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莲雾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热带果蔬产销对接暨招商推介活动在南京举办
海南日报· 2025-10-25 08:40
活动概况 - 活动由海南省供销合作联社、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商务厅、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1] - 活动名称为海南热带果蔬(江苏·南京)产销对接暨招商推介活动,于10月23日在南京举办 [1] - 来自海南全省10个主要果蔬产区的供销系统及数十家优秀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与 [1] 活动内容与成果 - 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芒果、蜜瓜、莲雾、火龙果、精品冬季瓜菜等近百种海南当季优质热带果蔬 [1] - 通过产品品鉴、基地连线、专场推介与精准洽谈等方式进行推介 [1] - 省供销集团有限公司与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2800万元 [1] - 推动双方建立跨区域长效合作机制,并达成多项采购意向 [1] 市场考察 - 主办方组织海南供应商代表团实地考察了华东地区重要的农产品流通枢纽——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众彩市场) [1] - 考察目的是感受当地庞大的市场规模与高效的流通体系 [1]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郑州—曼谷货运航线复航 泰国鲜果直达中原
河南日报· 2025-10-25 07:47
航线复航与运营细节 - 郑州至曼谷货运航线于10月24日复航,首班货机载有22.4吨泰国榴莲和3.7吨泰国柚子 [1] - 该航线计划每周执飞三班,每班可稳定进口泰国水果约25吨,后续将增加椰子、莲雾等特色热带水果 [1] - 航线复航为中原地区带来东南亚水果,标志着河南对接东盟的重要空中通道恢复 [1] 通关效率与物流保障 - 郑州机场海关推行“智慧审证”、“附条件提离”等举措,提升生鲜货物通关效率 [1] - 指定监管场地实现理货、存储、查检“一体化”保障,压缩通关时长,实现泰国鲜果“当日飞抵、次日上市” [1] - “空中通道+高效通关”模式保障水果鲜度,并借助郑州航空港枢纽优势快速分拨至周边省份 [1] 航空口岸运营规模与增长 - 郑州航空口岸目前有33家全货运航空公司运营,开通国际货运航线45条,通航48个国际(地区)城市,货运网络覆盖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 [2] - 郑州航空口岸成为今年中部地区首个迈入“万架次”级别的航空口岸 [2] - 截至目前,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超47万吨,同比增长超40%,提前两个多月赶超去年全年总量 [2] 进口品类与市场拓展 - 郑州航空口岸进口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品类已增至30余种,促进生鲜进口贸易规模扩容和质量提升 [1] - 航线复航与通关服务升级丰富了中原群众的“果盘子”,拓宽了中原地区对接东南亚生鲜市场的开放通道 [2] - 口岸管理部门计划深化国际货运航班“好来快走”举措,助力打造辐射全球的航空货运枢纽 [2]
郑州至曼谷“水果快线”复航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21:52
航线复航核心信息 - 郑州至泰国曼谷国际货运航线于10月24日正式恢复运营 [1] - 复航首班航班满载26.1吨新鲜水果,包括22.4吨榴莲和3.7吨柚子 [1] - 航线计划每周执飞三班,每班可载运约25吨水果 [1] 运营与物流效率 - 郑州机场海关实施便利化措施,实现泰国水果"当日抵达、次日上市" [1] - 通过"智慧审证"、"附条件提离"及"一体化"运作优化通关流程,压缩整体通关时间 [1] 市场与区域影响 - 该航线是河南省对接东盟市场的重要空中物流通道,将强化区域经贸联系 [1] - 恢复运营旨在满足河南消费者对热带水果的需求,并依托郑州航空港服务周边省份市场 [1] - 后续进口水果品类将扩展至椰子、莲雾等更多泰国特色水果 [1] 口岸发展现状 - 郑州航空口岸进口生鲜品类已增至30余种,涵盖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 [2]
产购直连,“海南鲜品”来宁推介
