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腾AI芯片
搜索文档
IDC: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总规模突破千亿大关 同比增速接近20%
智通财经· 2025-10-31 13:54
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总规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速接近20%,为疫情以来增速新高[1] - 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从“通用计算”转向“智能计算”,云厂商战略重心由“通算”向“智算”转移[1] - 2025年上半年公有云算力市场总规模达728.4亿元,其中智算资源池贡献超过五分之一[2] 智能计算成为增长主引擎 - 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扩张、AI智能体的前沿实践以及云厂商战略性出海布局是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1] - AI相关工作负载预计在2030年前实现对通算市场的全面超越[2] - 互联网、金融、制造、医疗、政务等行业转向训练和部署贴合业务场景的行业模型,产生对高性能GPU算力、高速存储和低延迟网络的持续消耗[2] - 开源大模型技术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引发全行业中小企业AI智能体实践热潮,形成海量分布式、弹性算力需求[2] 市场竞争格局:双阵营结构 - 互联网智算阵营以阿里云、火山引擎为代表,以技术研发和场景落地为驱动[3] - 阿里云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以26.4%的份额稳居第一,市场占有率提升0.8%;火山引擎实现跳跃式增长[3] - 互联网云厂商依托集团内部AI业务形成强劲内需,并将成熟技术向外部市场进行产品化输出,构建“算力+模型训练+推理部署+应用开发”一体化生态[3] - 运营商智算阵营以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为代表,依托“东数西算”工程及央国企AI化转型政策红利,呈现高投入、高增长势头[4] - 运营商阵营更注重“算网融合”,在提供确定性网络保障的同时深入行业场景,并开始注重商业化回报与投入产出平衡[4] 核心需求行业分析 - 互联网电商与娱乐社交是智算资源稳定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广泛采用AI生成内容、智能推荐与审核应用[5][6] - AI大模型科技公司是GPU集群的主要租用方,需求包括大规模预训练、微调和API调用[5][6] - 自动驾驶行业从算法迭代到仿真测试对算力需求几乎无上限[5][7] - 金融支付行业在风控、反欺诈与智能投顾中深度应用AI,对实时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算力需求与日俱增[5][7] - 这些行业共同特点是数据密集、创新活跃、资本充裕,广泛采用多云架构与弹性智算服务以应对负载波动[7] 通算与智算的协同发展 - 通算IaaS仍支撑绝大多数企业级应用与数字化转型项目,在AI未完全渗透的传统行业仍是云迁移核心形态[8] - 智算的落地反哺通算市场,AI技术推动云平台在资源调度、成本优化、能耗管理等环节优化,提升通算运营效率[10] - AI推理任务中部分轻量化场景可运行于通算环境以提升性价比,未来“智算驱动通算升级”将成为新常态[10] 资本与产业链影响 - 智算市场高速发展对社会资本产生“虹吸效应”,2024年主要云厂商智算投资总额基本实现翻番增长,而通算资源投资增速明显放缓[9] - 资本集中投入带动GPU、AI芯片、光模块等上下游产业链扩容,部分云厂商的通算扩容计划被迫延后[9] 出海战略与国际化 - 主流云厂商将“出海”作为公有云市场第二增长曲线,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区域市场潜力巨大[11] - 海外丰富的AI大模型生态对中国企业产生巨大吸引力,形成“营收增长”和“技术升级”的海内外良性双循环[11] 国产化生态发展 - 国产算力生态快速成熟推动国内整体产业链水平提升,国产化占比显著提升[12] - 硬件供给多元化:华为云以昇腾AI芯片和鲲鹏CPU构建全栈国产化服务;百度智能云基于自研昆仑芯提供国产化选项;阿里云大力推进国产化公有云底座[13] - 在政策引导和供应链安全因素下,中小企业、政府和国企相关单位将“国产化”纳入核心选型标准,云厂商国产化资源池协助用户完成技术升级与迁移[13]
黄仁勋称美国必须赢得AI竞赛,未来AI技术要立在美国体系之上
新浪财经· 2025-10-09 14:23
