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源发电大模型
搜索文档
盯住AI与数据安全,智能时代如何做好“防御”?
中国新闻网· 2025-10-26 14:03
大会概况 - 2025 TechWorld智慧安全大会在北京举行,汇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专家,共同探讨AI安全、数据安全与攻防对抗等核心议题[1][3] - 该大会由绿盟科技连续第十三年主办,已成为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年度重要交流平台[3] - 大会旨在搭建数智时代技术交流与协同创新平台,助力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3]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数字经济正从“数字产业化”向“产业数字化”全面延展,涵盖数字产品制造、数字服务、技术应用等领域,展现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趋势[3] - 公司以“数”与“智”为核心方向,聚焦AI安全、数据安全与实战攻防三大领域,持续深化创新与落地[3] - 应把AI安全纳入统一安全防护体系,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要求完善算法、数据集、平台与智能体的全链路防护[5] AI技术发展与安全挑战 - 大模型的出现使AI从感知、理解走向生成与决策,具备了任务规划、世界知识推理与智能体协作等能力[4] - AI软硬件呈现“双向奔赴”态势,模型能力迅速提升的同时,算力成本不断下降,推动AI在编程、数据分析与安全防护等领域实现突破[4] - 随着大模型应用深入,AI系统暴露出提示词注入、不安全模型加载、数据解析与动态代码执行等问题,传统的命令注入、访问控制等漏洞在AI场景中依然存在[4] - 大模型安全已成为AI时代新的攻防焦点,当前行业面临内容安全、网络安全、算力安全、数据安全与模型安全五大风险维度[6] 行业应用案例 - 电力行业在通用基座模型基础上融合行业数据开展训练,逐步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大模型体系[5] - 国家电网采用“开源+闭源”模式建成“光明电力大模型”,南方电网建成“大瓦特”模型,国家能源集团建成“擎源”发电大模型,推动电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5] 解决方案与防护理念 - 在数据安全方面,以“识别—保护—流通—治理”为主线,完善数据要素安全体系,推动数据在开发利用和共享流通过程中的安全与合规[3] - 业界认为,大模型让安全攻防进入智能博弈新阶段,唯有“以模治模”,才能在AI时代实现有效防御[5] - 公司以“以模治模”为理念,构建内容、数据、算力与业务四大安全智能体,打造大模型安全评估与防护体系[6]
弈动 Dynamic·数智跃迁 博弈无界|2025TechWorld智慧安全大会在京召开
搜狐网· 2025-10-25 08:39
大会概况 - 2025 TechWorld智慧安全大会于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弈动 Dynamic·数智跃迁 博弈无界” [1] - 大会是绿盟科技连续第十三年主办的行业盛会,已成为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年度重要交流平台 [1] - 大会汇聚国家部委、院士学者、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专家,共议AI安全、数据安全与攻防对抗三大核心议题 [1] 公司战略与方向 - 绿盟科技以“数”与“智”为核心方向,聚焦AI安全、数据安全与实战攻防三大领域 [3] - 公司秉持开放、协同理念,致力于与产业伙伴共筑可信、可持续的智慧安全体系 [3] - 公司智慧安全理念从1.0的“连接,协同”演进至3.0的“全场景、可信任、实战化”安全运营能力 [15] AI安全领域 - 公司积极构建AI安全新生态,推动传统安全产品融入智能能力,并推出系列创新方案应对大模型应用趋势 [3] - 2023年公司发布风云卫大模型,确立以风云卫AI安全能力平台为核心打造AI+安全生态 [15] - 公司以“双域共生”、“动态净化”、“双路径推理”等核心技术探索大模型个性化持续学习与未知威胁检测 [17] - 大模型安全成为AI时代新攻防焦点,公司以“以模治模”理念构建四大安全智能体应对五大风险维度 [20] 数据安全领域 - 公司以“识别—保护—流通—治理”为主线完善数据要素安全体系,推动数据安全与合规 [3] - 公司以数据安全3.0为框架构建全生命周期防护体系,通过可信数据空间与AI智能体推动数据要素高效流转 [19] - 高质量数据治理被视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6] 实战攻防领域 - 公司持续强化体系化防御能力,依托智能化手段提升攻防效能,完善从风险发现到修复的闭环管理 [3] - 基于软件定义欺骗防御的“四蜜体系”通过平台化、可编程特性为主动防御提供新技术路径 [12] - 安全体系正经历从静态防守向动态博弈的根本性变革 [17] 行业趋势与外部观点 - 数字经济正从“数字产业化”向“产业数字化”全面延展,展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趋势 [4] - 电力行业采用“开源+闭源”模式构建行业大模型,如国家电网“光明电力大模型”、南方电网“大瓦特”模型 [8] - 大模型使AI具备任务规划、世界知识推理等能力,AI软硬件呈现“双向奔赴”态势,算力成本不断下降 [11] - 应把AI安全纳入统一安全防护体系,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要求完善全链路防护 [8]
龙源电力:科技引擎驱动能源智变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09 00:13
公司创新理念与战略定位 - 公司作为中国新能源行业领军企业及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板块核心上市平台,在“十四五”期间秉持“创新是企业的责任”核心理念 [1] - 公司通过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研发“擎源”大模型及多元实践,培育新质生产力并成为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领航者 [1] - 公司发展轨迹是新能源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缩影,未来将深化“AI+能源”融合创新以持续引领能源变革 [8] 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 公司依托“1+1+4+N”创新体系,构建平台、人才、成果转化环环相扣的创新生态,使技术突破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2] - 公司建设国家能源风电运营研发(实验)中心及多个专业研究(实验)室,并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推动校企联合研发以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能力 [2] - 公司推行“重大项目+人才培育”双轮驱动模式,构建“企业青年科技人才+高校研发团队+工程硕博士”联合研发梯队 [2] - 公司优化激励体系,健全多元化激励方式以强化对创新人才的保障,并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 - 公司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今年上半年有5项成果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累计申请专利70项,并牵头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 [3] “擎源”大模型的技术突破与应用实效 - 公司牵头研发的“擎源”发电大模型是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覆盖7大场景、20个智能体,推动风电运维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变革 [4] - 大模型打破行业壁垒,通过算法工程师与风电老师傅结对攻关,将经验转化为模型参数,构建“业务—模型—数据”铁三角团队 [5] - 大模型应用实效显著,可提前72小时预警微小异常避免百万元设备损坏,并能结合市场与电网需求优化运维策略以降低机会成本 [5] - 公司依托全球最大新能源数字化平台,汇聚15万份行业文档、370万张设备图像、40TB气象数据,并拥有全流程自动化数据处理工具链 [5] 多元化业务实践与产业拓展 - 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创新融合模式,如“国能共享号”平台实现年发2000万度绿电与海产品养殖的“绿色电力+蓝色粮仓”融合发展 [6] - 公司部署全球首艘专业海上风电测量船“国能海测1号”,检测精度和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10倍以上,能连续巡检海缆超300公里 [6] - 公司在“沙戈荒”基地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让2.8万亩荒漠年发电约18亿千瓦时,满足150万户家庭用电,并实现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 [7] - 公司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辽宁16家风电场启用“无人值守”模式,运维效率提升40%,为行业提供“少人值守、无人值守”的实践范本 [7]
