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爱学
搜索文档
2025年Q3 AI应用价值榜:豆包登顶“双冠王”,“四小强”集体失守
犀牛财经· 2025-11-19 17:17
字节跳动的"生态碾压"战略在本季度展现得淋漓尽致。豆包深度嵌入抖音、剪映、飞书等国民级应用,通过"通用平台+垂直爆款"的产品矩阵,实现了从内 容生产到办公协作的全场景覆盖。 只是与激进的豆包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曾被视作挑战巨头的"AI四小强"阵营全面失守。Kimi月活已跌至967万,较巅峰期大幅回落;MiniMax、智谱清言同 样面临环比下滑压力。与此同时,字节跳动旗下的即梦、快手旗下的可灵也未能延续早期增长势头,双双出现月活环比下跌。 事实上,这一集体性下滑并非偶然。数据显示,三季度新晋黑马如小云雀、AQ等应用无一不是大厂背景。腾讯元宝凭借微信生态加持,以3092万月活、 23.6%的环比增速稳居第三,印证了"生态即护城河"的行业铁律。反观"四小强",尽管在模型技术上持续迭代,但在用户留存、场景深耕和商业闭环上始终 未能建立竞争壁垒。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用AI助手赛道陷入红海的同时,"AI+医疗""AI+教育"等垂直领域正异军突起。榜单显示,支付宝AI健康顾问"AQ"月活达785万,快对 AI在教育场景月活突破1044万,豆包爱学也以876万月活成为黑马。 但显然,这些垂直场景的入口同样被大厂牢牢掌控。无论是 ...
QuestMobile:移动端AI应用用户超7.29亿,AQ与豆包爱学成为“黑马”
搜狐财经· 2025-11-05 20:59
移动互联网用户与使用时长 - 截至2025年9月,全网用户规模达12.69亿,同比增长2% [1] - 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178.2小时,同比增长8.2%,增速创近一年最高值 [1] AI应用用户规模与增长 - 移动端AI应用用户规模已达7.29亿,其中应用插件类规模达7.06亿 [1] - 应用插件类AI用户规模在三季度复合增长率达9.3% [1] - 手机厂商AI助手月活跃用户量突破5.35亿 [3] AI生产力工具竞争格局 - AI搜索引擎月活跃用户规模突破6.80亿 [3] - AI综合助手月活跃用户规模突破6.59亿 [3] - AI专业顾问月活跃用户规模突破1.32亿 [3] - AI出行助手月活跃用户规模突破1.31亿,形成两大梯队阵营 [3] 赛道级应用与增长黑马 - 第三季度月活跃用户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应用有八个 [5] - 增长率前十应用中,原生App占五席,属头部互联网集团旗下 [5] - 蚂蚁集团旗下AQ应用复合增长率达83.4% [5] - 抖音集团旗下豆包爱学应用复合增长率达15.7% [5] 头部厂商模型迭代与竞争策略 - 2025年1月至9月,头部互联网集团共完成182次模型升级 [7] - 百度、阿里、腾讯、抖音前三季度大模型更新频率分别为3.8天/次、4.6天/次、6.6天/次、8.0天/次 [7] - 竞争焦点转向生态协同模式,腾讯系、阿里系、抖音系内部应用互相打通 [7] PC端AI应用与MCP服务发展 - 360AI办公作为PC端客户端应用,三季度增速达74.8%,位列增速榜首 [9] - 截至10月20日,四个主流平台提供的MCP服务已达9384个 [9] - 支付宝MCP Server于2025年4月上线,微信支付MCP Server于2025年7月上线 [9]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国家明确以科技、产业、民生等六大领域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1] - 目标到2027年实现新一代智能终端普及率超70% [1] - 数字基础设施持续进化,形成"算力与电力协同"体系以支撑AI规模化应用 [1]
QuestMobile2025:9月移动端AI应用用户超7.29亿
北京商报· 2025-11-04 18:40
