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黄小米

搜索文档
中经评论:用心做好粮食安全民生答卷
经济日报· 2025-08-14 07:51
粮食生产与灾害应对 - 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导致农业灾害呈现南北涝中间旱格局 给粮食丰收带来不利影响[2] - 夏粮因局部地区干旱略有减产 但通过抗灾努力实现稳产丰收[2] - 中央财政紧急拨付10.15亿元资金支持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受灾地区恢复农业生产[2] 粮食价格与市场稳定 - 小麦稻谷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国家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避免谷贱伤农[3] - 在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5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 在江西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收购[3] - 全面推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支持种粮农民愿保尽保[3] 消费升级与市场需求 - 粮油消费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 中高端产品消费快速增长[4] - 有机大米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几倍甚至十几倍但复购率很高 优质粮油产品供不应求[4] - 五常大米沁州黄小米等地理标志产品实现经济价值与文化传承双赢[4] 粮食质量与安全保障 - 粮食从农田到餐桌存在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违规使用添加剂等质量隐患[5] - 在重金属污染风险区推广低镉水稻品种并加强土壤修复[5] - 运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消费者可扫码查询全流程信息[5]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各地鼓励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订单 通过优质优价机制满足消费升级需求[3] - 完善粮食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5] - 创新供给与消费场景 加强产销协同满足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消费需求[4]
用心做好粮食安全民生答卷
经济日报· 2025-08-14 06:05
粮食安全与生产 - 粮食安全面临极端天气频发、粮价低位运行、消费需求分化、食品安全期待提升等多重挑战 [1] - 今年农业灾害呈现"南北涝中间旱"格局,夏粮因局部干旱略有减产但总体稳产丰收,秋粮生产正遭遇华东华北强降雨和黄淮高温干旱 [2] - 中央财政紧急拨付10.15亿元支持受灾地区恢复农业生产,各地采取排水抗旱措施降低灾害影响 [2] 价格调控与市场稳定 - 小麦、稻谷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覆盖5省小麦和江西早籼稻 [3] - 全面推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支持农民"愿保尽保"规避价格风险 [3] - 鼓励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订单,通过优质优价机制形成产销共赢 [3] 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 - 粮油消费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有机大米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几倍至十几倍且复购率高 [4] - 市场呈现"金字塔"结构,中高端产品需求旺盛,五常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实现经济与文化双赢 [4] - 不同消费群体呈现差异化需求:年轻父母选择有机胚芽米,健身人群青睐藜麦,老年人偏好低糖杂粮 [4] 质量安全与技术创新 - 粮食全产业链存在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添加剂滥用等质量隐患 [5] - 在污染风险区推广低镉水稻品种并加强土壤修复,建立四级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5] - 运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赋予粮食"数字身份证"实现全流程可查 [5]
各地加速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扬饮食文化 打通增值链条
新华网· 2025-08-12 13:49
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格局 - 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是食品工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 [1] - 各地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食品产区和产业,小特产被做成大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2024年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759.64亿元,同比增长13.4% [2] - 贵州刺梨产业年综合产值超百亿元,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 [2] - 山西沁州黄小米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超过3万吨 [3] 产业集群现代化发展 - 柳州推动螺蛳粉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集聚,打造"生产+加工+科技+文旅"现代化产业集群 [4] - 柳州认定螺蛳粉原材料生产示范基地20个,核心原材料种植养殖规模超20万亩 [4] - 贵州围绕"统一公共品牌、统一功效研究、统一系列标准"推动刺梨产业集群现代化 [4] - 贵州探索"种植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进刺梨规模化种植 [4] - 山西沁州黄小米构建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体系 [6]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柳州借助螺蛳粉品牌影响力推动文旅融合,打造文化体验精品线路和"非遗"体验目的地 [7] - 贵州持续提升"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影响力,打造"刺柠吉"等拳头品牌 [7] - 贵州实施全省、全国、全球"三步进阶"战略进行刺梨销售及品牌推广 [7] - 山西沁州黄小米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和有机认证提升品牌知名度,线上销售占比达30% [8]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贵州省联合研究机构完成44项刺梨研究课题,实施15个刺梨研究项目 [5] - 山西沁县与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合作,建立"技术体系+龙头企业+育种基地"体系 [6] - 沁县创建标准化绿色、有机育种基地19处3205亩,培育出"沁黄2号"等优良品种 [6]