以“数智”带“数治”——数智赋能助力基层减负的国能探索
经济网· 2025-09-16 18:37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能源集团通过自主研发一系列数智化产品,旨在为基层员工减负赋能,提升治理效能,构建“数智”引领“数治”的新格局 [1] - 数智化变革覆盖生产、财务、安全管理、电力交易等多个业务领域,实现从“汗水型增长”向“智慧型增长”的深度跃迁 [2][5][7] - 公司以“有解思维”推进靶向攻坚,将基层工作中的“痛点”和“问题清单”转化为可视化的“成效清单”,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2][5][6] 数智化产品应用与效率提升 - 值长智能填报助手将值长数据填报总时长降低超80%,数据处理时间从约40分钟下降到约12分钟,实现15分钟内完成所有填报 [2] - 差旅智能报销助手使员工填报平均用时不到1分钟,财务审核效率提升200%,从日均审40单增至120单 [2] - 报账智能收单机器人实现“一扫即传”和智能审核,不超过一分钟即可完成差旅费报销单的初步审核、装订和归档 [3] - 电力现货交易数字员工将交易员日均数据处理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5分钟,效率提升24倍,每日可节约7小时工作量 [6] 数据治理与业务流程重构 - 公司向深层数据治理“开刀”,解决偏远单位基层员工交单难、成本高的问题,2024年基层提交原始单据高达2.5万份,财务审核45万页凭证 [3] - 智能收单机器人支持7×24小时无人值守运行,确保单据合规有效,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员工少跑腿 [3] - 电力现货交易数字员工与“擎源”大模型交互,实现高精度气象分析、多模态功率预测、智能化策略寻优等全链条业务重构 [5] - 针对南方区域独特机制,攻克异构数据接口壁垒,数字员工2分钟完成跨系统数据采集,5分钟生成专业报告 [6] 安全管理与人才培养创新 - 基于“擎源”大模型的火电班组安全管理智能体,构建班前会、安全活动、技能评价和学习培训四个智能体 [4] - 智慧班组系统上线后,任务响应与数据获取效率提升30%,消缺效率提高60%,安全活动记录耗时降低70% [4] - 系统通过数据分析为员工定制个性化学习内容,从八个维度构建技能评价模型,使员工能力认知提升80% [6] - 智慧班组实现声纹识别签到和自动化归档,解决了纸质办公带来的记录不全、材料丢失等问题 [4]
破解安全、预测、协同难题 “擎源”发电大模型初现成效
新华网· 2025-08-12 13:45
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发布 - 我国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正式发布 该模型由国家能源集团打造 拥有千亿级参数规模 融合运行监测 设备状态 气象环境等多维数据 [1] - "擎源"是落实数字经济战略 推动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性成果 将引领我国能源行业向智能化 数字化迈进 [1] 模型开发背景与挑战 - 发电行业推进智能化升级面临强专业性挑战 通用大模型难以满足特定业务需求 构建专用模型高度依赖高质量行业数据的获取与治理 [2] - 发电领域人员对AI技术了解有限 AI专家对发电环节技术适配点缺乏清晰认知 需发电业务专家与AI专家紧密协作 [2] - 国家能源集团拥有海量数据资产和多样化应用场景 采用"双域负责"新模式 让发电领域与AI领域组成联合团队共同研发 [2] 数据准备与模型训练 - 搜集整理超过700TB行业资料 清洗出450GB高质量数据集 覆盖文本 视觉 时序 语音等多种类型 [3] - 数据经过380位行业专家精心标注 构建发电领域最大规模的"AI专用教学题库" [3] - 结合独创的跨模态推理对齐技术 让"擎源"全方位学习掌控行业知识 [3] 业务应用场景 - "擎源"已在安全环保 电力交易 产调中枢 设备检修四大业务领域成功应用 覆盖13个场景 部署41个智能体 [4] - 在安全环保领域 开发了技术监督 班组安全 违章识别等6个场景的21个智能体 江西某火电厂安全生产水平评价时间从一周缩短至1天 [4] - 在电力交易领域 预测节点电价准确率比传统方式提升6.2% 一台600兆瓦发电机组生产成本下降0.3% 盈利能力提升2% [5] - 在产调中枢领域 保障能源供应稳定与高效 在设备检修领域 智能制定检修策略与派单 [6] 数据安全与未来规划 - 严格实施横向隔离和纵向加密原则 实现工控网到管理网的单向传输 通过分级分类管控数据 建立可信数据空间 [7] - 未来将通过模型蒸馏技术 将大模型能力"浓缩"为轻量级模型 部署至生产一线实现本地运行 满足毫秒级响应需求 [8] - 计划从试点验证 规模推广 生态共建三个阶段推进"擎源"大模型共享 逐步向产业链合作伙伴开放API接口 构建开放生态体系 [8]