黄仁勋对美国AI竞赛的立场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美国必须赢得与中国的AI竞赛 以使未来AI技术建立在类似美元体系的美国技术体系之上 [1] - 黄仁勋认为美国希望全球技术生态建立在以英伟达芯片及微软 亚马逊 苹果等美国科技巨头产品为基础的系统上 [1] - 黄仁勋指出若美国政府实施全面对华出口禁令 将不利于美国企业的长期利益 可能对美国企业的打击更大 [1] 英伟达在中国的业务现状与策略 - 英伟达管理层业绩指引不包括中国市场销售额 所有业绩预测假设中国市场的收入为零 未来任何中国市场进展均为额外收益 [1] - 美国政府曾禁止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 后在英伟达同意上缴在华销售额的15%后恢复了该芯片的出口许可 [1] - 英伟达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AI芯片RTX 6000D需求低迷 主要中国科技巨头客户拒绝下单 [2] 中国AI芯片产业的发展 - 面对美国打压 中国企业正努力推出替代英伟达的国产AI芯片以抢占其市场份额 [2] - 华为公布了昇腾AI芯片未来三年产品迭代路线图 通过超节点加集群的算力解决方案满足持续增长的算力需求 [2] 中美AI技术竞争态势 -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引起美国对于失去领先地位的焦虑 [1][2] - 美国政府为打压中国芯片发展实施了严格的出口管制 被指泛化国家安全 滥用出口管制 扰乱市场秩序并破坏全球供应链安全 [2]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各方应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开放 包容 普惠 向善 不应突出对抗竞争而应追求共享智能红利以实现共同发展 [2]
黄仁勋称:美国必须赢得AI竞赛,未来要像美元一样立在美国技术体系之上
新浪财经· 2025-10-08 22:27
英伟达对美国AI竞赛的立场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美国需要赢得与中国的AI竞赛 以使全球AI技术建立在类似美元体系的美国技术体系之上[1] - 黄仁勋认为美国技术体系包括英伟达芯片以及微软 亚马逊和苹果等美国科技巨头的产品[1] - 黄仁勋指出美国政府收紧对华出口限制将对美国企业不利 全面禁令可能伤害中国企业但从长期看对美国企业打击更大[1]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现状 - 英伟达管理层业绩指引不包括中国市场销售额 所有业绩预测假设中国市场收入为零[3] - 美国政府曾禁止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 后恢复出口许可的条件是英伟达同意向美国政府上缴在华销售额的15%[3] - 英伟达为中国市场定制的AI芯片RTX 6000D需求低迷 主要中国科技巨头客户拒绝下单[3] 中国AI产业的发展与应对 - 中国企业正努力推出可替代英伟达的国产AI芯片 例如华为公布了昇腾AI芯片未来三年的产品迭代路线图[3] - 中国AI技术高速发展引发美国焦虑 美国政府滥用出口管制扰乱市场秩序并破坏全球供应链安全[4] - 中国外交部主张各方应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开放包容普惠向善 不应突出对抗竞争而应追求共享智能红利[4]
黄仁勋:美国必须赢得中美AI竞赛,未来才能建立AI技术的“美元体系”
新浪财经· 2025-10-08 21:24
英伟达公司观点与市场策略 - 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美国需要赢得与中国的AI竞赛 以使全球AI技术建立在由英伟达芯片及微软 亚马逊 苹果等产品构成的美国技术体系之上[1] - 公司认为美国政府收紧对华出口限制将对美国企业不利 全面禁令可能伤害中国企业但从长期看对美国企业的打击更大[1] - 公司所有业绩预测均假设中国市场的收入为零 未来在中国市场的任何进展都将被视为额外收益[2] - 公司H20芯片对华出口曾遭美国政府禁止 后在同意向美国政府上缴在华销售额的15%后才恢复出口许可[2] 中国市场动态与竞争格局 - 中国是公司的一个重要市场 但公司管理层业绩指引不包括中国市场的销售额[2] - 面对美国打压 中国企业正努力推出国产AI芯片以替代公司产品 抢占市场份额 例如华为公布了昇腾AI芯片未来三年的产品迭代路线图[2] - 公司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AI芯片RTX 6000D需求低迷 多家中国科技巨头作为主要大客户拒绝下单[2] 行业宏观环境与政策影响 - 中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引起美国对于失去领先地位的焦虑[1][3] - 美国政府为打压中国芯片发展实施了严格的出口管制 泛化国家安全 滥用出口管制的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并破坏全球供应链安全[2][3]
“AI竞赛我们必须赢,未来要像美元一样立于美国体系”
观察者网· 2025-10-08 19:16
英伟达CEO关于AI竞赛与对华限制的观点 - 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美国需要赢得与中国的AI竞赛 以使全球AI技术建立在类似美元体系的美国技术体系之上 涵盖英伟达芯片及微软 亚马逊 苹果等巨头的产品 [1] - 黄仁勋认为若美国政府收紧对华出口限制 将对美国企业不利 全面禁令可能伤害中国企业 但长期看对美国企业的打击更大 [1] - 公司所有业绩预测均假设中国市场的收入为零 因此未来在中国市场的任何进展都将被视为额外收益 [3] 美国对华管制与英伟达业务影响 - 美国政府禁止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 后在公司同意上缴在华销售额的15%后恢复了该芯片的出口许可 [3] - 公司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AI芯片RTX 6000D需求低迷 主要大客户中国科技巨头拒绝下单 [3] 中国AI技术发展与竞争格局 - 面对美国打压 中国企业正努力推出可替代英伟达的国产AI芯片 以抢占市场份额 [3] - 华为公布了昇腾AI芯片未来三年的产品迭代路线图 通过超节点加集群的算力解决方案满足增长的需求 [3] - 中国AI技术高速发展引发美国焦虑 美国政府滥用出口管制扰乱市场秩序并破坏全球供应链安全 [4]
