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dge浏览器
icon
搜索文档
AI浏览器Atlas,能否拯救亏损百亿的OpenAI?
创业邦· 2025-11-06 11:44
OpenAI推出AI浏览器Atlas的战略意图 - OpenAI发布AI浏览器Atlas,其首页为ChatGPT对话框,用户可一键导入Chrome标签页并保留过往对话,核心特征是将AI置于浏览体验的核心[5][7] - Atlas具备“询问GPT”功能,用户可直接就网页内容提问,无需复制粘贴,旨在直接挑战谷歌Chrome的桌面端流量入口地位[7][9] - 公司通过推出浏览器,意图从“技术公司”转向建设“用户平台”,以掌控入口、用户与数据,利用其庞大的用户基础(ChatGPT.com月访问量达59亿次,活跃用户超8亿)形成竞争优势[17][18] AI浏览器的产品功能演进与竞争格局 - 行业早期采用“集成”路线,将AI模型(如豆包、DeepSeek、Gemini)以侧边栏插件形式提供翻译、总结等功能[11] - 新一代AI浏览器(如Atlas、Dia、Comet)转向让AI直接解决用户需求,支持代理模式,可自主执行多步骤网络操作(如搜索、填写表单、提交订单)[11][12][13] - 微软推出Edge浏览器全新“Copilot模式”,新增“Actions”和“Journeys”功能;国内市场豆包、夸克浏览器也采用类似AI对话界面,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13][14][15] AI浏览器作为战略入口的商业化逻辑 - 浏览器作为桌面端最大用户流量入口,享有“信息集合”的牢固用户心智,其显示顺序和边栏是优质广告位,Chrome目前占据全球浏览器市场73.22%的份额[17] - 相比AI网站,浏览器具有更强用户黏性,是所有上网行为的开关,掌握浏览器即掌握流量,为商业化提供更大想象空间[17] - 用户使用AI浏览器的行为数据可反哺模型训练,形成“越用越聪明、体验越顺滑”的正向循环,增强用户依赖[18] AI浏览器行业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 AI浏览器的核心价值在于Agent(智能体)的爆发,使其从信息中介升级为能理解自然语言并自主执行任务的智慧助手[20] - 行业面临挑战包括:用户习惯改变困难、强大算力支持导致多采用付费订阅模式(需用户接受从免费到付费的转变)、以及安全与隐私忧虑(如AI可能执行恶意指令)[20][21] - 尽管功能尚处早期,但行业预期未来所有浏览器都将具备AI能力,有望重现类似Chrome凭借体验优势颠覆IE的“谷歌时刻”,五年后AI界面可能取代传统默认浏览器[23]
刚刚,OpenAI发布AI浏览器ChatGPT Atlas,基于Chromium
36氪· 2025-10-22 08:02
产品发布与战略背景 - OpenAI正式推出名为ChatGPT Atlas的浏览器产品,目前仅发布macOS版本,并对Free、Plus、Pro和Go用户免费开放[6] - 公司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此前已多次表达对浏览器业务的兴趣,并曾研究在谷歌可能被迫出售Chrome时进行收购,此次产品发布符合其一贯战略方向[3] - 该产品的推出将直接加剧与谷歌Chrome和微软Edge的竞争关系,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浏览器市场竞争[4] 核心功能与技术特点 - ChatGPT Atlas的核心能力是将ChatGPT集成到用户浏览器中,使其能够理解用户当前浏览的页面内容,并通过侧边栏直接回答问题[6] - 产品内置记忆功能,可调用过去的对话细节与任务上下文,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完成新目标[8] - 配备浏览器记忆功能,能记住用户访问过的网站上下文,用户可查询特定历史信息如"上周看过的所有招聘信息"[8] - 具备智能体模式,可协助用户完成订机票、网上购物、整理文档等任务,该功能以预览形式提供给Plus、Pro和Business用户[10] - 基于Chromium内核开发,支持一键导入用户现有浏览器的书签、保存密码与浏览记录[12][10] 