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

搜索文档
一汪碧水赚8亿 储备项目投资近千亿
南方都市报· 2025-07-22 11:46
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运动基地,龙舟、赛艇、皮划艇等赛事活动接连不断;佛山市顺德桂畔 湖旁,水乡生态湿地、商业街区、主题公园融为一体,吸引访客超2400万人次;万绿湖优质水资源,吸 引一批食品头部企业落户投资,2024年度运营收入约3.8亿元…… 在广东大地上,这种将生态绿水转变为经济活水的案例还有很多。各地依托河湖资源禀赋和治水成果,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大力发展绿色水经济。 截至2024年底,广东16宗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3亿元,其中社会投资占比近90%。2024 年度累计吸引游客2404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8.3亿元。 谋划储备项目270宗 广东在省级层面首提绿色水经济发展 2021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打造绿色水经济新 业态"提出了明确要求。 2023年6月,广东省河长制办公室印发实施《广东省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广东省水经济试点主 要业态工作指引(试行)》,部署开展"10+2"省级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成为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提出 发展绿色水经济的省份。 发展水经济的前提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环境的优质保护和水生态系统 ...
青年力量·王国海│让更多人因水识龙江、因水爱龙江
新浪财经· 2025-07-17 11:18
公司背景与产品定位 - 黑龙江鼎食集团开发文创IP饮用水"滨水",瓶身印有索菲亚教堂等哈尔滨地标手绘图案,被列入省级文旅"黑龙江礼物"文创IP系列 [1] - 产品定位为"老百姓喝得起的健康水",核心是民生消费品,强调文化赋能提升情感连接而非抬高价格 [3] - 采用专利技术将水分子团物理重构至0.23-0.28纳米,主打小分子团水概念 [2] 市场策略与渠道拓展 - 通过文旅合作实现转型:11款授权手绘使"润水"升级为"滨水",冰雪季期间空瓶成为游客打卡纪念品 [2] - 加速向全省商超、便利店及旅游景点铺货,目标覆盖酒店、洗浴、餐饮等B端渠道 [2] - 计划复制哈尔滨模式,推出"大美龙江"系列主题瓶,覆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省内景点 [2] 产品线规划与水源开发 - 已着手开发五常、五大连池、克东等优质水源地,基于不同特性推出天然矿泉水、弱碱水等多元化品类 [3] - 未来将保持"龙江水"地域特色,持续结合文化IP讲好家乡故事 [3] 社会效益与人才需求 - 产品激发异乡游子思乡情感,公司通过免费邮寄增强用户粘性 [2] - 当前急需线上营销、科技研发和销售人才,重点招募新媒体传播与电商运营专业人员 [2] - 企业扩张创造就业岗位,旨在留住本地年轻人才 [2]
广东水经济项目再获亿元级投资,生态绿水“变现”经济活水
搜狐财经· 2025-07-11 08:56
最美增江游一期启动区建设项目(简称:增江游项目),森林海旅游度假区项目(简称:森林海项 目),和从化区龙潭水库、麻村水库大水面生态养殖试点项目,这是7月10日刚刚在广州签约的3个水经 济项目,分别聚焦水系旅游、滨水休闲康养、湖库生态养殖3类业态。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7月10日,3个环"两山"水经济项目在广州增城举办的环"两山"水经济发展研讨会现场签约,计划总投资 额超过16亿元。同日,广东还发布了首批16宗环"两山"水经济储备项目,谋划业态覆盖滨水文旅、水上 运动、滨水休闲康养等多个领域,未来将陆续开启招商。 这是近年广东拓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一个新信号。 南方财经记者从广东省水利厅获悉,截至2025年初,广东全省已开展水经济试点项目115宗,其中省级 水经济试点项目16宗、市级试点项目68宗、县级试点项目31宗,并谋划储备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水经济 新业态项目,投资主体以民企为主。 水经济新业态何以频频吸金?从价值转换路径看,水上运动、水系旅游、滨水康养、优质水开发、湖库 生态养殖等业态成为当前广东多地探索推进的水生态"变现"模式。其中,以水上运动、温泉康养等为代 表的体验式消费项目,颇受 ...