移动互联网用户与AI应用规模 - 截至2025年9月,全网用户规模达12.69亿,同比增长2% [1] - 移动端AI应用用户规模达7.29亿,其中应用插件类AI整体规模为7.06亿 [1] - 移动端AI应用插件类在三季度复合增长率为9.3% [1] 头部App的AI布局与模型迭代 - 全行业用户规模前20的App中,有AI布局的App平均落地2.5个AI应用 [1] - 2025年1月至9月,头部互联网集团共完成182次模型升级 [1] - 百度、阿里、腾讯、抖音前三季度大模型更新频率分别为3.8天/次、4.6天/次、6.6天/次、8.0天/次 [1] 高增长应用与行业格局 - 2025年三季度月活跃用户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应用有八个 [1] - 月活用户复合增长率前十的应用中,原生App占据五席且均属头部互联网集团 [1] - 蚂蚁集团旗下AQ和抖音集团旗下豆包爱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3.4%和15.7% [1]
AI家教赛道升温,互联网大厂与教育巨头开启攻防战
36氪· 2025-11-03 12:57
市场爆发背景与驱动因素 - 教育类AI应用市场在2025年秋迎来爆发期,月活用户与下载量创纪录,部分产品下载量环比增速逼近1000%,头部产品月活用户规模突破亿级大关[1] - 爆发源于“双减”政策后家庭教育需求结构的重构,以及生成式AI技术(大模型+RAG+海量题库架构)的成熟为场景提供了完美落地载体[1] - 教育场景具备高频、刚需、可复制的结构性优势,使其成为AI技术落地的黄金赛道[3] - 开学季自然流量助推需求,有产品注册用户数在9月份环比增长50%[5] - 全球教育AI市场规模2024年约为58.8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322.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2%[6] 主要参与者与市场格局 - 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推出“豆包爱学”,阿里旗下夸克上线“夸克学习”)和传统教育巨头(猿辅导、作业帮)纷纷重兵布局[3] - 从下载量看,字节跳动产品断层式领跑,其出海产品Gauth下载量675万,面向国内的豆包爱学下载量为481万,两者环比增长都超过100%[6] - 作业帮产品下载量总和为637万,猿辅导凭借小猿口算和小猿搜题达到336万下载,且增长迅猛[7] - 从月活用户看,国内9月月活超2000万的教育类AI APP共5款,均为教育大厂产品[9] - 月活最高的为作业帮,达9863万(环比下降1.94%),断层式领先;猿辅导两款产品月活均在3000万以上,且环比增长均超16%[10] - 互联网大厂凭借流量优势吃到了“拉新”红利,而教育大厂则依靠存量用户和产品生态吃到了“留存”红利[10] 产品定位与核心功能差异 - 互联网大厂(如字节跳动、阿里)核心目标是“流量转化与数据积累”,将教育AI视为生态布局一环,通过免费工具吸引用户,反哺广告、云服务等主营业务,产品以“用户体验”和“交互效率”为核心[12] - 教育大厂(如猿辅导、作业帮)核心目标是教学效果与商业变现,通过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增强用户粘性,最终实现付费转化,产品以教学深度和提分效果为核心[12] - 在拍照搜题、AI讲题核心功能上,各家答题准确率表现相近[13] - 在AI讲解引导思考功能上,仅豆包爱学和作业帮提供(作业帮为限时免费),且符合引导思考需求[31] - 小猿搜题提供的是提前录制的真人讲解视频,需购买VIP,夸克学习也未提供AI讲解功能,但提供免费知识点视频[35][37] - 教育大厂产品界面多保留传统多模块布局,互联网大厂产品更倾向聊天式界面,类似通用型助手[37] - 互联网大厂产品更注重效率(用户体验、交互便捷性),教育大厂产品更注重效果(教学内容准确性、提分有效性)[37]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 AI家教产品实际变现效果不尽如人意,头部产品月收入仅为几十万到上百万级别,与传统互联网产品盈利规模相去甚远[41] - 核心原因是用户付费意愿与产品价值感知不匹配,家长对AI产品效果持怀疑态度,且在“双减”政策下选择更为谨慎[41][42] - 互联网大厂的免费策略加剧了行业变现压力,用户缺乏付费动力[42] - AI大模型存在幻觉问题,影响解题准确率,有测试显示热门产品正确率最高仅80%,最低30%,存在知识点混淆、解题步骤遗漏等问题[44] - 行业缺乏统一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企业自定指标导致信息不对称,降低用户付费意愿[45] - 产品同质化严重,核心功能集中在拍照搜题、作业批改、AI讲题,导致“重营销、轻研发”的困境[45]
