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控制器(MCU)
icon
搜索文档
All in 研发,这些公司研发投入是去年净利润2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1:49
公司研发投入概况 - 影石创新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已超过其2024年全年净利润9.95亿元 [1] - 在35家符合筛选条件的科创板公司中,有10家公司的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归母净利润 [2] - 在35家公司中,有22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过10%,其中9家公司的该比例超过20% [2] 重点行业与公司分析 - 研发投入金额前五的公司为海光信息(29.35亿元)、中微公司、传音控股、联影医疗、百利天恒(17.72亿元),前三家属于电子行业 [4][6][8] - 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是研发投入的“大手笔”领域 [3] - 海光信息前三季度研发投入29.35亿元,占营收比例为30.92%,其营收从2020年的10.22亿元增长至2025年三季度的94.90亿元,规模扩张超过9倍 [6] - 百利天恒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7.72亿元,同比激增90.23%,占营收比例高达85.79%,但其营收为20.66亿元,同比下降63.52%,归母净利润亏损4.95亿元 [8] 芯片半导体行业深度投入 - 晶合集成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0.79亿元,是其去年全年净利润的2倍多 [12] - 中微公司前三季度研发投入25.23亿元,是其去年全年净利润的156%,其薄膜设备打破海外垄断,设备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2] - 在研发投入超去年净利润的10家公司中,有7家为电子行业,多聚焦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半导体设备 [10] - 除海光信息外,复旦微电、晶晨股份在数字芯片设计领域的研发投入也超过了去年全年净利润 [13]
股价暴跌13.26%!意法半导体预计Q4营收32.8亿美元不及预期,芯片复苏停滞
美股IPO· 2025-10-24 11:39
公司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为31.87亿美元,同比下降2%,环比增长15.2% [4] - 第三季度净利润从3.51亿美元下降至2.67亿美元 [4]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3.2%,同比小幅下降 [4] - 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1.8亿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144亿美元 [2] -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营收为32.8亿美元,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3.5亿美元 [2][6] 公司运营与战略调整 - 公司下调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至略低于20亿美元,此前预期为20亿至23亿美元 [6][10] - 公司计划在第四季度将库存维持在三季度水平以提高产能利用率 [7] - 公司在意大利实施的成本削减计划遭遇反对,但将仍按计划进行 [11]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公司业绩展望加剧了市场对成熟半导体行业复苏停滞的担忧 [2] - 当前有迹象显示工业半导体市场复苏、中国库存调整结束 [7] - 汽车行业持续疲软,整体库存处于高位,产能利用率受到影响 [7] -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芯片行业需应对贸易战及新的贸易壁垒 [8] - 竞争对手德州仪器发布的业绩预测同样令投资者失望,表明客户正在减少订单 [11] 市场预期与股价表现 - 公司美股股价大跌超13.26%,在巴黎和米兰交易所的股票均大跌超10% [1] - 摩根大通维持公司欧股"中性"评级,目标价每股26.40欧元 [7] - 摩根大通指出公司2026财年的增长预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主要受汽车行业疲软影响 [7]
芯片巨头,暴跌熔断
证券时报· 2025-10-23 22:01
公司股价表现 - 意法半导体发布财报后股价大幅下跌,在巴黎和米兰交易所均大跌超10%,米兰交易所一度触发暂停交易,美股盘前亦跌超10% [1] - 其竞争对手德州仪器因业绩前景悲观,股价在前一日单日下跌超5% [3] - 受相关公司影响,美股费城半导体指数盘中一度大跌超4% [3] 意法半导体最新财报与业绩展望 - 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为31.87亿美元,同比下降2%,环比增长15.2% [5] - 第三季度净利润从3.51亿美元下降至2.67亿美元,毛利率为33.2%,同比小幅下降 [5] - 公司对第四季度的营收预测为32.8亿美元,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3.5亿美元 [7] - 公司下调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至略低于20亿美元,低于此前预期的20亿至23亿美元,理由是当前市场状况 [8] 意法半导体业务前景分析 - 财报发布前,公司预计第四季度汽车和工业业务有望实现环比增长 [8] - 公司认为第四季度毛利率有望改善,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生产效率改善以及高利润率微控制器产品占比提高 [8] - 有迹象显示工业半导体市场复苏、中国库存调整结束,第四季度营收存在超预期可能性 [8] - 摩根大通维持公司"中性"评级,指出其2026财年增长预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主要受汽车行业持续疲软影响 [8] - 摩根大通认为2026年汽车市场问题将持续,库存处于高位,产能利用率将受影响,除非出现大规模经济复苏或需求显著复苏 [9] 行业动态与英特尔财报前瞻 - 芯片巨头英特尔将在周四美股盘后发布最新财报,这是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后的首份财报,备受投资者关注 [3][11] - 美国政府收购了英特尔约10%的股权,此后英特尔股价涨幅超过50% [11] - 英特尔近期还获得了日本软银集团和英伟达的投资,并将与英伟达在定制硬件领域展开合作 [11] - 分析师关注英特尔财报电话会议,希望获取有关投资进展及晶圆代工业务前景的信息 [11] - 在Visible Alpha追踪的七位分析师中,五位给予英特尔"持有"评级,两位建议"卖出",平均目标价约为每股30.60美元,低于公司周三36.9美元的收盘价 [11]
刚刚!芯片巨头,暴跌熔断!
