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极快充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豪鹏科技(001283) - 2025年7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9 23:36
会议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2] - 参与单位众多,包括IGWT Investment、安邦资产等机构 [2][3] - 时间为2025年7月9日20:00 - 21:00 [3] - 地点为线上会议 [3]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陈萍和投资者关系李方静 [3] 公司经营情况 上半年情况 - 经营扎实稳健、布局未来,核心业务增长符合预期,AI + 端侧新兴业务拓展态势良好 [3]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围绕“AI + 端侧”场景进行深度技术攻坚,推进四大核心研发方向 [3] - 完成潼湖产学研基地整合与升级,越南生产基地去年底投产,运行和爬坡状态良好 [3] 下半年及未来方向 - 凭借消费电池积累和前瞻布局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深化AI场景渗透,提升高端AI客户业务占比 [4] 投资者问题及解答 AI类业务进展 - AI类别业务涵盖AI PC、AI耳机等产品,2025年上半年PC类产品AI渗透率领先,其他品类下半年试产、量产,AI类业务占营收比例将提升 [5] - 提前卡位三大应用场景机遇,包括配合AI眼镜上市、高硅负极快充电池导入客户旗舰机型、机器人项目下半年批量交付 [5] 对盈利水平的影响 - 新应用场景等是提价驱动力,AI + 端侧电池产品占比提升重塑盈利模型 [7] - 前期研发投入进入收获期,形成“技术突破→溢价能力→产能协同→盈利释放”正向循环,优化盈利结构 [7] 产品结构变化 - 产品结构沿“基本盘加固、战略级跃升、新势力培育”路径优化 [7] - 笔记本电脑电池保持核心占比,智能穿戴业务成增长支柱,全景相机等品类延续高增长,新兴方向展现增长爆发力 [8] AI战略措施 - 资源布局聚焦头部品牌客户定点开发和研发资源倾斜投入重点项目 [9] - 市场端深入洞察,研发端攻坚核心痛点,聚焦能量密度跃升等前沿方向 [9] 高安全性“软甲固电” - 推出新一代超高安全性“软甲固电”产品,有三重防护体系,解决起火爆炸风险 [9] - 获头部移动电源客户批量订单,将广泛应用于高安全要求场景,推动半固态技术渗透 [9] 固态相关产品进展 - 固态电池战略聚焦消费电子需求痛点,面向AI + 端侧等应用场景 [10] - 完成高安全性半固态电池验证,接客户批量订单,全固态产品转入原型设计并推进交流和送样验证 [10] 员工持股计划 - 持股计划主要针对研发等骨干人员,研发和智能制造体系占比高 [10] - 考核周期考虑激励效果等因素,业绩考核在公司和个人层面设定目标,构建产品核心竞争力 [10] 关税政策影响及应对 - 公司直接出口美国业务收入占比不到2%,关税变化暂无明显影响,多数订单采用FOB模式 [11] - 客户群体覆盖全球主要市场,订单分布广泛,依赖度低,抗风险能力强 [12] - 多元化产品矩阵扩容,拓展新兴领域,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增强供应链韧性 [12]
【新能源周报】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周报(2025年5月19日-5月25日)
乘联分会· 2025-05-27 16:36
行业信息 - 宁德时代发布75标准化换电块,计划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八横十纵"换电绿网,目标三年内推动重卡电动化渗透率超50% [8][9] - 国轩高科发布六项新技术,包括续航1000公里的G垣准固态电池和进入预量产阶段的金石全固态电池,设计产能0.2GWh,良品率90% [13]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3000万辆,其中纯电动车超2000万辆,2019-2025年新注册量增长超8倍 [15][12] - 2025年Q1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突破400万辆,同比增长39%,其中BEV销量267万辆,比亚迪市占率15.4%排名第一 [19][20] - 宁波口岸1-4月出口新能源汽车超7万辆,同比增长366.8%,占汽车出口总量的61.9% [12] 政策信息 - 贵州拟调整峰谷分时电价,峰段电价上浮60%,谷段下浮60%,覆盖工商业用户和充换电设施 [29][30] - 浙江下达1.188亿元中央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支持4个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建设 [11] - 北京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2025年总配额16万个,其中增发指标6万个面向无车家庭 [11][12] - 上海对V2G调节能力给予最高240元/千瓦·年奖励,个人自用充电桩完成智能化改造可获补贴 [35][36][37][38] - 合肥对公共充电设施给予0.1-0.2元/kWh补贴,单个企业年度补贴上限7000万元 [39][40][41] 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登陆港交所,发行价263港元/股,开盘上涨12.55%,加速全球化布局 [14][15] - 国轩高科G垣准固态电池获主流车企认可,应用于多款B级及以上BEV车型,能量密度达350Wh/kg [15] - 理想汽车超充站突破2300座,覆盖全国31个省份,城市超充站达1400座 [49] -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进入收尾阶段,计划6月中旬竣工,YU7车型将于5月22日发布 [47] - 长城汽车发布全动力智能平台,兼容五大动力形式,支持800V架构和6C快充,纯电续航超400km [50] 技术进展 - 全固态电池新标准出台,明确液态物质含量低于1%为判定标准,解决行业定义模糊问题 [42] - 巨湾技研完成充电新国标测试,XFC电池5分钟充入54.54kWh,平均充电倍率8.8C [18] - 赣锋锂业开发能量密度500Wh/kg固态电池样品,通过200℃热箱和针刺测试 [22] - 孚能科技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计划2025年底小批量交付,能量密度400-500Wh/kg [23] - 国家电网推进"充电桩进村",在浙江衢州新建6个光储充一体充电桩 [25] 新产品 - 魏牌蓝山焕新版上市,售价29.98万起,WLTC纯电续航185-220km,综合续航超1300km [60] - 神龙汽车示界06上市,售价10.88万起,CLTC续航520km,电池容量62.3kWh [61] - 东风奕派eπ007 2025款上市,售价11.59万起,增程版CLTC综合续航1230km [63][64] - 深蓝S09上市,补贴后售价20.49万起,四驱版0-100km/h加速5.9秒,纯电续航210-220km [66] - 长安深蓝S07 215Plus AD PRO版上市,售价15.99万,纯电续航215km,支持3C超充 [68]
5分钟充电70%,广州企业领跑新能源车超快充赛道
快讯· 2025-05-27 10:13
新能源车超快充技术 - 广州南沙某科技企业完成充电新国标发布后的行业首次公开测试 [1] - 测试结果显示极快充电池可在5分钟充入约70%电量 [1] - 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1]
恒流8.8C PK 峰值快充,巨湾技研充电新国标首测
高工锂电· 2025-05-22 18:44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总冠名为利元亨 [1] 快充电池技术发展 - 行业对快充性能要求日益提升,近期龙头推出的快充电池倍率已超10C以上 [1] - 巨湾技研选择关注电池充电的均值倍率而非峰值倍率,采取全恒流8.8C以上的超快充策略 [1] - 2024年底大功率充电新国标出台,将电流上限从250A提升至800A,电压上限从1000V提升到1500V [3] - 新国标兼容新旧接口,避免因电流提升导致元器件升级成本几何级增长 [3] 巨湾技研技术优势 - 基于800A国标充电桩测试显示,搭载巨湾XFC极快充电池的车型在5%-63% SOC区间充电仅需3分58秒 [3] - 5分钟内可充入54.54kWh电量(5%-78% SOC),平均充电倍率达8.8C [3] - 只需软件更新即可释放硬件性能,800A是当前直流充电接口电流能力的稳妥规定 [4] - XFC极快充电池均值倍率稳定在8.8C,具备峰值16C能力,更注重充电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技术研发特点 - 采用全程恒流充电策略,相比非恒流策略效率更高且更利于保护电池寿命 [6] - 从电芯材料体系进行综合选优,兼顾能量密度、快充性能和循环性能 [6] - XFC极快充电池常温超快充循环圈数高达3000次,衰减程度小 [6] - 利用AI算法预测热失控隐患,行驶里程最长的电池包已超31万公里且衰减低于5% [6] 行业发展趋势 - "无超充,不电动"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超快充将成为电动车标配 [8] - 公司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有望3-5年内实现超快充和固态电池双重突破 [8] - 践行"充电像加油一样快、电池像油箱一样轻"的超快充理念 [8]
充电新国标发布后行业首测完成 巨湾技研稳居超快充技术第一梯队
证券日报网· 2025-05-21 18:43
充电新国标测试表现 - 公司完成充电新国标发布后的行业首次公开测试,已量产的超充电池产品经过软件迭代后性能大幅提升,相较于行业领先水平仍保留一定优势 [1] - 基于800A国标充电桩,XFC极快充电池在5%-63%SOC区间充电耗时仅3分58秒,较兆瓦闪充标称时间快62秒 [2] - 5分钟充入54.54kWh电量(5%-78%SOC),平均充电倍率达8.8C,超越友商在1000A非国标桩上的表现 [2] - 搭载该电池的2022款AION V Plus车型经软件升级后,0%-80%SOC区间持续平均倍率超8C,20%-70%SOC区间可突破更高倍率 [2] 充电新国标技术标准 - 2024年底发布的大功率充电新国标将电流上限从250A提升至800A,电压上限从1000V提升到1500V,覆盖充电桩枪头与车载充电插座 [1] - 新国标综合考量安全性、成本及能效,为充电安全预留冗余空间,同时兼容新旧国标接口,避免因电流提升导致元器件升级成本呈几何级增长 [1] 公司技术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总裁认为超快充将成为电动车的标配,"无超充,不电动"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3] - 800A是当前我国直流充电接口电流能力的稳妥规定,包含安全性、成本及提升功效的综合考量 [3] - 公司在产品研发中始终将场景需求纳入重要范畴,以高标准技术打造卓越硬件性能 [3] - 公司已量产成熟产品,通过软件更新即可释放硬件强劲性能,正在开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XFC极快充电池产品并即将量产上市 [3]
