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仓式分红
icon
搜索文档
禹王生物赴港IPO:突击“清仓式分红”3.2亿元全流向实控人家族 违规融资安排累计超4亿元却“...
新浪财经· 2025-10-23 19:0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0.23亿元,同比大降74.01%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3.43亿元,同比下降27.13%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0.7%,较2024年全年的26%出现下滑 [3] - 2022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67亿元、1.02亿元、1.25亿元,累计为2.94亿元 [3][8] 核心产品价格与销量 - 高纯度鱼油2025年上半年单价为133千元/吨,较2024年同期的323千元下降58.82% [4] - 中纯度鱼油2025年上半年单价为74千元/吨,较2024年同期的158千元下降53.16% [4] - 低纯度鱼油2025年上半年单价为45千元/吨,较2024年同期的78千元下降42.31% [4] - 鱼油软胶囊2025年上半年单价为99千元/百万颗,较2024年同期的155千元下降36.13% [4] 资产负债与分红情况 -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0.39%,2025年上半年仍为83.24% [1][6] - 公司在2024年12月宣派股息3.2亿元,超过2022至2024年累计净利润2.94亿元 [1][8] - 3.2亿元分红全部流入实控人家族,且2024年末公司净资产仅为0.41亿元 [1][9] 行业市场状况 - 2020年至2024年食品级鱼油全球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76% [5] - 招股书预测2025年至2029年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65% [5] - 以2024年销量计,公司是全球最大食品级精制鱼油供应商,市场份额为8.1% [3] 销售渠道与客户 - 2022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对贸易公司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为53.5%、62.4%、58.1%、52.1% [5] - 同期,公司拥有的贸易公司及药品批发商客户数量分别约为200名、230名、260名、220名 [5] 公司内控问题 - 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期间,公司违法票据融资金额累计1.59亿元 [2][10] - 报告期内,公司偏离贷款资金预定用途的金额累计2.42亿元 [2][12] - 公司将违规融资的责任归咎于财务经理,称其提供了“不妥建议” [2][12][13]
禹王生物赴港IPO:突击“清仓式分红”3.2亿元全流向实控人家族 违规融资安排累计超4亿元却“甩锅”财务经理
新浪证券· 2025-10-23 19:0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3.43亿元,同比下降27.13%,净利润为0.23亿元,同比下降74.01% [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5.34亿元、6.61亿元、8.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7亿元、1.02亿元、1.25亿元 [3]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25.4%波动至2025年上半年的20.7%,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显著下滑 [3] 核心产品价格与销量 - 高纯度鱼油2025年上半年平均售价为每吨/百万颗133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323千元下降58.82% [4][5] - 中纯度鱼油2025年上半年平均售价为每吨/百万颗74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58千元下降53.16% [4][5] - 低纯度鱼油2025年上半年平均售价为每吨/百万颗45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78千元下降42.31% [4][5] - 鱼油软胶囊2025年上半年平均售价为每吨/百万颗99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55千元下降36.13% [4][5] 资产负债与分红 - 公司资产负债率2024年高达90.39%,2025年上半年为83.24% [1][7] - 公司在2024年12月宣派股息3.2亿元,该金额超过2022-2024年度净利润之和2.94亿元,且相当于2024年末净资产0.41亿元的近8倍 [1][9][10][11] - 3.2亿元分红全部流向由刘汝萃、刘丕谨及刘锡潜控制的实控人家族 [11] 行业市场状况 - 2020年至2024年食品级鱼油的全球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6.76% [5] - 