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鱼油软胶囊
icon
搜索文档
禹王生物赴港IPO:原材料依赖下的业绩隐忧
搜狐财经· 2025-11-19 20:53
公司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级精制鱼油供应商,2024年市场份额为8.1% [1] - 全球鱼油营养品行业前五大参与者占行业总收入32.4%,第二、三名市场份额分别为6.84%和6.34%,公司领先优势不显著,面临激烈竞争 [1] - 公司所在的全球精制食品级鱼油市场规模约为13.3亿美元,不足全球营养品行业总规模4676.1亿美元的1%,行业天花板较低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5.34亿元增至8.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4.81%;同期利润从6729.7万元增至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6.46% [2]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急转直下,收入同比下降27.13%至3.43亿元,期内利润同比下降74.01%至2276.4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核心产品精制鱼油收入同比下降42.49%至8984.9万元,鱼油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收入同比下降18.44%至2.49亿元 [3] 业务模式与客户结构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鱼油相关产品,报告期内该产品线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维持在97%以上,业务结构单一 [3] - 公司战略重心转向海外代工业务,2022年至2024年,来自非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从47.3%攀升至60.9% [4] - 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向第三方贸易公司销售,报告期内向贸易公司及药品批发商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在52.1%至62.4%之间 [8] - 公司未与客户订立长期采购合约,前五大客户中有两家为贸易公司,2025年上半年合计贡献收入占比11.63% [8] 自有品牌发展现状 - 公司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的收入占比不到3%,2024年该项收入为1729.7万元 [10] - 广告及市场推广开支持续增加,其占销售开支的比重从2022年的11.2%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8.9% [10] - 自有品牌市场反响平淡,截至2025年11月12日,天猫旗舰店粉丝约2.5万人,最畅销产品累计销量仅1000余份 [12] 原材料成本与毛利率波动 - 原材料成本占销售成本比例极高,报告期内维持在86.7%至89.9%之间,其中毛鱼油成本占比超70% [12] - 公司依赖进口毛鱼油,主要采购自秘鲁,其成本单价从2018-2021年的约25元/千克暴涨至2023-2024年的近70元/千克 [13] - 高纯度鱼油平均售价随之波动,从2022年的12.8万元/吨升至2024年的22.1万元/吨,又在2025年上半年骤降至13.3万元/吨 [13] - 因使用高价库存原料进行低价销售,精制鱼油毛利率从2023年的23%降至2024年的18.2%,并于2025年上半年大幅降至8.3%;公司整体产品毛利率从2023年的28.1%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0.7% [13][14] 现金流与资本运作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从上年同期的1.09亿元骤降至4232.2万元 [14]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3亿元,略高于1.20亿元的短期银行借款 [15] - 公司于2024年12月宣派股息高达3.2亿元,超出报告期内净利润总和3.17亿元,导致2024年末应付股息达1.22亿元 [16][17] - 此次分红是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的61.81%攀升至2024年的90.39%的重要原因之一 [18] - 公司计划将部分IPO募资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19]
禹王生物闯关港交所 鱼油产业内外承压
新浪财经· 2025-11-08 05:46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公司于10月2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与建银国际 [1]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级精制鱼油供应商,2024年市场份额达到8.1% [1] - 公司业务始于1989年,1994年推出“忘不了”牌3A脑营养胶丸,2000年成为国内首家获批生产DHA和EPA标准品的企业 [2] - 公司产品组合包括精制鱼油、超过3000种鱼油软胶囊和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该类产品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贡献了97%以上的收入 [2] - 为上市,公司于2025年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并于8月引入美国Bayland Health旗下的Velantra作为战略投资者,后者持股15% [3] - 控股股东刘汝萃及其控制实体共计持股56%,刘丕谨持股20.2%,刘锡潜持股8% [3]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5.3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32亿元,净利润从6729.7万元增长至1.25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减少27.02%至3.43亿元,利润同比减少74.01%至2276.4万元 [5] - 综合毛利率由2024年同期的29.6%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0.7%,主要因终端价格下跌及此前采购成本较高 [5] - 原材料成本占销售成本的比重较高,2025年上半年达86.7% [5] 市场地位与行业环境 - 公司连续三年位居中国鱼油软胶囊制造商销量榜首,2024年销量达48.7亿粒,超过行业第二至第五名总和 [4] - 全球鱼油营养品行业前五大品牌占2024年行业总收入的约32.4% [6] - 人用食品级鱼油市场规模在2024年反弹至11.2亿美元后,预计到2029年将逐渐恢复至9.9亿美元 [6] - 国内食品级鱼油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0.09亿元增长到2023年25.6亿元,但预计到2029年将下降到12.9亿元 [6] 运营与供应链 - 核心原料毛鱼油主要从秘鲁进口,供应链易受厄尔尼诺现象、秘鲁捕鱼配额政策等因素扰动 [5] - 公司销售渠道依赖第三方贸易公司,2022年至2024年通过贸易公司的销售收入占比超50% [6] -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升至22.7%,其中最大一家贸易商贡献了8.7%的营收 [7] - 公司存在“尚未按照法律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合规问题 [5] 品牌与销售渠道 - 公司自有品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占比较低,2025年上半年线上自营店及药房销售收入为900万元,占总收入的2.7% [7] - “忘不了”天猫旗舰店粉丝数为2.51万,旗下“小禹甄纯”淘宝企业店粉丝数仅100,远低于国际品牌 [7] - 与国际品牌相比,公司产品在消费者认知和品牌影响力上存在差距 [7][9]
“鱼油王”禹王生物冲港股,能补话语权短板?