AI的中场战事,AQ的极速突进
凤凰网财经· 2025-10-30 13:09
AI应用市场格局转变 - 通用大模型应用增长乏力,豆包第三季度增长率约为8%,DeepSeek出现-1.7%负增长,Kimi下滑4.3% [1] - 垂直类AI应用逆势崛起,即梦AI增长12.1%,豆包爱学增长15.7%,AQ以83.4%复合增长率位居行业第一,远超行业13.5%平均增速 [2] - AI战场从"能聊什么"转向"能搞定什么",用户需求从追求"新奇有趣"转向要求"切实有用" [3][4] 垂直应用成功要素 - 垂直应用凭借场景专注度、专业数据积累和生态协同能力提供更精准解决方案,即梦AI面向视频创作者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 [5] - AQ依托支付宝生态获得流量和信任,近60%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区域,3个月成为中国排名Top7的AI原生应用 [9] - AQ构建"AI技术+医疗资源"深度联动模式,与好大夫在线整合实现智能分诊、专家匹配、问诊挂号场景闭环 [11] 医疗健康赛道分析 - 中国40岁以上慢性病患者多达5.8亿人,75.8%的老年人被1种及以上慢性病困扰,医疗资源城乡差距创造刚需场景 [8] - 蚂蚁集团2024年科技研发投入234.5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连续三年超10%,为AQ提供技术基础 [8] - 蚂蚁医疗健康生态已聚合超5000家医院、30万注册医生,服务覆盖超8亿用户 [1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顶尖玩家共同押注垂直类AI,Mayo Clinic部署英伟达DGX B200系统,赛默飞世尔与OpenAI合作,微软与哈佛医学院合作 [16] - 中国市场形成"基础平台"与"垂直尖兵"二元生态,豆包、DeepSeek承担用户教育和通用需求,AQ、即梦AI在特定行业深挖价值 [17] - AI下半场重点从参数堆砌转向行业Know-How编码、供应链重塑和用户信任赢得 [17][18]
AI的中场战事,AQ的极速突进
凤凰网财经· 2025-10-29 20:09
AI应用市场格局变化 - 通用AI应用增长普遍放缓或出现负增长,豆包增长率约为8%,DeepSeek出现-1.7%的负增长,Kimi下滑4.3% [1][3] - 垂直类AI应用逆势崛起,即梦AI增长12.1%,豆包爱学增长15.7%,AQ以83.4%的复合增长率位居行业第一,远超行业13.5%的平均增速 [1][4] - 市场呈现"基础平台"与"垂直尖兵"的二元生态格局,头部通用应用月活破亿,垂直应用在特定领域快速成长 [1][18] 垂直AI应用成功要素 - 垂直应用聚焦高频刚需场景,从"新奇有趣"转向"切实有用",在视频创作、教育、健康等专业领域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4][6] - 成功垂直应用具备场景专注度、专业数据积累和生态协同能力,即梦AI提供全流程视频解决方案,AQ依托支付宝生态建立用户信任 [4][8] - 垂直应用通过"技术+专业资源"深度融合构建壁垒,AQ与好大夫在线整合,实现AI技术与30万注册医生资源的深度联动 [10][12] 医疗健康AI赛道分析 - 医疗健康是极具潜力的垂直赛道,中国40岁以上慢性病患者多达5.8亿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75.8%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 [7] - AQ的成功基于蚂蚁集团持续的技术投入,2024年科技研发投入234.5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连续三年超10% [8] - AQ通过独立App深化服务,近60%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区域,3个月成为中国排名Top7的AI原生应用 [8][14] AI产业发展趋势 - AI战场从"技术竞技"转向"产业深耕",重点从参数竞赛转向行业Know-How编码和供应链重塑 [13][19] - 全球顶尖玩家共同押注垂直AI,Mayo Clinic部署英伟达系统,赛默飞世尔与OpenAI合作,微软与哈佛医学院合作 [16][17] - 垂直AI应用通过深耕场景、连接生态将技术转化为可信赖服务,在医疗、教育、创作等领域构建专业价值 [18][19]
