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电动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iPhone Air在华首发遇冷,金价创12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10-23 08:3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509元,同比名义增长5.1%,实际增长5.2% [2]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991元,名义增长4.4%,农村居民为17686元,名义增长5.7%,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收窄 [2] - 上海、北京、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全国前三,分别为69220元、67206元和54653元,共有11个省份收入超3万元 [2] - 区域收入差距明显,上海、北京收入超6.5万元,而甘肃、新疆等省份不足2.1万元,高低省份差距超3倍 [3] 黄金市场动态 - 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于10月21日大跌5.31%至4124.36美元/盎司,创2013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4] - 现货白银价格同步大跌7.11%至48.67美元/盎司,国内周生生品牌金饰价格一夜下跌39元/克至1250元/克 [4] - 花旗银行短期内看跌黄金,设定0-3个月目标价为4000美元/盎司 [4] - 价格急转直下因市场情绪释放,前期上涨缺乏支撑,中美贸易推进及俄乌冲突缓和削弱做多热情 [4] 苹果iPhone市场表现 - iPhone Air在中国大陆首发遇冷,北京上海零售店外未现长队,看客多买家少 [6] - 该机型起售价7999元,仅支持eSIM卡,定价偏高及技术适应性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6] - 相比之下,iPhone 17系列表现强劲,在美国和中国市场上市前10天销量比iPhone 16系列同期高出14% [7] OpenAI产品发布 - OpenAI推出AI驱动的网页浏览器ChatGPT Atlas,集成“Ask ChatGPT”功能辅助用户总结信息或执行任务 [8] - Atlas基于谷歌开源浏览器打造,现已在macOS发布,未来将推Windows、iOS和Android版本,目前仅付费用户可使用高级AI功能 [8] - 此举被视为OpenAI完善软件生态、扩大营收模式的尝试,但面临Chrome浏览器成熟生态的竞争挑战 [8][9] 比亚迪海外合作 - 比亚迪与日本零售集团永旺达成战略合作,永旺将于2025年内在日本约30个商业设施设置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网点 [10] - 永旺将通过自主定价、积分返还等促销策略,使比亚迪电动车起售价降至约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4万元) [10] - 比亚迪在日本市场开拓屡屡受挫,需更贴近本土消费习惯,照搬中国成功经验效果有限 [11][12] 泡泡玛特业绩增长 - 泡泡玛特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其中中国收益增长185%-190%,海外收益增长365%-370% [13] - 美洲市场爆发式增长1265%-1270%,欧洲及其他地区增长735%-740%,线上渠道增速(300%-305%)远超线下(130%-135%) [13] - Labubu毛绒玩具热度持续,新IP“星星人”获市场认可,公司通过增产和线上预购打击二手市场黄牛 [13][14] 证券App用户活跃度 - 9月证券类App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75亿人,环比增0.74%,同比增9.73%,创年内新高 [15] - 同花顺、东方财富和大智慧等第三方App月活超千万,优势明显;华泰涨乐财富通与国泰君弘君弘等券商自营App月活亦在千万级 [15] - 9月A股新开户数293.72万户,同比增60.73%,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同比增288%,期末两融账户总数突破1529万户 [15] A股市场交易情况 - 10月22日沪指跌0.07%报3913.76点,深成指跌0.62%报12996.61点,创指跌0.79%报3059.32点 [17] - 沪深两市成交额1.67万亿,较上一交易日缩量2060亿,自8月5日以来首次跌破1.7万亿 [17] - 市场热点集中在深地经济、湖北国资等方向,油气股午后爆发,银行板块逆势走强,电池、贵金属、煤炭等板块跌幅居前 [17][18]
比亚迪联手日本永旺集团 在约30家商场开设电动汽车销售点
经济观察网· 2025-10-22 10:46
合作计划 - 日本零售集团永旺与比亚迪计划于2025年内达成销售战略合作 [1] - 永旺首批将在日本全国约30个商业设施和百货商店内设置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网点 [1] - 永旺将通过自主定价、积分返还等促销策略,使比亚迪电动汽车起售价约为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4万元) [1] 市场表现 - 比亚迪在日本市场9月销量达802辆,同比增长约3倍 [1] - 比亚迪9月在日本进口纯电动车销量中占比约两成 [1] - 比亚迪目前在日本已开设超过40家门店 [1]
比亚迪开进日本大卖场
第一财经· 2025-10-22 08:16
【#比亚迪开进日本大卖场#】10月21日,第一财经获悉,日本零售集团永旺(AEON)将在2025年内与 比亚迪达成销售战略合作。根据规划,永旺首批将在日本全国约30个商业设施和百货商店内设置比亚迪 电动汽车的销售网点。永旺将通过自主设定价格、设置积分返还等一系列折扣和促销激励策略,让消费 者以约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4万元)起售价购买一辆比亚迪电动汽车。 具体而言,永旺将负责接收订单、完成购车合同签署等中间工作,同时,永旺还将与比亚迪日本经销商 合作,在商超卖场展示比亚迪电动汽车并推动购买。目前,永旺在日本拥有164家购物中心。未来,永 旺的目标是实现对比亚迪电动汽车的自主进口和销售。 ...
