战略合作[3] - 此次合作精准卡位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 反映国内企业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加速突破瓶颈[3]
博时市场点评11月6日:沪指重返4000点,创业板涨1.84%
新浪基金· 2025-11-06 16:56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深三大指数上涨,沪指重返4000点报收4007.76点,上涨0.97%,深证成指报13452.42点,上涨1.73%,创业板指报3224.62点,上涨1.84% [1][5] - 两市成交额放量至20761.59亿元,回到2万亿以上 [1][7] - 2862只个股上涨,2192只个股下跌 [6] - 两融余额收报24914.7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7] 行业板块表现 - 申万一级行业中,有色金属、电子、通信涨幅靠前,分别上涨3.05%、3.00%、2.37% [6] - 传媒、社会服务、商贸零售跌幅靠前,分别下跌1.35%、1.10%、1.04% [6] 中美经贸关系 - 商务部官员会见美国农产品贸易代表团,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农产品贸易等进行交流 [2] - 指出中美互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双方在自然禀赋、市场、资金、技术等领域各有优势,互补性强 [2] 工业5G技术标准 - 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工业网络5G通信技术通用要求》,填补了工业5G领域国际标准空白 [2] - 该标准由中国与德国联合提出,由多国专家协同研制完成 [2] 新型储能产业 - 截至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超3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跃居世界第一 [3][4] - 分区域看,华北地区装机3118万千瓦占全国30.4%,西北地区装机2672万千瓦占全国26.1%,华东地区装机1655万千瓦占全国16.1% [3] - 单站10万千瓦及以上装机占比超三分之二,等效利用小时数同比提升120小时至770小时 [4]
午评:沪指半日涨0.88%重回4000点 半导体芯片股集体走强
新华财经· 2025-11-06 13:45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早间集体高开并震荡拉升,沪指涨0.88%报4004.25点,重回4000点上方,深证成指涨1.39%报13407.30点,创业板指涨1.39%报3210.15点,科创50指数涨2.82%报1429.66点 [1] - 市场总成交额活跃,沪市成交6120亿元,深市成交7125亿元,创业板成交3157亿元,科创50总成交额约627亿元 [1] 领涨板块与个股 - 半导体芯片股集体走强,长光华芯、德明利等多股涨停 [1] - 电网设备板块延续强势,摩恩电气、保变电气涨停 [1] - 化工板块爆发,芭田股份、澄星股份等多股涨停 [1] - 电解铝概念表现活跃,中国铝业逼近涨停创15年新高 [1] - 工业金属、半导体、保险、磷化工、存储芯片、可控核聚变等板块和概念股涨幅居前 [2] 领跌板块与个股 - 旅游板块集体下挫,冰雪产业概念股领跌,大连圣亚跌停 [1] - 福建本地股下挫,福建金森、福龙马跌停 [1] - 旅游及酒店、零售、游戏、互联网电商、教育、化学制药等板块和概念股跌幅居前 [2] 半导体存储行业前景 - 三大存储原厂暂停DDR5报价,DDR5现货价格飙升25%,季度涨幅或达30%—50% [3] - 存储芯片涨价叠加长鑫存储大幅扩产以及HBM3产品的交付有望带动上游材料端需求持续增长 [3] - 在外部限制或将加码的背景下,国内将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进程或将加速,拉动半导体材料增量需求 [3] 医疗器械行业展望 - 多家医疗器械行业细分赛道龙头公司将于2026年迎来加速增长,建议把握业绩改善个股的业绩和估值修复机会 [3] - 行业长期投资机会来自创新、出海和并购整合,板块的创新和国际化能力得到认可、估值正在被重估 [3] - 建议关注创新器械赛道,以及并购重组、脑机接口、AI医疗、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方向 [3] 光伏储能与氢能行业动态 - 光伏储能行业反内卷促三季度亏损收窄,部分环节扭亏,9月新增装机9.7GW环比回升,四季度小幅翘尾可期 [4] - 阳光电源业绩超预期加温储能,数据中心配储升级量利 [4] - 氢能方面,Bloom 三季度扭亏,SOFC成本双位数下降且数据中心潜单,利润率持续提升;绿氢氨醇、燃料电池纳入十五五新增长极 [4] 工业5G与全球经济数据 - 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工业网络 5G 通信技术通用要求》正式发布,由中国与德国联合提出,填补了工业5G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 [5] - 10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7%,与上月持平,连续8个月运行在49%~50%的区间内,反映出全球经济延续缓慢恢复态势 [6] - 1—10月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9.6%,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 [6]
毕马威:具身智能产业将进一步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融合
快讯· 2025-05-23 19:30
具身智能产业与制造业融合 -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从"大"到"强"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具身智能产业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 具身智能产业将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融合 [1]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具身智能"概念,强调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可行路径 [1] 人工智能发展对具身智能的支撑 - 今年以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取得突破,为具身智能产业提供了发展支持 [1] - 具身智能将带动新型工业化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迈进 [1] - 工业物联网领域的工业AI、工业5G以及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人机协作、机器视觉技术、智能传感器等应用将受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