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促消费新政剑指AI、机器人等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6 20:4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 北京报道 11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市场监管总局 联合印发《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资料图 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热门领域 消费品供需适配性如何增强?《方案》提出,要加速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扩大特色和新型产品供 给、精准匹配不同人群需求、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方案》后发现,在加速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方面,《方案》提及了包括智 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成式人工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新赛道和新领域,还强调了推动人工智能在消 费品全行业全领域全过程应用,相关行业迎来政策利好。 具体来看,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现代纺织、食品、绿色建材等重点行业, 打造百个标志性产品、百家创新企业和一批可体验可推广的新产品首用场景样板。 另外,积极推广柔性化与定制化模式,实施"千厂千面"改造计划,建立"用户需求—智能设计—柔性生 产"全链条数字化体系。在家电、家具、制鞋、箱包、纺织、化妆品等行业培育一批柔性制造工厂。 《方案》还提到了 ...
人工智能产业如何行稳致远?
中国经济网· 2025-11-26 15:06
提起泡沫,千禧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至今让一些人心有余悸。以史为鉴的目的并非简单断言"泡沫已 至",而是为了试着在喧嚣中找寻方向。在鼓励技术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寻找平衡,为AI产业营造健康 的发展环境,需要业内各方的努力。正如历史上所有的技术浪潮,在经历过最初的兴奋期之后,泡沫难 以避免,但泡沫过后,会有少数企业脱颖而出,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 从实践来看,中国的AI发展,更多是需求牵引型的务实路径。对AI的持续资本投入,往往围绕各行业 的实际需求展开,更加稳健和审慎。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完备的产业体系、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 市场空间,中国已具备支撑AI发展所需的条件。 当全球投资涌向AI赛道时,"AI泡沫"争议也随之升温。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能否行稳致远?引发不少人 的关注。 什么是高价值?就是AI要从基础应用走向深度应用,不只是回答问题或者做个视频,而是要能解决重 大需求痛点,能形成规模化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有哪些AI的高价值应用场景?比如,智能制造 领域的"柔性生产",工厂通过AI优化生产流程,实现按需定制,来降低库存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当企 业瞄准重复劳动多、劳动力紧缺、岗位高危、流程瓶颈多、决策复杂度 ...
为何求稳是风险最高的战略抉择?
36氪· 2025-11-26 09:02
传统观念里,出色的企业风险管理意味着深入研究、细致分析,以及精准执行精心雕琢的实施方案。高 度聚焦业务优化与持续改进,这在过去无疑是明智之举。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在当下这个数字化变革持续且迅猛的时代,变化的节奏急剧加快,常常呈现出指数级增长,而非线性发 展。在众多行业领域,诸如Airbnb、Netflix、Shein、Temu、OpenAI等全新的竞争对手,借助日益强大 的计算机技术、机器学习算法、连接买家与卖家的创新模式,以及其他新兴技术,重塑了行业格局,创 造并获取了全新的价值源泉。许多行事过于谨慎,或当下转型步伐迟缓的品牌,正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 高风险,甚至可能走上消亡之路。 阳狮集团前首席数字官、《重塑商业灵魂》作者里沙德·托巴科瓦拉指出,过去三十年,我们历经了三 个 "互联时代",这些时代改变了我们的连接与商业运作方式——从电子商务到智能设备,再到5G、虚 拟现实、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而我们才刚刚开始领略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选择丰富、获取便捷、信息充裕的世界,购买阻力(即那些拖慢、复杂化顾客购 买流程,或增加购买成本的障碍)正不断减少甚至消失。曾经仅凭尚可的产品就 ...
中国经济FOMC会调整会议吗_瓦特_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调整会议吗-US Economics Weekly _Will the FOMC move the meeting_
2025-11-25 09:19
本文档仅供上海信鱼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8860455898研究使用,请勿外传 ab 21 November 2025 Global Research US Economics Weekly Will the FOMC move the meeting? Economic comment: a December meeting just before the employment data? Will the FOMC move the December meeting back a week? The meeting—held on 9-10 December—is earlier than usual. Yet two, not one, monthly estimates of nonfarm payroll employment are set to be released the following Tuesday. In the past, FOMCs have altered the course of policy after just one employment report. They ...