中央企业产业大模型“上新”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21:48
中央企业AI产业大模型发展 - 中国建材集团推出"晓妙"产业大模型,以水泥板块为试验田,突破时序数据与工业机理融合等三大核心技术 [1] - 该模型已在66家水泥企业批量应用,并拓展至新材料、能源、食品制造等多产业领域 [1] - 实际应用中实现吨水泥配料成本降低1%以上,助力天山材料等企业显著降本增效 [1] "晓妙"大模型工程化能力 - 模型在中国建材近百家水泥企业落地,单个工厂数据治理周期最短压缩至14天 [1] - 模型构建和部署时间控制在最短7天以内,平均投资回报周期约1年 [1] - 已形成成熟的工程化交付能力,适应不同生产线的复杂工况和差异化条件 [1] AI在新材料研发中的应用 -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认为AI将成为新材料研发的"超级加速器" [2] - 利用AI进行材料基因组学研究、配方优化等,可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试错成本 [2] - 集团已构建231个场景模型,覆盖从制造到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的全链条 [2] 央企AI专项行动进展 -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央企"AI+"专项行动,多家央企发布产业大模型 [2] - 中国石油发布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国家电网发布光明电力大模型 [2] - 国家能源集团发布擎源发电大模型,显示央企加速拥抱AI技术 [2]
“擎源”发电大模型初现成效
科技日报· 2025-07-07 07:37
行业大模型发布 - 我国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正式发布,由国家能源集团打造,拥有千亿级参数规模,融合运行监测、设备状态、气象环境等多维数据 [1] - 该模型是落实数字经济战略、推动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性成果,将引领我国能源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 [1] - 模型堪称发电行业"超级大脑",为行业实现安全、高效、绿色、智慧运行提供强大支撑 [1] 模型开发背景与挑战 - 发电行业推进智能化升级面临强专业性挑战,通用大模型难以满足特定业务需求,构建专用模型高度依赖高质量行业数据的获取与治理 [2] - 发电领域人员对AI技术了解有限,AI专家对发电环节技术适配点缺乏清晰认知,需发电业务专家与AI专家紧密协作 [2] - 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拥有海量数据资产和多样化应用场景,为开发发电行业大模型奠定坚实基础 [2] 数据准备与技术实现 - 花费6个月时间搜集整理超过700TB行业资料,清洗出450GB高质量数据集,覆盖文本、视觉、时序、语音等多种类型 [3] - 数据经过380位行业专家精心标注,构建发电领域最大规模的"AI专用教学题库" [3] - 采用独创的跨模态推理对齐技术,让模型全方位学习掌控行业知识 [3] 业务应用场景 - 模型已在安全环保、电力交易、产调中枢、设备检修四大业务领域成功应用,覆盖13个场景,部署41个智能体 [4] - 在安全环保领域开发6个场景的21个智能体,江西某火电厂安全生产水平评价时间从传统模式的一周缩短至1天 [4] - 在电力交易领域,模型预测节点电价准确率比传统方式提升6.2%,一台600兆瓦发电机组生产成本下降0.3%,盈利能力提升2% [5] 数据安全与未来规划 - 实施横向隔离和纵向加密原则,实现工控网到管理网的单向传输,通过分级分类管控数据确保安全 [6] - 未来将通过模型蒸馏技术将大模型能力"浓缩"为轻量级模型,满足毫秒级响应需求 [6] - 计划从试点验证、规模推广、生态共建三个阶段推进模型共享,构建开放生态体系 [7]
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7-02 05:38
