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被动指数型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新基发行创近三年新高,被动投资渐成主流
新华财经· 2025-11-17 17:35
基金发行市场整体回暖 - 2025年以来全市场共计发行公募基金1378只,远超去年全年的1143只,创近3年新高,并终止了基金发行连续3年下滑的颓势 [1] - 新基金平均认购天数为16.31天,与去年22.63天的平均认购天数相比,募集周期明显大幅缩短 [1] 权益类基金主导市场 - 2025年以来共计发行权益基金999只,其中包括762只股票型基金和237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占到新基金总量的72.50% [3] - 股票型新基发行762只,占到总量55.30%,远超去年全年的475只 [6] 指数化投资全面崛起 - 指数型基金发行数量达到813只,占到新基金总量的59.00% [3] - 在股票型基金中,指数型基金以736只的数量占据绝对主导,占股票型基金品类的96.59%,贡献了全市场新基总量的53.41% [4] - 在债券型基金中,指数型债基有62只,占债券型基金总量的24.80%;在QDII基金中,指数型产品有15只,占比高达83.33% [4] 被动指数基金成为主流 - 在813只指数型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基金达646只,占指数型基金总量的79.46%,同时贡献了全市场新基的46.88% [5] - 在股票型指数基金中,被动指数基金有569只,增强指数型基金仅167只,被动化占比接近八成 [5] FOF基金发行显著增长 - FOF新基发行达72只,虽然仅占到总量的5.22%,但较去年全年的33只相比,发行数量已经翻倍 [5] 债券型基金发行降温 - 债券型新基发行250只,占到总量的18.14%,较去年全年的330只相比,发行数量明显下降 [6] - 债券型基金新基发行已连续3年呈现下滑趋势 [6] 发行主体集中度较高 - 共有131家公募机构发行新基金,其中22家发行不低于20只新基 [7] - 富国基金发行60只新基居首,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分别发行55只、54只和53只新基 [7] - 永赢基金、鹏华基金和南方基金新发基金均不少于40只 [7]
发行,同比增长132%!
中国基金报· 2025-11-16 19:50
【 导读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回暖,募集规模同比翻倍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玲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回暖,权益基金发行日渐火热。年内已成立27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总规模达1410.68亿元,同比增长 132.25%。 同比增长132% 指数产品发行同样迅猛 在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回暖的同时,被动指数产品发行势头同样迅猛。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年内新成立760余只指数型基金, 合并发行规模超5500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长89.36%、24%。 "目前市场进入一个投资工具逐步丰富,主动权益、被动指数共同增长的阶段。"基煜基金表示,早期ETF市场以宽基产品为主,近年来向更 多行业赛道、市场热点主题拓展。被动指数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包含固收、商品、权益等多种形式,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投资工 具。 盈米东方金匠投顾团队表示,近年来,权益类产品逐渐成为新发主力,且向被动化产品尤其是ETF倾斜。未来主动权益类基金行情能否延 续,取决于能否持续创造超越市场的回报、相对于被动产品是否有清晰的差异化定位,以及能否在被动产品难以覆盖的领域有优异的表 现。 "今年以来,主动权益产品获得较好的超额收益。从以往经验看, ...
