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腾AI芯片

搜索文档
持续突破国产AI芯片抢夺市场窗口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04:22
国内AI芯片市场需求与机遇 - 英伟达芯片供应不确定性为国内AI芯片供应商创造市场机遇 预计2025年国内AI芯片需求达395亿美元[1] - AI芯片市场本土化率将从2023年17%增长至2027年55%[1] - 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实现营收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3] - 海光信息上半年营收54.64亿元 同比增长45.21% 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 同比增长40.78%[3] 头部企业基础设施投入与商业化进展 - 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1][2] - 阿里过去四个季度在AI基础设施及产品研发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2] - 百度昆仑芯中标中国移动十亿元级AI推理设备订单 在类CUDA生态标段获主要份额[2] - 昆仑芯P800系列采用自研XPU-P架构 最大集群规模超3万卡[2] 国产芯片企业业绩与产能提升 - 寒武纪云端产品线营收28.7亿元(2024年同期仅6105万元) 客户贡献绝大多数业绩增量[3] - 芯原股份截至Q2末在手订单30.25亿元 连续七个季度保持高位[2] - 7月1日至9月11日新签订单12.05亿元 其中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64%[2] - 行业认为需抓紧提升产能满足快速增长的AI算力需求[3] 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 - 华虹公司筹划收购华力微控股权 以实现规模效应和提升市场占有率[3] - 中芯国际筹划收购中芯北方49%股权 持股比例将从51%升至100%[4] - 寒武纪获证监会批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募资不超过39.85亿元[4] 软件生态建设重要性 - 国内算力硬件已接近或超过英伟达同类芯片 但软件生态仍有提升空间[4] - 完善软件生态需覆盖底层系统(调度器、内存管理)、中层(编程语言、AI编译器)和上层(编程框架、通信库)[4] - 完善的软件平台可充分发挥硬件性能 降低使用门槛 增强市场竞争力[5] - 云计算市场集中度将提高 开发者倾向选择具备全方位技术产品组合的厂商[5]
解读《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人工智能+”培育智能经济新范式
银河证券· 2025-08-28 23:26
政策演进与目标 - 中国AI顶层设计经历四次跃迁:从技术突破(2021年)→基础设施(2023年)→产业赋能(2024年)→全面社会变革(2025年)[13][15][16] - 政策设定三阶段目标:2027年AI与6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2030年智能终端普及率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社会[8][20][21] - 2025年AI核心产业规模达6964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约0.5%[101][104][105] 产业规模预测 - 2035年AI核心产业规模在乐观/中性/悲观情景下分别达36.63/24.92/16.72万亿元人民币[8][110][112] - 2025-2035年间AI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增速贡献约1.3%,2035年拉动实际GDP增长14.8%[8] - 2024年AI消费级硬件市场规模突破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10%(高于社会消费增速3.4%)[71] 技术发展与支撑 - 中国数据量将从2025年51.78ZB增至2029年136.12ZB,年复合增长率26.9%[53][54] - 建成7个数据标注基地,形成335个高质量数据集,支撑121个国产大模型训练[53] - 2023年中国新安装工业机器人27.63万台,占全球总量51%[66][70] 投资主线 - 算力基础设施:涵盖芯片、服务器、智算中心及绿色算力配套[8][55] - AI Agent与MaaS服务:垂直行业软件、低代码平台及系统集成商[8][59] - 智能终端与边缘AI: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PC、AR/VR及边缘计算设备[8][72] - AI+绿色低碳:智慧电网、工业节能、碳管理软件[8] - AI+消费:智能家居、虚拟人、沉浸式体验及O2O平台[8][30]
超级赛道,迎来重磅消息!