“电引擎”为特色产业发展插上“金翅膀”
中国能源网· 2025-08-05 09:37
公司概况 - 山西北方水城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省级粮油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业务涵盖沁州黄小米、沁州黑杂粮的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和电商 [1] - 公司拥有2148亩绿色认证基地和11340亩有机旱作示范基地 [1] - 公司及产品获得多项荣誉,包括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博览会"畅销产品奖"、山西"十佳好网货"产品、"山西好粮油"、山西最喜欢的名优特产、山西特优农产品品牌、"中国好小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称号 [1] 电力服务支持 - 国网长治供电公司成立"服务专班",为山西北方水城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一企一策"用电方案和"一对一"沟通联系机制 [2] - 供电公司加大产业用电线路设备巡视频次,对供电主供线路、变电站设备进行"地毯式"巡查,及时消除隐患和缺陷 [2] - 共产党员服务队不定期走访企业和种植户,开展"问需求、优服务、促发展"活动,帮助企业优化用电方案以降低成本 [2] - 定期对农业水利灌溉、仓储冷库等设施进行安全用电大检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2]
太行农鲜香飘京城
搜狐财经· 2025-07-29 10:14
活动概况 - 长治市携39家企业近200种名优农鲜产品参加"帮扶消费·鲜动京城"2025年北京消费帮扶系列活动 [2] - 展区以"壮美太行·久安长治"为主题,融入太行梯田元素,展示金黄小米、西红柿酱、蔬菜礼盒等特色产品 [3] - 活动期间现场销售额达60余万元,线上订单额突破190万元 [5] 产品与品牌 - 精选沁州黄小米、尧乡长子青椒、振东健康药食同源产品等11个乡村e镇区域公共品牌参展 [2] - 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品控体系,确保产品品质 [2] - 特色产品如旱地西红柿酱保留原味,受到消费者青睐 [5] 市场对接与合作 - 与首农集团、新发地批发市场、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社区团购平台等30余家大型批发市场、供应链企业和连锁商超达成合作意向 [5] - 长子县乡村e镇通过活动直接对接商超采购决策层,获得进场优惠和包装优化指导 [5] - 北京市在政策协同、市场准入、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长治市全方位支持,为农产品进京铺设"绿色通道" [6] 未来规划 - 计划推出适合北京家庭的小包装产品,优化市场适应性 [5] -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首都搭建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网络 [6] - 深化合作机制,丰富首都市民的"菜篮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6]
各地加速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发扬饮食文化 打通增值链条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6
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发展 - 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是食品工业重要发展载体和关键增长引擎 [1] - 各地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食品产区和产业,将小特产做成大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1] 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格局 - 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2024年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759.64亿元,同比增长13.4% [2] - 贵州刺梨产业年综合产值超百亿元,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 [2] - 山西沁州黄小米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超过3万吨,带动3万多户农户 [3] 现代化产业集群建设 - 柳州螺蛳粉产业形成"生产+加工+科技+文旅"现代化产业集群,吸引100多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 [4] - 贵州刺梨产业推进"种植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强化产研结合,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 [4] - 山西沁州黄小米构建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体系 [6] 科技创新与政策支持 - 柳州建成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深化与10多家科研院校技术合作 [4] - 贵州省完成44项刺梨研究课题,实施15个科技项目,提升刺梨功效成分利用和精深加工 [5] - 山西沁县近3年累计投入6731万元支持重点农业企业,推广"冬播谷子"技术 [6]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柳州螺蛳粉推动文旅融合,打造文化体验精品线路和"非遗"体验目的地 [7] - 贵州刺梨提升"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影响力,打造"刺柠吉"等拳头品牌 [7] - 山西沁州黄小米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和有机认证提升品牌知名度,线上销售占比达3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