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LED

搜索文档
京东方:三季度继续坚持按需生产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21 16:19
LCD行业供需动态 - 行业平均稼动率2024年11月回升,2025年一季度保持在80%以上,二季度因终端需求降温主动下调,三季度将灵活调整产线负荷并坚持"按需生产"以应对需求波动 [1] 柔性AMOLED业务进展 - 实现对手机Top品牌全覆盖,LTPO、折叠等高端产品占比快速提升,同步布局车载、IT等中尺寸创新应用 [1] - 成都第8.6代AMOLED生产线于5月20日提前4个月启动工艺设备搬入,进入运营阶段 [1] 创新技术布局 - 钙钛矿中试线产出行业首片2.4m×1.2m光伏电池样品,转化效率达领先水平 [3] - 玻璃基封装技术实现高深宽比板级样品交付 [3] 财务与折旧情况 - 2024年折旧额约380亿元,同比增加,主因成都、绵阳、重庆三条第6代AMOLED产线全部转固 [3] - 北京、合肥、重庆、福州四条8.5代LCD生产线已全部折旧到期,预计2025年折旧见顶后盈利水平将改善 [3] 未来资本开支方向 - LCD扩产高峰已过,未来投资聚焦半导体显示主业,并向物联网创新、传感、MLED和智慧医工四大领域延伸 [3]
维信诺(002387) - 2025年6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7 16:28
公司基本情况 - 维信诺是全球领先的新型显示整体解决方案创新型供应商,聚焦新型显示业务,研发、生产和销售小尺寸 AMOLED、中尺寸显示器件及 Micro - LED 显示屏,应用领域广泛 [2] - 公司与荣耀、小米等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头部品牌终端厂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2] 财务情况 -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15 亿元,毛利率持续修复 [2] AMOLED 市场前景 - 2023 年至 2028 年,预计 IT 产品 AMOLED 面板出货年复合增长率达 56%,车载显示 AMOLED 面板出货年复合增长率达 49%,中尺寸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3] - AMOLED 全球市场处于高速扩张期,小尺寸领域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尺寸应用迎来增长拐点 [2][3] ViP 技术情况 - 公司参股的合肥维信诺布局的 ViP 技术,具有无精密金属掩模版、独立像素、高精度特点 [4] - 通过 69%的高开口率设计和 Tandem 叠层架构,可实现面板亮度提升 4 倍或使用寿命延长 6 倍,实现 1700ppi 超高分辨率和更好色彩表现 [4] - 重构器件底层架构,水氧阻隔能力提升 3 倍,解锁异形切割和透明显示等创新应用形态 [4] - 搭载 ViP 技术的产线能在单一厂房生产 1 英寸到 80 英寸多种类应用,提升产线运营效率,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 [4][5] - ViP 技术已推出手表、手机以及中尺寸全系列展品,正快速推进量产 [5] 重大资产重组情况 - 公司正在持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近期公告了更新后的相关材料 [5] - 交易对方承诺在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后,于 2028 年 12 月 31 日前,不会减持通过本次交易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 [5]
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
36氪· 2025-06-26 18:15
半导体行业并购趋势 - 自证监会发布"并购6条"后,半导体领域并购交易升温,出现多笔引人注目的交易,如晶丰明源收购易冲科技、概伦电子收购成都锐成芯微、海光信息收购中科曙光等[4] - 行业出现PE/VC利用产业平台发起并购的新模式,如武岳峰通过致能工电平台收购中颖电子[5] - 半导体产业链并购整合已进入多点开花阶段[4] 中颖电子交易细节 - 中颖电子控股股东威朗国际及Win Channel Ltd转让14.20%股份给致能工电,交易总价12.45亿元,转让价格25.677元/股,较停牌前溢价20%[7][8][9] - 致能工电还将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另外9.2%股份,合计掌控23.4%表决权[9] - 交易完成后公司实控人由创始人傅启明变为致能工电,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9] 中颖电子经营状况 - 公司市值从2021年高峰250亿缩水至80亿左右[10]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02亿、13亿、13.43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亿、1.86亿、1.34亿,连续下滑[11] - 2024年毛利率33.6%创17年新低,2024Q1进一步降至32.1%[11] - 传统家电MCU业务占比81%但增长乏力,车规级MCU新业务进展缓慢[11] 致能工电背景与战略 - 