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
icon
搜索文档
常青科技拟发行可转债募资8亿元扩产 两大产品产销均降
长江商报· 2025-09-04 16:54
再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8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用于泰州高分子新材料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建设 [1] - 这是公司上市两年多以来首次再融资 旨在提升高端专用材料产能 [1] - IPO募投项目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5.47亿元 相关生产线于2025年6月末正式投产 [1] 募投项目详情 - 泰州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8.55亿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8亿元 [2] -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偏苯三酸酐8万吨 均苯三甲酸1万吨 苯二酚系列产品12万吨的产能 [2] - 项目将加速苯二酚产品国产替代进程 并向芳香族含氧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领域延伸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85亿元 同比减少10.67% [2] - 净利润7024.71万元 同比减少31.89% [2] - 扣非净利润6615.05万元 同比减少31.38% [2] 产品经营数据 - 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平均售价每吨1.3万元 同比减少5.43% [3] - 专用助剂平均售价每吨2.02万元 同比减少2.35% [3] - 特种单体产量1.09万吨 同比减少约42% 销量1.51万吨 同比减少18% [3] - 专用助剂产量7264.69吨 同比减少4.53% 销量6635.5吨 同比减少4% [3] - 特种单体销售金额1.95亿元 同比减少22.5% 专用助剂销售金额1.34亿元 同比减少6.2% [3] 行业环境 - 2025年化工行业供给端竞争加剧 产品价格走弱 产能利用率走低 [2] - 公司面临较大业绩压力 [2]
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9 07:2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证券代码为603125 证券简称为常青科技 全称为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18]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 投资者应到指定网站阅读全文以全面了解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1]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1]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4,814万股 发行价格每股25.98元 募集资金总额125,067.72万元 [2] - 扣除承销费后募集资金115,687.64万元 另减除其他发行费用2,464.83万元后 募集资金净额113,222.81万元 [2] - 资金于2023年4月3日到位 经上会会计师事务所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 [2]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2025年半年度募投项目实际使用募集资金16,437.49万元 [3] - 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54,705.11万元 [3] - 累计获得银行存款利息和理财收益净额3,726.24万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余额38,021.13万元 其中专户余额23,221.13万元 理财产品及存款余额14,800.00万元 [3] 募集资金管理 - 公司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办法 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 [4] - 2023年4月3日与三家银行开设募集资金专户 并与保荐机构签订三方监管协议 [5] - 三方监管协议与上交所范本不存在重大差异 [5] 超募资金使用 - 2025年4月11日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使用8,000万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9] - 2025年5月8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该议案 [9] 募投项目调整 - 2024年调整特种聚合材料助剂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项目 [14] - 减少二异丙烯基苯装置预计减少投入4,000万元 增加总控制室等设施预计增加投入1,500万元 减少维修车间预计减少投入500万元 [14] - 调整预计减少募集资金投入约3,000万元 占募集资金投资金额的3.53% [15] - 调整不涉及项目名称、实施主体、实施地点等变化 [15] 生产经营数据 - 2025年半年度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外购成品5,755.28吨 [25] - 公司调整产销数据统计口径 不再包含特种单体中间体和亚磷酸三苯酯相关数据 [25] - 公司披露主要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 [26] 公司治理 - 2025年8月28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9名董事全部出席 [19]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 [21] - 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22]
常青科技(603125) - 2025年度半年度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
2025-08-28 16:33
产量与销量 - 2025年上半年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产量10883.38吨、销量15061.18吨[2] - 2025年上半年高分子新材料专用助剂产量7264.69吨、销量6635.50吨[2] - 2024年上半年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产量18767.98吨、销量18367.22吨[4] - 2024年上半年高分子新材料专用助剂产量7609.32吨、销量6908.15吨[4] 销售金额与价格 - 2025年上半年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销售金额19537.06万元[2] - 2025年上半年高分子新材料专用助剂销售金额13391.92万元[2] - 2024年上半年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销售金额25193.62万元[4] - 2024年上半年高分子新材料专用助剂销售金额14277.14万元[4] - 2025年上半年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平均售价12971.80元/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5.43%[6] - 2025年上半年高分子新材料专用助剂平均售价20182.23元/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2.35%[6] 采购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外购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5755.28吨[2] - 2025年上半年纯苯平均采购价6017.24元/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20.14%[8] - 2025年上半年乙烯平均采购价6576.27元/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3.67%[8] - 2025年上半年苯酚平均采购价6507.94元/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4.64%[8]
