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伤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人社部新规拟强制用人单位为超龄劳动者投保工伤险
第一财经· 2025-08-19 00:23
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现状 - 当前超龄劳动者面临法律身份不明确、权利保障依据缺失、法律救济渠道不明确等难题 [1] - 实务中通常不认定超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构成劳动关系 导致其无法享有劳动法保护 [4] - 现行法律采取二分法 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 劳务关系由民法调整 但民法未对劳务关系作出明确规定 [4] -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时 劳动合同终止 [4] 法律认定与裁判差异 - 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超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争议按劳务关系处理 [6] - 未享受退休待遇的超龄劳动者是否保留或建立劳动关系 法律未明确规定 实践中存在争议 [6] - 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可获劳动法全面保护 被认定为民事法律关系则排除在劳动法保护之外 权益保障差异显著 [6] - 超龄劳动者谈判能力有限 易出现不签协议或签订不公平协议的情况 [6] 政策调整与趋势 - 人社部征求意见稿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及提前退休人员纳入保护范围 但弹性延退期间劳动者不适用 [8] - 明确用工协议订立、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最低工资标准、工伤保险等基本权益 [8] - 采取"劳务关系加载部分劳动权益保护"模式 对劳务关系设定强制性保护标准 [8] - 最高法删除原解释中按劳务关系处理条款 但未新增替代条款 引发误读 [8] 工伤保险改革 - 现行制度下超龄劳动者难以获得工伤保险保障 [10] - 浙江、广东等省份试点将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解绑 但采取自愿参保原则 [11] - 征求意见稿拟强制要求用人单位为超龄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 个人不缴费 [11] - 强制参保模式将扩大覆盖范围 降低企业用工风险 [12] - 专家建议结合商业补充保险健全多层次工伤保险体系 [13] 未来立法方向 - 需提高立法层级为暂行规定提供法律依据 未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需相应修改 [13] - 应加强普法宣传并优化权益救济机制 确保超龄劳动者便捷高效维权 [13]
去年山西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157.0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0 09:15
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情况 - 2024年山西省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157.05亿元,同比增长11.05%,增加214.57亿元 [1] - 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1917.53亿元,同比增长7.46%,增加133.06亿元 [1] 基本养老保险 - 2024年末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19.80万人 [1] - 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049.95亿元,支出1840.94亿元 [1] - 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236.12亿元,其中委托投资规模760.96亿元 [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2024年末参保人数1122.07万人,同比增加19.97万人 [1] - 其中参保职工786.86万人,离退休人员335.21万人,分别增加9.01万人和10.96万人 [1]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9.35万人,同比增加17.28万人 [1]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26.98亿元,支出1716.66亿元 [2] - 年末累计结余1662.56亿元 [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2024年末参保人数1597.73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497.97万人 [3] - 基金收入222.97亿元,支出124.28亿元 [3] - 年末累计结余573.56亿元 [3] 失业保险 - 2024年末参保人数571.09万人,同比增加17.71万人 [3] -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52万人,全年发放8.96亿元,同比增加1.62亿元 [3] - 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1782元 [3] - 全年代缴医疗保险费1.60亿元,同比增加0.41亿元 [3] - 实施阶段性降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负29.35亿元 [3] - 向6.36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0.28亿元,惠及职工286.39万人 [3] - 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67亿元,惠及职工10.28万人 [3] - 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9.23亿元,支出23.04亿元 [4] - 年末累计结余182.47亿元 [4] 工伤保险 - 2024年末参保人数679.19万人,同比增加9.62万人 [4] - 新开工工程项目参保率100% [4] - 全年7.94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4] - 基金收入67.86亿元,支出53.56亿元 [4] - 年末累计结余51.80亿元 [4]
最严红线来了,国家要求“强制交社保”,什么信号?
