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极星3
icon
搜索文档
关闭最后一家门店,极星高端梦难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6 09:32
极星汽车(Polestar),这个曾被冠以"车圈顶级富二代"之名的品牌,三年前背靠吉利和沃尔沃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如今却在中国节节败退。 近日,有消息传出,极星已关闭了其在中国仅剩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该店位于上海前滩L+Plaza。对此,极星中国方面回应道,极星正在战略性地 调整在华业务模式,以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今年上半年,极星陆续关闭了其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的直营门店。 ■巨额亏损,资不抵债 "虽然暂时关闭了上海的门店,但极星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均不受影响,车主的权益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极星中国方面强调。此外,极星的 线上销售暂时不受影响。 极星官方客服也表示,"目前极星汽车主要采取线上销售模式"。线下仅保留少量"服务中心",提供试驾预约、车辆交付与售后维修等服务。极星用户 可登录官方APP或小程序,完成车型配置、价格查询、订单支付等操作。 另外,极星于2022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开盘价为12.98美元/股,上市当日市值高达270亿美元。不过,之后极星股价一路走低,市值蒸发9成以 上。2024年极星曾因股价连续30个工作日低于1美元/股,一度遭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最新数据显示 ...
关闭最后一家门店 曾对标特斯拉的极星汽车调整在华业务模式
中国经营报· 2025-10-15 15:11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关闭位于上海前滩L+Plaza的国内最后一家直营门店,战略性调整在华业务模式,转向线上销售 [1] - 公司客服确认目前采用线上销售模式,无实体销售门店 [1] - 公司表示业务模式调整旨在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 [1] 中国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69辆 [1] - 2021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在华销量分别为2048辆、1717辆和1100辆,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1] - 2025年8月,市场出现“公司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但公司方面已辟谣,称该信息不属实 [2] 全球市场表现 - 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全球销量为44482辆,同比增长36.5% [2] - 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第三季度持续保持增长,累计销量已达到2024年全年水平 [2] - 公司产品阵容和强劲的订单量为第四季度增长奠定基础 [2] 公司及产品概况 - 公司总部位于瑞典哥德堡,旗下有四款车型:极星2、极星3、极星4和极星5 [1] - 公司规划车型包括极星6敞篷车和极星7紧凑型SUV [1]
极星告别中国
36氪· 2025-10-15 08:47
现阶段,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格局,外界均看在眼里。 竞争强度的极限拉升,不仅收缩了整个市场的品牌阵线,对于现存车企所带去的压力也是空前的。基本上,当下要是没有市场积累的品牌,就没有机会在 这个群狼环伺的环境里活着走下去。 一直以来,我们总以为,极星溃败的根源之一在于其模糊不清的品牌定位。回顾极星的发展历程,这个品牌一直在超豪华和大众市场之间反复横跳,从未 找到自己的核心阵地。 但如今再去看,不只是定位,太多的迹象表露,就注定了极星无法在中国成事的宿命。 接下去,极星所聚焦的市场一定就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动用中国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为之树立些产品亮点,将是这个品牌的生存之道。不过,在中国品牌于 今年开启声势浩大的出海战略,谁能知道,选择弃车保帅的极星是否会在若干年后,再次上演被中国电动车围剿的悲剧呢? 一家曾经对标特斯拉的豪华电动车品牌,在中国市场几近隐身,月销成绩跌到个位数,线下门店也于近日彻底消失在中国土地,行至今日,说极星汽车不 过是造车新势力战略大溃败的又一缩影,或者将其视为外资电动化水土不服的典型,都已无济于事。 哪怕从品牌成立至今,依托沃尔沃和吉利汽车的技术背书,极星并非一个以资本为导向的PPT创业公司。 从 ...
实探|从对标特斯拉到门店“清零” 入华8年极星汽车折戟
新京报· 2025-10-15 01:30
曾对标特斯拉的极星汽车,在华业务进入新的调整阶段。 10月13日,极星汽车关闭了其国内最后一家直营门店。当天,极星汽车官方热线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表示,极星汽车目前已经关闭全部线下门店,没有直营门店和4S店,改为线上销售。如果消费者需要试驾、购 车,客服可以帮忙对接线上销售。 10月14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前往位于上海前滩L+Plaza商场一层的门店原址探访,现已无照明、展车及工作人 员,仅部分未撤除的宣传物料记录着极星曾经的痕迹。 商场一位物业管理人员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极星门店9月底就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关闭,刚开始是撤出店内的 展车和物品,国庆节后"就基本上没人了,也不开灯"。 "其实,这个门店关掉早有预兆,因为顾客很少,基本上没人进去,不像旁边的理想、腾势门店,客流量还不少。 目前也不知道下家是谁,只能先空着",物业管理人员称。 极星汽车门店地处商业繁华的上海浦东前滩地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扫描了门店遗留的二维码,发现在线购车系统已关闭,消费者若想试驾,需通过电话预约。 对于最后一家直营门店关闭,10月13日,极星方面表示,公司正在战略性地调整在华业务模式,以更 ...