HBM紧缺恐成定局 但这一技术正“虎视眈眈”
财联社· 2025-10-03 14:43
AI时代存储芯片的战略地位转变 - 存储芯片已从配角跃升为AI算力的核心瓶颈与突破口,传统内存技术成为制约算力发挥的“内存墙”[1] - HBM凭借超高带宽、低功耗和小体积特性,正成为AI芯片的主流选择[1] HBM市场需求与行业动态 - 美光预计半导体芯片、特别是HBM的供不应求情况将会加剧,公司2026年HBM出货量增速将超过整体DRAM水平[2] - 美光已与几乎所有客户就2026年绝大部分HBM3E产能达成定价协议,HBM4供应“非常紧张”[2] - 华为宣布自昇腾950PR开始,其昇腾AI芯片将采用自研的HBM[2] - SK海力士预测HBM能效每改善10%,可带来单机架2%的节能效果[4] HBM技术演进与价值重塑 - 定制化HBM已从被动元件转变为具备逻辑算力的主动部件,集成不同功能与逻辑Die设计成为性能差异化的关键[3] - 存储厂商开始提供覆盖HBM、逻辑die、LPDDR、PIM等的全栈解决方案,并与客户开展定制化HBM合作[4] - AI基建中存储的总体拥有成本不断上升[3] AI推理驱动的存储需求增长 - AI推理将迎来巨大增长,推理过程正演变为“先思考再作答”的动态生成,思考时间越长答案质量越高[5] - AI推理算力需求正迅速超越训练,成为成本与性能的关键瓶颈[5] - 超长上下文和多模态推理需求推动对高性能内存和分层存储的依赖,HBM、DRAM、SSD及HDD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5] - 轻量化模型部署推动存储容量需求快速攀升,预计未来整体需求将激增至数百EB级别[6] 存储技术替代路径:“以存代算” - “以存代算”技术通过将AI推理中的矢量数据从HBM/DRAM迁移至SSD,实现存储层战略扩展,核心价值在于降低时延、提升吞吐并优化成本[7] - QLC+PCIe/NVMe+CXL有望构筑下一代AI SSD基座,推动SSD升级为AI推理的“长期记忆”载体[7]
黄仁勋:中国仅落后美国“几纳秒”,我们必须参与竞争
新浪财经· 2025-09-28 21:27
美国芯片出口限制与中国市场动态 - 美国政府实施针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 企图打压中国芯片产业发展[1]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中国在芯片领域仅落后美国"几纳秒" 在研发和制造方面极具潜力[1] - 中国企业正努力绕开美国限制 推出国产AI芯片替代英伟达产品[3] 英伟达在华业务挑战 - 美国政府禁止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 后同意上缴在华销售额的15%才恢复出口许可[3] - H20是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减配版"AI芯片 性能仅为旗舰产品H100的15%-30%[3] - 英伟达最新为中国市场定制的AI芯片RTX6000D需求低迷 多家中国科技巨头拒绝下单[4] 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现状 - 华为公布昇腾AI芯片未来三年产品迭代路线图 通过"超节点+集群"方案满足算力需求[3] - 阿里、腾讯、百度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加大芯片研发和设计投入[3] - 中国拥有丰富人才储备且内部竞争激烈 在芯片研发和制造方面具有极强潜力[1] 英伟达面临监管与安全挑战 - 中方约谈英伟达要求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证明材料[4] - H20芯片被指"不环保 也不先进 更不安全" 并非"好选择"[4] - 中方监管部门因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对英伟达开展立案调查 并于9月15日决定实施进一步调查[4] 行业领袖观点与外交立场 - 黄仁勋呼吁美国政府允许美国科技企业在中国等市场竞争以提高美国的影响力[1] - 黄仁勋强调中国市场很重要很大 科技行业充满活力 英伟达已为中国市场服务30年[4] -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一贯反对在经贸科技问题上对特定国家采取歧视性做法[4]
“中国仅落后‘几纳秒’,我们必须参与竞争”
观察者网· 2025-09-28 20:21