海外大宗化工衰退有望加速我国精细化工成长
东方证券· 2025-08-12 15:42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 [4] 核心观点 - 海外大宗化工产能退出加速我国精细化工成长 [1] - 我国化工行业竞争力快速提升导致欧洲及东北亚地区化工衰退 [6][10] - 我国技术突破带动产业链扩张,倒逼欧洲上游大宗化工退出 [6][15] 海外大宗化工退出影响 - 我国石化化工能力快速扩张,炼油能力2023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6][10] - 2016-2024年我国对欧盟化工品出口大幅增长,欧盟对我国出口小幅下降 [10][16] - 全球化工品需求增量绝大部分被我国占据 [10] - 2025年以来欧洲与日本化工产能大量退出,涉及巴斯夫、帝人、三菱化学等企业 [19][22] 国内精细化工出口替代机遇 - 苯酚产业链中PC和环氧树脂技术突破带动产能扩张,2020-2024年苯酚直接进口减少52万吨,间接进口减少153万吨 [6][15][30] - 欧盟碳配额交易机制导致化工生产成本高企,退出趋势难以逆转 [25][38] - 欧洲大宗化工退出将导致下游精细化工供应问题,为我国企业打开出口替代机遇 [26][43] - PVP案例显示欧洲精细化工供应问题已显现,新开源PVP产品毛利率2023年提升至58% [39][41] 投资建议 - 皇马科技:特种聚醚龙头企业,现有产能22.5万吨,在建产能33万吨 [6] - 常青科技: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龙头企业,现有产能3.5万吨,新增产能9.05万吨 [6] - 利安隆: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剂与润滑油添加剂龙头企业 [6] 数据支持 - 中国炼油能力2023年达18000千桶/天,超过美国 [12] - 我国苯酚到PC产业链产能2019-2024年大幅扩张,苯酚从200万吨增至600万吨,PC从100万吨增至400万吨 [32] - 我国己二酸和丁二醇出口占产量比例极低,2025年分别为18%和2% [36] - 欧盟基础化工原料净进口而精细化工产品大量出口 [42]
年产12.05万吨特种聚合材料助剂及电子专用材料项目投产
DT新材料· 2025-06-27 22:46
公司募投项目进展 - 特种聚合材料助剂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项目已于2024年12月试生产,目前完成工艺调试并正式投产 [3] - 项目新增总产能12.05万吨/年,包括特种单体6.05万吨/年、中间体1万吨/年、亚磷酸三苯酯4万吨/年及其衍生物2万吨/年 [3] - 产品线覆盖双稀交联剂、烷基苯乙烯及低酚/无酚亚磷酸酯系列,强化高分子材料领域布局 [3] 核心产品与应用领域 - 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产品包括二乙烯苯、α-甲基苯乙烯等,应用于离子交换树脂、环保涂料、特种橡胶等高端领域 [4] - 专用助剂以亚磷酸三苯酯系列为主,服务于PVC塑料改性、TPU及SBS热塑性弹性体等工业场景 [4] 产能扩张与技术方向 - 新增间/对/混甲基苯乙烯、2-乙烯萘等特种单体产能,填补高性能树脂原料缺口 [3][4] - 无酚亚磷酸酯产能扩充响应环保趋势,适配聚氨酯和塑料改性行业需求升级 [3][4]
常青科技:常青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4-03 07:04
发行信息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4814.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1.00元,发行价格25.98元,发行日期为2023年3月28日[8] - 拟上市板块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发行后总股本为19255.00万股[8]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8] 财务数据 - 2019 - 2022年6月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4751.13万元、14936.69万元、13217.74万元和17607.29万元[27] - 2022 - 6 - 30资产总额85,865.80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73,516.08万元,资产负债率(母公司)14.38%[44] - 2022年1 - 6月营业收入44,257.56万元,净利润9,024.74万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93%[44]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96,361.01万元、净利润19,065.27万元、扣非净利润19,006.4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07%、32.73%和31.33%[47] - 2023年1 - 3月预计营业收入20,600.12 - 22,768.56万元,变动率 - 4.20% - - 5.88%;预计净利润4,417.90 - 4,882.94万元,变动率 - 4.19% - - 5.89%;预计扣非净利润4,420.20 - 4,885.48万元,变动率 - 3.83% - - 6.30%[50] - 2019 - 2022年1 - 6月外销收入分别为6853.81万元、7264.60万元、14249.95万元和9612.6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12.67%、12.93%、18.82%和21.75%[73] - 2019 - 2022年1 - 6月汇兑损益分别为 - 27.57万元、377.22万元、273.15万元和 - 635.56万元[73]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30日(有限公司),2020年11月3日变更为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14441.00万元[31] - 公司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及专用助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31][36] -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产品销售主要采用直销方式[39][40] 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孙秋新、金连琴、孙杰,合计持股比例85.17%[111] - 发行前金连琴持股5765.01万股,占比39.92%;发行后持股5765.01万股,占比29.94%[119] - 