【广发金工】关注指数成分股调整的投资机会
研究背景与核心观点 - 指数化投资理念近年来愈发受到投资者认可,ETF产品凭借透明、低费率、交易便捷等优势成为重要配置工具[4] - 主要宽基指数(如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每年6月和12月定期调整成分股,跟踪这些指数的被动型基金规模屡创新高,成分股变动可能带来潜在投资机会[1][4][5] - 历史回测显示,在成分股调整实施前两周,调入股票总体相对跑赢指数,调出股票总体相对跑输指数,存在明显的调整效应[2][23] 指数编制方案 - 上证50指数从上证180样本空间中挑选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每半年调整一次,调整数量一般不超过10%并设置缓冲区[6] - 沪深300指数由沪深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300只证券组成,每半年审核调整一次,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10%[7][8] - 中证500指数在剔除沪深300样本及总市值前300的证券后,选取排名前500的证券作为样本,每半年调整且比例一般不超过10%[9] - 中证1000指数由剔除中证800成分股后规模偏小且流动性好的1000只股票组成,创业板指由100家创业板上市企业股票组成,均每半年调整一次[10][11][12] 指数类产品规模统计 - 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增长明显,截至10月31日,2294只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合计4.5万亿元,437只增强指数型基金规模合计2653亿元,已高于偏股混合型基金规模(2.53万亿元)[15] - 权益ETF总规模从2014年的约2000亿元增长至2025年10月的3.72万亿元,增长显著[16] - 跟踪指数产品规模靠前的指数包括沪深300、中证A500和中证500等,例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资产净值达4300.81亿元[19][20] 指数成分股历史调整效应 - 2019年至2025年上半年回测数据显示,上证50调入股票在调整前两周相对指数超额收益平均值达4.89%,胜率为66.67%;调出股票平均跑输指数2.57%,胜率为69.49%[24][25] - 沪深300调入股票超额收益平均值为4.04%,胜率为59.39%;调出股票平均跑输指数1.68%,胜率为62.88%[26][27] - 中证500调入股票超额收益平均值为2.84%,胜率为56.79%;调出股票平均跑输指数1.40%,胜率为62.38%[28][29] 指数成分股最新调整冲击测算 - 预期2025年12月调整,上证50调整4只成分股,估算被动买入金额合计55亿元;沪深300调整10只成分股,估算净买入245亿元;中证500调整50只成分股,估算买入33亿元[3][32] - 具体个股冲击测算显示,上证50调入股如中国中车预计被动买入16.85亿元,其买入金额相对近一周日均成交额系数达4.40[33] - 沪深300调出股如TCL中环预计净调出金额15.87亿元,调整冲击系数为1.02;调入股东山精密预计净调入47.25亿元,冲击系数为0.99[35][36] - 中证500调出冲击测算涉及多只个股,如某证券净调出金额18.29亿元,冲击系数0.27;调入股如电投能源预计净调入6.05亿元,冲击系数1.47[37][38]
11月首周新基发行回暖 环比增近3成
新华财经· 2025-11-04 13:58
公募基金发行规模与效率 - 2025年11月首周(11月3日-11月9日)全市场共发行35只公募产品,较前一周的27只环比增长29.63%,创近三周新高 [1] - 新基金发行效率同步提升,本周35只新基平均认购天数为19天,较前一周明显缩短 [1] 新发基金产品结构 - 权益类基金(含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中的偏股类别)成为发行核心力量,合计发行26只,在35只新基中占比超七成 [2] - 股票型基金发行力度强劲,合计发行16只,占全市场发行总量的45.71% [3] - 被动指数型基金是绝对主力,发行13只,占比37.14% [2][3] - 增强指数型基金发行2只,占比5.71%,普通股票型基金发行1只,占比2.86% [2][3] - 混合型基金发行10只,占比28.57%,全部为偏股混合型基金,是仅次于被动指数型基金的第二大基金类型 [2][3] - 债券型基金发行维持平稳,仅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发行4只,占比11.43% [4] - FOF产品发行表现亮眼,共发行5只,追平年内单周发行新高,其中偏债混合型FOF发行4只(占比11.43%),偏股混合型FOF发行1只(占比2.86%) [4] 基金公司发行动态 - 本周启动募集的35只新基金分别来自25家公募机构,其中18家机构各发行1只新基,7家机构发行不少于2只新基 [4] - 易方达基金发行数量居首,共发行4只新基,其中3只为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1只为偏股混合型基金 [4] - 汇添富基金发行3只新基,包括2只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和1只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 [4] - 交银施罗德基金、鹏华基金、平安基金、天弘基金及银华基金本周均有2只新基同步发行 [4]
11月首周新基发行回暖
国际金融报· 2025-11-03 21:52