新浪财经· 2025-11-06 08:12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食品级精制鱼油制品销量第一的企业,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为8.1% [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约5.34亿元增长至约8.31亿元,年内溢利从约0.67亿元增长至约1.25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13%至约3.4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74.01%至约0.23亿元 [3] - 公司2024年精制鱼油年产能达1.1万吨,鱼油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年产能达101.5亿粒胶囊/片,产能居行业之首 [4] 业务结构分析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两大业务:精制鱼油和鱼油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 [3] - 2022年至2024年,精制鱼油收入从1.96亿元增至2.58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36.7%波动至31.0% [3] - 同期,鱼油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收入从3.25亿元增至5.58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60.8%升至67.0% [3] - 2025年上半年,鱼油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收入占比进一步升至72.6% [3] - CDMO膳食补充剂产品业务是核心,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2.40亿元,占公司总收入70.0% [18]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0.7%,较上年同期减少8.9个百分点 [9] - 高纯度鱼油平均售价从2022年每吨12.8万元增至2024年每吨22.1万元,但销量从197吨降至140吨 [9] - 中纯度鱼油平均售价从2022年每吨7.3万元增至2024年每吨14.7万元,但销量从1381吨大幅降至596吨 [9] - 2025年上半年,高纯度鱼油平均售价为每吨13.3万元,销量50吨;中纯度鱼油平均售价为每吨7.4万元,销量454吨 [10] 市场与客户分布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海外市场,2022年至2024年非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从47.3%提升至60.9% [5] - 2025年上半年,非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为55.0% [5]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在17.5%至23.0%之间波动 [11] 成本结构与供应链风险 - 原材料成本是主要成本,2022年至2024年原材料成本占总销售成本比例分别为87.4%、89.9%和88.8% [6] - 主要原材料毛鱼油依赖进口,受秘鲁等主产地的年度捕捞配额、天气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 [9] - 2023年中国毛鱼油成本单价达历史峰值69.56元/千克,2024年略回落至66.89元/千克 [9] 自主品牌业务 - 公司拥有忘不了、小禹甄纯、金钥匙和中禹健康四大自主品牌,针对不同消费群体 [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45个自主品牌的膳食补充剂产品 [15] - 但自主品牌业务表现平平,报告期内C端收入占比均不及3% [15]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目前正冲刺港股主板上市,拟募集资金用于扩充新产能、生产线升级及品牌推广 [2] - 公司已完成二代接班,董事长刘汝萃及控制实体合计拥有公司约56%股权,业务重点聚焦代工 [17] - 2025年8月,公司引入美国顶级健康和营养企业Bayland Health的全资子公司Velantra成为股东 [17]
年赚8亿,“全球鱼油大王”禹王生物冲刺港股IPO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19:08
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25年10月2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和建银国际,并于11月3日委任中泰国际证券为整体协调人 [1] - 以2024年食品级精制鱼油及其制品销量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级精制鱼油供应商,市场份额为8.1% [4] - 在中国市场,公司自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位居鱼油软胶囊制造商销量榜首,2024年销量达48.7亿粒软胶囊,超过行业第二至第五名总和 [4] 财务表现与产品结构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5.3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32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3.43亿元,净利润为2276.4万元 [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由2024年的26%降至20.7%,主要由于毛鱼油价格下行及产品结构变化 [4] - 产品矩阵包括精制鱼油(2024年占总收入31.0%)、鱼油软胶囊及膳食补充剂(2024年占67.0%)以及药品及其他(2024年占2.0%) [4] 行业趋势与资金用途 - 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及老龄化趋势,高纯度鱼油需求持续增长,全球鱼油营养品市场份额高度集中,2024年前五大厂商占32.4% [5] - 公司通过主导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如《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原料目录-鱼油》)以扩大优势 [5] - IPO资金拟用于海外及中国产能扩建、高纯度鱼油生产线升级、品牌推广及营运资金,目标巩固全球市场地位并拓展宠物鱼油等新兴领域 [5] 潜在运营风险 - 公司自曝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欠缴社保及公积金超千万元,存在补缴及罚款风险 [7] - 2022-2023年部分银行贷款未按约定用途使用,涉及金额最高1.31亿元,虽已清偿但可能面临追溯处罚 [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两个年度通过不合规票据融资超2.23亿元,相关操作已停止但监管风险未消除 [7]