豆包月活首超DeepSeek登顶,即梦、可灵、智谱、Kimi集体下滑,“AI+医疗”异军突起
华尔街见闻· 2025-10-29 14:57
市场格局变化 - 2025年第三季度AI应用市场呈现两极分化,字节跳动旗下豆包月活环比增长22.2%至1.59亿,首次超越DeepSeek成为月活与下载量的双料冠军[1] - DeepSeek月活从二季度近1.7亿环比下滑14%至1.46亿,月均下载量从2258.9万环比下降7.9%至2080.2万[8] - 腾讯元宝月活环比增长23.6%至3092.1万,守住行业第三,下载量环比增长40.9%至870.3万[8] 头部应用竞争态势 - 豆包和DeepSeek合计占据通用AI助手赛道近88.4%的月活用户规模[14] - 豆包登顶得益于字节跳动“通用平台+垂直爆款”策略,通过抖音、剪映等生态流量形成循环[9] - DeepSeek面临技术迭代迟缓、竞争者正面挑战以及缺乏多模态功能三大困境[9][10] AI四小强表现 - Kimi月活环比下降约30%至992.6万,跌破千万大关,月均下载量环比下跌20.2%[15] - 智谱清言月活环比下降35.2%,下载量环比下降26.1%,IPO前陷入裁员争议[15][20] - MiniMax月活环比下降42.6%,月均下载量环比骤降43.3%,主攻智能体方向[16][21] - 阶跃星辰未上榜,重心已转向终端Agent[22] 垂直场景应用表现 - AI教育赛道集体降温,作业帮旗下快对AI月活环比下降42.5%至600.7万,豆包爱学月活环比下降5.7%至713.2万[24] - 内容创作智能体异军突起,字节旗下小云雀月活环比增长246.1%,下载量环比增长102.5%[25] - AI医疗成为新刚需,蚂蚁集团AQ月均下载量达307.3万,月活达464.2万[26] - AI视频/图像应用分化,即梦AI月活环比微降5.8%,但字节星绘月活环比增长85.6%[28] 新兴趋势与市场动态 - AI应用竞争核心从模型能力转向任务闭环能力,用户需要“能干活的AI”[32] - 新黑马小云雀、AQ、ima均出自大厂生态,大厂充分利用流量、数据和场景优势[33] - AI陪伴赛道出现关停潮,阶跃星辰冒泡鸭、Soul异世界回响等产品退出市场[31] - 独立App窗口期收窄,初创企业未来机会更多在于B端企业服务[33]
QuestMobile2025年三季度AI应用行业报告:移动端AI应用规模突破7亿大关,模型升级加速,MCP助推产业开放
36氪· 2025-10-28 11:26
市场总体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9月,AI应用市场移动端和PC端月活跃用户量分别达到7.29亿和2.00亿 [1] - 移动端细分市场中,原生APP、In-APP AI及手机厂商AI助手规模分别为2.87亿、7.06亿和5.35亿,三季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4%、9.3%和1.2% [1] - 手机厂商AI助手自2024年9月起一年内规模合计增长6500万,同比增长13.9% [40] 行业竞争焦点与策略演变 - 行业竞争焦点从参数比拼转向生态协同,通过性价比方式精调优化模型以匹配客户需求和拓展场景 [1] - 头部厂商大模型迭代加速,百度、阿里、腾讯、抖音前三季度大模型更新频率分别为3.8天/次、4.6天/次、6.6天/次和8.0天/次 [1] - 商业模式探索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推出更精细化、分层化的定价策略 [12] - 各大厂商通过云和开发者社区构建MCP服务,截至10月20日,四大厂商MCP服务数量已达9,384个 [1] 移动端应用格局与趋势 - 移动端应用格局固化,In-App AI插件形态占据主导,2025年9月月活TOP 50 AI应用中占31个 [2] - 原生APP入局窗口收窄,三季度接近60%的原生APP陷入负增长,新入局者需聚焦“深垂直”领域 [24][26] - 全行业TOP20 App中,平均每个有In-App AI落地的App内落地2.5个AI应用 [2] - 