券商中国· 2025-08-24 13:32
中国算力平台建设进展 - 中国算力平台正加快建设 已有10个省区市的算力分平台正式接入[3] - 中国算力平台汇聚不同地域和行业算力资源 构建算力调度"一张网" 可全面采集和动态监测算力设施和数据[3] - 截至今年6月底 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 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 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 EB 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42[3] 算力基础设施发展 - 干线400G端口数量大幅增加至14060个[3] - 工信部将有序引导算力设施建设 提升算力资源供给质量 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4] - 持续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4] 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支持 - 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 扩大基础共性技术供给[2][4] - 深入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 聚焦计算、存储、网络等重点方向 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4] - 支持国内算力企业走出去 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4] 算力平台应用与接入 - 中国算力平台实现100多个算力服务商入驻 完成1000余家行业用户注册[4] - 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近百个 为1000多个开发者提供多元在线调用服务[4] - 国家超算互联网骨干节点型算力中心突破30家 联合体成员数量突破200家[4] 市场表现与行业景气度 - 8月22日A股算力概念股全线爆发 Wind算力主题指数大涨5.81%[5] - 国产算力芯片迎来国产替代窗口期 涌现出昇腾、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厂商[5] - 产业景气度清晰明确 算力将成为未来重要资源之一[5] 算力规模增长预测 - 我国算力总规模年增速达到30%左右[6] - 预计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过40%[2][7] - 预计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为我国GDP贡献超过11万亿元 占GDP的4%到5% 带动算力需求十倍甚至百倍增长[6] 政策规划与目标 - 《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建立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6] - 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能力的算力互联网[6] - 智能算力已广泛应用于生成式大模型、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智慧城市和工业制造等领域[7] 应用创新与推广 - 通过算力应用大赛累计征集创新算力项目超过2.3万个[7] - 在工业、金融、医疗、能源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7]
谁是邓泰华?
创业邦· 2025-07-16 17:34
核心观点 - 智元机器人由华为前高管邓泰华和天才少年稚晖君联合创立,估值已达150亿元,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具潜力的公司之一 [4][8][33] - 邓泰华作为核心推手,主导公司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和战略布局,推动智元快速成长并接近IPO [7][30][39] - 华为系创业者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形成集群效应,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展开同门竞争 [40][41]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团队**:邓泰华曾任华为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主导鲲鹏、昇腾AI生态构建;稚晖君为华为天才少年,专注AI芯片和算法研究 [5][15][16] - **成立背景**:2023年2月孵化于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稚晖君任联合创始人兼CTO,邓泰华实际担任创始人兼CEO但初期保持低调 [5][26][29] - **资本运作**: - 2023年完成7轮A轮融资,2024年3月进入B轮,吸引腾讯、京东等头部机构,估值达150亿元 [33][35] - 2025年完成C轮融资,引入正大集团战略投资 [35] - 通过收购上纬新材63.62%-66.99%股份,加速资本化进程 [37][38] 技术进展 - **产品发布**: - 2024年3月推出通用具身基座模型GO-1 [32] - 2024年4月发布开发者平台Genie Studio,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32] - **技术积累**:邓泰华在华为主导的昇腾AI芯片和鲲鹏算力平台,为人形机器人的AI决策和通信控制奠定基础 [6][14] 行业竞争格局 - **华为系创业者集群**: - 它石智航(陈亦伦/丁文超)获2.42亿美元天使融资,创行业纪录 [40] - 智澄AI(胡鲁辉团队)已发布第五代通用人形机器人 [40] - **行业标杆**:智元机器人成立两年估值超越宇树科技(成立九年),成为华为系最接近IPO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8][39] 战略合作 - **产业链布局**:与博众精工、卧龙电驱等上市公司合资,持股比例多在20%以内 [36] - **生态合作**: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提供首席科学家闫维新及工程化团队支持 [26]
吴婷:AI城市战争
36氪· 2025-07-12 11:32
国家AI战略规划 - 国务院2017年提出"三步走"战略:2020年AI核心产业规模1500亿,带动相关产业1万亿;2025年核心产业4000亿,带动5万亿;2030年核心产业1万亿,带动10万亿 [3] - 截至2024年9月,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的150% [3] - 各部委后续发布伦理规范、指导意见等配套政策,各地加速布局AI产业 [4] 北京AI产业优势 - AI综合实力全国第一:2023年核心产业规模3000亿占全国50%,2400家AI企业占全国40%,213起融资占全国30%,123款备案大模型占全国60% [5] - 顶尖人才聚集:全球AI 2000榜单中北京占中国280人中的121人,AI学者4.9万人中北京占1.5万 [7][8] - 产业生态完善:中关村聚集智谱AI、月之暗面、寒武纪、旷视科技等头部企业,清华北大孵化多个明星项目 [7][8] 上海AI产业特点 - 聚焦芯片与算力:张江形成最完整集成电路集群,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企业突破国产AI芯片方案 [10] - 算力基础设施领先:综合算力指数全国第一,吸引英伟达、特斯拉等国际企业设立研发中心 [10] - 产业定位清晰:与北京形成"芯"(上海)与"脑"(北京)的协同分工 [10] 深圳AI竞争力 - 制造业场景丰富:优必选Walker S1机器人广泛应用工业场景,具身智能发展迅速 [14] - 巨头引领生态:华为(盘古大模型)、腾讯(混元大模型)、大疆、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链,华为前海创新中心签约16家合作伙伴 [15][16] - 政策支持力度大:发放"训力券"等补贴,2023年AI融资120起超越上海 [12][16] 杭州AI新势力崛起 - DeepSeek-R1大模型以低成本高性能引爆市场,宇树机器人占全球四足机器人60%份额 [18][19] - 浙大系创业活跃:AI成果发表量全球第三,深度求索等六小龙中三家出自浙大 [20] - 产业基础扎实:阿里云全球第三,吉利、海康威视等民企提供应用场景 [21][22] 其他城市差异化布局 - 广州、苏州、合肥等地结合本地禀赋寻找AI细分突破口,形成全国竞争协同格局 [23] - 地方竞争被视作推动AI产业整体发展的核心动力 [24]
董明珠落榜《财富》女性榜,到底和财富有没有关系?