记者手记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新华网· 2025-10-16 12:58
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 中国品牌因品质远超同类产品而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其国际影响力源于中国企业推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努力[1] - 自2008年品牌金融公司开始统计全球品牌500强以来,入选的中国品牌数量从13个大幅增至69个,显示其国际舞台地位的显著提升[1] - 中国品牌正凭借过硬的科技含量、深厚的文化底蕴、新颖的设计灵感及融通中外的情感价值,赢得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青睐[1] 代表性中国品牌案例 - 比亚迪电动汽车在英国销量增长最快,伦敦街头常见其身影,成为英国销量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之一[1] - 中国AI企业深度求索公司的出现吸引了世界目光[1] - 泡泡玛特旗下的潮流玩偶精准击中目标受众的情感需求,掀起一股时尚风潮,其传播效果对中国品牌而言堪称前所未有,其在伦敦知名商圈牛津街的门店前常排起长队[1] - 中国时尚品牌SHEIN的广告出现在英国地铁站内[1] 品牌发展的背景与驱动因素 - “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帮助当地建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塑造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积极形象,是中国在非洲、亚洲及南美洲一些国家受欢迎度高的原因之一[2] - 中国品牌在国内外市场蓬勃发展、缔造消费新潮流,背后是一种深厚的文化自信[2] - 部分英国嘉宾坦言感受到压力,认为英国需要努力推动本土优质品牌走向国际并进入中国市场,中外品牌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应有模样[2]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9月10日)
乘联分会· 2025-09-10 16:43
国内政策与产业支持 - 工信部指出高端智能车用芯片仍存在短板 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并完善支持政策 [3] - 杭州计划面向高阶自驾需求开发高性能车载摄像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环境感知终端 [4] - 上海加速二手车出口发展 计划建设"上海二手车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并推动非标车向标准化转型 [5] 中国车企海外扩张计划 - 小鹏汽车计划2026年将MONA品牌推向海外市场 [6] - 红旗计划到2028年在欧洲25个市场推出15款电动及混动车型 并布局超过200家经销商 [7] - 比亚迪计划2028年在欧洲实现电动汽车本地生产 [8] - 阿维塔签约科威特经销商ASG集团 计划2026年初实现当地上市与车辆交付 [9] - 广汽计划到2027年将欧洲电动汽车销量提高17倍 目标从2025年3000辆增至2027年50000辆 [10] 国际市场动态 - 加拿大8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9%至约16万辆 为今年2月以来首次同比下滑 [11] - 韩国1至8月电动汽车销量达142,456辆 同比增长48.4% 占整体新车注册量12.7% [12] - 铃木汽车计划在2026财年推出可使用含85%生物乙醇燃料的汽车 [13] 技术创新与投资 - 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到2030年在AI领域投资高达10亿欧元 预计到2035年节省40亿欧元成本 [14] 商用车领域进展 - 斯堪尼亚中国正式获得在华独立生产资质 生产地址变更为江苏如皋 [15] - 比亚迪全新纯电动客车C11在吐鲁番完成高温测试 测试温度达81.7℃ 累计测试里程突破200万公里 [16] - 中国重汽菲律宾组装厂首辆整车成功下线 提升当地市场响应速度与交付能力 [17] - 东风股份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 聚焦换电生态建设、电池标准化研发及智能化应用场景落地 [18][19]
传一汽将收购10%股份,零跑汽车回应:不予置评;号称“全球最美汽车”,阿尔法・罗密欧33 Stradale美国首秀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8-20 18:12
