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贷
搜索文档
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深化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23:24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科技型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结构性短板 [1] - 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是打通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通道,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6][26] 我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与成效 - 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从2014年多部门联合发布意见到2025年发布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地方层面也推出多项专项政策 [2] - 多元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初步形成由银行信贷、股权市场、债券市场、担保与保险机构等构成的协同格局 [3] - 银行信贷是中流砥柱,大中型银行已在总行和省分行层面设立专门科技金融部门,全国设立科技支行2178家 [4] - 股权市场是重要力量,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发展迅速,政策支持进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6] - 债券市场推出"科技板",截至10月17日已发行1088笔债券,融资12767.16亿元 [11] - 科技保险提供保障,截至2024年底保险业全年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过6000亿元,并开展多批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 信息不对称严重,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通过传统财务报表量化评估 [14] - 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银行风险偏好低导致对科技型企业贷款积极性不足 [14] - 金融链条不完整,在"早期投入—中期孵化—后期扩张"环节衔接不畅,存在融资断档 [14] - 区域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完善,而中西部及部分东北地区供给明显不足 [15] 构建全链条周期科技金融服务的建议 - 构建"投、贷、保、债、租"一体化体系,通过股权投资引领创新,信贷精准投放,保险增强风险抵御,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融资租赁支持设备投入 [17][18][19][20] - 强化政银企协同机制,政府搭平台、引资源、降风险,银行创新机制、专设团队,企业完善治理、提升信用 [21] - 建设数据驱动的科技信用体系,建立科技企业信用档案和评级标准 [22] - 培育区域科技金融中心,依托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区等打造中心群,推动经验复制 [23] - 针对企业生命周期制定差异化金融服务,初创期侧重风险补偿和政府基金,成长期强化投贷联动和股权融资,成熟期借助资本市场和并购融资,转型期关注创新再融资与技术升级支持 [24][25]
融资难如何破解?上海金洽会“园区行”推动金融直达企业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09 19:56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探索“政府+园区+金融”模式以解决科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1] - 通过金洽会“园区行”活动将金融资源下沉产业园区 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1][3] - 园区金融服务正从单一授信向全生命周期支持转型 [1] 上海金融支持现状 - 截至今年6月末 上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2.33万亿元 同比增长7.75% [1]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6万亿元 同比增长11.5% [1] - 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团队累计服务超过130家创新药企 [1] - 银行通过非财务指标评价科创企业 通过差异化授信模型提供信贷支持 [1] 园区发展概况与金融需求 - 青浦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6.2平方公里 涵盖两大国家级开发区 [2] - 园区产值超千亿元 税收超百亿元 [2] - 主导产业涵盖新材料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金融机构需在服务国家战略 赋能产业升级 支持城市建设三方面支持园区发展 [2] 金洽会“园区行”活动安排 - 活动从9月底至11月底在全市十余园区持续开展 [3] - 覆盖青浦 金山 崇明 奉贤 闵行 普陀 静安 虹口 徐汇 黄浦等园区 [3] - 线上展会将持续至2026年9月 集中展示金融产品 政策及园区发展动态 [3] -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 普惠金融顾问制度 综合服务平台等方式提供金融服务 [3]
三部门出台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创“施工图”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6
政策核心目标 - 聚焦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多部门政策组合增加金融资源供给 [1] - 持续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提质、扩面、增效,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1] 金融服务机制建设 - 鼓励金融机构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内部管理架构,向专业或特色分支机构适当授权 [2] - 适当提高科技金融相关指标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适当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 [2] - 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2] - 支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高质量发展 [2] 金融产品体系创新 - 加大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灵活设置贷款利率定价和利息偿付方式 [3] - 对于经营现金流回收周期较长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最长可达5年 [3] - 深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 [3] - 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进行产业整合 [3] - 鼓励银行依法合规与投资机构合作开展"贷款+外部直投"业务,鼓励保险机构加大创业投资支持力度 [3] 专业能力与生态建设 - 强化数字赋能,鼓励金融机构研发数字化经营工具以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4] - 健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通过共保体、再保险分散风险 [4] - 促进企业信息共享,推动科技创新相关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 - 改进第三方中介服务,提供有公信力的科技咨询、科技价值评估和技术风险评价服务 [4]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4
专家认为,《政策举措》的出台,将破解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堵点难题,推动涵盖科技信贷、科技 保险、股权投资等在内的科技金融生态圈建设,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在政策引导下, 商业银行有望持续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实现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的定位转换。保险机构也将 着力开发覆盖技术研发失败、知识产权侵权等差异化保险产品,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科技信贷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金融活水浇灌创新之花。《政策举措》提到,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制定科技金 融支持的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建立科技型企业推荐机制,便利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精准有效提供支 持。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地区设立科技支行。 《政策举措》鼓励有条件的银行探索较长周期的科技创新贷款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尽职免责机 制。选择在部分商业银行和试点城市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将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 80%,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政策举措》还提到,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科技领域项目融资特点,进一步理顺内部贷款开展机制, 按照风险可控、合规透明、财务可持续原则,合理确定贷款价格和期限、考核激励要求等,支 ...