由上海国资、徐州国资和武岳峰科创合作设立的产业平台,已投资7家半导体公司[5][15] - 2024年营收2.06亿,主营业务亏损0.81亿,但投资组合升值带来1亿收益[16] - 总资产51.7亿中76.52%为金融资产,实质已相当于投资机构[17] - 投资标的聚焦汽车半导体领域,如恒泰柯、芯路通讯、泰矽微等[20] 武岳峰投资模式创新 - 通过公司模式而非基金模式主导并购,可解决存续期限制、提供持续现金流、更好绑定各方利益[24] - 管理500亿基金,投资200余家公司,曾主导收购芯成半导体(ISSI)[23] - 与临芯投资、兴橙资本等机构共同探索"创始人模式",投资人亲自操刀下场创业[26][27] 产业协同与未来展望 - 收购中颖电子后将形成"家电+工业+汽车"三场景MCU产品矩阵[21] - 产业协同空间支撑20%溢价收购[21] - 半导体投资进入下半场,机构通过长期经营探索新可能性[5][27]
为产业生态注入强劲动能 成都产投集团投资引领再发力
搜狐财经· 2025-06-18 16:40
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成果 - 成都产投集团签约"星算计划"全球总部及链主基金、航发成发发动机增资2个重大项目 [1] - 出资10亿元助力航发成发增资扩股,推动产品研发及核心能力建设,带动复合材料、精密制造等产业链升级 [1] - 累计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招引超60个,带动项目总投资约4000亿元 [1][6]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 招引海光信息、士兰微等链主企业和奕成科技、莱普科技等重要环节项目,配合招引比亚迪半导体项目 [2] - 参与国家大基金二期、国家制造业基金组建,争取重大项目返投成都超100亿元 [2] - 招引京东方(4.5代LCD、8.6代LCD、8.6代AMOLED)、深天马等链主企业,引入路维光电、神光光学等配套项目 [2] - 成都辰显光电点亮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正牵头制定全球首个Micro-LED阵列国际标准 [2][6] 装备制造业布局 - 陪伴中航无人机、航发成发、成飞民机等本土链主成长,助力国产大飞机C919发展 [3] - 培育国产轴流压缩机、先进大燃机等高端动力装备,加快燃气轮机产业化应用 [3] - 成都科能工业透平装备及燃机核心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启动建设,预计年产值50亿元以上,带动产业集群规模达100亿元以上 [3] 新能源与绿色转型 - 支持通威金堂增产扩产,招引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引进璞泰来等正负极关键主材项目 [5] - 深化与四川石化、川西气田投资合作,联合东方电气设立氢能专项基金,投资东方氢能等龙头企业 [5] - 联合中核集团实施中国聚变项目,加速商业化进程 [5] - 招引上海犀重、盘毂动力等域外优质企业,实现新能源商用整车总部"零突破"和核心驱动电机"补短板" [5] 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 - 投资引育沃飞长空"飞行汽车"、中航智"空中巴士"、腾盾"混江龙"两栖无人机等项目 [5] - 招引星际荣耀建设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生产总部基地 [5] - 国星宇航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入轨 [4][5] 产业园区与资本运作 - 围绕"3+22+N"产业园区,投资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0余家 [6] - 覆盖全市12条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25个国家省级产业园区 [6] - 投资布局国内"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500余户,孵化24家本地企业成功上市 [6] - 推动永新医疗、嘉兆电子等近100家科技企业来蓉发展 [6] - 加快推进重产基金三期组建,支撑重大产业化项目和核心产业链项目招引 [6]
面板厂商竞逐OLED 全球产能加速重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20:22
行业趋势 - 全球显示产业盛会SID显示周上,OLED和MLED产品成为重要主角,国内面板企业如TCL华星、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等齐聚展会 [1] - 行业两大趋势:头部厂商在迭代新型显示技术(印刷OLED、AMOLED、Micro LED等),同时加速全球化步伐,从"全球化"转向"全球化+区域化" [1] - 面板厂商正以区域需求为导向,让当地工厂覆盖当地市场,实现更灵活的产线配置和本地化服务 [1] OLED市场发展 - OLED在手机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后,开始往PC端延伸,成为新增长极 [2] - 预估2025年OLED在手机的渗透率约为61.1%,在PC(monitor)部分约为1.9% [2] - 预计2025年OLED PC(monitor)出货量可达300万台,年增率为49%;2026年会上升至420万台,年增41% [2] - OLED在中尺寸产品(笔记本、平板、显示器、车载)的渗透率预计会保持快速成长,可能是未来五年唯一的产业级机会 [4] 