从对标特斯拉到门店“清零”,入华8年极星汽车折戟
新京报· 2025-10-14 22:20
曾对标特斯拉的极星汽车,在华业务进入新的调整阶段。 10月13日,极星汽车关闭了其国内最后一家直营门店。当天,极星汽车官方热线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表示,极星汽车目前已经关闭全部线下门店,没有直营门店和4S店,改为线上销售。如果消费者需要试驾、购 车,客服可以帮忙对接线上销售。 10月14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前往位于上海前滩L+Plaza商场一层的门店原址探访,现已无照明、展车及工作人 员,仅部分未撤除的宣传物料记录着极星曾经的痕迹。 据吉利控股集团销量数据显示,极星汽车今年前三季度销量达44482辆,同比增长36.5%。与此同时,多方数据显 示,极星汽车海外销量出现回暖,但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仅售出69辆汽车。 最后一家门店已搬空,"基本上没顾客进去" 10月14日中午,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实地探访了极星最后一家直营门店,其地处商业繁华的上海前滩L+Plaza商场 一层。此时,门店内已无照明,也没有展车和工作人员,仅部分墙上的宣传物料还未撤除。门店入口拉起了隔离 栏,标注"设备检修中"。 商场一位物业管理人员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极星门店9月底就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关闭,刚开始是撤出店内的 展车 ...
极星汽车关闭最后一家在华直营店,今年累销不足100辆
巨潮资讯· 2025-10-14 11:14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15日,极星汽车(Polestar)在提交SEC的文件中透露,与星纪魅族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终止协议,决定结束双方在中国的合资企 业"极星时代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业务运营。 极星中国方面回应称,此次关闭门店是公司战略性调整在华业务模式的一部分,旨在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 资料显示,极星汽车(Polestar)是一家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其发展历程与沃尔沃汽车集团紧密相关。极星汽车成立于2015年12月29日,总部位于瑞典哥 德堡。品牌由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拥有。极星汽车的前身是Polestar Racing Team,最初是沃尔沃的御用高性能改装厂商。其发展历程如下: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分别为2048辆、1717辆和1100辆,呈逐年下滑趋势。今年以来,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除1月销量 达56辆外,其余月份要么仅有个位数销量,要么无销售数据,今年1-8月累计销量不足80辆,显示出该品牌的发展颓势。 and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 first of the 8 e with l 1 l ...
极星中国最后一家门店关闭,8个月销售不足百辆,多名管理层离职
国际金融报· 2025-10-13 19:57
极星汽车(下称"极星")在中国市场的最后一家直营店"倒下"了。 极星汽车官方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主要采取线上销售模式。但《国际金融报》记者此前注意到,在线购车系统已悄然关闭,消费者若想试 驾,需通过电话预约,随着最后一家直营店的关闭,极星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似乎也开始停滞。 事实上,2024年极星对于门店的扩张还持有较大期待,如今门店的渠道现状与此前规划显然背道而驰。 2023年年底前,极星在中国拥有的门店数量已达到55家,至2024年年底,这一数字计划将翻倍至约120家,在2025年将超180家,将覆盖全国主要的一二线 城市,计划将按功能不同划分不同属性的店。 但从2025年开始,极星的门店数量开始快速下滑,截至7月仅剩前滩1家门店,两个月后,最后这家门店也没能撑住。 值得注意的是,门店关闭的同时,极星汽车中国区的管理层也经历了大规模的离职潮,包括极星中国区总经理吴慧静在内的多位管理层人员均已离职。 门店快速关闭根本原因在于销量恶化。 自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极星始终未能明确自身定位,其在华销量持续恶化。2021年至2023年销量分别为2048辆、1717辆、1100辆,2024年上半年达 到 ...
极星中国最后一家门店关闭!8个月销售不足百辆,多名管理层离职
国际金融报· 2025-10-13 19:49
值得注意的是,门店关闭的同时,极星汽车中国区的管理层也经历了大规模的离职潮,包括极星中国区 总经理吴慧静在内的多位管理层人员均已离职。 极星汽车(下称"极星")在中国市场的最后一家直营店"倒下"了。 门店快速关闭根本原因在于销量恶化。 10月13日,极星已关闭了其国内仅剩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该店位于上海前滩L+Plaza。 对此,极星方面表示,公司正在战略性地调整在华业务模式,以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 的消费需求。"虽然暂时关闭了上海的门店,但极星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均不受影响,车主的权益也不会 受到任何影响"。 极星汽车官方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主要采取线上销售模式。但《国际金融报》记者此前 注意到,在线购车系统已悄然关闭,消费者若想试驾,需通过电话预约,随着最后一家直营店的关闭, 极星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似乎也开始停滞。 事实上,2024年极星对于门店的扩张还持有较大期待,如今门店的渠道现状与此前规划显然背道而驰。 2023年年底前,极星在中国拥有的门店数量已达到55家,至2024年年底,这一数字计划将翻倍至约120 家,在2025年将超180家,将覆盖全国主要的一二线城市,计划将按功能不同 ...
