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机

搜索文档
光智科技(300489.SZ):红外光学材料产品依托其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收入规模大幅提升
格隆汇· 2025-09-17 15:57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始终将全产业链布局作为核心发展路径 [1] 红外光学材料业务 - 2025年上半年红外光学材料产品收入规模大幅提升 依托其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1] 终端产品供应能力 - 红外镜头 探测器 机芯模组及整机等终端产品供应能力升级 [1] - 终端产品出货量较去年上半年实现显著提升 [1]
我国商用密码认证体系日趋完备 32类产品已纳入认证体系
央视新闻· 2025-09-12 15:36
行业政策与监管框架 - 国家自2020年建立统一推行的商用密码强制认证制度 覆盖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及社会公共利益领域产品 [1] - 认证体系涵盖32类产品 累计发放认证证书超6000张 年均增长率达30%以上 [1] - 产品形态全面覆盖密码芯片、板卡、整机、系统及模块等类型 [1] 产业发展与技术演进 - 商用密码产品性能指标与安全防护能力显著提升 创新型及融合型产品持续涌现 [1] - 产业生态呈现种类丰富、链条完整、安全可靠的特征 [1] 应用领域与规模化部署 - 金融领域实现新发行银行卡100%商用密码应用 移动支付与条码支付完成规模化部署 [1] - 能源领域全面推广嵌密智能电表 全国范围大规模发放使用 [1] - 政务领域电子发票/营业执照/许可证均采用商用密码保护 [1] - 民生领域完成第三代社保卡全量密码升级 电子病历/机动车检验标志/驾驶证实现全面应用 [1]
光智科技:红外全产业链协同效应释放 上半年同比扭亏为盈
中证网· 2025-07-30 09:4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 20亿元 同比增长78 20% [1] - 归母净利润2399 88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上年同期亏损3541 12万元 [1] - 连续5个季度实现盈利 整体盈利能力进入良性上升通道 [1] 主营业务表现 - 红外光学业务实现营收9 02亿元 同比增长81 88% [2] - 铝合金材料及零部件业务实现营收1 18亿元 同比增长54 39% [2] - 产品供应能力全面升级 各类产品市场表现优秀 [1] 产业链布局 - 持续深耕红外光学材料 红外镜头 探测器 红外整机等全链条产品供应体系建设 [1] - 构建独有成本控制体系 缩短中间环节损耗 降低采购与协作成本 [1] - 红外镜头 探测器 机芯模组及整机等终端产品出货量显著提升 在手订单充足 [2] 市场拓展 - 聚焦安防 工业 车载等场景化创新 开发多款终端产品 [2] - 新发布SMART单目手持热像仪斩获德国iF设计奖 [2] - 产品具备较强市场价格优势 有效拓展市场 推动订单量稳步提升 [1] 行业前景 - 锗等红外光学材料重要性持续提升 红外行业蓬勃发展 [2] - 核工业领域发展态势向好 市场对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需求持续释放 [3] - 新能源汽车 绿色建筑 交通运输等行业对高附加值铝材需求不断增加 [3] 发展战略 - 坚持红外+铝合金双主业并行发展战略 两条赛道同时发力 [2] - 凭借在核燃料加工设备制造领域先发优势与技术掌控力精准把握市场机遇 [3] - 致力于深入探索关键核心技术 完善产品体系 提升综合研发能力 [3]
光智科技: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长,红外全产业链协同效应释放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20:2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0亿元 同比增长78.20% [1] - 归母净利润2399.88万元 同比增长167.77% [1] - 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连续5个季度实现盈利 财务质量显著改善 [1] 红外光学业务 - 红外光学业务实现营收9.02亿元 同比增长81.88% [2] - 红外材料产品收入规模大幅提升 依托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2] - 红外镜头、探测器、机芯模组及整机等终端产品出货量显著提升 在手订单充足 [2] - 新发布SMART单目手持热像仪获德国iF设计奖 聚焦安防、工业、车载等场景化创新 [2] 铝合金材料业务 - 铝合金材料及零部件业务实现营收1.18亿元 同比增长54.39% [3] - 凭借先发优势与技术掌控力站稳核燃料加工设备制造领域 相关产品订单量显著增长 [3] - 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行业对高附加值铝材需求增加 高性能铝合金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3] 战略布局 - 坚持"红外+铝合金"双主业并行发展战略 两条赛道同时发力 [3] - 全产业链布局构建独有成本控制体系 缩短中间环节损耗 降低采购与协作成本 [2] - 下半年继续夯实双轮驱动格局 深入探索关键技术 完善产品体系 提升综合研发能力 [3]
科创板IPO终止逾两年,重启上市辅导!中国电科持股50.54%
搜狐财经· 2025-07-24 19:01
公司上市进展 - 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申请,备案时间为2025年7月23日,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 [1] - 国泰海通与思仪科技辅导协议签署时间为2025年7月22日,参与辅导的证券服务机构包括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及容诚会计师事务所 [2][3] - 2022年12月公司曾申报科创板IPO并获上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但2023年6月21日因撤回申请终止审核 [3][4] 公司业务与财务数据 - 公司专业从事电子测量仪器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整机、测试系统、整部件 [4] - 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5,081.37万元、151,310.39万元、194,916.18万元,年复合增长率24.8%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903.89万元、19,132.93万元、22,786.74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754.02万元、15,226.88万元、19,804.43万元 [5] - 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比重逐年下降,2020-2022年分别为46.54%、22.59%、17.18% [5] - 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占比2020-2022年为64.35%、48.31%、54.35%,客户集中度较高 [5] 募投项目与股权结构 - 前次IPO拟募集12.06亿元,投向高端电子测量仪器生产线改造(4.68亿元)、移动通信测试研发(0.71亿元)、技术创新中心(3.17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3.5亿元) [6]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股50.54%,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6] 行业可比公司 - 同行业上市公司包括普源精电(688337)、鼎阳科技(688112)、坤恒顺维(688283) [5]