鱼油龙头冲刺港股IPO:净利下滑超七成,流动性面临考验
新浪财经· 2025-10-28 20:16
公司近期业绩表现 - 公司于近期向香港联交所提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此为禹王集团在资本市场的首次试水[2][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5.34亿元增长至8.32亿元,净利润从6729.7万元增长至1.25亿元,呈现快速上升趋势[5]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恶化,收入为3.43亿元,同比减少27.02%,净利润为2276.4万元,同比大幅减少74.01%[7]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8.6%下降至12.6%,同期毛利率由29.6%下滑至20.7%,主要因终端价格下跌及前期采购成本较高[7] - 行政开支增长显著,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8.39%至0.19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9%提升至5.4%,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大幅抬升[8] 业务结构与盈利能力分析 - 公司主营业务为精制鱼油和CDMO膳食补充剂,采用CDMO模式[2] - 业务结构失衡,对CDMO膳食补充剂的依赖度增加,其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9.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0%,而精制鱼油业务收入占比从36.7%降至26.2%[9] - 精制鱼油业务毛利率出现断崖式下降,从2024年上半年的24.7%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3%,严重拖累整体盈利[11] - CDMO膳食补充剂业务毛利率亦承压,从2024年上半年的31.8%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4.7%[13] - 鱼油软胶囊平均售价从2024年上半年的13.6万元/百万粒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9万元/百万粒,创2022年以来新低[13]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风险 - 原材料成本在销售成本中占比极高,2025年上半年达86.7%,其价格波动对盈利影响显著[13] - 精制鱼油原材料(毛鱼油)严重依赖进口,成本管理缺乏话语权,价格稳定性受秘鲁进口毛鱼油价格影响大[13] - 2018年以来国内毛鱼油成本快速增长,2023年及2024年成本单价达66元/千克以上,预计2025年将大幅回落,当前毛利率下降主要源自前期采购的高价原材料[11] 财务状况与流动性 - 公司面临流动性紧张,截至8月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4亿元,虽较上半年底的1.23亿元增加,但仍难以覆盖3.77亿元的流动负债[14] - 应收账款激增,2025年上半年达0.54亿元,远高于2024年的0.36亿元,并明显超过同期净利润[20] - 为开拓市场,公司给予客户高达60天的信贷期,导致信贷损失拨备增长,2025年上半年计提160万元,与去年全年持平[20] 行业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 - 全球食品级鱼油行业为成熟市场,增长放缓,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9.4亿美元下降至2022年的9亿美元,2024年反弹至11.2亿美元后预计将再度陷入低迷,至2029年预计恢复至9.9亿美元[16] - 国内食品级鱼油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0.0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5.6亿元后亦陷入萎缩,预计到2029年将下降至12.9亿元[18]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公司市场份额仅为8.1%,在激烈竞争下缺乏产品定价权[18] - 海外市场较为成熟,是公司主战场,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达55%,但面临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市场占比超10%[18] 客户依赖与经营风险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第三方经贸商,CDMO膳食补充剂业务上半年有52.1%的收入来自第三方渠道[18] - 与第三方贸易公司的合作关系存在不稳定性,不能保证现有合作条款的续订或维持,合作关系中断可能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9] - 公司坦言存在开拓新客户和维持现有客户的挑战,不能保证与其他贸易公司发展新关系[19]
“鱼油之王”利润大降,山东禹王生物客户少了170家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43亿元,同比下滑27.1%,净利润为2276.4万元,同比骤降74% [8]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28.1%高点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0.7%,创历史新低,主力产品精制鱼油毛利率从24.7%降至8.3% [9] - 原材料成本占销售成本比例较高,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87.4%、89.9%、88.8%及86.7% [9] 客户与市场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客户从310家降至190家,海外客户从240家降至190家,合计减少170家客户 [10] - 海外收入占比过半,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7.3%、53%、60.9%,2025年上半年略降至55% [11]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23%、17.5%、18%及22.7% [13] 业务与产品结构 - 精制鱼油、鱼油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是核心业务,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分别为97.5%、97%、98%及98.8% [13] - 公司掌握高纯度精制技术,精制鱼油EPA纯度最高可达98%,DHA纯度最高99% [13] - 公司拥有45个自主品牌的膳食补充剂产品,包括忘不了、小禹甄纯、金钥匙和中禹康健四大品牌 [16] 行业地位与产能 - 以2024年食品级精制鱼油及其制品销量计,公司市场份额达8.1%,位居全球第一,销量为10,900吨 [6][18] - 2024年公司精制鱼油产能达到11,000吨,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年产能达101.5亿粒 [18] - 全球食品级精制鱼油市场前五大企业合计收入占比约32.4%,行业竞争格局分散 [18] 战略发展与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刘汝萃及其控制的实体,合计持股56%,刘丕谨、刘锡潜分别持股20.21%及8% [16] - 2025年8月,美国膳食补充剂巨头Bayland Health旗下Velantra以1940万美元入股公司,持股15%,成为最大第三方股东 [18] - 公司计划将上市募资用于扩充国内外产能、并购及研发,重点开发高纯度鱼油及植物性DHA/EPA技术,并在美国建立品牌 [19]