搜狐财经· 2025-07-11 12:05
董明珠落榜事件 -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15年来首次落选《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 [2] - 格力市场总监朱磊回应称"董明珠的影响力不来自于财富,来自于她所创造的财富",并展示格力纳税、分红和专利数据 [4] - 朱磊强调格力不在意第三方榜单评价,但网友认为回应行为本身表明在意程度 [6] 立讯精密王来春表现 - 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连续三年位居《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首 [7] - 王来春身价达1350亿元,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可排第12位,超越李书福和王传福 [7] - 立讯精密2024年营收2687.95亿元(同比+15.91%),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22.03%),现金流271亿元 [8] - 公司现金及等价物余额472.7亿元,较上年增加近180亿元 [8] - 王来春通过立讯有限公司持有立讯精密37.69%股份,与二哥王来胜共同控制 [8] AI领域女性领导者 - 小红书瞿芳位列榜单第二,公司2024年利润突破10亿美元,完成社交电商转型 [10] - 字节跳动CFO高准位列第五,主导多起重大并购交易金额超200亿美元 [11] - 泡泡玛特联合创始人杨涛助力公司2024年营收首破百亿元 [13] - 联想乔健主导AI战略布局,连续两年入选榜单 [13] 华为业绩表现 - 华为副董事长孟女士入选榜单,公司2024年营收8621亿元(同比+22%) [12] - 华为在5.5G、昇腾AI芯片、鸿蒙生态等领域取得突破,手机业务强势回归 [12] 格力电器现状 - 格力2018年营收2000亿元,2024年降至1900亿元,7年间减少100亿元 [14] - 同期美的营收从2618亿元增至4091亿元,海尔从1841亿元增至2860亿元 [15] - 格力空调业务占比攀升至78%,海外营收占比不足20% [15] - 2025年董明珠直播销售额仅1200万元,较此前年带货476亿元暴跌90% [16]
【钛晨报】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两地居民可实时办理跨境汇款;据称英伟达计划在AI服务器生产线上部署人形机器人;华为20%收入做研发,中美竞争下加大投入
钛媒体APP· 2025-06-23 07:28
跨境支付通上线 - 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支持两地居民实时办理跨境汇款 [2] - 通过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与香港"转数快"直接连接,支持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发起人民币和港币跨境汇款 [2] - 香港居民北向汇款每人每日上限1万港元,每年上限20万港元,内地居民南向汇款上限为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5万美元 [3] - 上线首日北向汇款交易量约6900笔,平均每笔800元人民币,南向汇款交易量约19000笔,平均每笔3100元人民币 [2] - 首批参与机构包括中国六大银行及香港六家主要银行 [3] 华为研发投入 - 2023年华为研发开支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例超过10% [7] - 2024年在中美竞争背景下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7] - 研发重点集中在三大领域:各类芯片(昇腾AI芯片、鲲鹏CPU芯片等)、操作系统(服务器、移动设备等)、基础软件(数据库等) [7] - 目标是在未来十年不仅在中国立足,更要在全球立足 [7] 瑞幸咖啡海外扩张 - 瑞幸美国首店预计6月30日正式开业 [5] - 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已表示希望进入美国市场 [5] 泡泡玛特IP战略 - 公司目标不是让Labubu成为一时爆红的流行符号,而是打造具备长期生命力的IP [7] - 当前挑战不在于增长速度,而在于如何持续把事情做好 [7] - 上海海关查获6960件假冒泡泡玛特玩具 [19] 充电宝行业监管 - 多个充电宝品牌(罗马仕、安克、绿联、倍思等)的3C认证证书被暂停 [7] - 知名电池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多个相关产品3C认证证书也被暂停 [7] 苹果公司动态 - 考虑收购AI初创企业Perplexity AI以补强AI领域人才和技术储备 [9] - 若交易达成将有望开发自有AI搜索引擎 [9] - 