厂商技术布局 - TCL华星展出印刷OLED全系列产品,尺寸覆盖6.5英寸手机到65英寸8K电视等 [3] - 京东方展出了30多款由ADS Pro、f-OLED、α-MLED三大显示技术品牌支持的首发新品,2025年OLED出货目标定在1.7亿片 [3] - 维信诺展出了ViP AMOLED技术,在寿命、亮度、分辨率等性能指标上有提升 [3] - TCL华星从两方面布局OLED:蒸镀式OLED(FMM OLED技术)和印刷OLED技术 [4][5] - 预估印刷OLED相较蒸镀OLED有20%左右的成本优势,但功耗表现与蒸镀技术有一定差距 [5] 面板需求与产能 - 一季度全球面板行业需求回暖,但二季度可能迎来阶段性回调 [6] - TV市场整体需求较稳定,大尺寸化趋势将持续,市场价格会保持相对稳定 [6] - LCD行业平均稼动率自2024年11月开始回升,2025年一季度保持在80%以上 [6] - 二季度全球LCD TV面板市场供需比(面积维度)为5.7%,供需平衡 [7] - TCL华星收购LGD广州液晶产线,全球产能进一步集中到中国大陆 [7] - 未来业内LCD产能有继续整合的可能性,产业整合有助于减少市场波动 [7]
中国显示企业亮相美国SID:OLED争夺战从手机打到了IT屏幕
第一财经· 2025-05-14 16:13
行业趋势 - LCD行业集中度已较高 未来产能还有继续整合的可能性 [1] - 国内厂商在5代线以上LCD产能占比攀升至70%以上 [11] - 业内预判LCD需求将有一定程度下调 厂商执行按需生产策略 [9] - 5月32英寸 43英寸 85英寸等多种尺寸LCD TV面板价格预计平稳 [10] 技术发展 - OLED 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成为SID展会重点 [1] - 国内面板厂智能手机AMOLED市场份额提升至45% [1] - 印刷OLED技术相较蒸镀OLED有20%以上成本优势 [8] - 2025年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预计超8 7亿片 2028年渗透率达68% [7] 厂商动态 - TCL华星展出印刷OLED全系列产品 覆盖6 5英寸手机到65英寸8K电视 [4] - 维信诺部署ViP技术的第8 6代柔性AMOLED产线2023年9月开工 [5] - 京东方第8 6代AMOLED产线B16计划2026年量产 投资630亿元 [5] - 京东方2024年柔性OLED出货1 4亿片 2025年目标1 7亿片 [5] 市场拓展 - OLED竞争从小尺寸手机蔓延至中尺寸IT领域 [1] - 中尺寸产品(笔记本 平板 IT 车载)是未来5年OLED主要增长机会 [7] - TCL华星第5 5代印刷OLED产线已进行IT产品开发 [7] - 京东方B16产线主要聚焦平板等IT产品 [8] 产能整合 - LGD广州LCD工厂交割后国内厂商产能占比显著提升 [11] - 京东方不排除通过整合方式扩大规模 传闻考虑收购彩虹LCD产线股权 [11] - 夏普旗下LCD工厂存在被其他厂商整合的可能性 [11]
天德钰:深耕细琢,研创笃行-20250430
中邮证券· 2025-04-30 13: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4亿元,同比+60.52%,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116.96%,毛利率24.46%,同比提升4.89pct [1][2] - 电子价签持续增长,显示驱动新品上量,四色电子价签技术有多次程式代码烧录功能,2024年四色新品市场份额达80%,2025年业务体量随下游渗透率提升而扩张;手机TDDI高刷和qHD份额持续提升;平板TDDI预计今年放量,工控类芯片新品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AMOLED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开始贡献营业收入 [2]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0.47亿元,同比增加23.06%,占营业收入的8.54%,成功开发出窄边框GIP架构电子纸驱动IC,可拓展新应用场景;在AMOLED屏幕新技术中解决了帧率切换时亮度抖动问题 [2]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30.0/40.1/5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3/7.2亿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23.30元,总股本4.09亿股,流通股本1.82亿股,总市值95亿元,流通市值42亿元,52周内最高/最低价为29.57/12.59元,资产负债率15.3%,市盈率34.26,第一大股东为恒丰有限公司 [6]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102|3002|4012|5217| |增长率(%)|73.88|42.82|33.62|30.06| |EBITDA(百万元)|289.80|448.08|609.24|760.3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74.88|373.49|528.02|724.71| |增长率(%)|143.61|35.87|41.37|37.25| |EPS(元/股)|0.67|0.91|1.29|1.77| |市盈率(P/E)|34.67|25.52|18.05|13.15| |市净率(P/B)|4.37|3.73|3.15|2.60| |EV/EBITDA|27.75|16.26|11.20|8.21|[5]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财务报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2102|3002|4012|5217| |营业成本|1652|2337|3112|4040| |税金及附加|3|5|7|9| |销售费用|42|57|76|99| |管理费用|26|41|56|78| |研发费用|176|231|293|365| |财务费用|-56|0|0|0| |资产减值损失|-10|0|0|0| |营业利润|291|383|542|744| |营业外收入|1|0|0|0| |营业外支出|0|0|0|0| |利润总额|292|383|542|744| |所得税|17|10|14|19| |净利润|275|373|528|725| |归母净利润|275|373|528|725| |每股收益(元)|0.67|0.91|1.29|1.77| |货币资金|1757|2249|2711|3295|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44|138|189|243| |预付款项|91|41|58|78| |固定资产|108|96|80|114| |非流动资产合计|201|184|164|194| |短期借款|0|0|0|0|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202|325|432|548| |其他流动负债|187|266|357|462| |流动负债合计|390|591|789|1010| |负债合计|394|596|794|1015| |股本|409|409|409|409| |资本公积金|944|980|980|980| |未分配利润|801|1082|1474|2013| |少数股东权益|0|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2180|2553|3025|3672| |存货|244|410|540|684| |流动资产合计|2373|2964|3655|4493| |无形资产|15|11|8|5| |资产总计|2574|3149|3819|4687| |非流动负债合计|4|5|5|5|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2574|3149|3819|4687|[9]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增长率(%)|73.9|42.8|33.6|30.1|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增长率(%)|150.8|31.8|41.4|37.3| |成长能力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143.6|35.9|41.4|37.3| |获利能力 - 毛利率(%)|21.4|22.2|22.4|22.6| |获利能力 - 净利率(%)|13.1|12.4|13.2|13.9| |获利能力 - ROE(%)|12.6|14.6|17.5|19.7| |获利能力 - ROIC(%)|10.1|14.6|17.4|19.7|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15.3|18.9|20.8|21.7|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6.09|5.02|4.63|4.45|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13.62|15.72|24.54|24.17| |营运能力 - 存货周转率|7.13|7.14|6.55|6.60|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87|1.05|1.15|1.23|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0.67|0.91|1.29|1.77|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5.33|6.24|7.40|8.98| |估值比率 - PE|34.67|25.52|18.05|13.15| |估值比率 - PB|4.37|3.73|3.15|2.60|[9]
天德钰(688252):深耕细琢,研创笃行
中邮证券· 2025-04-30 12: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5Q1单季度营收5.54亿元,同比增60.52%,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增116.96%,毛利率24.46%,同比提升4.89pct [1][2] - 电子价签持续增长,显示驱动新品上量,四色电子价签技术有多次程式代码烧录功能,2024年四色新品市场份额达80%,2025年业务体量随下游渗透率提升而扩张;手机TDDI高刷和qHD份额持续提升;平板TDDI预计今年放量,工控类芯片新品上半年推出,AMOLED下半年开始贡献营收 [2]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5Q1研发投入0.47亿元,同比增加23.06%,占营收8.54%,开发出窄边框GIP架构电子纸驱动IC,可拓展新应用场景;解决AMOLED屏幕帧率切换时亮度抖动问题 [2]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30.0/40.1/5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3/7.2亿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23.30元,总股本4.09亿股,流通股本1.82亿股,总市值95亿元,流通市值42亿元,52周内最高/最低价29.57/12.59元,资产负债率15.3%,市盈率34.26,第一大股东为恒丰有限公司 [6]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102|3002|4012|5217| |增长率(%)|73.88|42.82|33.62|30.06| |EBITDA(百万元)|289.80|448.08|609.24|760.3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74.88|373.49|528.02|724.71| |增长率(%)|143.61|35.87|41.37|37.25| |EPS(元/股)|0.67|0.91|1.29|1.77| |市盈率(P/E)|34.67|25.52|18.05|13.15| |市净率(P/B)|4.37|3.73|3.15|2.60| |EV/EBITDA|27.75|16.26|11.20|8.21|[5]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财务报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2102|3002|4012|5217| |营业成本|1652|2337|3112|4040| |税金及附加|3|5|7|9| |销售费用|42|57|76|99| |管理费用|26|41|56|78| |研发费用|176|231|293|365| |财务费用|-56|0|0|0| |资产减值损失|-10|0|0|0| |营业利润|291|383|542|744| |营业外收入|1|0|0|0| |营业外支出|0|0|0|0| |利润总额|292|383|542|744| |所得税|17|10|14|19| |净利润|275|373|528|725| |归母净利润|275|373|528|725| |每股收益(元)|0.67|0.91|1.29|1.77| |货币资金|1757|2249|2711|3295|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44|138|189|243| |预付款项|91|41|58|78| |固定资产|108|96|80|114| |非流动资产合计|201|184|164|194| |短期借款|0|0|0|0|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202|325|432|548| |其他流动负债|187|266|357|462| |流动负债合计|390|591|789|1010| |负债合计|394|596|794|1015| |股本|409|409|409|409| |资本公积金|944|980|980|980| |未分配利润|801|1082|1474|2013| |少数股东权益|0|0|0|0| |所有者权益合计|2180|2553|3025|3672| |存货|244|410|540|684| |流动资产合计|2373|2964|3655|4493| |无形资产|15|11|8|5| |资产总计|2574|3149|3819|4687| |非流动负债合计|4|5|5|5|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2574|3149|3819|4687| |营运资本变动|-201|102|-30|-33|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7|533|554|689| |其他|-78|-39|-56|-77|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71|-41|-36|-28| |股权融资|8|35|0|0| |债务融资|0|0|0|0|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70|-3|-56|-77|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98|492|462|584|[9]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73.9|42.8|33.6|30.1| |成长能力:营业利润增长率(%)|150.8|31.8|41.4|37.3| |成长能力: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143.6|35.9|41.4|37.3| |获利能力:毛利率(%)|21.4|22.2|22.4|22.6| |获利能力:净利率(%)|13.1|12.4|13.2|13.9| |获利能力:ROE(%)|12.6|14.6|17.5|19.7| |获利能力:ROIC(%)|10.1|14.6|17.4|19.7|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15.3|18.9|20.8|21.7| |偿债能力:流动比率|6.09|5.02|4.63|4.45| |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13.62|15.72|24.54|24.17| |营运能力:存货周转率|7.13|7.14|6.55|6.60| |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0.87|1.05|1.15|1.23| |每股指标:每股收益(元)|0.67|0.91|1.29|1.77| |每股指标:每股净资产(元)|5.33|6.24|7.40|8.98| |估值比率:PE|34.67|25.52|18.05|13.15| |估值比率:PB|4.37|3.73|3.15|2.60|[9]