禹王生物递表港交所 主要产品毛利率下滑
中国证券报· 2025-10-24 07:15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禹王生物营养有限公司于10月2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主要业务为开发、生产和销售精制鱼油、鱼油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 [1] 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5.3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32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7.1%至3.43亿元 [2][4] - 净利润从2022年的约6729.7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1.25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为2276.4万元 [1][2] - 经调整净利润率(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在2022年至2024年间维持在12.6%至15.4%之间,但2025年上半年降至10.3% [3] 产品与市场地位 - 精制鱼油、鱼油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是公司核心产品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占总收入比例从97.5%提升至98.8% [3] - 以2024年销量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级精制鱼油供应商,市场份额为8.1% [2]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上半年精制鱼油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24.7%大幅下降至8.3% [5] - 2025年上半年鱼油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31.8%下降至24.7% [5] - 毛利率下滑主要由于公司使用了在价格下跌前以较高价格采购的毛鱼油 [5] 客户与销售渠道 - 公司客户包括膳食补充剂品牌商、鱼油产品生产商、贸易公司、药品批发商及消费者 [6]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在17.5%至23%之间 [6] - 公司收入有较大比例来自海外市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非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从47.3%提升至55% [8] 成本结构与风险因素 - 原材料成本是销售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占比在86.7%至89.9%之间 [10] - 公司产品售价和原材料采购价受全球市场价格、供求关系、国际经济状况等多重因素影响 [9] - 原材料价格,特别是毛鱼油价格的显著波动,可能对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9][10]
禹王生物递表港交所,主要产品毛利率下滑
中国证券报· 2025-10-24 07:14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禹王生物营养有限公司于10月2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1] - 公司主要业务为开发、生产和销售精制鱼油、鱼油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 [1]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级精制鱼油及其制品供应商,以2024年销量计市场份额为8.1% [2] 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5.3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32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7.1%至3.43亿元 [1][3][4]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6729.7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25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为2276.4万元 [1][3]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率为10.3%,低于2024年同期的18.6% [3] 产品结构与盈利能力 - 精制鱼油、鱼油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是核心产品线,近四年收入占比均超过97% [3] - 2025年上半年精制鱼油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24.7%大幅下降至8.3% [5] - 2025年上半年鱼油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31.8%下降至24.7% [5] - 毛利率下滑主要由于公司使用了在价格下跌前以较高价格采购的毛鱼油存货 [5] 客户与市场分布 - 公司客户包括膳食补充剂品牌商、鱼油产品生产商、贸易公司及药品批发商 [6] -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0.78亿元,占总收入的22.7% [6] - 公司收入有相当大比例来自海外市场,2025年上半年非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为55% [8] 成本结构与经营风险 - 原材料成本是销售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近四年占比均超过86% [9] - 原材料价格波动,特别是毛鱼油价格的波动,对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有显著影响 [9] - 产品价格受全球市场价格、供求关系、国际经济状况及政府监管等多种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 [9]
禹王生物赴港IPO:突击“清仓式分红”3.2亿元全流向实控人家族 违规融资安排累计超4亿元却“...