公募基金发行概况 - 全市场本周(11月3日至11月9日)共计发行35只公募产品,较前一周的27只环比增长29.63%,创近三周新高 [1] - 新基金平均认购天数为19天,较前一周明显缩短,显示发行效率提升 [1] 产品类型结构分析 - 权益类基金(含股票型基金与偏股混合型基金)成为发行核心力量,合计发行26只,在35只新基中占比超七成 [2] - 股票型基金发行力度强劲,合计发行16只,占全市场发行总量的45.71% [3] - 被动指数型基金是绝对主力,发行13只,占比37.14% [2][3] - 混合型基金发行10只,占比28.57%,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发行10只,是仅次于被动指数型基金的第二大类型 [2][3] - FOF(基金中的基金)产品发行表现亮眼,本周共发行5只,追平年内单周发行新高 [3] - 债券型基金发行维持平稳,仅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发行4只,占比11.43% [4] 市场驱动因素 - 市场环境改善及A股积极表现提升了投资者热情 [4] - 居民理财观念持续转变,配置公募基金的意愿增强 [4] - 前期系列政策(如拓宽渠道、降低成本)持续发力,增强了公募基金吸引力 [4] - 权益市场震荡及利率走低,使投资者对低波动产品(如FOF)需求升温 [4] - 政策鼓励配置型产品发展,部分FOF产品业绩稳定且控回撤能力佳,吸引资金流入 [4]
今年新基金 数量超去年
深圳商报· 2025-10-28 09:21
公募基金发行总体情况 - 截至10月27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数量达1187只,已超去年全年的1135只 [1] - 所有新发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为7.77亿份,低于过去几年水平 [1] - 有7只产品合并发行规模达到或超过60亿元,其中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以65.73亿元募集规模居首 [1] 股票型基金发行表现 - 股票型基金发行数量为676只,占新基金发行总量的57% [2] - 股票型基金发行规模达3456.53亿份,占总发行规模的37.47%,占比创2011年以来新高,远超去年的21.14% [1][2] - 股票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为5.11亿份,略低于去年全年平均数 [3] 基金产品结构特点 - 募资规模约60亿元的7只产品中,有5只为债券型基金,2只为FOF基金 [1] - 股票型基金中被动指数型产品占比较大,今年发行份额超过25亿的6只权益类基金中,有5只为被动指数型基金 [1][3] - 部分FOF产品如华泰柏瑞盈泰稳健3个月持有FOF等实现一日售罄并提前结束募集 [1] 重点产品发行案例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发行当日认购金额超87亿元,最终确认比例56.67%,发行份额为49.55亿元 [3] - 近期易方达港股通科技混合基金和鹏华制造升级混合基金募集规模均接近20亿元 [3]
今年新基金数量超去年
中国经济网· 2025-10-28 09:13
公募基金发行整体情况 - 截至10月27日,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1187只,已超去年全年的1135只 [1] - 新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为7.77亿份,低于过去几年水平,显示发行市场尚未达到火热状态 [1] - 有7只产品合并发行规模达到或超过60亿元,其中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以65.73亿元募集规模位居榜首 [1] 股票型基金发行表现 - 股票型基金发行数量为676只,占新基金发行总量的57% [2] - 股票型基金发行规模达3456.53亿份,占总发行规模的37.47%,创2011年以来新高,占比远超去年的21.14% [1][2] - 股票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为5.11亿份,略低于去年全年平均数 [3] 被动指数型基金与主动权益基金 - 今年股票型基金的增量主要来源于被动指数型产品 [1][3] - 在发行份额超过25亿的6只权益类基金中,有5只为被动指数型基金,仅1只为偏股混合型基金 [3] - 近期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有所回暖,例如易方达港股通科技混合和鹏华制造升级混合募集规模均接近20亿元 [3] 债券型基金与FOF基金 - 在募集规模达60亿元左右的7只产品中,有5只为债券型基金 [1] - 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与富国盈和臻选为FOF基金 [1] - 今年以来多只FOF产品出现首日售罄并提前结束募集的情况,例如华泰柏瑞盈泰稳健3个月持有FOF和摩根盈元稳健三个月持有FOF [1] 历史趋势与市场情绪 - 股票型基金发行占比波动较大,2016年占比为4.43%,2021年占比为12.77% [2] - 近两年股票型基金发行占比急剧提升,反映出公募基金加大发行力度以及投资者对股市趋于乐观 [2]
年内“日光基”累计达88只 新发基金指数型产品占比居高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07:20