行业智能化转型 - 国家能源集团发布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模型参数达千亿级别,融合运行监测、设备状态、气象环境等多方面数据 [1] - "擎源"大模型是落实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推动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性成果 [1] - 该模型将安全管控从传统人防、物防转变为AI赋能的主动防护体系 [1] 业务模式升级 - 运维模式从"事后维修、定期检修"变为"预测性维护、状态检修" [1] - 交易决策从依赖经验和局部信息转变为基于海量数据融合、多模型寻优的智能辅助决策与自动寻优决策并行模式 [1] - 调度运行从人工判断、单点优化升级为融合气象水情、市场供需、设备状态等多维信息的全局协同智能调度 [1] 应用场景与成效 - "擎源"已在安全环保、电力交易、产调中枢、设备检修四大业务领域成功应用,覆盖13个场景,部署41个智能体 [1] - 在电力交易领域,"擎源"可精准预测气象变化,预警水情风险,分析市场形势,为现货交易决策提供支持 [2] - 一台600兆瓦发电机组生产成本可下降0.3%,盈利能力提升2% [2] - 在设备检修领域,"擎源"能智能制定检修策略与派单,推动检修模式从"被动故障处理"向"预防性状态检修"转变 [2] 行业痛点解决 - "擎源"有效破解发电行业长期存在的安全风险高、交易决策难、多能协同复杂、设备运维被动等痛点 [1] - 为安全、高效、绿色、智慧发电提供支撑 [1]
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亮相
新华社· 2025-07-01 16:36
国家能源集团发布"擎源"发电大模型 - 公司正式发布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打造覆盖安全环保、电力交易、产调中枢、设备检修全链条的智能决策体系 [1] - 大模型实现三大创新突破:融合多源异构数据构建全栈产品矩阵、打造"源-网-荷-储"全场景AI解决方案、基于全国产化技术栈建立智能决策验证闭环 [1] - 目前已在安全环保等四大业务领域应用,覆盖13个场景,部署41个智能体,解决行业安全风险高、交易决策难等痛点 [1] "擎源"大模型的技术特点 - 创新性融合运行监测、设备状态、气象环境等多源异构数据,实现跨业务智能体高效动态协作 [1] - 专为电力系统打造全链路智能技术,实现电力生产垂直整合 [1] - 融合强化学习与多模态融合技术构建自适应训练与决策框架,实现技术到应用的自主可控 [1] 大模型应用成效 - 在设备检修领域,已在179个试点电站应用,半年来精准发现缺陷2633条,解决早期缺陷发现和量化评定难题 [2] - 在安全环保、电力交易、产调中枢、设备检修四大业务领域成功应用 [1]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将分试点验证、规模推广、生态共建三阶段推进大模型共享 [2] - 计划逐步向产业链合作伙伴开放API接口,构建开放的发电行业大模型生态体系 [2]
我国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7-01 08:51
行业大模型发布 - 我国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正式发布 由国家能源集团打造 涵盖火电 水电 新能源发电等15个业务域 75个关键应用场景 百余个智能体 [1] - 该大模型将引领能源行业向智能化 数字化迈进 当前以AI 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重塑能源产业格局 [1] - 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 拥有海量数据资产和全场景应用矩阵 正构建覆盖电力生产 交易 调度 运维全链条的智能化体系 [1] 技术创新 - "擎源"实现三大创新突破:首创多能协同动态优化新引擎 将运行监测 设备状态 气象环境等信息融合 开发"模型-智能体-应用"全栈产品 [2] - 首创发电行业垂直深耕新范式 专门针对电力系统打造覆盖"发电-电网-用电-储能"全链条智能解决方案 生产流程关键步骤100%应用AI [2] - 首创全栈自主可控智能决策新体系 基于全国产技术 结合强化学习 多模态融合等方法 建立自我学习和调整的智能决策系统 [2] 应用成效 - 目前已在安全环保 电力交易 产调中枢 设备检修等业务领域成功应用 覆盖13个场景 部署41个智能体 [2] - 有效破解发电行业长期存在的安全风险高 交易决策难 多能协同复杂 设备运维被动等痛点 [2] - 为安全 高效 绿色 智慧发电提供关键支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