发行前孙秋新持股4074.99万股,占比28.22%;发行后持股4074.99万股,占比21.16%[119] - 发行前孙杰持股2460.00万股,占比17.03%;发行后持股2460.00万股,占比12.78%[119] - 发行前雷树敏持股1708.00万股,占比11.83%;发行后持股1708.00万股,占比8.87%[119] 人员情况 - 2019 - 2022年6月30日员工人数分别为225、245、271、301人[185] - 2022年6月30日社保缴纳人数259人,公积金缴纳人数263人[186][187] - 2022年6月30日生产人员占比64.45%、管理行政人员占比21.26%、研发人员占比5.98%、销售人员占比8.31%[187]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募集资金到位当年,受股本摊薄影响,每股收益将较上年度下降[29]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在特种单体及专用助剂产品领域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行业技术优势突出[41][42]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制定分红规划,满足条件下每年现金分配利润不少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10%[30] -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特种聚合材料助剂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项目,项目投资总额121,500.00万元,募集资金投资额85,000.00万元[54]
常青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3-19 20:30
发行信息 - 拟公开发行4814.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1.00元,发行后总股本19255.00万股[8]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3月28日,拟上市板块为上交所主板[8]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光大证券,保荐费用300.00万元,承销费用为募集资金总额的7.50%且不低于2500.00万元[8][35] 业绩数据 - 最近三年及一期主营业务收入累计23.07亿元,净利润累计4.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99%[43] - 2022年营业收入96,361.01万元、净利润19,065.27万元、扣非后净利润19,006.4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07%、32.73%和31.33%[46] - 2023年第一季度预计营业收入20,600.12 - 22,768.56万元,变动率-4.20% - -5.88%;净利润4,417.90 - 4,882.94万元,变动率-4.19% - -5.89%;扣非后净利润4,420.20 - 4,885.48万元,变动率-3.83% - -6.30%[48] 财务指标 - 2019 - 2022年6月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4,751.13万元、14,936.69万元、13,217.74万元和17,607.29万元[27][56] - 2019 - 2022年6月末应收票据余额分别为10,599.55万元、11,708.12万元、14,272.80万元和10,954.37万元[57] - 2019 - 2022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2%、2.06%、1.29%和3.09%[4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19 - 2022年6月分别为26.94%、31.19%、24.55%、12.93%[44] - 2019 - 2022年1 - 6月外销收入分别为6853.81万元、7264.60万元、14249.95万元和9612.68万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12.67%、12.93%、18.82%和21.75%[71] - 2019 - 2022年1 - 6月汇兑损益分别为 - 27.57万元、377.22万元、273.15万元和 - 635.56万元[71] 股权结构 - 公司注册资本为14441.00万元,发行后总股本19255.00万股,发行股份占比不低于25%[31][116]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孙秋新、金连琴,孙秋新、金连琴、孙杰分别持股28.22%、39.92%、17.03%,三人合计持股85.17%[108][109] - 2020年7月第一次增资,注册资本从12300.00万元增至14236.00万元[83] - 2020年12月第二次增资,公司注册资本由14236.00万元增至14441.00万元[87] 人员与薪酬 - 2019 - 2022年6月30日员工人数分别为225、245、271、301人[180] - 2022年6月30日社保缴纳人数259人,公积金缴纳人数263人[181][182] - 2022年6月30日生产人员占比64.45%、管理行政人员占比21.26%、研发人员占比5.98%、销售人员占比8.31%[182] - 2021年度公司董事、监事等人员薪酬合计449.47万元,其中孙秋新39.27万元、金连琴18.00万元等[170][171] - 2019 - 2022年1 - 6月相关人员薪酬总额占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3.21%、2.31%、2.67%、1.34%[173] 业务与产品 - 公司产品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为纯苯、乙烯、苯酚、三氯化磷等基础化工产品[38] -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特种单体采用连续式生产方式,专用助剂等采用批次生产方式[39] - 公司产品销售主要采用直销方式,少量产品采用贸易方式[40] - 公司重要客户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瀛洋(中国)香精香料集团等[40] - 公司在特种单体及专用助剂产品领域取得多项重要发明专利和数十项实用新型专利[41] - 2022年下半年建成异丙苯生产装置,可直接采购纯苯、丙烯生产异丙苯[197] 募集资金 -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特种聚合材料助剂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项目,项目投资总额121,500.00万元,募集资金投资额85,000.00万元[52] 其他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风险[23][24][26][27][28] - 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应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10%[30] - 公司参股江苏镇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金额1000.00万元,持股比例0.34%[107] - 2020年12月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授予80名员工205.00万股限制性股票[174] - 员工持股锁定期为五年,自工商登记之日起算[177]
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3-14 19:28