用户控制与隐私保护 - 浏览器记忆功能完全可选,用户可在设置中查看、归档或删除记忆内容,删除浏览记录时相关记忆也会同步清除[8] - 用户可在地址栏控制哪些网站允许或禁止ChatGPT访问,也可使用无痕模式临时退出登录[8] - 安全措施包括禁止在浏览器中运行代码、下载文件或安装扩展,禁止访问电脑其他应用或文件系统[11] - 当访问敏感网站如金融机构时,产品会暂停操作等待用户确认,建议用户在必要时使用登出模式减少数据暴露[11][15] 产品发展计划 - OpenAI计划后续发布Windows、iOS和Android版本,扩大产品覆盖范围[6] - 公司表示已进行数千小时安全测试,并设计了可快速响应新型攻击的防护机制[12]
腾讯搜索输入法回应“专门锁定浏览器主页的病毒正在蔓延”
第一财经· 2025-09-25 19:06
事件概述 - 腾讯搜索输入法回应搜狗输入法存在病毒漏洞的不实信息 经核查问题源于一项尚未正式发布的测试功能 由于测试配置异常导致外部可访问[3] - 事件起始于9月20日 火绒安全监测到一款专门锁定浏览器主页的病毒正加速蔓延 病毒源头指向搜狗输入法[4] - 病毒通过篡改配置文件方式强制修改Edge与Chrome浏览器主页及默认搜索引擎设置 火绒安全产品可进行拦截与查杀[6] 病毒传播机制 - 搜狗输入法通过Shiply终端基础组件发布通用模块 向云端请求控制配置 结合用户画像多个维度进行精准推送[4] - Shiply平台具备灰度发布能力 攻击者可能先通过小范围灰度测试验证效果 再进行大规模传播[4] - 病毒推广模块会首先检测用户设备上的杀毒软件 随后实施浏览器配置篡改行为[6] 公司应对措施 - 腾讯搜索输入法于9月20日第一时间完成修复 表示不会对用户实际使用造成影响[6] - 公司对事件带来的困扰深表歉意 承诺进一步加强测试流程管理 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6]
专门锁定浏览器主页的病毒正在蔓延,腾讯搜索输入法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9-25 18:13
事件概述 - 9月20日,火绒安全威胁情报中心监测到一款锁定浏览器主页的病毒加速蔓延,病毒源头指向搜狗输入法 [1] - 9月25日,“腾讯搜索输入法”知乎账号回应称,问题源于一项未正式发布的测试功能因测试配置异常导致外部可访问,并非“存在病毒漏洞” [1] 病毒传播机制 - 病毒通过搜狗输入法的底层基础组件Shiply发布通用模块,向云端请求控制配置 [1] - 云控配置会结合用户所在地区、时间等维度进行精准推送 [1] - 攻击者可能利用Shiply平台的灰度发布能力,先进行小范围测试验证效果,再进行大规模传播 [1] - 病毒推广模块会检测用户设备上的杀毒软件,并通过篡改配置文件的方式,强制修改Edge与Chrome浏览器的主页及默认搜索引擎设置 [3]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于9月20日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完成修复,称不会对用户实际使用造成影响 [3] - 公司对此事件带来的困扰深表歉意,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测试流程管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3] 安全行业动态 - 火绒安全方面披露了该病毒的传播细节 [1] - 目前,火绒安全产品可对上述病毒推广模块进行拦截与查杀 [3]
微软Windows再次被指暗藏后门,区别对待中国用户
观察者网· 2025-09-18 20:45