预计2025年至2029年食品级鱼油的全球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6.65% [5] - 以2024年销量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级精制鱼油供应商,市场份额为8.1% [3] 客户依赖与内控问题 - 2022-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贸易公司的销售额占同期收入比例分别为53.5%、62.4%、58.1%、52.1% [6] - 报告期内公司违法票据融资金额合计1.59亿元,偏离贷款资金预定用途金额累计2.42亿元,两项违规合计超4亿元 [2][12][13] - 公司将违规融资原因归咎于财务经理的不妥建议,并表示不熟悉相关监管规定 [2][13][15]
成本涨、价格跌、渠道堵,东阿阿胶或陷入“三面夹击”
华夏时报· 2025-10-11 18:36
股价表现与市场信心 - 公司2025年一季报公布营收净利双增长后,股价反而遭遇跌停,自4月22日至10月10日股价从约60元/股跌至47.38元/股,累计跌幅20.91%,最大回撤25.53% [3][4] - 同期Wind医药生物指数上涨25.8%,公司股价走势与行业趋势形成鲜明反差 [5] - 尽管公司在2025年8月末公布上半年分红方案,每10股派现12.69元,总额约8.17亿元,占净利润99.94%,但派息日后至10月10日股价进一步累计下跌近6% [7] 财务策略与资本配置 -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类现金资产达87亿元,占总资产68%,但将99.94%的净利润用于分红,而非加大研发投入 [7][8] - 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高达13.19亿元,而研发费用仅为1.38亿元,呈现营销驱动模式 [8] - 专家观点认为,对比片仔癀分红率50%且研发投入8%,公司的高分红策略显得短视,缺乏对创新的投入 [7][8] 产品结构与收入依赖 - 2025年上半年阿胶及系列产品实现营收28.4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高达93.24%,较2022年的91.5%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单一化趋势加剧 [9] - 核心产品阿胶块、复方阿胶浆贡献超80%收入,新品如"皇家围场1619"等2024年销售额不足千万元,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9] 盈利能力与成本压力 - 2025年上半年阿胶及系列产品毛利率为74.83%,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为2023年以来首次同比下滑 [10] - 二季度毛利率72.49%,环比一季度下降0.64个百分点,毛利率连续两个季度下滑 [10] - 毛利率下滑受竞争压力和成本压力共同影响,其中活驴收购价从去年每斤最高31元涨至今年48元,涨幅超过50% [11][12][13] 行业环境与市场需求 - 阿胶行业规模自2018年的350亿元缩减至2023年的280亿元,需求萎缩背后存在"价格虚高"与"功效争议"两大关键因素 [23] - 亳州药市东阿阿胶价格从2020年最高3100元/公斤下跌至2025年10月的2600元/公斤,终端价格处于下跌趋势 [17][18] - 国内驴存栏量从20世纪50年代1100多万头下降至2024年的129万头,降幅超八成,每年出栏驴70万-80万头,但消费需求约200万头,市场缺口超过60% [15][16] 运营效率与渠道状况 -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存货规模9.2亿元,存货周转天数198天,同比增加12天,环比2024年同期186天放缓,存货流转速度下滑 [19] - 2025年一季度应收账款激增583.32%至5.41亿元,二季度末降至1.85亿元,但仍远高于2024年的7900万元 [20] - 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增速从一季度的18.24%骤降至2.91%,引发对终端需求疲软和渠道压货的担忧 [21][22]
信华信技术港股IPO:递表前夕“清仓式”分红“掏空”利润 账上躺着9亿元现金还要上市融资 关联交易疑云笼罩
新浪证券· 2025-09-22 16:42
公司基本情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信华信技术国际有限公司,专注于向日本市场提供定制化软件开发、标准化软件产品及服务以及应用程序托管服务 [2] - 按2024年来自日本客户的收入计,公司在日本软件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市场的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向日本市场提供软件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最大提供商 [2] - 公司最初是华信股份(832715NQ)针对日本和海外业务独立营运的业务部,自2022年11月以来通过一系列重组与华信股份的业务分开并独立出来 [2] 股权结构与股东信息 - 截至递表,控股股东华信股份持有公司869%股份,另外两名股东伊藤忠香港、大和总研分别持股86%、45% [1][3] - 