以水为“媒”打造“水经济”衍生消费新业态 夏日清凉激活经济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28 15:57
南昌"两滩七湾"天然泳场项目 - 南昌市依托赣江岸线资源打造9处免费天然泳场("两滩七湾"),覆盖红谷滩区、西湖区、南昌县和东湖区4个县区 [2][3][8] - 龙沙湾泳场面积最大,拥有1100米沙滩岸线,配备金色沙滩、清澈江水及创意打卡点等休闲设施 [5] - 项目融合生态景观与亲水娱乐功能,摩天湾泳场结合城市地标摩天轮成为年轻人时尚打卡地 [8][10] - 配套设置亲子戏水区及特色小吃区,并配备防护网和专业救生团队保障安全 [12][15] 广东绿色"水经济"发展 - 广东全省规划479个绿色"水经济"项目,西江碧道核心区创新设置工业风集装箱商铺,引入咖啡文化等新业态 [18][21] - 清远市围绕飞来峡水利枢纽开发科普研学活动,包含水利探索、手工创作等体验项目,同步打造北江船闸等新景点 [23] - 江门市通过融合现代工业风与江畔风光,构建滨水生态经济廊道 [18] 杭州大运河文旅开发 - 杭州在大运河遗产河道110公里沿线融合不同年代遗产要素,开发沉浸式诗会等文旅项目 [24][28] - 富义仓遗址举办沉浸式诗会,通过角色演绎勾践等历史人物诗词,设置运河主题互动环节 [26] - 项目将运河打造为"文化之河",强化文化遗产的可体验性 [26][28]
夏天就要玩水!6月来济南开启“清凉模式”
齐鲁晚报· 2025-06-13 17:51
夏日经济带动济南文旅市场 - 济南开启"清凉模式",推出丰富玩水消暑项目,带动"夏日经济"热力十足 [1] - 泉水浴场日均接待量达1000人次,是国内唯一以天然泉水为水源的开放式浴场,水温常年18℃ [1] - 龙鼎滨水公园成为市民纳凉好去处,设置树荫绿道、浅水区阶梯景观和小型沙滩,吸引大量家庭游客 [1][3] 水上娱乐项目全面升级 - 济南融创水世界5月底开放,新增室外戏水空间,拥有2500m²巨浪湾等项目和互动演艺节目 [3] - 济南方特推出《飞跃河谷》《仙岛漂流》等刺激水上项目 [5] - 欧乐堡水世界打造6大主题区、30+水上项目,包括10+项亚洲顶级设备,推出系列主题活动 [5] 新增文旅项目丰富市场供给 - 九顶塔第22届泼水节6月13日开幕,引入西双版纳特色 [6] - 济南园博园欢乐世界水上乐园6月14日开业,为市场增添新供给 [6]
“科创高地”再下一城
新华日报· 2025-05-23 07:56
土地交易与规划 - 昆山高新区三宗涉宅地块成功出让,总出让面积198亩(含地下208亩),总金额达19.1亿元,其中鑫宸湾科技以3.3亿元竞得9号地块用于建设"数字科技金融中心",象屿地产联合昆高新集团以15.84亿元包揽7号、8号地块 [1] - 9号地块位于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智谷芯"核心区,规划为商业+居住混合用地,将打造包含数字金融中心、高端人才社区、企业总部集聚区及滨水商业综合体的综合体业态 [2] - 大渔湖片区已建成大渔湾湖滨风情商业街区和大渔湖公园,成为多元文化体验和休闲目的地 [2] 产业布局与创新生态 - 昆山高新区构建"一核两带三城"城市布局,重点打造14公里祖冲之路科创走廊,串联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昆山杜克大学及多个创新载体,形成"产学研金服"五位一体生态圈 [4][5] - 全区科创载体空间总量突破270万平方米,与35所高校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累计培育667名研究生,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5] - 区域内形成以4家百亿级企业、48家五亿级企业、158家亿元级企业、459家规上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矩阵 [7] 产城融合与人才集聚 - 大渔湖片区与玉湖片区协同发展,前者聚焦科创核心功能,后者依托生态资源打造高品质临湖住宅标杆,实现科技与生态融合 [6] - 昆山高新区已汇聚79名国家级人才、63个省双创人才(团队)、122个姑苏领才(团队)及393个昆山双创人才(团队) [7] - 通过建设30处"昆小薇"公共空间、9处生态湿地和4个大型综合公园,构建高质量人文生活环境增强人才吸引力 [7]
推动京西发展 北京今年将实施五大重点工程
新京报· 2025-04-28 16:54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北京市将聚焦五大方面重点工作。首先是推进园博园、首钢园 和永定河"两园一河"协同联动发展,今年将围绕两园联通等重要节点性工程建设,打造水滩岸城融合的 滨水活力岸线。第二是聚焦新质生产力,加速推动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央 视"5G+8K"超高清示范园开工建设,打造"京西智谷"名片。第三是加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推 动宛平城馆桥城园岛一体化运营,开展首钢园服贸会场馆改造提升工程,打造"会展小镇"等。第四是加 快公共服务提升,包括加快地铁1号线支线项目建设,完善首钢园公共接驳条件和园区交通微循环。推 进衙门口配套中学、阜外医院西山园区二期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适老化改造样板间等。第五是推动京 西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深入实施"0.1微克"攻坚行动。坚持"三水统筹",深化水污染防治,创建 首钢花园式示范街区,改造全龄友好公园绿地、城市画廊等。 据悉,《京西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实施三年来,京西"大交通"网络加速构建,苹果园综合交通 枢纽工程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顺利通车,中关村石景山园汇聚科幻企业和机构突 破200家,门头沟区 ...