36氪· 2025-08-07 19:57
社保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最高法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关于不缴纳社保的约定无效,自9月1日起执行 [1][3] - 社保缴纳成为与纳税同等的法定义务,企业逃避缴纳将面临法律追责 [3][4] - 2024年中国就业人员总数7.34亿,仅33.5%拥有完整"五险"覆盖 [4] 社保制度历史与构成 - 1993年首次提出社保体系目标,1999年《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赋予员工追索权 [4] - 2019年起社保征收主体由社保局转为税务局,强化强制约束力 [5] - "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占比最高)、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5] 社保缴纳现状与阻力 - 北京最低社保缴纳标准下个人月负担716元,灵活就业者费用翻倍 [6] - 23.5%外卖骑手明确拒绝参保,38.9%仅愿支出月收入5%用于社保 [7] - 2.4亿灵活就业者中,年轻人因回报周期长、现金需求优先而抵触缴纳 [7][8] 社保基金收支与财政压力 - 2024年社保基金预算收入11.89万亿元,支出10.61万亿元,财政补贴达2.6万亿元 [10] - "现收现付制"下需1.67个工作者支撑1名退休人员,但当前退休潮年均超2000万人,新增劳动力仅1700-1800万 [10][13][14] - 广东省贡献全国养老金调剂资金的47.47%(1158.14亿元),东部省份承担主要调剂责任 [15][16] 政策调整对行业的影响 - 中小微企业(如餐饮、零售)合规成本上升,可能挤压3%利润率的外卖等行业利润 [17][18] - 企业或通过降低工资或采用无人机/机器人替代人力来转嫁成本 [18] - 社保体系需改进跨省报销、城乡标准统一等问题以提升吸引力 [19][20] 长期趋势与个体选择 - 社保普惠化是刺激消费的政策方向,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差距显著(3825元/月 vs 246元/月) [20][21] - 医疗保险被视为必要保障,养老保险虽回报周期长但具确定性 [21]
在西安,医保哪些情况不予报销?
搜狐财经· 2025-08-06 22:20
医保不予报销的六种情况 - 工伤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承担 医保不予重复报销 [2] - 第三方责任导致的伤害(如交通事故 打架)原则上由责任方承担费用 医保仅在无法追责时先行支付并保留追偿权 [2] - 国家财政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如一类疫苗接种 传染病防控)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2] - 境外(含港澳台)就医费用需自费 [4] - 非治疗性项目(体检 推拿按摩 保健品)不属于医保报销范畴 [4] - 超出医保"三大目录"范围的药品 诊疗项目及服务设施需自费 且受起付线和封顶线限制 [5] 医保可报销范围及"三大目录" - 医保支付范围实行目录管理 仅限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目录内药品 诊疗项目及服务设施 [7] - 药品目录分为甲类药(全额纳入报销) 乙类药(需自付10%-14%后按比例报销)和目录外药品(全自费)[8] - 诊疗项目目录仅涵盖临床必需 安全有效且物价部门定价的项目 美容整容等项目除外 [9] - 医疗服务设施目录限定诊断治疗必需的设施 急救车 陪护费等非治疗性服务不报销 [9] 药品目录分类示例 - 甲类药:治疗必需 价格低廉 疗效明确(如青霉素)全额纳入报销 [8] - 乙类药:疗效好 价格适中(如部分抗生素)需患者自付部分费用 [8] - 目录外药品:高价靶向药 罕见病用药 减肥药等因成本或适应症未纳入目录 [8]
【毕业第一课】单位职工社保缴费情况怎么看?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30 08:53
社保费计算方法 - 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2] - 月缴费金额计算公式为:月缴费基数×(单位缴费比例+个人缴费比例) [2] - 用人单位月缴费金额为月缴费基数×单位缴费比例,职工个人月缴费金额为月缴费基数×个人缴费比例 [2] 社保缴费比例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16%,个人8% [3] -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单位8.5%(其中0.5%为生育保险),个人2% [3] - 职工大额医疗互助保险:单位1.5%,个人每月5元 [3] - 失业保险:单位0.5%,个人0.5% [3] - 工伤保险:单位0.3%-2.2%,个人不缴费 [3] - 合计:单位26.8%-28.7%,个人10.5%+每月5元 [3] 缴费基数确定 - 缴费基数根据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或新入职员工的起薪当月工资确定 [5] - 缴费工资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生成缴费基数 [5] - 缴费工资超过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300%生成缴费基数 [5] - 