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净值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指数上涨带火理财!多只产品“达标”提前终止,机构火速上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8:18
挂钩中证1000指数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 兴银理财旗下丰利兴动多策略封闭式121号增强型固收类系列6只理财产品因中证1000指数达标触发敲出条件提前终止,原期限372天,敲出业绩比较基准为年化4.05%-4.35% [2] - 工银理财鑫悦中证1000自动触发策略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产品因中证1000指数表现强劲于7月3日提前终止 [2] - 宁银理财皎月灵活稳利挂钩型封闭式理财107号因结构挂钩指数(中证1000)自动敲出,提前到期日从2026年11月24日调整为2025年7月2日 [2] - 7月以来中证1000指数上涨4.7%,今年以来涨幅达6% [2] 敲出机制与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原因 - 敲出机制本质是"收益达标即止盈",当挂钩标的表现优于预期时可提前兑现收益,避免后续市场波动风险 [3] -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原因包括:触发提前终止条款、基于市场行情的止盈/止损策略、底层资产项目提前到期、产品募集规模偏低等 [3] - 近期债市和股市波动较大,部分理财子公司选择在市场波动较大或达到预期收益目标时提前终止产品以保障投资者利益 [3] 理财机构加速布局中证1000指数产品 - 招银理财成立招睿焦点联动稳进中证1000自动触发11号产品,募集规模超7167万元,并释出同系列12号产品 [4] - 工银理财发布"鑫悦中证1000看涨鲨鱼鳍策略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产品",延续对该指数的挂钩布局 [4] - 以"指数"为关键词的银行理财公司产品处于待售期、募集期和存续期的数量达53只,其中尚未募集完毕的数量占比超四成 [4] 银行理财市场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30.97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3.4% [6] - 产品结构失衡加剧: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降至22.12%,固收类产品占75.57%,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合计占比不足2.2% [6] - 全市场平均收益率为2.4%,下行22BP,唯混合类产品收益率微增0.66BP [6] - 上半年新发理财产品规模3.18万亿元,封闭式产品占比94%,固收类产品占97.7% [6]
理财产品净值变化更加透明
金融时报· 2025-06-24 09:41
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进展 - 金融管理部门2022年12月下发通知要求理财公司规范估值方法,不得违规减少净值波动,需确保同类资产估值原则一致[1] - 整改工作有序推进,部分公司已基本完成,多数公司进度过半,预计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1][2] - 华南地区某理财公司2022年底已全面完成整改,其他公司重点整改收盘价估值方法[2] - 收盘价估值法涉及产品数量多、资金规模大,成为当前整改主要方向[3] 估值方法调整内容 - 整改针对三类违规估值方式:收盘价估值、平滑估值、自建估值模型[2] - 收盘价估值法将交易所债券按收盘价估值,但私募债因缺乏持续收盘价数据而采用买入成本记账[2] - 整改后行业将全面转向市值法估值,不再使用平滑净值方法[1][5] 整改对行业影响 - 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幅度将增大,更透明反映市场公允价值[1][6] - 截至2023年5月末,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2.84%,环比下降0.35个百分点[6] - 新发产品结构可能变化:低波稳健产品减少,混合类产品占比上升,可能出现对冲策略创新产品[6] - 整改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消除"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促进公平竞争[4][5]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理财公司重心将转向投研与资产配置能力建设[7] - 需优化底层资产配置结构,增强投资组合韧性[7] - 需提升权益资产投研能力,平衡市场机会与波动控制[7] - 加强投资者陪伴服务,帮助适应净值波动常态化[7]
低利率时代,理财子机构行为回眸与展望
长江证券· 2025-06-21 15: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基于理财子公司的发展历程、产品特性及资产配置逻辑,梳理"资管新规"落地后的转型成果,聚焦2024年政策动向与市场环境变化,分析净值化转型中的策略优化路径及监管调整对产品结构、投资行为的影响,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理财子机构在低利率时代的发展逻辑与价值研判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理财子公司的崛起与变革 - 2004 - 2011年银行理财萌芽,形成"刚性兑付"模式,兴起"银信合作",后监管规范,银行探索"资金池"模式,形成"资金池+刚性兑付"运营模式 [22][25] - 2012 - 2017年银行理财加速扩张,迎来"大资管"与同业理财时代,形成"资金池""通道""嵌套"等问题,规模增长至约30万亿元 [30] - 2018 - 2021年"资管新规"发布,要求净值化转型,理财子公司数量和规模成长,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基本完成,2024年理财子公司份额占比稳定在80%以上,仍有3.3万亿元、占比11%的存量理财属非理财子公司主体 [33][40] - 2022 - 2024年理财告别保本保息,面临不匹配情况,2022年末赎回潮后调整产品和投资结构,2024年受监管冲击,部分理财子公司尝试自建估值模型 [44][51] 理财子产品结构拆解 - 整体风险等级较低,近三年二级风险产品占比最多,一级和二级风险产品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末二者存续规模总计占比达96.2% [55] - 固收类和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最多,固收类产品占比增长,2024年底占比达72.04%,现金管理类产品走弱 [59] - 封闭式与开放式产品各有侧重,封闭式产品收益波动小但需择时,2024年封闭式产品数量回落 [63] 理财如何配置资金 - 债券为主要配置品种,但占比持续下降,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上升,理财资金"存款化"趋势明显,2024年二季度末现金及银行存款资产配比略有回落 [67][71] - 存款与理财竞争共生,2024年理财资金"存款化"趋势减弱,年末理财减少存款配置,增加同业存单配置 [71][75] - 理财是信用债市场的重要投资者,信用债占比呈波动下降趋势,理财偏好短端信用债,信用债规模下降源于城投债配置乏力 [76][77] - 理财委外公募基金增加明显,2024年末理财配置公募基金达9318亿元,相比2023年末增长超3200亿元,主要增持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ETF基金有较大增长空间 [82][87] 理财投资前景展望 - 政策收紧重塑理财子公司运营模式,投资者可关注固收类产品配置价值及债券市场波动,以及理财子公司对公募基金投资的风险分散和管理能力 [89][90]