美国芯片出口限制与中国市场动态 - 美国政府实施针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 企图打压中国芯片产业发展[1]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中国在芯片领域仅落后美国"几纳秒" 在芯片研发和制造方面具有极强潜力[1] - 美国政府禁止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 后恢复出口许可条件为英伟达同意向美国政府上缴在华销售额的15%[3] 英伟达在华业务挑战 - 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减配版"AI芯片H20性能仅为旗舰产品H100的15%-30%[3] - 英伟达最新为中国市场定制的AI芯片RTX6000D需求低迷 多家中国科技巨头拒绝下单[4] - 英伟达因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被中国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实施进一步调查[5] 中国芯片产业发展态势 - 中国企业正努力推出可替代英伟达的国产AI芯片 抢占市场份额[3] - 华为公布昇腾AI芯片未来三年产品迭代路线图 通过"超节点+集群"算力解决方案满足增长需求[3] - 阿里 腾讯 百度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加大对芯片研发和设计的投入 争取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3] 芯片产业竞争与地缘政治 - 黄仁勋呼吁美国政府允许美国科技企业在中国等市场竞争 以提高美国的经济成功和地缘政治影响力[1] - 黄仁勋强调中国市场很重要很大 科技行业充满活力 英伟达已为中国市场服务30年[5] -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一贯反对在经贸科技问题上对特定国家采取歧视性做法 愿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5] 技术与安全合规问题 - 中方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对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证明材料[5] - 官方媒体指出H20芯片"不环保 也不先进 更不安全" 并非好选择[5] - 黄仁勋表示美国需要确保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能获得AI芯片技术 相信对话会解决相关问题[5]
先进科技主题:阿里巴巴推进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华为公布自研AI芯片路线图
上海证券· 2025-09-27 18:33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2]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应用快速发展期 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处于同样阶段 AIDC需求快速增加[8] - 大模型进入实用化阶段 人工智能正催生出大量全新的应用场景[8] - 短期涨幅过高后的回调下 重视PCB ODM AIOT AIDC板块的逢低布局机会[9] 市场回顾 - 本周上证指数报收3820.09点 周涨跌幅为-1.3% 深证成指报收13070.86点 周涨跌幅为+1.14% 创业板指报收3091点 周涨跌幅为+2.34% 沪深300指数报收4501.92点 周涨跌幅为-0.44%[5] - 中证人工智能指数报收2243.85点 周涨跌幅+1.17% 跑赢大盘[5] 重大行业动态 - 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公布最新昇腾AI芯片路线图:2026年第一季度推出昇腾950PR芯片 四季度推出昇腾950DT 2027年四季度推出昇腾960芯片 2028年四季度推出昇腾970芯片[7] - 华为鲲鹏CPU路线图:2026年四季度推出鲲鹏950 拥有96核心192线程和192核心384线程两个版本 2028年一季度推出鲲鹏960 拥有96核心192线程高性能版本和大于等于256核心512线程高密度版本 单核性能提升50%[7] - 华为全面开放超节点基础硬件 包括NPU模组 风冷刀片 液冷刀片 AI标卡 CPU主板和级联卡等不同形态硬件[7] - 阿里巴巴在2025云栖大会推出模型Qwen3-Max 并宣布积极推进3800亿AI基础设施建设[7] - 阿里巴巴计划到2032年使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提升10倍 意味着算力投入将指数级提升[7] - 英伟达与OpenAI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OpenAI将建成并部署至少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 配备数百万块英伟达GPU[8] - 英伟达将在新系统落地过程中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 首阶段系统目标于2026年下半年通过Vera Rubin平台上线[8] - 10吉瓦算力相当于400-500万块GPU 与英伟达今年预计出货量一致 是英伟达去年出货量的两倍[8] 技术发展趋势 - 目前我国单机柜功率正从当前的50kW向300kW甚至更高水平推进[8] - 超节点规模的扩展使单集群供电需求跃升至数百MW 