证券时报· 2025-10-23 21:43
公司业绩表现与展望 - 第三季度营收为31.87亿美元,同比下降2%,环比增长15.2% [5] - 第三季度净利润从3.51亿美元下降至2.67亿美元,毛利率为33.2%,同比小幅下降 [5] - 第四季度营收预测为32.8亿美元,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3.5亿美元 [7] - 公司下调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至略低于20亿美元,此前预期为20亿至23亿美元 [7] 公司股价与市场反应 - 财报发布后,公司在巴黎和米兰证券交易所的股价均大跌超10%,并一度触发暂停交易,美股盘前亦跌超10% [1] - 业绩展望不及预期是导致股价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 [1] - 摩根大通维持公司欧股"中性"评级,目标价每股26.40欧元 [7]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竞争对手德州仪器因业绩前景悲观,股价曾单日下跌超5% [3] - 芯片巨头英特尔将在周四盘后发布财报,这是美国政府入股其约10%股权后的首份财报 [3][9] - 美国政府入股后,英特尔股价涨幅超过50% [9] 业务部门前景与分析 - 公司预计四季度汽车和工业业务均有望实现环比增长 [7] - 四季度毛利率有望改善,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生产效率改善以及高利润率微控制器产品占比提高 [7] - 摩根大通认为,2026财年增长预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主要受汽车行业持续疲软影响,除非需求出现显著复苏,否则股价难有超预期表现 [7][8]
刚刚!芯片巨头,暴跌熔断!
证券时报· 2025-10-23 21:35
意法半导体业绩与市场反应 - 意法半导体发布最新财报 业绩展望不及预期导致股价大幅下跌 在巴黎和米兰交易所均大跌超10% 并一度触发暂停交易 美股盘前亦跌超10% [1] - 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为31.87亿美元 同比下降2% 环比增长15.2% 净利润从3.51亿美元下降至2.67亿美元 毛利率为33.2% 同比小幅下降 [6] -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营收为32.8亿美元 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3.5亿美元 同时下调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至略低于20亿美元 低于此前预期的20亿至23亿美元 [8][9] 半导体行业复苏担忧 - 意法半导体业绩预测加剧市场对成熟半导体行业能否持续复苏的担忧 [3] - 竞争对手德州仪器因业绩前景悲观 股价曾单日下跌超5% 当天美股费城半导体指数盘中一度大跌超4% [3] - 摩根大通指出 尽管市场对意法半导体三季度业绩和四季度指引抱有一定乐观情绪 但其2026财年的增长预期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主要受汽车行业持续疲软的影响 [9] 英特尔财报前瞻 - 芯片巨头英特尔将在周四美股盘后发布最新财报 这是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约10%股权后的首份财报 因此备受投资者关注 [4][12] - 美国政府入股后 英特尔股价涨幅超过50% 分析师希望从财报电话会议中获取有关政府及软银、英伟达等额外投资的最新进展 以及这些投资对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前景的影响 [12] - 分析师整体对英特尔能否维持近期涨势持怀疑态度 在Visible Alpha追踪的七位分析师中 五位给予"持有"评级 两位建议"卖出" 平均目标价约为每股30.60美元 低于周三收盘价36.9美元 [12]
小摩维持意法半导体(STM.US)“中性”评级:短期业绩无虞 2026年汽车阴霾难散
智通财经· 2025-10-17 16:35
评级与目标价 - 摩根大通维持意法半导体欧股中性评级 目标价为26.40欧元 [1] 第三季度业绩预期 - 预计第三季度营收为31.7亿美元 环比增长14.6% 同比下降约2.5% 与市场共识及公司指引一致 [1] - 分业务看 APMS业务预计同比下降约9.9% MDRF业务预计同比增长约9.4% [1] - APMS业务预计环比增长13.6% MDRF业务环比增长16.0% 显示业务正从2025年第一季度周期低谷复苏 [1] - 预计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3.5% 与共识预期及公司指引相符 [1] - 预计息税前利润为2.02亿美元 息税前利润率为6.4% 净利润预计为1.983亿美元 每股收益预计为0.22美元 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分别较共识预期高出4.4%和2.7% [1] 第四季度业绩展望 - 市场对第四季度营收的共识预期为33.5亿美元 环比增长5.6% 同比增长1.0% [2] - 市场预计第四季度毛利润为11.7亿美元 环比增长10.3% 同比下降6.4% 毛利率预计为35.0% [2] - 摩根大通对第四季度营收的预估略低 约为33亿美元 [2] - 公司表示基于订单能见度 汽车和工业业务第四季度均有望实现环比增长 [2] - 