重庆市2024年度社保基数上限为21793元,下限为4359元 [6] 举例说明 - 小刘缴费工资为4200元,低于下限4359元,按4359元计算 [7] - 单位合计缴费1168.23元,个人合计缴费462.7元 [9] - 小王缴费工资为5000元,在上下限之间,按5000元计算 [9] - 单位合计缴费1340元,个人合计缴费525元 [10] 社保缴费查询渠道 - 渝快办APP: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个人社保证明查询打印 [11] - 重庆人社App:个人社保信息查询—选择对应险种 [11] -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公众号:服务大厅—缴费记录查询 [11] - 重庆税务公众号:网上办税—个人社保—社保费缴费证明 [12] - 电子税务局App:办&查—社保业务—信息查询—职工社保费已缴费查询 [13]
初入职场,这些要知道!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18 08:45
就业手续办理 - 离校时已落实就业单位需尽快签订劳动合同 跟进社保缴纳 办理户口迁移 党团组织关系接转 查询档案转递去向 [2] - 离校时未落实就业单位可将户口档案保留在学校2年或转入原户籍地 可进行求职登记获取岗位信息 职业指导 职业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 [3] 档案管理 - 严禁个人自带档案 高校毕业生离校时由高校根据就业去向转递档案 通过机要通信或邮政特快专递渠道进行 [4][5] - 档案已在自己手上可联系原就读高校重新审核后按规定转递 [5] - 到机关 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转递至就业单位或定向单位 到非公单位就业转递至就业地或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 暂未就业转递至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 [6] 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包括用人单位信息 劳动者信息 劳动合同期限 工作内容 工作地点 工作时间 休息休假 劳动报酬 社会保险 劳动保护等 [7] -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8] -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各执一份 [8] 五险一金 - 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住房公积金 [9] - 五险一金缴纳比例需根据所在地区和政策确定 建议签订劳动合同前核实 [9]
北京金融法院:强化雇主责任险保障功能 保护中小微及劳动者权益
贝壳财经· 2025-07-09 20:42
雇主责任险市场概况 - 中国拥有超过1.8亿户经营主体 涵盖不同规模 类型和行业 是市场经济活跃的基础[1] - 雇主责任险作为财产保险合同 以雇主对雇员的经济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 保障对象为企业雇主 间接保障雇员权益[1] - 该险种在用工成本上升和新就业形态崛起的背景下 成为中小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1] 雇主责任险与其他保险的区别 - 工伤保险为国家强制社会保险 雇主责任险为商业保险 可补充工伤赔偿不足的情况[5] - 意外伤害保险属于人身险 赔付不依赖雇主的赔偿责任 而雇主责任险聚焦企业法定赔偿风险[5][7] - 雇主责任险采取企业自愿投保原则 区别于工伤保险的强制性[7] 雇主责任险纠纷特点 - 北京金融法院梳理90余件案件显示 纠纷具有涉诉主体多元 法律关系复杂 行业标准差异明显等特点[6] - 纠纷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包括生产制造 服务保障 特殊用工及新业态等领域[6] 投保与理赔关键要点 - 企业需确保雇佣关系真实 如实申报员工岗位信息 并仔细研读保险条款中的保障范围和免责事项[8] - 出险时遵循"先赔偿 后理赔"原则 保险机构需优化产品设计和条款解释以解决"投保易 理赔难"问题[8] - 针对新就业形态 保险产品正不断创新以适应灵活用工等新型模式[9] 劳动者权益保障 - 雇主责任险为劳动者提供额外保障 员工需保存工伤证据并了解企业投保情况[10] - 若企业怠于履行责任 员工可直接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但虚假索赔将受法律严惩[10]
促进雇主责任险更好发挥保险保障作用
中国证券报· 2025-07-09 04:50
雇主责任险指引发布 - 北京金融法院推出雇主责任险指引 旨在促进保险保障作用 强化中小企业及劳动者权益保护 [1] - 指引面向中小企业 保险机构 劳动者群体 帮助理解运用雇主责任险 优化企业风险管理 [1] - 法院明确职能定位 立足保障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 推动雇主责任险发挥更大价值 [1] 雇主责任险定义与功能 - 雇主责任险以雇主对雇员的法定经济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 保障对象为企业雇主 间接保障雇员权益 [2] - 该险种区别于工伤保险(国家强制)和意外伤害险(人身险) 是雇主自主选择的商业补充保障 [2] - 在工伤赔偿不足或需承担额外责任时 雇主责任险可作为工伤保险的有效补充 [2] 保险实施规范要点 - 企业需规范投保流程 确保合同合法有效 强化履行管理 及时报案理赔 [3] - 保险机构应优化产品设计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健全风控体系 规范服务全流程 [3] - 雇员需及时主张法定权利 参与理赔流程 同时区分雇主责任险与意外伤害险的赔偿范围 [3][4] 雇员索赔机制创新 - 根据保险法第65条 若雇主怠于理赔 雇员可直接向承保公司申请赔偿 保障赔付及时性 [3] - 法律赋予第三方直接索赔权 体现责任保险兼顾第三方利益的特殊功能属性 [4] - 雇主责任险与意外伤害险可叠加理赔 前者基于雇主责任 后者基于人身伤害合同约定 [4]