月人均使用时长上,互联网/AI科技企业原生APP保持领先达117.7分钟,AI应用插件和手机厂商AI助手分别为31分钟和5.3分钟 [2] 原生APP头部玩家表现 - 原生APP头部格局稳定,豆包月活1.72亿超过DeepSeek的1.45亿 [3] - 腾讯元宝、即梦AI、Kimi月活分别为3,286万、1,012万和967万 [3] - 垂直领域应用增长强劲,豆包爱学、AQ、快对AI月活分别为876万、785万和647万,其中AQ应用在三个月内月活近乎翻倍,复合增长率达83.4% [3][29] In-App AI插件增长动态 - In-App AI插件形态用户黏性上升,月人均使用时长同比增幅达93.8% [16][17] - 腾讯小宝AI助手和京东京言增长强劲,Q3复合增长率分别达52.9%和34.5%,排名显著提升 [37][39] - 未来增长需向更细分、深度场景挖掘,并实现AI入口的“前置化+场景化” [31][37] PC端应用市场状况 - PC端整体处于收缩调整期,75.3%的网页应用面临增长挑战 [47][50] - 网页端与客户端呈现“网页端打前锋,客户端守中军”的互补趋势 [48] - 头部PC网页应用如百度AI助手、豆包、腾讯文档用户规模分别为3,426万、2,572万和1,854万 [52] - 逆势增长应用多集中在办公、设计、开发等赛道,如小艺网页应用复合增长率达54.3% [54] 企业AI战略路径差异 - 互联网企业聚焦“AI+业务场景”融合,将AI作为“倍增器”加固主业并孵化新增长曲线 [61] - 手机厂商聚焦“系统性生态融合”,将AI助手作为“智能中枢”进行终端、生态与用户体验的融合 [71] - 高德地图“小高老师”代表以场景为中心的融合模式,淘宝侧重“流量到决策”融合,京东侧重“供应链到信息效率”融合 [63][67] MCP服务与商业化进展 - MCP服务推动产业从“单点技术竞争”转向“生态化协同”,形成高效的专业分工与组合式创新 [74][76] - 支付能力的打通是商业化破局的标志性里程碑,为AI应用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打开大门 [78][79] - 魔搭社区MCP服务数量超5,400个,体现生态开放活力 [76]
QuestMobile2025年三季度AI应用行业报告:移动端AI应用规模突破7亿大关,模型升级加速,MCP助推产业开放
QuestMobile· 2025-10-28 10:01
AI应用市场整体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9月,AI应用市场移动端月活跃用户量达到7.29亿,PC端达到2.00亿 [3] - 移动端细分市场中,原生APP、In-APP AI及手机厂商AI助手规模分别为2.87亿、7.06亿、5.35亿,三季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4%、9.3%、1.2% [4] - 行业竞争焦点从参数比拼转向生态协同,头部厂商大模型更新频率加快,百度、阿里、腾讯、抖音前三季度更新频率分别为3.8天/次、4.6天/次、6.6天/次、8.0天/次 [4] 应用形态格局与用户行为 - In-App AI插件形态应用在月活跃用户规模TOP 50中占据31席,百度AI搜、抖音AI搜、微信AI搜位列前三 [4] - 月人均使用时长方面,互联网/AI科技企业原生APP保持领先达117.7分钟,AI应用插件、手机厂商AI助手分别为31分钟、5.3分钟 [6] - 全行业TOP20 App中,平均每个有In-App AI落地的App落地2.5个AI应用 [5] 原生APP市场格局 - 原生APP头部格局稳定,豆包月活跃用户规模1.72亿超过DeepSeek的1.45亿,腾讯元宝、即梦AI、Kimi规模分别为3,286万、1,012万、967万 [6] - 垂直领域应用表现突出,豆包爱学(AI学科教育)、AQ(支付宝旗下AI健康顾问)、快对AI(AI学科教育)月活用户分别为876万、785万、647万,其中AQ在三个月内月活近乎翻倍 [6] - 三季度接近60%的原生APP陷入负增长,新入局者独立打造成功原生APP的窗口正在收窄 [34] 手机厂商AI助手发展 - 手机厂商AI助手已成为智能手机标配,自2024年9月起一年内六大厂商AI助手规模合计增长6,500万,同比增长13.9% [50] - 厂商发展策略分化,小米、OPPO进入存量用户运营阶段,而荣耀、vivo处于市场快速渗透期 [52] - AI助手从工具升级为全场景智能入口,通过系统级整合构建生态协同 [54] PC端应用市场表现 - PC网页端应用面临增长挑战,超过85.3%的玩家月活用户量低于50万,仅24.7%实现正增长 [5] - 头部PC网页应用主要来自百度、抖音、腾讯等互联网集团,百度AI助手、豆包、腾讯文档网页端用户规模分别达3,426万、2,572万和1,854万 [62] - PC客户端应用出现"小而活、大而困"现象,75.0%的客户端应用出现负增长,但360AI办公凭借生态协同实现74.8%的正增长 [67] 行业技术演进与商业化进展 - 模型迭代加速推动效率提升,2025年1-9月头部互联网集团共完成182次模型发布/更新/迭代,平均每5.7天一次模型升级 [16] - 人均单次Token消耗下降标志着行业进入以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为特征的新阶段 [26] - MCP服务推动生态分工,截至10月20日四大厂商MCP服务达到9,384个,支付能力的打通为AI应用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打开大门 [4][85] 垂直领域应用案例 - 健康领域应用AQ以AI健康管家为定位,提供疾病咨询、报告解读等服务,三季度复合增长率达83.4% [38][40] - 电商领域AI应用呈现不同路径,淘宝侧重从"流量"到"决策"的融合,京东侧重从"供应链"到"信息效率"的融合 [75] - 搜索类AI插件增长显著,小宝AI助手、京东京言Q3复合增长率分别达52.9%和34.5% [48]
“AI家教”火了,哪家大厂领跑?
钛媒体APP· 2025-10-16 10:33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教育类AI应用在9月呈现加速崛起态势,月活跃用户与下载量双双上涨,部分产品月环比下载增速高达926.59%,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速达162.37% [1] - 行业增长受开学季自然流量带动,学生群体在作业批改、口算练习、难题搜索等需求显著提升,同时教育行业与AI适配度高,因范围明确且结果可验证性强 [1] - 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以字节、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以猿辅导、作业帮、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教育大厂,以及新兴创业公司 [2] 主要参与者市场份额与策略 - 从下载量看,互联网大厂产品领跑,字节的两款产品"Gauth"(675万下载量,环比增长172.13%)和"豆包爱学"(481万下载量,环比增长116.95%)占据领先地位,得益于字节系的多渠道流量优势 [6][7] - 从月活用户看,教育大厂表现更为突出,猿辅导的"小猿搜题"月活3577万(环比增16.85%),"小猿口算"月活3279万(环比增16.83%),作业帮月活9863万虽环比下降1.94%但仍居首位 [8][10] - 教育大厂在产品数量上占据优势,9月月活超2000万的8款教育类AI应用中,5款为教育大厂出品,因其产品以多矩阵形式出现,覆盖不同用户群体 [11] 商业模式与产品定位差异 - 教育大厂的AI产品主要采取会员模式,单月价格约30元,通过免费基础功能吸引用户后,转化其购买直播课、系统课程等核心付费业务 [12] - 互联网大厂以免费模式为主,目的并非短期变现,而是"攒人气、囤数据",让用户停留在自家生态应用中,通过数据反哺广告、云服务等主业 [12][13] - 产品功能侧重点不同:教育大厂更注重"教学效果"和"提分",将AI深度融入"教、学、练、测、评"各环节;互联网大厂则注重用户体验和交互效率,主打拍照答疑、作业批改等基础工具 [17] 行业挑战与发展阶段 - 用户付费意愿偏低,面向国内市场的头部APP月收入仅几十万量级,海外产品如字节的Gauth月收入达百万以上,但整体付费转化率未超过10% [21][22] - AI做题准确度无法保证100%正确,大模型存在幻觉问题,行业缺乏公开的准确率衡量标准,海量有效数据是提升准确率的关键 [23] - 行业竞争强烈依赖营销,大部分APP依赖品牌口碑和社交媒体推广,低成本获客策略依托社交平台自然流量,高曝光能带来明显获客效果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