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 生产效率改善以及高利润率MCU产品营收占比提高 第四季度毛利率有望改善 [2] - 工业半导体市场复苏及中国库存调整结束的迹象 使第四季度营收存在超预期可能 [2] - 共识预期中毛利率环比提升151个基点具备实现基础 因公司计划将库存维持在三季度水平以提高产能利用率 MCU业务复苏及生产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也将助力利润率提升 [2] 2026财年增长预期与风险 - 市场共识预期2026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2.5% 毛利率同比提升273个基点 [2] - 摩根大通认为2026年增长预期过于乐观 并对公司表现持谨慎态度 [2] - 核心担忧在于汽车市场 判断2026年汽车市场问题将持续存在 整体库存将处于高位 除非出现大规模经济复苏 否则产能利用率将持续受影响 [3] - 除非2026年业绩预期重置 或汽车 工业及苹果相关业务的半导体需求出现显著复苏 否则第三季度业绩公布后股价难有超预期表现 [3]
中微半导2025上半年净利翻倍 存货下降33.36%周转率显著提升
长江商报· 2025-09-02 07:5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04亿元 同比增长17.56% [1][2] - 净利润8646.96万元 同比增长100.99% [1][2] - 扣非净利润7576.09万元 同比增长19.92% [1][2] 业务结构分析 - 消费电子芯片收入2.05亿元 占总收入40.58% [2] - 小家电控制芯片收入1.55亿元 占比30.66% [2] - 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领域营收有效增加 [2] 运营效率改善 - 存货规模3.14亿元 同比下降33.36% [1][3] - 存货周转率提升0.34次至0.98次 [1][3] - 存货周转天数减少96.5天至184.6天 [3] 研发与技术进展 - 研发费用5297.06万元 研发费率10.51% [4] - 研发人员211人 占比49.07% 平均薪酬18.58万元 [4] - 新申请发明专利9项 累计获得授权41项 [4] - 第二代M4内核产品及端侧AI MCU已流片 [4] - 第二代车规级产品已推出并导入主流客户供应链 [5] 客户与市场拓展 - 家电领域终端客户包括海尔/美的/小米/格力/九阳/苏泊尔 [5] - 汽车领域与赛力斯/吉利/长安/一汽红旗等制造商合作 [6] - 与大明电子/四方光电/天有为等Tier1厂商达成深度合作 [6] - 32位MCU成为国产替代重要供应商 [4] 行业驱动因素 - 消费电子物联网化/工业自动化/汽车三化驱动行业发展 [2] - 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快速发展 [2][4] - 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芯片行业景气度回暖 [2]
成都华微上半年营收稳健增长,大规模研发投入夯实未来发展根基
全景网· 2025-08-28 22: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 同比增长26.9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2.05万元 同比下降51.26% [1] - 基本每股收益0.06元 [1] 产品与技术突破 - 28nm工艺奇衍系列FPGA实现7000万门级逻辑规模 [2] - 全球首款4通道12位16GSPS射频直采ADC芯片(HWD12B16GA4)量产 单通道采样率每秒160亿次 输入带宽突破10GHz 噪声谱密度低至-154dBFs/Hz 无杂散动态范围超60dB [3] - 全新32位RISC-V超低功耗MCU可应用于机器人、可穿戴设备、AI眼镜等超轻量化场景 [2] - 三大核心产品线覆盖FPGA/CPLD、ADC/DAC、MCU [1]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8.27% [5] - 研发团队规模401人 占员工总数41% 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近半 [5] - 拥有发明专利121项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238项 软件著作权44项 [5] - 28nm工艺2.5亿门级FPGA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10位128GSPS超高速ADC/DAC芯片完成流片 [5] 市场策略与行业地位 - 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深度嵌入航天科技、中国电科等头部客户研发流程 [7] - 对成熟产品实施阶段性价格调整以扩大市场渗透率 [7] - 产品在雷达探测、卫星通信等高增长领域应用份额扩大 [8] - 核心产品国产化替代率持续提升 国内FPGA市场份额稳步扩大 [9] 行业环境与竞争优势 - 集成电路板块企业普遍面临库存调整压力 多家同行业公司出现利润与营收增速背离 [9] - 研发投入强度保持行业第一梯队 展现特殊行业抗周期能力 [9] - 技术成果彻底规避《瓦森纳协议》出口限制 为国防、航天等敏感领域提供安全根基 [3] - 5G通信、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新基建需求将打开数倍级市场空间 [10]