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累计发放贷款1511亿元
快讯· 2025-07-02 21:22
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成效 - 广州市科技局三大科技金融创新举措入选广东省典型案例 显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1] - 通过"信用评估+资金池"双保障机制 有效促进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投放 [1] - 截至5月底 资金池撬动28家合作银行累计为14235家科技企业提供2534亿元授信 实际发放贷款1511亿元 [1] 科技金融创新机制 - 建立科技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完善政府与市场协同的风险共担长效机制 [1] - 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模式显著降低银行放贷风险 提升科技企业融资可获得性 [1]
建设银行盐城分行提高价值创造力 助力高质量发展
江南时报· 2025-05-18 18:00
公司业绩与荣誉 - 2024年各项贷款余额达1147亿元,新增197亿元,新增系统占比7.8%,增速20.7% [1] - 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盐城市文明创建先进集体、"争星创优"四星企业、外汇合规评价A类银行等荣誉 [1] - 获评全市年度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科技金融重点服务502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224户高新技术企业、900户专精特新企业 [1] - 科技信贷余额42.20亿元,年新增12.87亿元 [1] - 园区建设类贷款新增发放100.38亿元 [2] - 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新增发放4.76亿元 [2] 战略业务推进 - 支持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2] - 统筹做好县域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2] 客户服务提升 - 打造建西支行为无障碍服务示范网点 [2] - 11个网点打造为适老示范网点 [2] - 全部营业网点均满足"网点无障碍服务基础配置要求" [2] 公司治理 - 2024年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0次 [2] - 召开党委会49次、行办会45次 [2]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将聚焦主责主业,锚定做优做强 [2] - 瞄准三年发展规划目标,确保关键指标均衡协调可持续 [2] - 全面提高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 [2]
七部门出台15项举措 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中国证券报· 2025-05-15 04:37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七部门联合推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重点围绕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方面 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 [1] - 政策将推动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等科技金融生态圈建设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1] - 商业银行有望持续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 实现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的定位转换 [1] - 保险机构将开发覆盖技术研发失败、知识产权侵权等差异化保险产品 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1] 科技信贷支持 - 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 制定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 建立推荐机制 [2] - 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 在科技资源密集地区设立科技支行 [2] - 探索较长周期科技创新贷款内部绩效考核方案 建立尽职免责机制 [2] - 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提高到80% 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 [2] - 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科技项目融资特点 合理确定贷款价格和期限、考核激励要求 [2] - 科技型企业核心资产多为前沿技术等"软资产" 银行缺乏有效数据和评价标准判断其真实经营状况 [2] 科技保险创新 - 推动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 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 [3] - 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 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中试、网络安全等风险分散试点 [3] - 科技型企业轻资产、抵押物少、研发周期长等特征制约科技金融服务质效发挥 [3] - 科技保险可通过风险分散机制降低科技创新活动不确定性 开发覆盖研发失败、知识产权侵权等专属产品 [3] - 科技保险存在产品同质化问题 缺少针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定制化产品 [4] - 保险公司缺乏科技风险评估能力 数据积累不足导致风控模型失效 [4] 金融支持体系 - 综合运用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发行等多元化金融工具 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 [5][6] - 科技信贷为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倒逼银行加速服务模式转型 [6] - 科技保险为科技型企业构筑安全屏障 促进保险资金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6] - 打造科技金融开放创新生态 支持外商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 提高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便利性 [6] - 用好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 拓宽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支持科技型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 [6]
支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深圳已评定45家科技支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19: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5月13日,深圳金融监管局正式印发《深圳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 《行动方案》),围绕总体要求、组织管理机制、产品服务体系、"四项试点"政策、综合生态系统、风 险控制能力、加强组织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25条举措,明确深圳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这意味着在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上,金融这一要素优势正在加速 形成。纵观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通常都有赖于人才、金融、物资、信息等创新要素,以及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创新活动集聚并相互作用。 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科创领域,融资渠道天然受到更多限制。因此,相适配的科技金 融服务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25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设"产业金融中心",并不断将金融资源投向科技赛道。记者获悉, 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7.23%。2024年全年,深圳科技保险 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9000亿元。 深圳已评定45家科技支行 记者梳理发现,深圳在科技金融组织管理机制、产 ...
利好来袭!三部门联合发布,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
券商中国· 2025-04-01 20:45
政策发布与目标 - 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20条具体举措,旨在未来5年内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保障 [1] 科技信贷投放 - 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灵活设置利率和利息偿付方式,对现金流回收周期较长的流动资金贷款可延长期限至5年 [2] - 2024年2月修订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年 [3] - 截至2024年末,四大国有银行战略性新兴贷款余额增速均超15%,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增速超过26% [3] - 农业银行2024年计划单列信贷规模、优化政策体系,确保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型企业;建设银行将持续深化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优化专属信贷产品 [3] 科技金融政策试点 - 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地区,支持商业银行设立AIC [4] - 深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保险公司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 [4] - 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扩大试点范围,支持"链主"企业产业整合 [4] - 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发展知识产权金融业务,扩大内部评估试点 [4] - 截至2024年2月末,5家国有大行AIC已覆盖18个试点城市,签约金额超3500亿元 [5] - 招商银行正在研究论证设立AIC公司 [6] 资金来源与债券融资 - 鼓励银行为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提供承销服务 [6] - 支持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机构加大科创类债券投资配置力度,推动保险机构投资证券化产品 [6] 金融服务机制建设 - 优化内部考核机制,提高科技金融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 [6] - 强化数字赋能,鼓励金融机构研发数字化工具,提升企业识别和风险防控能力 [6] - 多部门协同合作,促进企业信息共享,解决科技金融服务实际问题 [7] - 地方科技、发展改革部门可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偿等措施引导金融服务科技创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