充电比加油快!巨湾技研完成充电新国标行业首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1 17:08
充电新国标技术升级 - 2024年底大功率充电新国标出台,电流上限从250A提升至800A,电压上限从1000V提升至1500V,覆盖充电桩枪头与车载充电插座 [1] - 新国标综合考量安全性、成本及能效,为充电安全预留冗余空间,同时兼容新旧接口避免元器件升级成本几何级增长 [1] 巨湾技研超快充技术表现 - 公司XFC极快充电池通过软件升级实现性能跃升,在800A国标桩上5%-63% SOC充电耗时3分58秒,较兆瓦闪充标称时间快62秒 [3] - 5分钟充入54 54kWh电量(5%-78% SOC),平均充电倍率达8 8C,超越友商在1000A非国标桩表现 [3] - 搭载该电池的2022款AION V Plus车型经升级后,0-80% SOC区间持续平均倍率超8C,20%-70% SOC区间可突破更高倍率 [3] - 常温超快充循环圈数达3000次,行驶里程最长电池包超31万公里且衰减低于5% [7] 技术理念与竞争优势 - 采用全程恒流充电策略,测试中均值倍率稳定在8 8C,避免非恒流策略导致的适用性受限问题 [7] - 超快充电池成本仅比普通动力电池高5%,可覆盖不同档次电动车型实现"技术平权" [9] - 公司预测超快充车型5年内市场覆盖率达50%-70%,爆发速度将超行业预期 [10] 产能与研发布局 - 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2022年5月启动建设,2024年全面投产,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 [8] - 研发新一代超充固态电池技术,最高能量密度450Wh/kg,最高充电倍率6C,获国家级重大项目支持 [12] - 计划3-5年内实现"超快充+高能量密度"双重突破 [12]
载人eVTOL商业化在即高性能动力电池配套成关键
证券时报· 2025-04-26 02:59
文章核心观点 - 亿航智能旗下公司获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开启低空飞行“载人时代”,动力电池企业积极布局eVTOL领域,但现阶段电池性能距市场需求有差距,主流厂商加快半固态、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匹配超快充网络并绑定头部企业 [1] 电池厂竞逐eVTOL蓝海 - 亿航智能获OC证后将开启低空载人服务商业化进程,消费者可在广州、合肥体验商业载人服务;小鹏汇天向电池厂下发定点通知书,其分体式飞行汽车计划2026年量产交付;多家企业eVTOL产品取证工作加速推进 [2] - eVTOL零部件70% - 80%与新能源汽车重合,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零部件,受益产业化确定性大;“三电”价值量占eVTOL整机价值比重达70%,电池成本约占整体成本20% [2][3] - 相较于新能源汽车,eVTOL产品对电池价格敏感度低,电池企业技术创新空间大、前沿技术渗透快、盈利弹性强 [3] -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传统电池厂商及欣界能源等新玩家纷纷布局eVTOL电池,将其视为新利润增长曲线 [4] 瞄准“三高一快” - eVTOL对电池性能要求高,技术门槛不低,未形成标准化产品;eVTOL电池制造成本至少达普通动力电池成本3至5倍,厂商倾向与体量大、有研发实力的电池企业合作 [5][6] - 业内要求eVTOL具备“三高一快”性能,即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放电倍率及快充;放电倍率、能量密度、快充能力相辅相成,影响eVTOL起飞、飞行距离和效率 [6] - eVTOL持续放电倍率需达4C - 5C甚至更高,业界通过改进电池结构、优化电解液和导电剂配方等方式提升放电倍率 [7] - 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企业发布的eVTOL电池能量密度较高,但“三高一快”性能指标在实际落地中需权衡 [8] - 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厂商采取不同的eVTOL电池封装方式,各有优缺点,需结合客户需求定制化开发 [9] 场景拓宽尚待技术突破 - eVTOL电池产品不断推新,但应用场景拓宽对电池性能要求升级,现阶段产品无法满足长途及高频运输需求 [10][11] - 工信部方案提出推动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量产,实现500Wh/kg级产品应用验证;固态电池或为eVTOL能源瓶颈带来根本性改变 [11] - 亿航智能完成eVTOL固态电池飞行试验,续航时间提升60% - 90%;国联证券预测2025年后eVTOL电池向半固态过渡,2030年后固态电池有望放量 [12] - eVTOL商业化到一定阶段,补能基础设施跟进重要;亿航智能与巨湾技研、国轩高科合作研发超快充方案和基础设施 [12] - 换电是重要补能路线,零重力产品可实现5分钟换电;eVTOL电池产品及基建标准未成熟,产业链企业需合作研发并绑定头部企业 [13] - 股权合作是eVTOL上下游相互赋能手段,亿航智能入股欣界能源,宁德时代投资峰飞航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