南京日报· 2025-10-24 10:34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海南热带果蔬(江苏·南京)产销对接暨招商推介活动,在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举行 [1] - 活动主题为“琼果飘香 宁促共商”,汇集海南省10个主要果蔬产区的供应商与江苏省内渠道采购商 [1] - 活动环节包括产品品鉴、基地连线、专场推介与精准洽谈,旨在全面呈现海南优质热带果蔬 [1] 产品展示与品类 - 现场集中展示海南榴莲、燕窝果、莲雾、金椰子、精品冬季瓜菜等近百种海南当季优质热带果蔬 [1] - 通过多种形式展现“海南鲜品”的独特魅力 [1] 企业合作与协议 - 海南省供销集团有限公司与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建立跨区域长效合作机制 [1] - 江苏来发果业有限公司、南京卞维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4家采购方与三亚市供销农产品运销有限公司、陵水亿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供应方达成合作 [1] - 达成的合作金额近3000万元 [1] 战略意义与市场拓展 - 双方企业代表围绕产品标准、供应链优化及长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从“田间”到“餐桌”的高效通道 [1] - 公司将借助南京作为长三角重要商贸物流枢纽的辐射力,进一步拓宽海南优质热带果蔬在华东市场的销售渠道 [1] - 此举旨在提升“海南鲜品”品牌影响力,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市场供给 [1]
调拨物资、采取“五停”、保障供应……各地各部门闻“风”而动 全力备战“桦加沙”
央视网· 2025-09-23 17:59
台风动态与路径预测 - 超强台风“桦加沙”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预计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将于24日中午到晚上在广东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登陆 [1] - 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或地区风力可达14-17级、阵风17级以上 [1] - 香港天文台于23日下午2时20分发出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澳门气象部门计划在23日下午5点发出“八号风球” [27] 政府应急响应与物资调配 -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广东省紧急调拨共6万件中央救灾物资 [1] - 茂名市于23日12时将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应急响应 [2][4] - 江门市已开放超1700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预置床垫、被褥、食品、医药等物资 [8][11] - 广东省有3.8万名消防救援人员、5700余台消防车、1174艘救援舟艇已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13] 交通与运输管制 - 广东省内高铁及普速列车自23日12时起逐步停运,24日全天所有高铁、普速列车停运,25日凌晨起将逐步恢复 [13] - 茂名市辖区内三条客运航线已停航 [6] - 澳门四条跨海大桥以及莲花大桥于23日傍晚6点30分起关闭,港珠澳大桥于下午3点关闭,海上客运航线全部停航 [28] 行业生产与经营活动影响 - 茂名市在全市范围内采取“五停”措施,包括停工、停产、停运、停业 [7][9] - 茂名博贺镇1844艘渔船回港避风,5700名渔民上岸避险,17艘施工船舶已全部落实防台措施,6个涉水项目全面停工 [4][6] - 深圳市保供应企业按照平常需求的2-3倍加大生活必需品的投放 [25] 农业防护与减灾措施 - 珠海当地农业部门指导农户科学防风,抢收芭乐、火龙果、百香果等时令水果,对莲雾、木瓜等品种修枝保树 [15][17][19] - 工作人员帮助农户联系冷库和销售渠道,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17] 城市基础设施与风险排查 - 深圳城管、园林部门对道路、公园等地的树丛灌木开展修剪和加固工作,并排查危险边坡 [21][23] - 西丽水库工作人员进行检测仪器校准,以确保台风过境时能提供精准的雨量和水位数据 [25]
节约集约的山东实践|菏泽巨野:万亩塌陷地的绿色蝶变
齐鲁晚报· 2025-09-07 20:00