遭到股东集体起诉,指控其在AI整合进度上信息披露不足导致股价下挫 [15] - 自2024年12月26日历史高点以来股价回落近四分之一,市值蒸发约9000亿美元 [15] 特斯拉投资计划 - 成立以来已在美国投入约440亿美元资本支出 [8] - 过去一个财年投入约100亿美元资本支出 [8] - 计划本财年再投资约80亿美元 [8] 丰田汽车定价策略 - 下月起将美国市场部分车型售价提高约200美元 [8] - 丰田品牌车型平均涨价约270美元,雷克萨斯品牌约208美元 [8] 英伟达智能制造 - 计划在AI服务器生产线上部署人形机器人 [10] - 正与富士康洽谈在美国得州休斯敦新工厂内部署 [10] - 预计最早明年第一季度启用 [10] 医疗器械政策 - 国家药监局审议通过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十方面措施 [12] - 重点支持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 [12] REITs市场发展 - 中国REITs市场总发行规模已超过1800亿元 [13] - 总市值规模突破2000亿元大关 [13] - 共上市66只REITs产品 [13] 上市公司公告 - *ST合泰6月24日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更为"合力泰" [16] - 邵阳液压拟购买新承航锐科技股权,股票停牌 [17][18] - 信濠光电拟转让全资子公司100%股权给立讯精密 [18]
用“系统工程”打破算力封锁 昇腾的另类突围路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13:56
昇腾算力技术突破 - 昇腾384超节点已开始发货,这是目前业界规模最大的超节点,由384颗昇腾AI芯片组成集群,提供高达300 PFLOPs的密集BF16算力,性能接近英伟达GB200 NVL72系统的两倍 [1] - 华为通过系统工程方法优化计算、内存、通信调度,实现算力超越,内部组织算力会战整合各领域专家能力 [1] - 昇腾超节点采用全对等高速互联架构,打破传统以CPU为中心的冯诺依曼架构,扩展总线至整机柜甚至跨机柜 [7] 国产算力发展背景 -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持续加码,影响英伟达约55亿美元的季度费用 [2] - 昇腾算力战略意义远超商业价值,正从被迫替代转向主动选择 [3][5] - 昇腾计算产业已发展为包括芯片、硬件、CANN、AI计算框架等全产业链体系 [4] 技术架构创新 - 采用自有标准"全对等互联架构",统一通信协议提升有效载荷,打造基于中国标准的解决方案 [8] - 引入光通信技术,使用3168根光纤和6912个400G光模块实现跨机架纵向扩展 [8] - 解决散热难题,采用液冷散热方案和高效风冷方案,研发微结构材料提升热传导效率 [8] 软件生态建设 - 华为CANN平台快速补齐高质量基础算子,核心算子从数万个收敛至数百个 [10] - 提供Day0迁移和一键部署工具链,支持客户采用混合策略逐步迁移至昇腾平台 [10] - 组建"小灵巧突击队"深入客户现场提供技术支持 [6] 能耗与性能平衡 - 昇腾384超节点功耗达英伟达NVL72的4.1倍,每FLOP功耗高出2.5倍 [11] - 国内电力供应相对充裕,无需受限于能耗约束 [11] - 将持续通过技术进步改进能源消耗,构筑AI时代核心竞争力 [11] 行业影响与意义 - 昇腾384超节点打破了国产算力"无法训练大模型"的质疑 [12] - 构建了英伟达之外的可靠第二选择 [12] - 开辟了不同于西方的创新路径,通过系统工程实现规模算力领先 [12]
没想到中国卡住稀土不放!中美日内瓦协议后:美国报复已火力全开
搜狐财经· 2025-06-05 17:57
中美贸易协议与稀土博弈 - 中美5月在日内瓦签署协议,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关税从145%降至30%,中国也下调反制关税,双方同意"减少非关税壁垒" [3] - 协议未明确提及稀土出口限制,中国利用"技术性留白"保持稀土管控主动权 [5] - 美国预期中国会放松稀土出口作为关税让步回报,但中国坚持不松动稀土管制 [5][7] 中国稀土管控措施 - 4月中国对钐、钆、铽、镝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要求说明最终用途 [7] - 5月上线"稀土追踪系统",实时监控企业销售数量、客户及用途 [7] - 实施"一次一证"制度,每批货物单独审批,阻断第三国转运途径 [7] 稀土供应链格局 - 中国控制全球90%稀土精炼产能和62%萃取专利 [10] - 美国87%稀土供应链依赖中国,包括加州矿山开采的稀土需运往中国加工 [10][11] - 稀土断供影响美国1000多种武器系统生产 [11] 行业影响 - 美国F-35战斗机生产受影响,每架需417公斤稀土 [7] - 特斯拉上海工厂78%稀土材料断供 [7] - 德国汽车行业警告雨刮电机和刹车传感器生产面临停工 [7] - 科技巨头因供应链断裂导致市值单周蒸发9500亿美元 [13] 美国报复措施 - 禁止通用电气向中国C919大飞机供应发动机 [11] - 将华为昇腾AI芯片列入实体清单,停止芯片设计软件销售 [13] - 大规模审查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 [13] 战略影响 - 稀土管制成为中国长期政策,区分民用合规申请与军用禁运 [15] - 中国通过稀土控制证明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已转移至内蒙古包头和江西赣州 [17] - 稀土博弈显示美国高端制造业对中国资源的深度依赖 [13][17]