向智跃升 向新拓展 我国“5G+工业互联网”进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科技日报· 2025-11-24 07:49
大会核心与政策导向 - 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 主题为“万物互联 智能领航” [1] - 工信部将实施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行动 拓展“平台+智能体”服务 并实施与重点产业链的“链网协同”行动 [1] - 政策方向包括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 加快5G工厂建设 加强6G与工业融合的前瞻研究 [1] - 未来将推动工业互联网向智跃升 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向优布局 加快行业融合应用向新拓展 促进产业合作生态向实共赢 [5]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成果 - 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 案例总数超13.8万个 [2] - 已部署5G行业虚拟专网6.4万个 培育5G工厂1260个 全国“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2万个 [2] - 在汽车制造领域 建成首条5G汽车焊装柔性试制产线 将新车型产线调整时间缩短90% [2] - 在家电制造领域 通过部署5G-A工业基站打造黑灯工厂 在电器制造领域 5G+PLC柔性生产线将单产线产能提高12% [2] - 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 累计形成3项以上国际标准 超过10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3]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与行业案例 - 人工智能正推动“5G+工业互联网”向智向新而行 从辅助环节到核心生产 从单点应用到全链路重构 [4] - 在汽车产业 生成式人工智能使设计效率提升超过8% 接近90%的汽车企业已引入AI辅助经营 超过65%规划设立AI专职岗位 [4] - 未来重点是基于5G网络采集的海量数据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融合 [4] - 在医药行业 分子大模型成为创新“超级大脑” 在钢铁行业 AI深度应用于转炉炼钢大模型 在家电行业 “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模型”优化供应链管理 [4] - 人工智能将向企业运营各环节深度渗透 推动定制化生产与精准化服务模式普及 [5]
香港金管局:香港银行目前已经在不同业务领域 开始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智通财经网· 2025-11-21 16:13
智通财经APP获悉,11月2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银行操守)区毓麟于2025 年海峡两岸暨香港澳 门财富管理论坛暨第十四届杰出财富管理师技能竞赛结果发布会上发言称,国际金融机构发布的《证券 服务演变2025》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五百多名金融业界的领袖中,8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正在进 行生成式人工智能试点,反映全球金融机构在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有意义、可产生实际效 益的阶段。香港金管局也透过进行调查和邀请银行参与沙盒测试,了解到香港银行目前已经在不同业务 领域,开始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第二个领域是销售及市场推广。香港有银行已经把生成式人工智能整合至市场推广功能,以支持多个数 码渠道提供创作内容、翻译及总结材料,以及优化搜寻引擎结果。展望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以为 银行产品识别客户群,并为客户创作量身定制的市场推广活动。 另一个领域是投诉处理。香港有一家银行正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协助员工摘要投诉内容,并识别有 关政策及程序,以便利调查过程。最终按照调查结果,拟定合适的回复内容。 区毓麟举例如下: 第一个最具潜力的领域是利用客户聊天机器人,即时处理大量客户查询。多家在香港的银行正在积极测 ...
AI是技术革命还是投资泡沫?业内认为AI投资热“浇不冷”
第一财经· 2025-11-14 11:10
AI投资热度与性质 - AI领域投资热潮催生股市“狂热”,但整体上仍属于“理性泡沫”[1][6] - 全球正在形成一股人工智能投资热,美国今年超过90%的GDP增长来自人工智能的投资[2] - 科技企业投资逻辑是投资不足的代价远高于投资过度的成本,属于“理性投资”[6] AI带来的发展机遇 - AI能为企业带来很大发展机遇,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要素投入等方面优势明显[2] - 企业可利用AI技术对供应链、生产、运营、管理、销售等环节进行优化,实现降本增效[2] - 人工智能对就业存在工作替代效应和工作创造效应,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能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人[2] AI的双刃剑属性与潜在挑战 - AI在赋能产业升级过程中可能带来社会消费不足的后果[5] - AI具有双刃剑属性,在提升部分企业生产率的同时,会将劳动力挤压到生产率较低部门,形成“马太效应”[5] - 人工智能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有创造性也必然有破坏性[3] 企业应对与发展建议 - 任何企业认为不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就会在竞争市场上落后被淘汰[3] - 企业需在数据方面提早做好布局和规划以抓住AI机遇[2] - 人工智能必须对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动能[5]