伊藤忠香港是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TYO:8001)的全资子公司,大和总研是东京及名古屋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大和证券集团(TYO:8601)的全资子公司 [3] - 2024年2月,伊藤忠香港以现金对价161亿港元认购公司750万股股份,约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86%;同年9月,公司以约7830万元收购大和总研持有的讯和香港其余251%权益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632亿元、1925亿元、1802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978亿元,同比增长1584% [8]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82亿元、270亿元、202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87亿元,同比增长19944% [8] - 收入高度依赖日本市场,报告期内来自日本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63%、898%、926%及95%,呈持续上升趋势 [8] - 中国业务规模逐年萎缩,各报告期收入分别为223亿元、193亿元、124亿元及43628万元,收入占比从136%大幅下滑至45% [8] 关联交易与客户集中度 -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大股东及主要客户大和总研及其子公司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47亿元、290亿元、290亿元及161亿元,分别占当期总收入的1513%、1506%、1609%及1646%,2022至2024年该客户始终是公司最大客户 [14] - 控股股东华信股份不仅是公司客户,也是五大供应商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向华信股份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23亿元、4970万元、1820万元及510万元,采购金额分别为38475万元、30712万元、9945万元及3431万元 [14][15] - 公司的五大客户(如NEC、日立、NTT DATA等)均为控股股东华信股份的大股东,并向华信股份派驻董事及监事,形成复杂的交叉持股和任职关系 [17][19][20] 上市申请与公司治理问题 - 公司第二次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及大和证券,大和证券与大和总研同属大和证券集团控制 [1][6] - 证监会于8月28日接收公司备案材料,截至9月19日备案状态为"补充材料" [12] - 递表前夕公司进行大举"清仓式"分红,2022至2024年公司及子公司向华信股份现金分红合计251亿元,占期间净利润总和的3838%,其中2024年现金分红高达233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11535% [9][10] - 尽管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906亿元,且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良好,公司仍寻求上市融资,引发对其上市目的和独立性的质疑 [13]
【解析】高额银行存款之下的IPO融资需求为哪般
搜狐财经· 2025-08-27 08:35
文章核心观点 - 高额银行存款与大规模IPO融资需求并存的现象可能由资金时间周期错配、大额分红监管及潜在财务风险等因素导致 需结合商业惯例和穿透式核查综合分析 [1][2][4] 资金时间周期错配 - 财务报表静态局限性导致银行存款余额无法反映企业全年自由流动资金状况 [2] - 中高端数控机床企业案例显示:下游客户回款周期达3-12个月且采用商业票据结算 而上游供应商要求款到发货 形成单方垫资压力 [2] - 经营性现金流长期流出状态下 资金时间周期差异使融资需求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2][3] 大额分红监管 - "清仓式分红"指IPO申报前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80% 或超50%且金额超3亿元 同时补流募资占比超20% [4] - 2024年交易所新规将此类分红纳入负面清单 重点关注募资补流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4] 潜在财务风险 - 高额银行存款可能隐含股东资金占用、关联方挪用等风险 资金实际无法用于日常经营 [4] - 财务造假可能导致"存贷双高"异常现象 即虚增账面存款同时对外融资 [4] - 部分存款实为保证金或监管资金 处于冻结状态 [4] - 审计需通过账户清单、银行流水和询证函进行穿透式核查 超越固定程序以识别潜在风险 [4]
卓创资讯筹划港股上市前连续两年“清仓式”分红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财报“打架”