微软UCPD sys组件争议 - 微软被指控通过UCPD sys组件在注册表深层隐藏加密数据并动态释放未知程序以获取用户数据 [2] - 该组件内置针对中国软件厂商的拦截机制 通过数字签名黑名单 进程名黑名单和进程路径黑名单限制第三方软件竞争 [2] - 网络安全技术人员通过逆向工程发现黑名单包含数十家中国企业 涵盖360 腾讯 联想 金山 搜狗 2345 迅雷等厂商 [4][5] 地域差异化处理 - 欧盟地区因《数字市场法》约束 用户可一键切换默认应用且系统不会阻拦修改操作 [8] - 中国地区(含内地 香港 澳门 台湾)强制开启数据收集与日志上报 加密日志上传至微软服务器 [10] - 欧美地区完全不会触发此类数据收集机制 存在明显地域双标操作 [8][10] 技术特性与安全风险 - UCPD sys具备远程加载与执行能力 通过注册表监控自动解码校验并加载执行外来程序 [3] - 该组件会拦截用户修改默认设置的尝试 并自动恢复为微软旗下应用 [3] - 对国产安全软件的限制导致用户设备安全防线被削弱 360等软件遭Windows Defender阻止安装运行 [7] 历史安全事件关联 - 2025年4月哈尔滨亚冬会期间 美国国安局通过Windows系统后门发送加密字节 赛事信息系统遭27万次攻击 [12] - 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 美国情报机构利用微软Exchange漏洞长期攻击中国军工企业及科研单位 [14] - 英伟达H20算力芯片2025年7月因漏洞后门问题被国家网信办约谈 存在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技术 [11] 法律合规问题 - 若指控属实 微软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关于跨境传输和数据收集的规定 [15] - 通过黑名单机制限制竞争对手可能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15] - 微软隐私声明未履行完全告知义务 且缺乏单独同意的交互界面 存在合规瑕疵 [15]
微软疑似暗藏“后门”:用户隐私何存?
36氪· 2025-09-15 17:38
微软UCPD.sys组件功能争议 - 系统组件UCPD.sys表面用于防止恶意软件修改默认浏览器或文件打开方式 实际在注册表深层隐藏加密数据并动态释放未知程序[1] - 该组件仅对中国地区用户强制开启数据收集与上报机制 包括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 而欧美地区不会触发这些机制[3] 用户操作体验影响 - 用户切换默认浏览器或文件打开方式时会被UCPD.sys强制阻拦 系统更新或重启后自动恢复至微软自带应用[1] - 浏览器下载链接被强制跳转至Edge导致下载效率降低 甚至因协议不兼容出现下载失败[2] - 图像设计软件的文件关联被打乱 设计师需手动重新配置 影响创作流程连贯性[2] 对中国软件厂商的限制 - UCPD.sys限制名单包含360 腾讯 联想 WPS 搜狗 2345等中国高频使用软件 覆盖日常办公 安全防护和工具应用领域[5] - 通过系统级权限限制第三方软件与微软体系竞争 对非微软浏览器严加管控 但对自家Edge浏览器推广开绿灯[7] - 部分国产安全软件如360本可拦截UCPD.sys修改注册表行为 但在系统层面被限制功能[10] 安全风险与数据泄露案例 - 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 美国情报机构利用微软Exchange漏洞攻击中国军工企业 航天研究所和生物医药公司 导致敏感数据泄露[8] - 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赛事信息系统及黑龙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遇超5000万次境外攻击[8] - 2024年美国针对中国的国家级黑客攻击超过600起 目标为军工 科研和能源等关键领域[10] 全球用户权益问题 - Windows11默认开启Recall功能可能截取密码和银行账户等敏感截图 用户无关闭选项[11] - 微软利用Windows垄断优势强行推广Edge浏览器 修改Chrome下载页面并弹窗干扰 甚至通过系统更新将Edge固定到桌面[12] - 以色列情报部队利用微软Azure云计算平台每天监听数百万巴勒斯坦人电话 云计算工具沦为跨境监听利器[12] 行业竞争与市场影响 - 微软被指通过技术霸权绑架用户选择权 扼杀全球软件市场竞争活力[13] - 2025年7月Opera浏览器向巴西竞争监管机构投诉微软的垄断行为[12] - 全球用户对数字工具的信任因微软行为不断崩塌[12]
谷歌Chrome不必卖,一纸判决背后缔造了哪些赢家和输家?