前7月在华销量不过百,极星退“市”传言再起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9:30
核心观点 - 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低迷 2024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不足百辆 退市传言愈演愈烈 而全球市场表现亮眼 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1% [2][3][8][9] 中国市场表现 - 7月在中国市场仅售出5辆 其中极星4售出4辆 极星2售出1辆 [4] - 2024年上半年销量仅69辆 6月销量仅为6辆 [5] - 2021年至2023年销量持续下滑 分别为2048辆、1717辆、1100辆 [5] - 在线购车系统已关闭 消费者需通过电话预约试驾 [7][9] - 线下门店大幅收缩 仅剩上海前滩一家直营门店 其他城市展厅处于撤店或半停业状态 [9] - 中国区管理层经历大规模离职潮 包括总经理吴慧静在内的多位管理人员离职 [9] 产品与定位问题 - 产品价格区间覆盖过于广泛 极星1定价145万元 极星2起售价29.98万元 极星3起售价近70万元 极星4价格回落至30万元级别 [5] - 极星5和极星6分别对标保时捷Panamera与911 极星6概念车预售价高达168万元 [5] - 车机系统沿用欧洲逻辑 导航默认谷歌地图 语音识别听不懂中文指令 直到2023年才接入本土应用 [6] - 推新策略飘忽不定 未在高端市场建立溢价优势 与极氪等品牌形成内部竞争 [6] 战略调整与合作 - 2023年与星纪魅族成立合资公司"极星时代科技" 试图通过魅族FlymeAuto系统与线下渠道资源解决本土化问题 [6] - 2025年4月宣布收回分销权并独立运营中国市场 合资公司需清偿债务并转让部分资产 合作仅维持一年半便终结 [6] - 加速将生产转移至海外 极星3在美国投产 极星4迁至韩国工厂 极星7计划在欧洲斯洛伐克生产 [9] 全球市场表现 - 上半年全球累计售出3万辆 同比增长51% [9] - 欧洲市场成为增长引擎 在欧洲15国纯电豪华品牌中稳居前五 极星4在英国、德国、挪威市场表现突出 [9] - 通过"极星能源"服务构建生态壁垒 在欧洲12国推出充电套餐和电池订阅服务 [9] 外部环境挑战 - 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18.8%反倾销关税 极星汽车适用于该税率 [10] - 美国对中国汽车加征100%额外关税 并计划从2027年起全面禁售所有由中国和俄罗斯控股汽车制造商生产的车型 [10] - 即便极星汽车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工厂投产 仍将因企业背景被纳入禁售范围 [10]
月销仅6辆,曾对标特斯拉的豪华品牌被曝要退出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8-06 21:52
公司背景与市场表现 - 极星汽车由吉利控股和沃尔沃联合打造 定位电动豪华品牌[1][2] - 2024年6月单月销量仅6辆 4月及5月销量无法显示 3月仅1辆 上半年累计零售销量不足70辆[4] - 在线购车系统关闭 直营线下门店仅剩1家 销售体系处于瘫痪状态[2][4]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底 公司总资产40.54亿美元 总负债73.83亿美元 净资产为负33.29亿美元 处于资不抵债状态[1][11] - 2020-2024年累计亏损超51亿美元 其中2024年单年净亏损达20亿美元[11] - 2024年6月获PSD Investment注资2亿美元 但难以解决根本财务问题[1][9] 股东结构与资本支持 - 沃尔沃持股比例从18%降至16% 并明确不再提供资金支持[1][8][10] - 李书福通过PSD Investment及吉利瑞典子公司合计持股66% 成为实际控制人[9][10] - 吉利控股正推动整车品牌整合 强调结束多品牌分散运营造成的资源内耗[11] 产品战略与定位问题 - 产品定位在超豪华与大众市场间反复横跳:极星1售价145万元 极星2降至29.98万元 极星3回归70万元级 极星4又回到30万元级[12] - 依赖沃尔沃燃油车平台进行"油改电"开发 空间利用欠佳 续航和智能化未获市场认可[14] - 研发和产品定义权仍在瑞典 本土化滞后 难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15] 管理与运营挑战 - 八年内更换七任中国区CEO 平均任职时间不足一年半[1][16] - 2024年春节后启动裁员 涉及销售、运营岗位 高层及人事部门在3月退场[4] - 与星纪魅族的合资公司极星科技于2024年4月终止运营 中国市场分销权被收回[18] 质量与售后问题 - 2020年以来因高压电供应、制动软件缺陷、单踏板模式隐患等问题多次召回[6] - 海外市场因倒车影像故障遭调查 安全口碑持续下滑[6] - 车主反馈4S店无人接待 车辆未经真实检修便被送回[5] 资本市场表现 - 总市值仅23亿美元 不足2022年上市时的十分之一[11] - 股价曾跌破1美元 面临退市风险[11] - 瑞典北欧斯安银行将估值从180亿克朗下调至0克朗[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