一汽与零跑汽车潜在资本合作 - 市场传闻中国一汽集团计划收购零跑汽车10%股份 投资方案已在一汽内部流转推进 零跑汽车回应不予置评 [2] - 双方资本合作早有迹象 2025年3月在一汽总部长春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涉及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 并探讨深化资本合作可行性以实现全产业链资源协同 [2] 智己汽车L4级Robotaxi商业化进展 - 智己联合享道出行、赛可智能推出L4级Robotaxi旅游专线 8月20日正式运营 连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与浦东国际机场 用户可通过享道APP免费体验 [2] - 无驾驶人L4 Robotaxi已于8月15日在临港启动收费运营 合作方包括强生出租和赛可智能 [2] 阿尔法・罗密欧限量车型发布 - 阿尔法・罗密欧33 Stradale在美国Monterey Car Week首秀 全球限量33辆 被汽车媒体autoevolution誉为"全球最美汽车" [2] 比亚迪阿根廷生产布局 - 比亚迪在阿根廷成立本地子公司 向该国司法部登记授权从事汽车制造、维护及电池与零部件生产 可能预示将在南美第三大汽车市场启动本地化生产 [4] - 登记文件显示子公司业务覆盖电动汽车全供应链 包括进口、销售、制造及服务链 [4] 睿兽分析平台数据能力 - 平台覆盖17万+投资价值企业、9家投资机构及上市公司、50家高新技术企业 提供实时行业资讯与创投数据 [5] - 包含37+创投人物、2万+LP数据、10万+基金数据、1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1400个产业标签图谱 [5]
美形象下滑,中国品牌凭“惊喜创新+ 全新审美”征服新加坡
观察者网· 2025-08-14 15:52
中国品牌在新加坡的形象转变 - 中国品牌从被贴上"廉价"和"仅具功能性"标签转变为中产阶级追捧和向往的对象 [1][2] - 中国品牌凭借大胆、富有创意的创新方式迎合当地情感需求取得成功 [1] - 中国品牌创新不循规蹈矩 以独特方式看待事物并给出令人惊喜的答案 [1] 比亚迪在新加坡的市场表现 -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成为新加坡最畅销汽车品牌 售出近4670辆车 占总销量20% [2] - 比亚迪展厅位于新加坡中央商务区核心地带罗敏申路 散发未来感酷炫气息 [1] - 比亚迪推出生活方式项目包括品牌餐厅 食客在时尚环境中品味精酿啤酒与小食 [1] 中国餐饮品牌在新加坡的扩张 -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中国餐饮品牌最集中地区 [2] - 截至2024年6月 32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开设184家门店 [2] - 海底捞提供极致服务包括现场音乐表演、擦鞋、手部按摩和美甲等服务 [1] 中国科技企业的区域布局 - 字节跳动、阿里云、腾讯等中国科技企业将新加坡选为区域总部所在地 [2] - 中国企业在西方企业缩减扩张时填补空白 有效支撑新加坡房地产行业 [6] - 新加坡政府积极吸引中国企业和学生 有些学校开设中文授课课程 [6] 消费者态度转变 - 新加坡年轻一代对"中国制造"的旧有污名已大幅消退 [5] - 中国品牌被视为酷炫、现代且能从情感上契合年轻消费者需求 [5] - 50%男性和38%女性透露减少购买美国产品 [9] 贸易关系与文化交流 - 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 去年两国货物贸易额达1702亿美元 [6] - 美食成为最有效外交方式 年轻人按自己方式品尝中国产品不考虑地缘政治 [5] - 出现"重新找回华人身份"现象 海外华裔拥有强烈身份认同 [6] 中国产品消费增长 - 今年上半年中国产品消费额增长35% 本地产品消费额增长38% 美国产品仅增长24% [9] - 中国品牌形象从"便宜实用"转变为"可信、具吸引力" [9] - 人们对中国品牌越熟悉 年轻一代越可能对中国产生全新且更有利的认知 [9]
2025年下半场,中小企业家最应该补课的战略思维。
搜狐财经· 2025-08-04 21:03
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 - 国内新注册企业3年内存活率不足20%,5年成功率仅7% [1] - 大量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后遭遇长期业务增长乏力 [2] - 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范围过宽、SKU数量多但能赚钱的少、精力资源分散等问题 [2] 企业战略失误的核心问题 - 创业成本过低导致仅凭一个idea就行动,与竞争对手差距大且重合多 [1] - 盲目多元化发展,贸然进入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拖垮主业 [3] - 在经济增长收敛、竞争加剧环境下,缺乏战略思维导致逆水行舟 [3][6] 战略聚焦解决方案 - 客户聚焦: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锁定付费意愿强、需求匹配度高的核心客群 [8] - 产品聚焦:集中资源打磨代表企业核心优势、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 [9] - 地域聚焦:在认知度高、渠道成熟的核心区域做深做透后再逐步辐射 [9] - 三维聚焦策略相互关联,形成合力避免资源浪费 [10] 战略分析工具应用 - 战略四宫格通过市场吸引力和企业竞争力两个维度将业务分为四类 [11] - 明星业务(高市场吸引力+高企业竞争力)应加大资源投入巩固领先地位 [11] - 潜力业务(高市场吸引力+低企业竞争力)需制定计划提升竞争力 [11] - 维持业务(低市场吸引力+高企业竞争力)应控制投入挖掘存量价值 [12] - 放弃业务(低市场吸引力+低企业竞争力)需果断止损释放资源 [12] 成功案例分析 - 华为在2000年全球通信行业低谷期反其道而行,集中资源研发3G技术 [5] - 2005年3G市场爆发时华为已形成技术壁垒,从追随者跃升为全球主要供应商 [5] - 大疆无人机早期聚焦消费级航拍领域,通过打磨产品性能成为市场领导者 [9] - 瑞幸咖啡早期以一二线城市为核心布局,积累经验后向低线城市渗透 [9]