濉溪2025爆发元年!土地供应蓝图曝光,热门地块即将改写城市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4-28 14:12
未来发展定位与目标 - 濉溪定位为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运河文化名城、皖北率先崛起增长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 [1] - 规划提出"一主两带三区四脉"空间结构,重构城市骨架 [2] 空间结构规划 - "一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打造滨水园林城市,形成"两带四河五片区"格局,包括沱河路、淮海路发展带及老濉河等四条生态廊道 [2] - "两带":中部城镇发展带(濉溪-百善-临涣)承接城区辐射,南部产业联动带(双堆集-南坪)依托煤化工基地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带 [2] - "三区":划分北部城郊特色农业区、中部粮畜功能区、南部粮食生产功能区,严守1368.26平方公里耕地红线 [2] - "四脉":大运河生态文化脉等四条生态脉络融合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 [2] 交通枢纽布局 - 铁路:构建淮宿蚌城际铁路、三洋铁路等"两铁两站"网络,30分钟直达淮北、宿州,1小时融入徐州都市圈 [3] - 公路:"六横六纵"路网实现镇镇通快速路,中心城区15分钟上高速 [3] - 水运:浍河、沱河航道升级为四级航道,韩村码头等项目落地,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 [3] 重点区域发展 中心城区 - 老城核心区:保护石板街等历史遗存,打造"运河故里"文化体验区,乾隆湖周边300亩商业用地拟建文旅综合体 [5][6] - 河西新区:依托经济开发区打造产业邻里中心,384.8亩商住用地规划高品质社区 [7] 南部次中心 - 双堆集:依托高铁站和红色文旅资源,规划26亩商业用地服务10万人口,125亩居住用地配套医疗教育 [8] - 南坪镇:规划3.99平方公里港口物流园区,预留200亩工业用地引进仓储物流项目 [9] 经济开发区 - 东区:聚焦铝基新材料、绿色食品产业,2025年计划供应204.6亩工业用地 [10] - 煤化工基地:规划面积24.67平方公里,目标年产值500亿元,2025年供应2344.9亩工业用地占全县73% [11] 土地供应计划 - 2025年分季度供应商住用地:Q1 380.79亩(含乾隆湖Q8地块150亩商业用地),Q2 532.19亩(含老城Z5地块50亩居住用地),Q3 586亩(含河西7号地块168亩),Q4 576亩 [13][14][15] - 重点地块:乾隆湖Q8地块拟建生态文旅地标,河西6号地块216.84亩居住用地吸引淮北外溢客群,韩村630亩工业用地目标年产值超50亿元 [16][17][18]
建设“亲绿、滨水、田园、生境”生态空间 打造可亲可近的美丽上海
中国环境报· 2025-04-28 12:48
生态空间建设规划 - 上海市计划建设"亲绿、滨水、田园、生境"四类生态空间,提升市民生活环境质量 [1] - 外环绿带和五个新城绿环建设中,预计2024年底建成105公里外环绿道、50座环上公园及40座驿站 [1] 滨水空间治理成果 - 上海市4.6万多条河湖、超3万公里河道水质持续改善,2024年镇管以上河湖断面优Ⅲ类比例达90.0%,较2020年上升21.3个百分点 [1] - 黄浦江、苏州河累计贯通超100公里,浦东新区陆家嘴水环形成12.5公里慢行亲水空间 [1] - 首批21条美丽幸福河湖名单公布,徐汇区蒲汇塘完成生态改造 [1] 乡村生态发展 - 上海郊野乡村面积占全市超60%,95%以上行政村完成环境整治 [1] - 建成339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4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生态从"干净整洁有序"向"生态美丽宜居"转型 [1] 社区生态创新 - 长宁区建成27座生境花园,作为超大城市生态治理创新模式,兼具居民休憩和野生动物栖息功能 [2] - 上海市计划出台社区生境花园建设技术导则和管理指南,推广更多社区生态空间 [2]
正和生态与燕山文旅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助力迁安生态文明战略转型
中证网· 2025-04-27 22:27
战略合作 - 公司与燕山文旅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联合成立生态文旅合资公司,未来2-3年共同投资约20亿元用于迁安市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发展及GEP核算示范项目 [1] - 合作依托迁安市区位条件、文化底蕴及生态资源,结合公司在"生态+文旅"领域的专业优势,推进三大目标:成立合资公司、成立GEP核算技术中心、创新"生态资产运营+文旅产业开发+城乡协同发展"模式 [2] - 合作内容包括"两带一廊"生态修复与开发,串联120公里风景经济走廊,并创建河北省县域生态价值核算示范平台 [2] 业务布局 - 2024年公司持续战略升级,重点布局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滨水客厅及文旅景区运营、人工智能业务 [3] - 文旅业务聚焦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商业模式从EPC向EPCO升级,客户群体从toG延伸至toG与toC并重 [3] - 计划在北京海淀、朝阳及迁安、沧州等地率先开展文旅运营,探索可复制的运营模式 [3] 发展方向 - 公司将以战略合作为契机,深化城市滨水客厅及文旅景区运营产品的创意研发 [4] - 构建从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到GEP核算、生态文旅运营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激发生态文旅产业活力与消费潜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