发行信息 - 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814.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00%,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9255.00万股[33] - 发行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30] 业绩数据 - 近三年及一期主营业务收入累计23.07亿元,净利润累计4.40亿元[42] - 2022年营业收入96,361.01万元、净利润19,065.27万元、扣非净利润19,006.4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07%、32.73%和31.33%[46] - 2022年1 - 6月营业收入为44257.56万元,净利润为9024.74万元[45] 财务状况 - 2022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85865.80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73516.08万元[45] - 2022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14.38%[45] 股东情况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孙秋新、金连琴、孙杰,合计持股85.17%[110] - 2020年12月第二次增资后,金连琴持股比例39.92%;孙秋新持股比例28.22%;孙杰持股比例17.03%[91][92] 公司治理 - 2020年10月股份制改造后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和架构[167] - 2021年度和2022年度董事等人员薪酬方案经审议通过[170] 人员情况 - 2022 - 06 - 30、2021 - 12 - 31、2020 - 12 - 31、2019 - 12 - 31员工人数分别为301、271、245、225人[181] - 2022年6月30日生产人员194人,占比64.45%;管理行政人员64人,占比21.26%;研发人员18人,占比5.98%;销售人员25人,占比8.31%[183] 业务情况 - 公司是从事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及专用助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186] - 报告期各期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99%以上[35] 研发与生产 - 2022年下半年建成异丙苯生产装置,可保障关键原材料供应,降低α - 甲基苯乙烯产品成本[198]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2%、2.06%、1.29%和3.09%[61]
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2023-03-01 17:1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30日,2020年11月3日变更为股份公司,注册资本14441.00万元[31] - 公司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及专用助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36]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孙秋新、金连琴、孙杰,三人合计持股比例85.17%[112] 财务数据 - 2019 - 2022年6月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4751.13万元、14936.69万元、13217.74万元、17607.29万元[27][58] - 2019 - 2022年各期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2%、2.06%、1.29%、3.09%[46] - 2019 - 2022年1 - 6月外销收入分别为6853.81万元、7264.60万元、14249.95万元和9612.6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12.67%、12.93%、18.82%和21.75%[73] - 报告期各期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4105.86万元、56190.51万元、75736.96万元和44202.85万元[194] 发行相关 - 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814.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00%,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9255.00万股[8][34]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拟上市的证券交易所和板块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8] - 本次发行完成后,预计募集资金到位当年受股本摊薄影响每股收益将下降[29] 风险提示 - 公司生产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较大[23] - 公司部分原材料及产品属危险化学品,可能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4] - 环保法规趋严或使经营成本增加或面临监管措施[26] 业务模式 -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特种单体采用连续式生产,专用助剂等采用批次生产[39] - 公司产品销售主要采用直销方式,少量采用贸易方式[40] 员工情况 - 2022 - 06 - 30员工人数为301人,2021 - 12 - 31为271人,2020 - 12 - 31为245人,2019 - 12 - 31为225人[183] - 2020年12月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授予80名员工205.00万股限制性股票[177] 未来展望 - 公司主要经营模式稳定,未来一定时期内不会重大变化[198] - 2022年下半年公司建成异丙苯生产装置,保障关键原材料供应[200]
江苏常青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2023-02-21 14:18
业绩总结 - 近三年及一期主营业务收入累计23.07亿元,净利润累计4.40亿元[42] -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96361.01万元、净利润19065.27万元、扣非净利润19006.4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07%、32.73%和31.33%[46] - 2023年1 - 3月预计营业收入20600.12 - 22768.56万元,变动率 - 4.20% - - 5.88%;预计净利润4417.90 - 4882.94万元,变动率 - 4.19% - - 5.89%;预计扣非净利润4420.20 - 4885.48万元,变动率 - 3.83% - - 6.30%[51] 用户数据 - 无相关内容 未来展望 - 本次发行完成后,预计募集资金到位当年公司每股收益将较上年度下降[28] - 