北京:鼓励围绕芯片等量子计算软硬件产品开展技术攻关
快讯· 2025-07-16 21:52
量子科技产业政策支持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关于推动量子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企业开展量子计算软硬件产品技术攻关[1] - 重点支持领域包括量子计算芯片、整机、云平台、软件编译器、模拟器等硬件及软件产品[1] - 同时覆盖量子通信网络及安全算法、量子传感器及量子态操控、关键材料制备等核心技术研发[1] 资金支持与项目布局 - 设立颠覆性技术研发资金池用于挖掘前瞻性早期创新项目[1] - 对符合条件的早期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1] - 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在量子科技领域布局重点项目[1]
骏亚科技: 骏亚科技: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广东骏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7-07 00:14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下滑,从23.40亿元降至20.81亿元,2024年出现亏损 [2] - PCB业务作为核心产品,2024年毛利率降至9.30%,较2023年下降6.84个百分点 [16][21] - 2024年综合毛利率9.34%,同比下降6.52个百分点,主要受PCB业务拖累 [16] - 整机业务2024年收入增长96.93%,但毛利率仍为负值(-1.44%) [16] 客户与供应商分析 - 前十大客户集中度下降,2024年销售额占比32.43%,较2023年35.72%有所降低 [2] - 客户变动主要受光伏行业去库存(伟创力订单下滑72%)和国际贸易转移(搜路研订单下滑)影响 [2] - 前十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50.14%,主要采购覆铜板、铜箔等原材料 [2][6] - 新增供应商主要因原材料技术参数和价格优化需求,如广东盈华电子 [6] PCB行业状况 - 2024年全球PCB产值7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8%,中国大陆增长9.0% [13] - 行业呈现结构性分化:AI服务器/高速通信领域增长强劲(HDI板增长40.3%),但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疲软 [17] - 中国大陆PCB企业超千家,行业集中度低,价格竞争激烈导致平均单价下降2.69% [13][21] - 原材料成本上升明显:覆铜板涨9.34%、铜球涨9.03%、金盐涨25.48% [11][12] 存货与商誉减值 - 2024年末存货中发出商品占比46.35%,高于行业平均24.31%,主要因VMI模式结算周期 [23][26] - 对发出商品计提跌价准备10.58%,高于行业平均7.15% [32] - 长沙牧泰莱商誉减值1.23亿元,因其2024年净利润转亏202万元,产能利用率不足 [34][35] - 商誉减值测试预测未来5年收入复合增长率14.06%,与历史业绩存在差异 [35] 成本结构变化 - PCB直接材料成本占比66.06%,2024年单位材料成本上升30.37元/平方米 [8][21] - 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影响显著,2024年制造费用折旧同比增加1,378.43万元 [22] - 外协加工导致整机业务制造费用占比从19.61%升至34.16% [8][10] - 内销策略调整:低毛利业务占比提升至77.48%,外销毛利率从20.48%降至14.34% [19]
从手机链到汽车链,深圳领益智造正式杀入“人形机器人链”
新浪财经· 2025-06-28 13:14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正式宣布进入机器人领域,目标成为全球TOP 3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定位为"三位一体"的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研发设计、全方位硬件服务、工业应用场景落地开发 [1] - 机器人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以消费电子等现有业务为基础拓展能力 [1] - 公司未来业务将形成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5] - 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新增"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代工升级项目",投入5000万元 [2] 机器人业务规划与优势 -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规划推出零部件加工、组装,丝杠、减速器、关节、整机硬件ODM等一站式服务,产品矩阵形成"百货市场",综合降本可达50%以上 [1] - 已有多条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灵巧手结构件产线及核心零部件组装产线,提供完整整机组装服务 [3] - 灵巧手组装线已实现量产,并为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提供机器人应用落地开发和整机组装服务 [3] - 凭借工艺制程、自动化积累及全球化布局,有望在工业生产领域率先实现落地 [3] 行业现状与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产能不足是制约行业规模化落地的核心瓶颈,行业尚未实现标品化导致内耗严重 [3] -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相当于智能手机发展初期,未来市场空间可达十万亿规模 [3] - 机器人行业存在大量新型原材料需求,部分材料需企业自主研发 [6] 客户合作与订单进展 - 已与国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百台"意向订单,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场景落地 [4] - 年内与智元新创、强脑科技、越疆科技等具身智能客户建立合作 [4] - 坚持客户多元化,不将业务重心单一押注于某一家客户 [4] 制造能力与规模化节点 - 消费电子与机器人领域在制造需求层面存在显著共性,均需高精密度、一致性和大批量生产能力 [4] - 不同模组的规模化标准存在差异,通常年产30万个以上即可实现规模化运营 [4] - 公司在消费电子行业积累的精密制造能力已成功迁移至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5] 历史业务拓展与并购 - 作为中国大陆首批苹果供应商,为苹果全系列终端提供几千种模组件及核心零部件 [5] - 2019年起将精密制造能力向新赛道迁移,如切入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业务 [5] - 2021年以3800万元收购浙江锦泰电子95%股权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拟收购江苏科达斯特恩实现汽车业务从Tier2向Tier1升级 [5]