日本:从几个产品,看中国制造的现状
新浪财经· 2025-07-14 02:23
日本零售业观察 - 友都八喜为日本三大电器销售平台之一,单店销售额位居日本零售业榜首,曾是中国游客采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的热门地点[1] - 日本商场普遍采用"信息轰炸"模式,如友都八喜和堂吉诃德均以密集陈列著称,被描述为"密集恐惧症者慎入"[3] 中国品牌海外扩张 - 2024年全球智能马桶盖市场规模约45亿美元,中国产量占比70%连续三年全球第一,但仍有消费者迷信日本品牌[5] - 东芝白色家电品牌2016年被美的收购,REGZA电视品牌2017年被海信收购95%股权,三洋白电2011年被海尔收购[9] - 联想收购NEC个人电脑业务后市场份额从25%升至27%,若计入富士通PC业务(联想持股)则总份额达40%主导日本市场[10] 智能穿戴设备市场 - 2022年华为在日本智能手表市场份额15%位列第二,仅次于苹果58%[13] - 华为GT 5 Pro在日本亚马逊售价4103元获255评价,与苹果高端款评价量相当[15][19] - 日本智能手表高端市场华为与苹果各占一半,中低端市场被小米垄断[22][23] - 华为GT 5 Pro在高尔夫细分领域超越Garmin,功能强大且价格仅为竞品一半[28][31]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 中国制造从手机→无人机→电动汽车→机器人逐步实现供应链整合与成本优势[34] -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国占据90%份额,大疆主导全球市场包括美国军方采购[35] - 中国电动汽车成本仅为美国1/3,比亚迪刀片电池等技术实现零部件高度自主化[35] - 中国机器人企业如宇树科技产品价格仅为波士顿动力1/30,未来5年可能实现"硬件智能革命"[36] - 在硬件制造领域中国已超越日本,21世纪成为中国制造的时代[36]
中国车蜂拥抢滩,巴西“关税洼地”或将不再
财富FORTUNE· 2025-07-01 21:01
比亚迪全球扩张与巴西市场布局 - 比亚迪"深圳号"汽车运输船完成跨洋首航,搭载7300台电动汽车运往巴西,船体全长220米,16层甲板,满载可运输9200辆车,相当于20个足球场的停车量[1][2] - 比亚迪在2024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巴西是其重要出口市场,中国车企集体进军巴西以寻求本土市场外的增长机会[3][4] - 巴西对新能源车实行关税豁免政策,PHEV和BEV分别有1.69亿和2.26亿美元免税额度,但政策可能于2025年7月到期,届时将面临25%关税[5][6] 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 巴西是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5%至17万辆,占新车销量7%,中国品牌占据现役电动汽车保有量90%[7][8] - 比亚迪在巴西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每10辆售出电动车中约7辆来自比亚迪,经销网络已覆盖圣保罗等主要城市[8] - 巴西市场对中国车企具有多重优势:关税友好、市场规模大、南美门户、成熟制造业基础、积极清洁能源政策及较少地缘政治摩擦[8] 巴西政策环境变化与挑战 - 巴西计划逐步提高电动车进口关税,2024年恢复10%关税,2025年7月拟升至25%,2026年达35%,可能超过欧盟对中国电动车17-35%的关税[9][15] - 巴西汽车协会正游说政府提前将电动车关税升至35%,若实施将显著影响中国车企成本结构[15] - 当地工会要求中国车企工厂必须雇佣巴西工人,比亚迪巴西工厂因劳工问题被查,导致投产时间从2025年推迟至2026年[20] 中国车企在巴西的本地化战略 - 比亚迪投资6亿美元在巴西建设亚洲以外首个整车工厂,长城汽车收购奔驰旧厂改造,广汽计划投资13亿美元,多家中国车企布局巴西生产基地[18][19] - 比亚迪与壳牌巴西合作建设充电网络,计划三年内在8座城市建600个直流充电桩,新增18兆瓦装机容量[22] - 比亚迪推动磷酸铁锂电池在巴西市场份额从2022年11%提升至71%,改变当地电池技术格局[23] 比亚迪垂直整合与物流优势 - "深圳号"体现比亚迪全产业链控制能力,涵盖造车、电池、机器人、智能系统、锂矿开采及运输物流[25][26] - 比亚迪自建滚装船队,"深圳号"为第四艘专业运输船,2026年将达8艘规模,目标年运输100万辆车,相当每30秒海运一辆[27][28] - 自建船队使单车海运费用下降25%,年节省数亿元,实现"车-船-港"自主可控的全球化交付体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