新浪证券· 2025-08-22 17:10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75%至17114.88万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72%至3514.12万元 [1][11] - 公司A股上市不足三年即筹划港股IPO 但IPO募投项目多次延期且存在大额闲置资金理财 港股募资必要性存疑 [1][2][5][10] - 公司在港股IPO前实施清仓式分红 2022-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28238.06万元 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达156.08% [2][4] - 公司财务数据存在矛盾 2024年与2025年半年报中研发支出披露差异达1972万元 会计基础规范性受质疑 [11][12][13][14][1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114.88万元 同比增长15.75% [1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514.12万元 同比下降10.72% [1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3206.69万元 同比下降6.48% [11]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累计18092.08万元 [4] 分红政策 - 2023年现金分红12300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236.24% [2][4] - 2024年现金分红11138.06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157.97% [2][4] - 三年累计分红28238.06万元 超出同期净利润10145.98万元 [4] 募投项目进展 - 大宗商品大数据平台项目投资进度48.55% 延期至2027年6月30日 [6][7][10] - 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价格标杆系统研发项目投资进度92.05% 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6][7][10] - 原定2023年6月30日达到预定使用状态 已两次延期 [5][6][7] 资金管理 - 2025年4月公告拟使用不超过2.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理财产品余额1.87亿元 [10] 财务数据差异 - 2025年半年报披露2024年上半年研发支出1145.81万元 [11][12] - 2024年半年报显示同期研发支出3118.02万元 差异1972.21万元 [12][13] - 差异主要源于资本化研发支出1972.21万元未在2025年报表中披露 [13][14] - 2024年年报研发支出2288万元 较半年报减少830万元 [15] 会计处理问题 - 数据资源会计处理前后不一致 2024年半年报将1972.21万元研发支出资本化 [13][15] - 未遵循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关于存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的科目划分要求 [15][16] - 未对财务数据差异作出解释说明 [15]
“清仓式分红”背后的资源配置隐忧 成大生物左手用超募资金补流右手大额分红
新浪证券· 2025-08-15 16:10
上市公司分红政策与市场影响 - 2024年新"国九条"政策强化上市公司分红监管 推动分红规模与频次创新高 沪深两市3755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 总额达2.4万亿元 较2023年分别增长11.7%和14.7% [1] - 生物医药行业出现"清仓式分红"现象 498家上市公司中43家分红比率超90% 其中32家分红比例超过100% 部分公司业绩下滑但分红力度未减 [1] 成大生物具体案例分析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6.76亿元同比下降4.22% 归母净利润3.43亿元大幅下降26.42% 营收与净利润连续三年同比下降 [2] - 盈利能力持续减弱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87.11%/83.65%/82.94% 连续三年下降 应收账款周转率1.55次显著低于行业均值6.6次 [2] - 仍实施高比例现金分红 2024年分红总额3.29亿元 分红比例高达96.06% 第一大股东辽宁成大持股54.67% 超半数分红进入大股东口袋 [2] 超募资金与分红关联性 - 公司2021年科创板IPO募集资金45.81亿元 超募资金达23.01亿元 截至2024年末已使用13.8亿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3] - "左手补流 右手分红"操作扭曲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超募资金本应用于企业发展 却成为大股东套现捷径 背离服务实体经济初衷 [3] 高比例分红潜在问题 - "清仓式分红"将几乎全部或超出净利润进行分配 以未来发展与风险储备为代价换取短期套现 [3] - 实控人高持股比例下 高分红成为大股东快速回笼资金渠道 公司基本面持续走弱时可能损害中小股东与公司长远利益 [3]
“清仓式分红”敲响可持续发展警钟 义翘神州左手补流右手分红成实控人套现捷径?