中力股份: 关于增加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7 00:32
关联交易审议程序 - 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5年6月26日审议通过增加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表决结果为同意5票、反对0票、弃权0票,2名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1] - 同日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该议案,表决结果为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 [1] - 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第二次会议同日审议通过该议案,表决结果为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 [2] 新增关联交易金额 - 向关联方采购商品、服务金额增加2900万元,调整后总金额达3200万元,上年度发生金额287.15万元 [2] - 向关联方销售商品金额新增2800万元,调整后总金额2800万元,上年度无此类交易 [2] - 其他关联交易新增7500万元,包括向科钛机器人承租产品和从中力恒之受让大额存单产品 [2] - 合计新增关联交易金额13200万元,调整后年度关联交易总额达13500万元 [2] 关联方基本情况 - 安徽昌久智能装备: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营机械零部件加工及设备制造,系公司全资子公司持股企业 [3] - 杭州蜂核科技:注册资本50万元,主营智能机器人研发销售,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持股且拟派董事 [3][4] - 中力恒之:注册资本1亿元,系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46.63% [4][5] - 科钛机器人:注册资本1269.17万元,公司持股5%的参股公司 [5][6] - 杭州旭力智能:注册资本50万元,由公司实际控制人亲属控制 [6] 交易内容与定价 - 主要交易包括采购金属结构件、自动控制系统模组、零部件加工,销售叉车底盘、整机及原材料,承租叉车产品,受让大额存单等 [2][8] - 交易价格遵循公允原则,结合市场价格协商确定 [8] - 新增关联方昌久智能装备和蜂核科技为新成立企业,暂无财务数据 [7] 交易影响分析 - 关联交易属于正常业务活动,符合公司及子公司生产经营需要 [1] - 交易有利于公司业务开展,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8] - 交易不会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不会导致公司对关联方形成依赖 [1][8]
中力股份: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江中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增加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27 00:30
日常关联交易基本情况 - 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5年6月26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增加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关联董事依法回避表决 [1] - 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同日审议通过该议案,表决结果为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 [1] - 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第二次会议同日审议通过该议案,表决结果为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本议案无须提请股东会审议 [2] 本次增加的日常关联交易预计情况 - 向关联方采购产品、商品、服务: - 向杭州蜂核科技采购自动控制系统模组装置,增加金额800万元,调整后总金额800万元 [2] - 向杭州旭力智能科技采购零部件及加工,增加金额100万元,调整后总金额400万元,上年度发生金额287.15万元 [2] - 采购类小计增加2,900万元,调整后总金额3,200万元 [2] - 向关联方销售产品、商品: - 向杭州蜂核科技销售叉车底盘、整机、原材料及加工,增加金额2,800万元,调整后总金额2,800万元 [2] - 销售类小计增加2,800万元,调整后总金额2,800万元 [2] - 其他关联交易: - 向浙江科钛机器人承租产品,无金额变动 [2] - 向安吉中力恒之受让大额存单产品,增加金额7,000万元,调整后总金额7,000万元 [2] - 其他类小计增加7,500万元,调整后总金额7,500万元 [2] 关联方和关联关系 - 安徽昌久智能装备:公司全资子公司持股20%的参股公司,公司董事汪时锋担任其董事 [3] - 杭州蜂核科技: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持股10%的参股公司,何金辉关联自然人拟担任其董事 [4][5] - 安吉中力恒之:公司控股股东,直接持股46.63%,公司董事何金辉系其执行董事 [6] - 浙江科钛机器人:公司持股5%的参股公司,何金辉担任董事 [6][7] - 杭州旭力智能:实际控制人何金辉亲属控制的公司 [7] 关联交易必要性及影响 - 交易内容符合公司日常生产经营范围,有利于业务开展 [9] - 交易基于正常业务活动需求,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9] - 交易遵循公允定价原则,结合市场价格协商确定 [9] - 交易不会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不会导致对关联方依赖或影响公司独立性 [9] 保荐机构核查意见 - 增加关联交易事项符合业务发展需要,审议程序合规 [10] - 交易遵循公平自愿原则,不影响公司独立性,无损害股东利益情形 [10] - 保荐机构对本次关联交易无异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