美股AI八巨头市值一周蒸发5.6万亿 高盛:未来1~2年市场或回撤2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9 17:37
美股科技股市场回调 - 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单周跌幅超过3%,为4月以来最差表现,标普500指数周内下跌1.6%,结束连续三周涨势 [2] - 八家与人工智能关联最密切的头部公司市值合计蒸发约8000亿美元,整个AI相关领域公司市值蒸发近1万亿美元 [2] - 英伟达股价本周跌超7%,市值缩水约3500亿美元,微软跌幅超4%,市值蒸发超1500亿美元,甲骨文跌近8%,市值损失超660亿美元 [2] - 其他AI概念股如多邻国跌超24%,Palantir跌超11%,博通跌超5%,Meta跌超4% [2] 人工智能行业风险与担忧 - 市场共识认为美国AI神话建立在“不确定性”之上,公司押注于构建通用人工智能,该模式耗资巨大但缺乏确定发展路径 [3] - 一项调查表明美国95%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公司未从该技术中盈利,基于叙事推动的泡沫已经产生 [3] -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支出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已超过所有消费者支出的总和 [3] - “大空头”Michael Burry正在部署做空美国AI泡沫,暗示当前支出过度且回报过低将导致许多领先公司崩溃 [3] 中国AI产业的竞争与机遇 - 全球近半AI人才来自中国,中国借助人才优势有望在中美竞争中获胜 [4] - 与美国投资于不确定的AGI不同,中国AI走“产业应用驱动”路线,在竞争全球市场时拥有低成本和应用优势 [4] - 高盛与摩根士丹利预计全球(美国)股市因科技股泡沫可能在未来1-2年内出现10%到20%回调,但看好中国股市的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4] 加密货币市场暴跌 - 加密货币市场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几乎抹去了今年前10个月积累的全部涨幅,比特币一度失守10万美元关口 [5] - 截至11月9日,主要加密货币品种仍在下跌,近24小时内成交额骤降40%-50%,全市场超13万人被爆仓 [6] - 具体币种表现:比特币价格101863.2美元(-0.75%),成交额532.62亿美元(-46.97%),以太坊价格3413.16美元(-1.44%),成交额576.68亿美元(-40.73%) [7] - 数字资产对冲基金创始人指出,近七个月来机构对比特币的需求首次低于新币开采速度,表明大型买家可能正在退缩,市场呈现避险情绪 [8] 特定公司风险事件 - Meta被曝靠海量诈骗广告赚取巨额利润,其安全部门报告估算美国约三分之一的成功诈骗案件与Meta存在关联 [2]
巴菲特罕见发声→
新华网财经· 2025-11-08 12:11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声明 - 公司紧急澄清优兔平台上传播的关于巴菲特的评论视频是人工智能伪造的欺诈性视频 [1] - 视频配有伪造图像或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 模仿者声音单调 显然不是巴菲特本人的声音 [3] - 自5月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以来 巴菲特很少公开发表评论 [3] 深度伪造内容的行业风险 - 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造的虚假图片、音频和视频信息等深度伪造内容正在快速传播 [5] - 深度伪造内容被用来骚扰他人、诈骗金钱 甚至干扰选举 [5] - 如何预防和阻止深度伪造内容误导大众 已成为摆在各国政府和科技巨头面前的难题 [5] 人工智能监管现状 - 美国目前在联邦层面没有旨在控制人工智能风险的法规 [5] - 上个月加州州长签署监管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法案 要求运营商提供关键保护措施 如确保聊天机器人不与未成年人谈论自杀等话题 [5]
泡沫还是繁荣?揭秘美股“AI神话”真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8:34
美股AI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 - 市场共识认为美股的AI神话可能难以为继,核心风险在于路径不明确的“通用人工智能”目标[1] - AGI的发展路径与互联网等技术不同,其不确定性并未随投入增加而降低,商业前景模糊[1] - 该路径需要持续投入最先进的算力芯片和天文数字的研发费用,但最终产出未知[1] AI技术的商业回报与市场表现 - 美国95%采用生成式AI的公司尚未从该技术中盈利[2] - 近80%部署了AI的企业净利润并未因AI而提高[2] - 估值近一万亿美元的OpenAI在今年上半年净亏损达到135亿美元[2] AI投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美国AI相关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已超过所有消费者支出的总和[2] - 有计算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国GDP增长的92%将来自于AI的巨额投资[2] 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与潜在风险 - 知名投资者Michael Burry正在部署做空美国AI泡沫,预警支出过度而回报过低的情况[2] - AI相关股票已占标普500指数权重的44%以上,其波动将对整体市场产生重大影响[2] AI行业与历史泡沫的相似性 - 当前美国AI界的商业模式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企业行为相似,存在相互投资和天价订单以放大账面收入的情况[3] - 数据中心长期租约被打包成债券出售的操作,类似于次贷危机前的房贷证券化,埋下隐形杠杆风险[3] 中美AI发展路径的对比 - 中国AI产业走“产业应用驱动”的务实路线,深耕自动驾驶、生物制药等具体领域,形成健康的商业闭环[4] - 与美国的AGI路径相比,中国模式投资更少且更容易打造有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4] - 部分国际投行在预警美国科技股可能回调10%-20%的同时,看好中国股市的AI及电动车等领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