公募基金新发市场概况 - 新发市场呈现火热景象,基金数量保持高位,认购天数仅1天的"日光基"频繁出现 [1] - 截至2025年10月25日,有88只基金在发行首日便售罄 [1] 市场表现驱动因素 - "日光基"频现受益于2025年宏观经济企稳向好以及A股市场持续创出新高,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提升 [1] - 基金公司推出的产品更加精准契合市场需求,如科技创新债ETF、REITs等创新品种提供了多元配置工具 [1] 产品结构趋势 - 今年新发基金中,被动指数型产品占比居高,反映了指数化投资趋势的深化 [1] 行业前景展望 - 业内预计未来公募基金新发市场活跃态势有望延续 [1] - 随着市场持续回暖,"日光基"或将成为常态 [1]
超去年全年!结构性回暖
中国基金报· 2025-10-26 20:14
新基金发行市场总体态势 - 截至10月25日,年内新成立基金数量达1187只,超过去年全年的1135只 [2] - 年内新基金募集总规模为9223.47亿份,较去年全年的11838.33亿份尚有20%差距 [2] - 新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为7.77亿份,为除2000年以外的历史最低水平 [2] 股票型基金发行表现 - 年内已成立676只股票型基金,创年度新高,占新基金总数量的比例接近57% [2] - 股票型基金年内募资总规模为3456.53亿份,已超出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年水平 [2] - 股票型基金占新基金募资总额的比例为37.5%,创2012年以来新高,但平均募集规模仅为5.11亿份 [2] 基金发行结构性特点与原因 - 基金公司权益布局以完善产品线为考量,针对特色细分行业推出工具型产品,单品发行规模非重点 [3] - 被动指数型基金是今年发行主力,国家队、机构资金、高净值人群为认购主力,新增入场人数未起量 [3] - 相当一部分基金采用发起式设立,是导致平均发行份额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情况 - 四季度主动权益新基金频现提前结募,例如景顺长城衡益混合、嘉实成长共享混合等 [4] - 部分主动权益基金认购火爆,中欧价值领航混合仅发售一天,净认购金额达19.7亿元 [4] - 鹏华制造升级基金发行两天吸引超20亿元资金,认购确认比例为57% [4] 基金发行市场分化现象 - 新基金发行效果差异大,市场冷热不均,发行主力为股票ETF及行业主题ETF,主动权益基金发行一般 [4] - 10月以来成立的6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3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 [5] - 头部公司和知名基金经理凭借品牌效应与渠道资源倾斜,能快速吸引资金 [5] 行业趋势展望 - 权益基金发行趋势好转,但老基金持续营销不乐观,因净值表现不佳或投资者回本赎回 [6] - 伴随市场热度延续与投资者信心回升,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有望持续改善 [6] - 头部效应与冷热分化或将延续,聚焦高景气赛道、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更易获资金青睐 [6]
26只基金同日发行 被动指数型基金受青睐
证券日报· 2025-10-21 01:16
行业产品发行趋势 - 10月20日单日有23家公募机构旗下26只基金启动发行 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数量最多 达10只 [1][3] - 同日发行的其他类型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7只 增强指数型基金3只 以及国际股票型基金等各1只 [3] - 截至10月20日 全市场共有111只基金正在发行 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发行数量仍为最多 达41只 偏股混合型基金以18只次之 [3] 被动指数型基金特点与优势 - 被动指数型基金核心优势在于低成本 高透明和风险可控 其费率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 长期复利效应显著 [3] - 持仓完全复制标的指数成份股 持仓透明 可规避基金经理主观选股风险 契合投资者追求稳健回报的需求 [3] - 在当前市场结构性特征显著 个股分化加剧的背景下 能有效规避单一标的暴雷风险 成为参与结构性行情的选择 [3] 公募机构布局逻辑与行业判断 - 被动指数型基金集中发行现象体现了公募机构对行业发展的判断及其布局逻辑 [2][4] - 2024年三季度末被动指数型基金在A股中的持股体量首次超过主动基金 这一行业格局转变强化了市场对被动投资的认可 [4] - 在A股市场走强与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下 被动指数型基金凭借高效捕捉市场贝塔的特性受到青睐 重权益推指数被视为行业改革重要方向 [4] 产品策略与投资者适配性 - 公募机构对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布局丰富多样 包括宽基ETF及其联接基金 自由现金流指数基金 红利指数基金 以及化工 券商等行业主题基金 [3] - 指数基金作为资产配置标准化模块 既适合普通投资者定投 也能满足机构大额配置与对冲操作 可适配多元投资需求 [4] - 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范围已扩展至指数基金 公募机构为抢占市场 积极布局宽基与主题类指数产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