新浪证券· 2025-08-15 16:10
上市公司分红总体态势 - 2024年沪深两市共有3755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 较2023年增长11.7% [1] - 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 较2023年增长14.7% [1] - 新"国九条"政策强化分红监管要求与激励力度 推动分红规模与频次创历史新高 [1] 生物医药行业高分红现象 - 生物医药行业498家上市公司中43家2024年分红比率超90% 其中32家分红比例超过100% [2] - 行业出现"清仓式分红"现象 部分公司现金储备不充裕且经营业绩连年下滑 [2] 义翘神州案例具体分析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6.1亿元同比下降5.06% 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3.13% [2] - 销售毛利率连续三年下降:2022-2024年分别为85.03%/82.06%/73.29% 同期行业毛利率由68.57%增至68.94% [2] - 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1.22亿元 分红比例达99.76% [2] - 2021-2023年累计分红11.94亿元 各年分红比例分别为94.44%/85.24%/98.22% [2] - 实控人谢良志持股53% 2021-2024年通过分红获益近7亿元 [2] 资金储备与超募资金使用 -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2年58.02亿元降至2024年39.49亿元 两年减少约20亿元 [3] - IPO超募资金达38.24亿元 总募集资金净额47.24亿元 [3] - 超募资金中39.28亿元(83.15%)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2021年11.45亿元/2022年22.9亿元/2024年4.93亿元 [3] 清仓式分红潜在问题 - 高分红削弱公司再投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能力 掏空风险储备资金 [1][3] - 超募资金本应用于企业发展 却成为大股东套现捷径 扭曲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4] - 在公司基本面持续走弱情况下 高比例分红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和公司长远利益 [4]
“清仓式分红”敲响可持续发展警钟 合富中国大股东三年套现7500万
新浪证券· 2025-08-15 16:10
上市公司分红总体态势 - 2024年沪深两市共有3755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 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 分红公司数量和金额较2023年分别增长11.7%和14.7% [1] - 新"国九条"及系列政策强化对优质公司分红的监管要求与激励力度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分红规模与频次 [1] 生物医药行业高分红现象 - A股498家上市生物医药公司中 2024年年度分红比率超90%的公司达43家 其中32家分红比例超过100% [2] - 部分高分红公司现金储备不充裕且经营业绩连年下滑 [2] 合富中国案例具体分析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9.39亿元同比下降14.05% 归母净利润2756.6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1.58% [2] - 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 2022年上市次年即开始下降 至今净利润整体降幅达66.7% [2] - 2024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7.38亿元 占总资产49.4% 占流动资产57.16%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3年244.88天提升至283.29天 [2] - 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0.52亿元 分红比例高达187.72% 2022-2023年合计分红0.84亿元 分红比例分别为72.18%和50.61% [2] - 第一大股东合富(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55% 2022-2024年三年间通过分红获益约7500万元 [3] - 2024年大额分红后 2025年3月将募投项目结项剩余募集资金5358.1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3] 清仓式分红潜在风险 - 高分红策略削弱公司用于再投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补充营运资金以及抵御风险的自有资金储备 [1] - 当分红资金主要来源于IPO时形成"左手补流 右手分红"操作 扭曲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3] - 在实控人持股比例高情况下 高比例分红成为大股东快速回笼资金的主要渠道 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和公司长远利益 [3]
奥克斯电气赴港IPO:线上口碑一般?份额下滑 上市前有无压货冲业绩
新浪证券· 2025-07-25 19:27
核心观点 - 奥克斯电气赴港IPO看似业绩高增长,但现金流恶化,增长质量存疑 [1] - 销售返利激增可能反映渠道压货冲业绩,2024年返利金额较2022年增长88.3% [12] - 高负债背景下上市前清仓式现金分红37.94亿元,募资必要性受质疑 [1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42亿元、24.87亿元、29.10亿元,净利润率7.4%、10.0%、9.8% [2] - 2022-2024年经营现金流分别为40.04亿元、46.31亿元、25.18亿元,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5.8亿元 [15] - 2024年资产负债率84.1%,显著高于同行(美的62.33%、格力59.19%、海尔61.6%) [16] 市场份额与销售结构 - 2024年全球空调市场份额7.1%,但线上份额持续下滑:2024年线上经销占比18.9%(2023年为20.2%),线上直销占比3.5%(2023年为3.9%) [5][6] - 2025年1-6月线上空调市场份额跌至第7名(6.39%),均价同比下降5.94%至2080元 [5] - 家用空调销量从2022年1020万台增至2024年1710万台,但均价从1698元降至1517元 [13] 运营风险 - 应收账款大幅增长:2022年14.28亿元→2024年30.03亿元→2025年一季度47.65亿元 [10]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62.1天增至2025年一季度67.8天,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5.2天增至37.4天 [17] - 线上投诉集中反映质量问题(如新机不制冷)、售后服务差、虚假宣传(能效等级造假) [7][9] 公司治理 - 实控人郑坚江家族通过控股公司持有96.36%投票权,2024年37.94亿元分红主要流向家族企业 [18] - 上市募资用途包括研发、智能制造升级及渠道拓展,但高额分红与募资需求形成矛盾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