2022年下半年建成异丙苯生产装置,可直接采购纯苯、丙烯生产异丙苯[199]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核心技术中特种单体相关技术已成熟应用于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批量生产,助剂相关技术已成熟应用于高分子新材料专用助剂批量生产[196]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无相关内容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制定上市后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满足条件下每年现金分配利润不少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10%[29] 财务数据 - 2019 - 2022年6月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4751.13万元、14936.69万元、13217.74万元和17607.29万元[26][57] - 2019 - 2022年6月末应收票据余额分别为10599.55万元、11708.12万元、14272.80万元和10954.37万元[58] - 2022 - 6 - 30资产总额85865.80万元,2021 - 12 - 31为80254.99万元,2020 - 12 - 31为62362.35万元,2019 - 12 - 31为54726.10万元[45] - 2022 - 6 - 3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73516.08万元,2021 - 12 - 31为65662.81万元,2020 - 12 - 31为51256.39万元,2019 - 12 - 31为32827.55万元[45] - 2022年1 - 6月营业收入44257.56万元,2021年度为75835.42万元,2020年度为56280.79万元,2019年度为54296.63万元[45] - 2022年1 - 6月净利润9024.74万元,2021年度为14363.54万元,2020年度为12843.69万元,2019年度为7743.59万元[45] - 2022 - 6 - 30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14.38%,2021 - 12 - 31为18.18%,2020 - 12 - 31为17.81%,2019 - 12 - 31为40.01%[45] - 2022年1 - 6月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09%,2021年度为1.29%,2020年度为2.06%,2019年度为3.32%[45] - 2021年现金分红1299.69万元,2019年为2238.00万元[45] -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4105.86万元、56190.51万元、75736.96万元和44202.85万元[193] - 报告期各期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9.59%、51.94%、52.59%和53.80%[194] - 报告期各期高分子新材料专用助剂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50%、38.29%、38.99%和37.84%[195] - 报告期各期其他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91%、9.77%、8.42%和8.35%[195] - 2019 - 2022年1 - 6月外销收入分别为6853.81万元、7264.60万元、14249.95万元和9612.6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12.67%、12.93%、18.82%和21.75%[72] - 2019 - 2022年1 - 6月汇兑损益分别为 - 27.57万元、377.22万元、273.15万元和 - 635.56万元[72] 公司概况 - 公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30日,股份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3日[30] - 公司注册资本为14441.00万元[30][73] - 本次发行全部为新股发行,原股东无公开发售股份[7][132] - 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814.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9255.00万股[7][33][118]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7] - 拟上市的证券交易所和板块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7]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7] 股权结构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孙秋新、金连琴、孙杰合计持股85.17%,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111] - 除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外,雷树敏持股11.83%[114] - 发行前公司总股本为14441.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增加至19255.00万股,发行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118] - 发行前有限售条件股份14441.00万股,占比100.00%;发行后为14441.00万股,占比75.00%;发行流通股4814.00万股,占比25.00%[118] - 发行前金连琴持股5765.01万股,占比39.92%;孙秋新持股4074.99万股,占比28.22%;孙杰持股2460.00万股,占比17.03%;雷树敏持股1708.00万股,占比11.83%[118] - 发行前严大景持股228.00万股,占比1.58%;河边草投资持股114.00万股,占比0.79%;谨阳投资持股91.00万股,占比0.63%[118] - 发行前前十名自然人股东合计持股14236.00万股,占比98.58%[122] 人员情况 - 2022 - 06 - 30、2021 - 12 - 31、2020 - 12 - 31、2019 - 12 - 31员工人数分别为301、271、245、225人[182] - 2022年6月30日生产、管理行政、研发、销售人员人数分别为194、64、18、25人,占比分别为64.45%、21.26%、5.98%、8.31%[184] - 2022 - 06 - 30社保缴纳人数259人,公积金缴纳人数263人[183][184] - 孙秋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出生于1966年8月[147] - 孙杰任董事兼董事会秘书,任期从2020.10开始,出生于1993年1月[147] - 胡建平任财务总监,任期从2021.03至2023.10,出生于1979年11月[147] - 沈旭任公司质量控制部总监,出生于1966年4月[155] - 曾繁馨任公司技术研发部副总监,出生于1984年1月,为江苏省“2019年度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双创人才[157] 风险提示 - 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公司经营业绩,主要原材料含纯苯、乙烯等[22] - 安全生产存在风险,虽采取措施但仍可能因操作或灾害致意外事故[23] - 环保方面若法规变严,公司成本或增加,不达标可能面临处罚[25] - 应收账款余额大,若客户经营变差,有无法收回风险[26] - 募集资金项目新增折旧可能影响公司盈利水平[27] - 公司所处行业面临监管及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安全生产等风险[65][6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