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可替尼

搜索文档
已有四款小分子靶向药可用于慢淋白血病一线治疗,能否取代化疗
第一财经· 2025-06-04 16:43
慢淋白血病治疗现状 - 慢淋白血病是老年人常见的血液肿瘤 中国患者发病中位年龄为65岁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患者数量预计未来10年将以年均10%以上速度增长 [1][3] - 传统化疗方案副作用大且易复发 对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考验较大 [1][5] - 目前国内已有5款BTK抑制剂获批上市 包括3款进口药物(礼来匹妥布替尼 阿斯利康阿可替尼 强生伊布替尼)和2款国产药物(诺诚健华奥布替尼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 [1] BTK抑制剂发展 - 除礼来匹妥布替尼外 其余4款BTK抑制剂均获批用于慢淋白血病一线治疗 [3] - BTK抑制剂多为口服制剂 相比传统化疗或单抗类药物能提高患者依从性 适合长期管理 [4] - 新型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因高选择性 低脱靶效应等特点 在疗效和安全性上更具优势 被纳入《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年版一线和后线治疗一级推荐 [4] 治疗趋势 - 无化疗是慢淋白血病治疗发展方向 随着新型药物和联合策略发展 "无化疗治疗"将更加完善 [5] - 化疗历史地位会逐步减退 但并非毫无用处 部分患者在综合化疗基础上仍能取得一定疗效 [5] - BTK抑制剂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但使用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关注基础疾病情况 [4]
国内BTK抑制剂一线治疗药物增至4款 临床医生:慢淋患者仍面临耐药和长期管理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22:53
BTK抑制剂市场发展 - 2017年首款进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在国内获批上市,开启B细胞淋巴瘤靶向治疗时代[1] - 2024年前国内仅2款BTK产品获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一线疗法,2024年新增阿斯利康、诺诚健华各1款获批[1] - 国内获批的4款CLL一线治疗BTK抑制剂中,3款为第二代产品(阿可替尼、奥布替尼、泽布替尼)[1][3] 临床需求与治疗现状 - 全球每年新增19.1万CLL病例,死亡6.1万例,中国患者发病中位年龄65岁[2] - CLL患者五年生存率达80%-90%,低危患者中位生存期近20年[2] - BTK抑制剂通过精准靶向BTK蛋白降低治疗副作用,取代传统化疗药物"留可然"[2] 产品竞争格局 - 国内已获批5款BTK抑制剂:3款进口(伊布替尼、阿可替尼、匹妥布替尼),2款国产(奥布替尼、泽布替尼)[3] - 伊布替尼为第一代,阿可替尼/奥布替尼/泽布替尼为第二代,匹妥布替尼为第三代[3] - 奥布替尼和泽布替尼被纳入《2025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I级推荐[3] 产品差异化优势 - 第二代BTK抑制剂安全性优于第一代,奥布替尼靶点结合力维持超24小时,每日仅需口服1次[3] - 奥布替尼III期临床试验显示一线治疗完全缓解率(CR)达12.1%,显著高于传统化疗的3%-5%[4] 行业研发方向 - BCL2抑制剂成为新研发方向,诺诚健华ICP-248获突破性疗法认定,其III期临床加速推进[5] - 亚盛医药和百济神州各有1款BCL2抑制剂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5] - 人口老龄化加剧将增加老年慢淋患者数量,对长期用药管理提出更高要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