机构行为观察之六:2022-2025,理财产品收益回撤变迁
华西证券· 2025-06-09 21: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2 - 2024年是理财行业发展转折期,资负结构和风险收益变化明显,2025年迎来净值化转型新阶段,短期内理财核心目标是低波,长期有打造存款替代类产品和拓展收益边界两个突破口 [1][13][70] 各部分总结 2022 - 2025年理财产品收益回撤变迁 - 2022年债市回调引发理财赎回负反馈,约76%产品最大回撤超50bp,近半数产品年化收益回落至2%以内 [2][14] - 2023年是修复之年,理财将回撤控制和流动性管理放核心,年化收益率升至2.5% - 4.0%,7成以上产品年内最大回撤低于20bp [2][21] - 2024年是理财低波时代的终年,监管趋严使业绩下滑,49%产品收益集中在(2.5%,3.5%],60%产品回撤在10bp以内 [2][28] - 2025年估值整改或有序推进,截至5月末19%产品回撤超20bp,6%超50bp,73%产品净值回撤在10bp以内 [3][40] 重回“净值化”理财的转变 - 负债端扩规模降成本,截至5月末理财较年初增1.58万亿元,负债端从绝对回撤敏感转为部分收益敏感,理财主动调降业绩基准下限 [4][44][50] - 资产配置端重视流动性,进入“存单 + 短债”新阶段,存款仓位调降,存单配置力度抬升,债券类资产仓位比重加大,利率债配置力度显著提升,一季度理财配置公募基金比重环比升0.1pct至3.0% [4][55][63] 展望未来 短期内理财核心目标是低波,长期有两个突破口,一是打造存款替代类产品,二是拓展收益边界,“固收 + 多资产”策略或成转型方向 [70]
存款利率“1时代”,理财公司抢攻含权产品,有四点需注意!
南方都市报· 2025-06-08 22:44
低利率环境对理财行业的影响 - 5月降准降息落地,存款利率开启新一轮下行,六大国有行活期存款逼近"零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 [2] - 低利率时代深刻影响家庭资产配置逻辑,推动金融行业加速转型与蝶变 [2] - 固收类理财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处于"2字头",现金管理类理财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进入"1字头" [3] 理财产品结构变化 - 截至2024年末,风险等级为R2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8.6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95.69% [3] - 固收类理财(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占理财总规模73%,现金管理类理财占24.4% [3] - 未来理财行业仍将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导,但"固收+"、混合、权益类产品占比势必持续提升 [2][6] 理财公司应对策略 - 理财公司通过持续优化固收产品的资产配置与交易能力,稳定投资者体验 [3] - 普遍加大"固收+"产品布局,通过配置可转债、公募REITs、权益资产等增厚收益 [3] - 信银理财发行双息多策略"固收+"产品,以中高等级信用债、优先股、可转债、红利策略为基础 [4] 投资者行为与预期管理 - 2025年理财公司纷纷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14家头部国股行理财子公司新发的半年固收产品业绩基准较年初平均下调15BP,1年期产品下调20BP [5] - 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中,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占33.83%,三级(平衡型)及以上的占比超40% [5] - 投资者需要明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匹配的理财产品,并重点查看产品说明书中的权益资产比例、投资范围及策略 [7] 理财行业发展趋势 - 权益类资产将是未来提振理财产品收益的重要选项之一 [5] - 银行理财重点通过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选择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均衡,并通过优选合作机构实现产业链分工 [6] - 五篇大文章主题产品以及结合客户的场景化配置需要和功能性需求,与代销渠道共同创新理财产品形态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6]
陕国投A(000563) - 2025年5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0 20:18
公司战略规划 - 以搭建市场化金融资源整合平台为目标,构建以信托为核心的“1+X”现代金融体系,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1] 市值管理措施 - 持续提供稳定股东回报,保持分红政策延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 持续做好市场沟通工作,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公司信息,回应市场关切 [2][4][5][9][10][11] 资本与业务指标情况 - 2024年末“净资本/净资产”指标为85%,符合监管40%的要求 [2] - 2024年标品信托业务规模同比增长28%,收入增速为12%,标品产品规模达2700亿元 [2][4] - 2024年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0%,主动管理型信托资产占比约为73.4% [3] - 2024年净值化转型进度未达预期,传统融资类信托占比仍超35% [3] - 2024年度累计分红比例达33.82% [7] 业务发展方向 - 2025年围绕转型升级做优信托结构,强化标品主动管理能力 - 信托业务力争多元突破,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包括力拓资产管理信托、全面升级资产服务信托、推进公益慈善信托 [2][4] 股东相关信息 - 2025年5月9日股东总户数为110,804 [5] 审批与分红相关 - 陕国投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需陕西省财政厅核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批复、深交所审核通过、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 [8] - 上市公司应在股东会审议通过方案后两个月内完成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事宜 [6] 定增后促进发展与保护股东利益措施 -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收益 - 充分发挥募集资金效能,实现公司价值长期提升 - 加强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保持稳定的股东回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