本月起三类特定从业人员可参加工伤保险
辽宁日报· 2025-05-13 09:46
政策背景与覆盖范围 - 五部门联合印发《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特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试行)》,为超龄劳动者、实习学生等特定从业人员提供工伤保险保障 [1] - 政策覆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不超过70周岁的劳动者、年满16周岁的职业学校实习学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等见习人员 [1] - 政策自今年5月起实施,个人不需缴费,用人单位需为特定从业人员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并缴纳工伤保险费 [1] 缴费标准与执行细则 - 用人单位需如实申报特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难以确定的按上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申报 [2] - 实习学生等无劳动报酬的特定从业人员,月缴费基数按当年工伤保险月缴费基数下限(4273元/月)申报 [2] - 以机械制造类企业为例,执行1.1%的四类行业工伤风险费率标准,每月为实习学生缴纳工伤保险费47元 [2] 政策影响与实施效果 - 特定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关系生效后,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费的需自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补缴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新发生费用 [2] - 政策有助于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2] - 政策有利于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2]
李迅雷专栏 | 依据社保缺口测算未来财政支出力度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3-19 18:09
核心观点 - 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社会保险基金对财政补贴需求持续上升,成为财政加杠杆的约束之一 [1][2] - 2013-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增长主要依赖财政补贴支撑,财政补贴占比从5.3%升至8.8% [1][4] - 财政补贴集中在基本养老保险(72.1%)和基本医疗保险(27.7%),对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仅25亿元 [5] - 财政补贴存在城乡差异:城镇居民以养老为主(职工养老保险月均3742元),农村居民以医疗为主(城乡居民养老金月均223元) [6] 财政补贴结构分析 - 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补贴17511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占44.2%、机关事业单位34.2%、城乡居民21.6% [5][6] - 基本医疗保险补贴6613亿元,98.2%投向城乡居民,仅1.8%用于城镇职工 [6] - 剔除财政补贴后,2019年起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超1万亿元 [7] 未来压力三大来源 - 人口老龄化:老年抚养比从2014年13.7%升至2023年22.6%,2060年预计达53.1% [8] - 棘轮效应:城乡居民养老金若翻倍至446元/月,年支出将增加4621亿元(占财政支出1.7%) [9] - 地区/品种失衡:广东等三省占全国养老保险结余49.5%,黑龙江结余仅够支付1.1个月 [12][13] 增速与缺口测算 - 2014-2023年养老保险补贴年均增长15.5%,远超名义GDP增速(7.8%)和财政支出增速(6.8%) [14] - 研究显示2020-2035年养老金累计缺口将达26-30.3万亿元,即使按9.1%投资回报率测算 [9] - 养老保险断缴人数从2011年2956万增至2022年6325万,遵缴率下降至80.8% [11] 资金使用效率 - 2023年末各险种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医疗保险20.4个月最优,养老保险13.7个月 [12] - 失业保险领取比例从2011年21.4%跳升至2023年32.8%,反映就业市场压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