新浪财经· 2025-10-23 19:0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0.23亿元,同比大降74.01%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3.43亿元,同比下降27.13%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0.7%,较2024年全年的26%出现下滑 [3] - 2022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67亿元、1.02亿元、1.25亿元,累计为2.94亿元 [3][8] 核心产品价格与销量 - 高纯度鱼油2025年上半年单价为133千元/吨,较2024年同期的323千元下降58.82% [4] - 中纯度鱼油2025年上半年单价为74千元/吨,较2024年同期的158千元下降53.16% [4] - 低纯度鱼油2025年上半年单价为45千元/吨,较2024年同期的78千元下降42.31% [4] - 鱼油软胶囊2025年上半年单价为99千元/百万颗,较2024年同期的155千元下降36.13% [4] 资产负债与分红情况 -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0.39%,2025年上半年仍为83.24% [1][6] - 公司在2024年12月宣派股息3.2亿元,超过2022至2024年累计净利润2.94亿元 [1][8] - 3.2亿元分红全部流入实控人家族,且2024年末公司净资产仅为0.41亿元 [1][9] 行业市场状况 - 2020年至2024年食品级鱼油全球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76% [5] - 招股书预测2025年至2029年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65% [5] - 以2024年销量计,公司是全球最大食品级精制鱼油供应商,市场份额为8.1% [3] 销售渠道与客户 - 2022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对贸易公司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为53.5%、62.4%、58.1%、52.1% [5] - 同期,公司拥有的贸易公司及药品批发商客户数量分别约为200名、230名、260名、220名 [5] 公司内控问题 - 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期间,公司违法票据融资金额累计1.59亿元 [2][10] - 报告期内,公司偏离贷款资金预定用途的金额累计2.42亿元 [2][12] - 公司将违规融资的责任归咎于财务经理,称其提供了“不妥建议” [2][12][13]
禹王生物赴港IPO:突击“清仓式分红”3.2亿元全流向实控人家族 违规融资安排累计超4亿元却“甩锅”财务经理
新浪证券· 2025-10-23 19:0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3.43亿元,同比下降27.13%,净利润为0.23亿元,同比下降74.01% [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5.34亿元、6.61亿元、8.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7亿元、1.02亿元、1.25亿元 [3]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25.4%波动至2025年上半年的20.7%,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显著下滑 [3] 核心产品价格与销量 - 高纯度鱼油2025年上半年平均售价为每吨/百万颗133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323千元下降58.82% [4][5] - 中纯度鱼油2025年上半年平均售价为每吨/百万颗74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58千元下降53.16% [4][5] - 低纯度鱼油2025年上半年平均售价为每吨/百万颗45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78千元下降42.31% [4][5] - 鱼油软胶囊2025年上半年平均售价为每吨/百万颗99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55千元下降36.13% [4][5] 资产负债与分红 - 公司资产负债率2024年高达90.39%,2025年上半年为83.24% [1][7] - 公司在2024年12月宣派股息3.2亿元,该金额超过2022-2024年度净利润之和2.94亿元,且相当于2024年末净资产0.41亿元的近8倍 [1][9][10][11] - 3.2亿元分红全部流向由刘汝萃、刘丕谨及刘锡潜控制的实控人家族 [11] 行业市场状况 - 2020年至2024年食品级鱼油的全球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6.76% [5] - 预计2025年至2029年食品级鱼油的全球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6.65% [5] - 以2024年销量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级精制鱼油供应商,市场份额为8.1% [3] 客户依赖与内控问题 - 2022-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贸易公司的销售额占同期收入比例分别为53.5%、62.4%、58.1%、52.1% [6] - 报告期内公司违法票据融资金额合计1.59亿元,偏离贷款资金预定用途金额累计2.42亿元,两项违规合计超4亿元 [2][12][13] - 公司将违规融资原因归咎于财务经理的不妥建议,并表示不熟悉相关监管规定 [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