采煤塌陷地治理模式 - 实行土地动态复垦模式 累计投入5亿元用于采煤塌陷地治理和产业化开发 [1] - 坚持开采复垦开发三同步模式 将生态修复融入采煤塌陷地治理全过程 [4] - 探索实践土地动态复垦模式 通过精准预测超前治理表土剥离挖深填浅等措施保护耕地修复生态 [4] 治理成效与规模 - 截至2023年底全县共形成采煤塌陷地25818.9亩 已完成治理19107亩 [3][4] - 稳沉治理率100% 提前完成山东省政府确定的双100%治理任务 [4] - 共搬迁33个村涉及群众6万多人 做到0钉子户0上访0强拆 [6] 产业化开发成果 - 整合开发耕地湿地淡水地热生物质五大资源 推进农林牧渔游多元产业开发 [7] - 龙美生态园培育7个品种果蔬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引进种植多种热带作物 [7] - 7500亩园林苗圃培育56个品种300万株苗木 获山东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7] 生态与经济效益 - 养殖莱芜黑猪鲁西南青山羊汶上芦花鸡等特色品种 沉陷水域投放30余万尾鱼苗 [11] - 建成6000余米环湖路水上观光平台采摘园千亩牡丹园等旅游基础设施 [11] - 园区常住水鸟十几种2万多只 白天鹅从2016年2只发展到20多只 [11] 民生改善成效 - 塌陷区治理后政府每亩地每年补贴1500元 村民丁万坡12亩地年获补贴18000元 [12] - 1200名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 月工资4500元 加土地补贴年收入达7万多元 [12] - 带动近5000户群众增收6000余万元 人均年收入增长约35% [12] 产业运营模式 - 创新公司+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 实现劳动力就地转化 [12] - 定期聘请农业专家培训生产技术 使务工农民成为科学种田行家里手 [12] - 带动5000户周边村民发展设施农业种植绿色蔬菜发展畜牧养殖 [15] 行业示范与创新 - 2023年以省级评审第一名成绩荣获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类节约集约示范县 [16] - 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从业人员总数下降50% 工效提高1倍以上 综合回收率显著提高 [17] -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机制和制度经验 打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巨野模式 [16][17]
“数字火种”入乡野:千名乡村网红点燃网络强村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9:19
乡村数字新农人培训项目 - 培训项目"千名数字新农人广东练兵"已收官 旨在将数字基因植入乡村产业肌理 探索"网络强村"时代乡村价值重定义[1] - 培训超越"造星式"短期培育 千名学员作为"数字种子"目标不是成为流量明星 而是成长为"产业路由器"[1] - 数据显示全省平均每10个乡村仅1名掌握数字技能的"网红" 人才短板显著[1][9] 数字技术重塑乡村经济 - 手机成为新农具 直播成为新农活 流量成为新农资 数字技能已成为基础生产要素而非锦上添花[2] - 数字技术推动乡村经济从"经验驱动"转向"数字驱动" 与收割机、无人机等共同构成生产工具组合[5] - 数字工具价值在于让分散乡村资源形成"更有组织的效率" 打破传统农业逻辑定式[6] 培训内容与成效 - 培训覆盖村"两委"干部、返乡青年等多元群体 内容涵盖手机拍摄、AI剪辑、直播话术等硬技能及流量转化策略[5] - 徐闻菠萝通过直播销售半径从区域拓展至全国 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同比增长20%[5] - 首期学员推动上百家餐饮店与200多个农户链接 助力粤西农产品走向长三角及港澳[6] 商业模式创新 - 荔枝预售降低种植风险 贡柑因原产地溯源视频溢价30% 改写农业经济学叙事方式[1] - 废弃农房改造为众创空间 乡村经济从"单一农产品收入"转向"复合价值收益"[11] - "百年叉烧"直播突破地域限制 "黄杨八景"文旅资源借数字曝光吸引投资洽谈[10] 政府与市场协同 - 政府推出"六个100"计划 含100个乡村直播间等 将数字技能纳入人才评价体系[9] - 平台开放流量资源提供定向曝光支持 冷链物流、品控溯源等基建同步推进[9] - 计划推进"乡村网红"职称评审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与专家跟进辅导机制[9]
曼谷水上集市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水上集市概况 - 丹嫩沙多水上集市是泰国曼谷著名的传统水上市场,以运河两岸的高脚木屋和穿梭往来的商船为特色 [1] - 集市清晨开始营业,7点左右达到最热闹时段,各类商船在水道中穿行交易 [1][2] - 水道狭窄,仅容2-3条小船并行,两岸建筑多为明黄色或天蓝色的高脚木屋 [1] 商业活动 - 商船种类丰富,包括水果船(芒果、莲雾、椰子)、早点船(泰式奶茶、香蕉煎饼)和鲜花船(茉莉花环) [1] - 特色食品包括青木瓜沙拉(30泰铢/份)和芒果糯米饭(30泰铢/份),由船上现做现卖 [1][2] - 存在"水上邮局"等便民设施,提供寄信、取包裹和缴纳水电费等服务 [2] 文化价值 - 水上集市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泰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体 [3] - 集市保留了传统的水上交易方式和社区生活形态,具有活态博物馆的功能 [3] - 船夫们的歌声与桨声、水声交织,形成独特的水上文化景观 [3]