柔性OLED今年出货目标1.7亿片,京东方市值管理难题待解
华夏时报· 2025-04-25 17:46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京东方2024年营业收入达1984亿元 同比增长13.66% 归母净利润53.23亿元 同比增长超一倍 [2] - 显示器件业务收入1650亿元 占总收入83.18% 其中OLED收入占比27% 增速达22.83% 是TFT-LCD的3倍 [3] - 三家主要液晶子公司合计贡献净利润52.28亿元 占公司盈利重要部分 [6] OLED业务发展 - 2024年柔性OLED出货量目标1.7亿片 同比增长21.4% 2023年实际出货1.4亿片 未达1.6亿片目标 [2][5] - 折叠屏手机市场驱动增长 2023年折叠屏出货超700万片 国内市场份额占77.8% 增速超40% [3] - 全球柔性OLED市占率从2022年13%升至2023年19% 预计2031年达29% 年增长率9% [3] - 已建成3条第6代柔性AMOLED产线 正投资630亿元建设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产线 预计2026年底量产 [4] 液晶业务动态 - TFT-LCD占显示器件收入超70% 但行业需求二季度起回落 稼动率将灵活调整 [6] - 关税政策波动影响面板备货节奏 预计2025年下半年TV面板出货压力增大 [7] - 行业整合持续 京东方可能收购彩虹光电30%股权 以增强G8.6代线规模优势 [8] 市值管理措施 - 当前市值1450亿元 市盈率27.3倍 低于同业TCL科技36.08倍 股价长期低于4元 [9] - 推出三年股东回报计划 承诺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净利润35% 回购金额不低于15亿元 [10] - 发布ADS Pro等三大技术品牌及行业首个可持续发展品牌"ONE" 拥有1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11] 管理层战略 - 承认2023年OLED目标未达成因产线爬坡问题及全球需求结构变化 承诺改善内功 [5] - 不排斥通过并购整合扩大规模 应对液晶行业波动 [8] - 新管理团队提出"技术+品牌"组合拳 平衡产业投入与资本市场表现 [10][11]
维信诺:拟与昆山政府投资50亿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4-24 13:47
昆山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项目 - 公司拟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昆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1] - 项目需使用工业用地约60亩,总投入约5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无形资产、流动资金等约40亿元,土地、厂房建设约10亿元 [3] - 项目为国内领先高配柔性AMOLED技术开发平台,主要开展前沿显示技术开发、相关产品交付和泛半导体技术研究孵化三项业务 [3] -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将协调国资平台出资,并将项目纳入阳澄湖科技产业融合创新中心重点主体 [4] 维信诺昆山公司发展现状 - 维信诺昆山公司于2006年落户昆山开发区,建设了国内首条AMOLED大规模量产线、首条AMOLED中试线、首条OLED产线 [4] - 三期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中,对现有产线进行升级,提高产能以应对更广阔的市场需求 [4] - 公司在持续做强手机、穿戴市场的同时,稳步开拓车载、智能家居等新市场 [4]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意义 - 本次合作将推动未来显示技术创新突破,加速AMOLED在消费电子、车载显示、虚拟现实、医疗探测等应用场景的渗透 [4] - 将进一步推动新型显示产业链、泛半导体技术研究成果的孵化,对培育未来增长点和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维信诺合肥项目布局 - 2022年公司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及相关企业合作投资建设第6代柔性AMOLED模组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10亿元,其中公司出资25亿元占股45.4545%,项目于2023年底点亮并量产供货 [4] - 2024年公司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及相关企业合作建设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50亿元,项目公司首期注册资本20亿元,公司出资4亿元占股20%,项目于2024年9月开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