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RAM晶圆
icon
搜索文档
火力全开!“十五五”吹响科技冲锋号,芯片超级周期来了?
格隆汇· 2025-10-24 14:56
市场表现 - 周五科技板块全线上攻,半导体、算力硬件、消费电子、CPO、PCB等板块表现强劲 [1] - 芯片股掀起涨停潮,科翔股份、普冉股份、航天智装20CM涨停,盈新发展、时空科技、汇顶科技、大为股份等多股涨停,华虹公司、江波龙涨超15%,寒武纪大涨近10% [1] - 年初至今A股半导体板块累计涨幅超50% [3] - 半导体指数当日上涨+98.483点,涨幅达+5.56%,收盘于1871.111点 [3] 政策驱动因素 - “十五五”规划将科技作为重头戏,为芯片业注入强劲动力 [4][5] -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十五五”时期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 [6] - 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未来10年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6] - 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强化算力、算法、数据高效供给,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7] 全球行业趋势与需求 - 全球科技竞赛白热化,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OpenAI等科技巨头2025年合计资本开支预计超3600亿美元 [8] - AI算力需求引爆内存危机,单OpenAI“星际之门”项目每月需采购90万片DRAM晶圆,占全球DRAM总产能近40% [9] - 2025年韩国半导体出口额有望超过1650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创历史新高 [9] - 全球两大存储芯片巨头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计划在第四季度将DRAM和NAND价格上调高达30% [10][11] 行业数据与预测 - 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6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9.7% [12]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9%至3460亿美元,其中逻辑芯片增长37%,存储芯片增长20%,传感器增长16% [12] - 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7280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026年有望达8000亿美元,同比增长9.9% [12] - 存储芯片行业正迎来AI驱动的“超级周期”,摩根士丹利分析此轮上行周期通常持续4-6个季度 [15] - 摩根大通预测DRAM市场将迎来2024年至2027年的“四年定价上行周期”,2027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有望接近3000亿美元 [15] - 上海证券指出AI需求旺盛及海外原厂产能限制推动存储涨价,预计25Q4涨价趋势持续 [15]
市场策略报告: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OpenAI构建算力产业生态圈-20251014
首创证券· 2025-10-14 20:32
核心观点 - 贸易摩擦升级,出口管制加速半导体国产替代,中美在半导体和稀土方面的穿透性出口管制标志着贸易摩擦已转变为上游核心技术和原材料的对抗[10] - OpenAI开发者大会亮点频出,合作构建算力产业生态圈,涵盖芯片、模型和能源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合作[12] - 固态锂电池、核聚变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进展,BEST项目预计两年后建成并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13][14] -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光伏、锂电、新能源车等新兴产业反内卷进程及AI产业链,包括芯片、服务器、液冷、电源以及下游AI应用[14] 贸易摩擦与国产替代 - 美国众议院"中美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发布涉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报告,提出九项建议,包括全面对华半导体设备禁运、统一盟友管制、禁止中外设备在同一产线共存等[10] - 商务部对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进行出口管制,稀土出口管制扩展至采用中国技术的境外产品及特定半导体等终端应用[10] - 市场监管总局对高通公司开展反垄断调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产品征收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10]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增加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美国9月非农就业报告未能如期公布[11] OpenAI生态圈建设 - OpenAI与AMD签署协议,AMD将在四年内提供数十万块人工智能芯片,OpenAI承诺购买价值6GW的AMD芯片,并获得最多可购买1.6亿股AMD股票的认股权证[12] - 2025年以来OpenAI已与AMD、英伟达、Oracle、CoreWeave签署价值高达约1万亿美元的交易[12] - OpenAI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达成初步协议,参与"Stargate"数据中心项目,保障每月90万片DRAM晶圆和HBM晶圆需求[12] - OpenAI开发者大会公布ChatGPT周活用户突破8亿、开发者规模达400万、API每分钟60亿token,并推出Apps SDK、Agent Kit、Codex及模型矩阵等新工具和模型[12] - OpenAI与日立签署战略合作,日立将参与"Stargate"项目,额外投资2亿美元开发AI专用变压器和液冷系统,支持OpenAI在美国和日本新建10个数据中心的电力稳定供应,OpenAI提供定制化LLM模型优化日立Lumada平台算法,实现数据中心能效提升25%[12] 能源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新路径[13]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与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世界性难题[13]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交付安装,预计两年后建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13][14] 北证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本周(10月6日-10月10日)下跌6.95%[15] - 北证50指数年度涨幅居前,2025年初至今上涨45.20%,低于万得微盘股指数59.29%,科创50指数46.89%,创业板指数45.37%[16] - 北证50指数波动较大,沪深300指数整体波动偏低[20] - 本周北交所公用事业和机械设备领涨,涨幅分别为3.16%和2.73%,美容护理和计算机行业分别下跌4.59%和2.51%[23] - 个股方面,常辅股份和灵鸽科技领涨,周涨幅分别为29.89%和29.82%[28] 北证50活跃度与估值 - 北证50本周成交额380亿元,较上周331亿元略有增加,但成交占比下降至0.73%[29][30] - 北证50市盈率(TTM)中位数处于偏高水平,10月10日为55倍,高于万得全A市盈率(TTM)中位数30倍[33]
万亿豪赌:OpenAI结盟芯片、云巨头,AI生态闭环了吗?
新浪财经· 2025-10-14 07:21
公司战略合作 - 与博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总容量达10GW的定制芯片,OpenAI负责设计,博通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开发部署[1] - 与甲骨文达成为期五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3] - 与云计算服务商Coreweave签订三项共计224亿美元的合同,并计划投资3.5亿美元[3] - 与微软达成营收分成协议,具体条款仍在重新协商[3] - 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达成战略合作,将其纳入"星际之门"数据中心建设计划,预计每月需要90万片DRAM晶圆产能[3] - 与英伟达合作构建至少10GW的AI数据中心,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3] - 与AMD签署协议,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技术整合,未来数年内部署6GW的AMD算力,AMD向OpenAI发行相当于其10%股份的1.6亿股认股权证[3] - 一系列合作总额约1万亿美元,覆盖算力、云服务等关键领域,预计使公司在未来十年获得超30GW的算力支撑[1][3] 行业生态竞合 - 行业进入更深层次的"生态竞合"阶段,合作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标志着全球AI产业深度绑定的趋势[5] - 算力与算法的紧密结合、企业互为资本与用户的格局,或将成为未来主流[5] - 供应商正在资助客户并分享收入,存在交叉持股和日益集中的趋势[6] - 类似公司的趋势正在其他AI产业参与者中出现,日益复杂的交易使得评估AI需求发展变得具有挑战性[6] - 全球AI产业正从技术单点突破转向全栈资源整合的深刻变革[10] 财务状况与市场预期 - 在微软、甲骨文和Coreweave三家公司总计8800亿美元的剩余履约义务中占据超过3300亿美元[6][10] - 预计今年将消耗超80亿美元资金,到2029年预期现金消耗将达1150亿美元[6] - 今年总营收预计为130亿美元,2030年收入预计将突破2000亿美元[6] - 公司预计未来收入将覆盖成本,过渡期内合作伙伴可能需要举债,公司将提供融资支持[6] - 当前投资周期的可持续性最终取决于AI是否产生持久的现金流,来支持所投入的大量资本的回报[6] 商业模式与风险关注 - 公司业务具有高度资本密集特性,且天生缺乏成本控制意识[10] - 新型融资与表外交易可能模糊风险与回报,剩余履约义务期限延长会增加取消风险[7] - 缺乏充分披露使得投资者难以全面评估系统风险,长期剩余履约义务比短期承诺更易面临重新谈判风险[7] - 公司与其合作伙伴押注AI使用量持续呈指数级增长,若增长停滞或放缓,投资热情可能迅速退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