晶合集成筹划赴港IPO 引入华勤技术24亿元战略投资
经济观察网· 2025-08-03 19:59
公司动态 - 晶合集成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目前与中介机构商讨具体推进工作 但未披露细节 且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化 [2] - 华勤技术以23.9亿元现金收购力晶创投所持晶合集成1.2亿股(占总股本6%) 交易价格每股19.88元 较市价折让10% [3] - 交易完成后华勤技术成为晶合集成第四大股东并获得董事会提名席位 力晶创投持股比例降至13.08%退居第三大股东 [4] - 力晶创投承诺未来三年持股不低于8% 华勤技术对剩余股份享有优先购买权 后续减持将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对接产业资本 [4] 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国内头部半导体晶圆制造厂之一 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 2023年5月登陆科创板 [2] - 主要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及其配套服务 具备DDIC、CIS、PMIC、MCU、Logic等工艺平台晶圆代工技术能力和光刻掩模版制造能力 [2] - 已实现显示驱动芯片(DDIC)、CMOS图像传感器(CIS)、微控制器(MCU)、电源管理(PMIC)、逻辑应用(Logic)等平台各类产品量产 [2] - 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实现批量生产 55nm全流程堆栈式CIS芯片实现批量生产 [3] - 28nm 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28nm逻辑芯片研发进展顺利 预计2024年底可进入风险量产阶段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2.49亿元 同比增长27.6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3亿元 同比增长151.78% [5]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68亿元 同比增长15.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亿元 同比增长70.92% [6] - 截至8月1日 公司股价收报21.57元/股 市值为433亿元 [7] 行业趋势 - 半导体产业链多家公司加快资本市场布局 赴港上市成为不少公司的选择 [3] - 半导体供需波动加速产业链纵向整合 终端厂商与晶圆厂直接合作已成趋势 [5] - 华勤技术表示此次收购是"云+端+芯"布局 向产业链核心环节深入 将增强技术实力与产品竞争力 [5]
晶合集成: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拟转让光罩相关技术涉及的光罩相关技术所有权市场价值项目资产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29 00:50
公司概况 -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是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专注于显示驱动芯片、微控制器、CMOS图像传感器等产品的代工服务[1][2] - 公司注册资本20.06亿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2.4亿元,净利润2.1亿元,在全球晶圆代工领域保持前十地位[1][23] - 公司拟将光罩业务独立运营,设立安徽晶瑞光罩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1亿元,晶合集成持股60%[11][12] 技术资产 - 拟转让的光罩相关技术包括24项专利(20项发明专利)和73项专有技术,涵盖光罩制造全流程工艺[3][4] - 技术团队由来自全球知名光罩公司的资深专家组成,核心成员从业经验超过20年,具备28nm及以下高阶光罩生产技术[2][5] - 评估采用收益法,基准日为2025年1月31日,技术所有权市场价值评估为2.77亿元[1][2] 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半导体光罩市场规模预计达6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9%[17][21] - 目前市场被Photronics、DNP、Toppan三家垄断,合计份额超8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5][26] - 项目聚焦28nm及以上工艺节点光罩产品,可满足国内成熟制程需求,预计2029年营收达18亿元[11][26] 项目实施 - 项目总投资39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4亿元(自有资金8.4亿元),二期投资25亿元[11] - 利用晶合集成三期项目现有厂房设施,预计2028年达产,产能3200片/月[11][27] - 晶合集成已投入15亿元用于设备购置,设备将于2025年5月开始评估转让给项目公司[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