我们为什么对土地粤爱粤深沉?|全国土地日·观察
南方农村报· 2025-06-25 09:00
广东省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 - 珠海市金湾区通过耕地连片恢复和盐碱地改良,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少有的"万亩方"耕地集聚区,实现"小田"变"大田",并逐步转向农文旅结合的发展模式 [4][5][6][7] - 广东省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全国8.9%人口和10.9%经济总量,创新通过"田长制"、"小田变大田"、"林耕置换"等方式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质量 [10][11][12] - 茂名高州镇江镇流转土地收入超过370万元,东莞洪梅镇金色水乡稻田公园成为亲子游热门目的地,中山市南朗街道的千亩富硒稻谷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超600万 [17][18] 田长制实施成效 - 广东省全面推行田长制,划定耕地网格76753个,覆盖全省耕地,平均每个网格约374亩,各级田长12.01万名,已累计巡田约417万公里 [47][48] - 茂名高州市设立田长3000多名,对全市58.13万亩耕地划定成2602个网格,实现所有耕地"人田对应",村级田长每月需对责任田"巡一遍" [29][30][31] - 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桂元村村级田长郑松滔累计巡田95公里,实现近3年全村违法占用耕地"零发生",利用巡田系统实现对全村耕地的动态监管 [43][44][45] 土地整治创新模式 - 韶关南雄市以"多田套合"为主线,统筹补充耕地约5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约14.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内已建高标准农田套合率从73.97%提升至81.7% [70][71][72] - 梅州蕉岭县开展"小田并大田"行动,成功实现100亩以上连片流转面积超过2万亩,明确新增耕地面积不低于整治区域20%的硬性指标 [88][90][91] - 全省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用地整理,动工实施31个耕地集中整治区,整治面积1.3万亩,为补充耕地提前谋划空间 [93][94] 耕地占补平衡成果 - 广东省顺利完成45万亩的垦造水田任务,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四年实现耕地净流入,剩余补充耕地指标38.92万亩,水田指标10.91万亩 [104][116] - 湛江雷州市林西村将甘蔗地改为水稻田,通过稻菜轮作将种植收益从每亩不足1000元提高到近4000元,土地租金收益从600元左右提高到1200元左右 [106][107][109] - 广州全市实施建设16个垦造水田项目,计划新增水田5000多亩,累计购买耕地指标40多万亩、水田指标1万多亩,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99][100][101]
豇豆有了“信用身份证”
经济日报· 2025-06-08 05:58
数字化农业监管模式 - 三亚市崖州区通过构建"信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模式 为农产品赋予红黄绿三色信用二维码 实现精准风险管控和诚信激励[1] - 当地政府为3129户种植户建立电子信用档案 整合检测数据 巡查记录 市场交易等信息动态生成信用码 红码禁售 黄码重点监控 绿码享受优先出岛[1] - 信用监管实施1年来带动崖州豇豆产业增收总额突破5500万元[2]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 崖州区冬季瓜菜种植面积超6万亩 豇豆种植占全市半数以上 过去因分散种植和病虫害导致农残问题频发[1] - 安监员和网格员深入田间指导用药规范 每批豇豆需通过田间抽样检测 采摘前经过胶体金检测和实验室定量分析双保险才能激活绿码[2] - 信用档案记录每块地的用药记录和检测数据 直接影响农户能否获得绿色通行码[2] 产业效益与扩展应用 - "绿码"豇豆运输车辆可优先过海出岛 平均缩短过海时间2.5小时 已有7680车次通过专船快速出岛[2] - 该模式已延伸至芒果 莲雾等特色农产品 并与"信用海南"平台实现数据互通[2] - 守信农户可叠加享受"金椰分"信用积分和"信易贷"金融支持[2] 农户反馈与执行细节 - 种植户反馈信用身份证制度使优质产品获得更好售价[2] - 监督员每日需巡查2000余亩坡田洋 完成实名建档 信用承诺签订 抽样送检等工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