远超现有数据中心单栋楼10-20MW供电能力[8] - 华为开放灵衢协议和超节点参考架构 允许产业界基于技术规范自研相关产品或部件[7] - 开源操作系统灵衢组件 用户可将源代码集成到现有操作系统中[7] 投资建议与重点公司 - PCB板块关注胜宏科技 东山精密 沪电股份 景旺电子 生益电子[10] - PCB设备板块关注芯碁微装 大族数控 东威科技 日联科技[10] - PCB材料板块关注天承科技 江南新材[10] - 自主可控板块关注芯原股份 翱捷科技 北方华创[10] - AI新消费场景板块关注泰凌微 思特威[10] - AIDC板块关注飞龙股份 潍柴重机[10] - 端侧ODM板块关注华勤技术 龙旗科技[10] 产能扩张情况 - 胜宏科技越南人工智能HDI项目总投资18.15亿元 产能15万平方米 泰国高多层印制线路板项目投资14.02亿元 产能150万平方米[11] - 沪电股份人工智能芯片配套高端印制电路板扩产项目投资约43亿元[11] - 深南电路泰国工厂投资12.74亿元 生产高多层和HDI产品[11] - 景旺电子泰国一期项目投资20亿元 产能10万平方米/月 计划2026年初投产[11] - 生益电子智能算力中心高多层高密互连电路板建设项目第一阶段产能15万平方米 2025年试生产 第二阶段产能10万平方米 2027年试生产[11] 财务数据表现 - 中际旭创2025Q2营业收入81.15亿元 同比增长36.25% 归母净利润24.12亿元 同比增长78.80%[17] - 新易盛2025Q2营业收入63.85亿元 归母净利润23.70亿元[17] - 沪电股份2025Q2营业收入44.56亿元 同比增长56.91% 归母净利润9.20亿元 同比增长47.01%[17] - 胜宏科技2025Q2营业收入47.19亿元 同比增长91.51% 归母净利润12.22亿元 同比增长390.14%[17] - 生益电子2025Q2营业收入21.89亿元 同比增长101.12% 归母净利润3.30亿元 同比增长374.34%[17]
半导体板块本周强势领涨,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连续“吸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22:04
指数表现 -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本周上涨15.6% 近1月累计上涨24.8% 近3月累计上涨46.9% 今年以来累计上涨52.1% 近1年累计上涨86.4% 基日以来累计上涨409.5% 基日以来年化涨跌幅28.2% [1][7] - 中证芯片产业指数本周上涨8.1% 近1月累计上涨15.7% 近3月累计上涨48.8% 今年以来累计上涨50.5% 近1年累计上涨107.8% 基日以来累计上涨232.9% 基日以来年化涨跌幅13.5% [1][7] - 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本周上涨1.8% 近1月累计上涨3.9% 近3月累计上涨41.0% 今年以来累计上涨50.1% 近1年累计上涨88.9% 基日以来累计上涨540.5% 基日以来年化涨跌幅15.5% [1][7] 资金流向 - 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本周前4日连续获资金净流入合计超2亿元 今日再获近1.4亿份净申购 [1] 行业催化因素 - 华为公布昇腾AI芯片迭代时间线 [1] - 阿里、百度等多家科技大厂入局芯片研发 [1] - 国产GPU龙头摩尔线程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审议 [1] - 美光、闪迪、三星等芯片巨头在供需错配背景下掀起涨价潮 [1] 指数构成 - 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由业务涉及云订异服务、大数据服务及相关硬件设备的股票组成 主要覆盖计算机、通信行业 [3] - 中证芯片产业指数聚焦AI芯片 由50只业务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等领域 以及提供半导体材料、晶圆生产设备、封装测试设备的股票组成 [3] -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聚焦AI芯片设备与材料 由40只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代表性公司组成 [3] 产品费率结构 - 低费率ETF产品管理费率为0.15%/年 托管费率为0.05%/年 [4] - 全市场跟踪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的ETF共5只 跟踪中证芯片产业指数的ETF共6只 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的ETF共5只 [4] 估值方法论 - 滚动市销率计算公式为总市值/近四个季度营业收入总和 适用于尚未盈利但营业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企业或处于成长期业务规模扩张的企业 [5] - 市净率计算公式为总市值/近四个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股东权益总和 适用于固定资产数量较大且账面价值稳定的企业或盈利周期性波动的企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