美国对昇腾禁用遭反制,生态竞赛掀开帷幕
德邦证券· 2025-05-26 16:30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通信行业展开分析,指出美国芯片制裁下我国算力体系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产业链全球化使美国封锁面临“反弹”,低空经济和无人机领域发展前景良好,同时介绍行业要闻、本周市场表现及重点关注组合等内容,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4][5][6] 投资策略 投资要点 - 美国对华芯片制裁,商务部强硬回复,侧面印证我国算力体系初步具备和美国对标可能,美国商务部已取消部分说法[10] - 产业链全球化,美国封锁面临“反弹”,马来西亚采用中国技术构建AI平台,中荷将沟通贸易合作问题[11] - 九天无人机将发布,低空航母启程,无人机军民两端应用获验证,低空经济相关应用或快速发展[12] 行业要闻 - 执行美方措施将担责,中美算力生态竞赛拉开,我国算力及配套设施或迎发展机会,建议关注寒武纪等[14] - 我国启动算力互联网试验网建设,已标识499个算力资源池,或加大算力基建发展进度,建议关注相关企业[15] - 2024年全年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2666.7万小时,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初步成效,通信基础设施或进一步发展,建议关注相关企业[17] - 中国首款“蜂群母舰”无人机即将首飞,有望丰富我国大型无人机产品线,建议关注海格通信等[18] 本周回顾及重点关注组合 - 本周通信(中信)涨0.02%,走势稍强于上证指数,光模块等板块跌幅居前,建议关注国产算力及低空经济投资机会[19] - 下周关注国产算力及低空经济相关企业,长期关注运营商、通信基建等多领域企业[21] 行业新闻 运营商板块 - 中国移动高铁天线产品集采规模47622根,最高限价1.57亿元[22] - 中移香港入股香港宽频15.46%成第二大股东[23] 主设备板块 - 中国电信100G(200G)DWDM设备集采,华为、中兴等中标[23] 光通信板块 - 英国首次商用50G PON服务落地[24] 物联网板块 - 中兴通讯携手山东联通商用8K算力机顶盒[25] 智能终端板块 - 全焦段原色人像双卫星手机nova 14系列发布[25] - 2025年Q1中国平板销量TOP5为苹果、华为、小米等[26] 数据中心板块 - 腾讯大模型战略全景亮相,混元大模型有新进展[26] - 英伟达推出NVLink Fusion,支持半定制AI基础设施[27] 工业互联网 - 英伟达RTX Pro企业AI与工业AI运算平台发布,将量产[28] 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 - 中国电信在老挝发布天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28] 低空经济 - 珠海移动联合中兴通讯落地低空多模态融合创新成果[29] 上市公司公告 - 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回购公司股份[30] - 立昂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计划实施完成[31] - 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南京和本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55%股权有进展[32] - 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多位大股东减持股份预披露[33] -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减持计划结束[35] - 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回购股份注销完成[36] -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37] 大小非解禁、大宗交易 大小非解禁 - 华测导航等多家公司有解禁安排[39] 大宗交易 - 梦网科技等多只股票有大宗交易[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