凤凰网· 2025-09-03 08:54
核心观点 - 美国地方法院裁定谷歌禁止签订排他性合同但允许继续支付默认搜索引擎费用 同时要求共享部分搜索数据且无需分拆Chrome浏览器业务 为AI竞争对手创造机会但维持谷歌核心分发渠道优势 [1][2][6] 裁决内容 - 谷歌被禁止与苹果等合作伙伴签订排他性合同以确保搜索引擎首要位置 [1] - 谷歌被要求与竞争对手共享部分搜索数据以遏制排他性行为 [1][5] - 允许谷歌继续向苹果等合作伙伴支付默认搜索引擎费用 仅禁止排他性强制条款 [2] - 明确禁止谷歌强制合作伙伴安装搜索或Chrome应用才能访问Google Play商店 [2] - 谷歌Chrome浏览器业务无需分拆 保留重要用户分发渠道 [1][6] 对谷歌影响 - Chrome浏览器每月活跃用户超30亿 是重要搜索查询数据收集和优化服务的关键渠道 [2][6] - 2020年内部预测显示 若失去苹果默认搜索引擎地位可能导致搜索量减少60%至80% 对应净收入损失282亿至327亿美元 [3] - 可继续通过支付费用维持默认搜索引擎地位 但需调整合同排他性条款 [2][3] 对苹果影响 - 2022年谷歌向苹果支付约200亿美元默认搜索费用 占苹果年度服务收入约20% [3] - 裁决允许继续收取谷歌支付费用 且为双方AI领域合作(如Gemini AI)打开机会 [3] 对AI竞争对手影响 - OpenAI和Perplexity等公司可能受益于苹果设备添加非谷歌搜索工具的限制解除 [4][5] - 竞争对手可获得谷歌共享的搜索索引和用户交互数据 提升搜索产品性能 [5] - Perplexity曾出价345亿美元尝试收购Chrome 显示其对分发渠道的重视 [6] 对浏览器市场竞争影响 - 微软Edge、苹果Safari及Perplexity浏览器Comet等竞争对手难以挑战Chrome市场地位 [6] - Chrome继续获得谷歌财务和技术支持 维持其浏览器市场主导优势 [6]
浏览器,又“性感”了?
创业邦· 2025-08-27 11:24
AI浏览器行业动态 - Perplexity提出以345亿美元收购谷歌Chrome浏览器 报价是其自身估值180亿美元的近两倍 [6] - OpenAI亦透露收购Chrome的意愿 但谷歌暂未接受任何报价 [6] - 腾讯 阿里 360分别押注QQ浏览器 夸克浏览器 360AI浏览器 旨在打造AI时代超级入口 [6] AI浏览器技术路线 - 集成路线:谷歌Chrome与微软Edge采用将AI作为独立模块融入传统浏览器架构 界面变化不大 [8][10] - AI原生路线:Perplexity的Comet TheBrowserCompany的Dia等基于AI原生架构开发 界面以对话框形式突出AI交互核心 [10] - 国内除夸克外 多数厂商采用集成模式 AI六小虎等初创公司尚未公布相关动作 [10] 功能分类与能力 - 非自主型AI浏览器:具备网页总结 生成框架图 推荐相似网页 翻译 文字续写 多模态生成(如夸克支持制作PPT与生成图片)等功能 [12] - 自主型AI浏览器:可跨网站执行多步任务(如FellouAI自动执行登录-筛选-比价-下单全流程) 主要应用于多标签页信息对比 自动社交媒体回复 邮件监控等重复性工作场景 [12][13] 浏览器作为Agent入口的价值 - 浏览器是Agent实现跨平台操作的核心载体 能访问本地数据与操作权限 提升任务执行准确性与效率 [19][20] - 浏览器减少AI适配终端类型 成为统一入口 用户无需切换应用或设备 提升使用便捷性 [22] - 通过浏览器积累用户行为数据 可优化AI模型与产品体验 同时降低隐私泄露风险(无需向第三方工具提供账号密码) [20][22] 市场竞争格局 - Chrome全球市场份额达67.9% 拥有超30亿活跃用户 Safari与Edge份额分别为16.2%和5.1% [15][22] - 自研浏览器复杂度等同操作系统 多数产品为Chrome套壳 初创公司通过收购可快速获取用户与生态 [22][23] 当前挑战与局限 - AI浏览器存在"幻觉"问题 因信息生成依赖大模型 自身无法解决 [25] - 生态未成熟:网页理解依赖截图或DOM树解析 前者遗漏隐藏元素 后者耗费计算资源 图像识别技术无法顺畅操作复杂网页 [25] - 用户习惯需从"主动搜索"转向"主动服务" 传统公司因此谨慎推出颠覆性产品 [26] 协同生态发展趋势 - AI浏览器 Chatbot Agent形成分工协同:AI浏览器负责信息检索与展示 Chatbot完成文本生成与知识问答 Agent执行自动化办公等复杂操作 [27] - 三者差异体现在服务深度与自主操作能力(例如旅行计划中 AI浏览器整理信息包 Chatbot提供建议 Agent直接下单) [27]
浏览器,又“性感”了?
虎嗅APP· 2025-08-26 18:39
AI浏览器行业竞争格局 - Perplexity提出以345亿美元收购谷歌Chrome浏览器 报价是其自身估值180亿美元的近两倍[6] - OpenAI亦透露收购Chrome的意愿 但谷歌未接受任何报价[6] - 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 阿里 360分别布局QQ浏览器 夸克浏览器和360AI浏览器[6] AI浏览器技术路线分类 - 集成技术路线:谷歌Chrome和微软Edge采用将AI作为独立模块融入传统浏览器架构的方式 整体界面形态变化不大[7][10] - AI原生路线:Perplexity的Comet TheBrowserCompany的Dia及FellouAI等初创公司产品基于AI原生架构开发 界面以对话框形式突出AI交互核心地位[11] AI浏览器功能分级 - 非自主型AI浏览器:主要实现网页总结 生成框架图 推荐相似网页 网页翻译 文字续写等基础功能 代表产品包括360AI浏览器和夸克浏览器[14] - 自主型AI浏览器:具备跨网站执行多步任务能力 如FellouAI可自动执行"登录-筛选-比价-下单"全流程 但目前成熟场景仅限于重复性工作辅助[14][15] 浏览器在AI时代的战略价值 - 浏览器作为Agent的核心入口 能帮助Agent在不同应用间进行操作 完成访问网站 浏览文件等复杂任务[19][20] - 浏览器作为本地环境具备访问用户数据和操作权限的能力 能显著提升Agent任务执行的准确性和质量[20] - Chrome全球市场份额达67.9% 拥有超过30亿活跃用户 成为AI公司争夺数据入口的关键标的[24] AI浏览器发展挑战 - 存在"幻觉"问题:AI浏览器依赖的大模型可能生成虚假信息 且自身无法解决该问题[26] - 生态成熟度不足:图像识别技术难以顺畅操作复杂网页 易触发安全验证 导致效率低下和可靠性差[26] - 用户习惯转变:从传统"主动搜索"模式转向AI"主动服务"模式存在适应挑战[27] 浏览器与AI产品协同生态 - 行业倾向于构建"AI浏览器-Chatbot-Agent"分工体系:AI浏览器负责信息检索展示 Chatbot完成文本生成和知识问答 Agent执行自动化操作[27] - 三者服务深度存在差异:以旅行规划为例 AI浏览器整理信息包 Chatbot提供详细建议 Agent直接完成预约下单[28]
浏览器,又“性感”了?
36氪· 2025-08-26 08:42
AI浏览器行业动态 - Perplexity提出以345亿美元收购谷歌Chrome浏览器 报价为其自身估值180亿美元的近两倍 [1] - OpenAI亦透露收购Chrome意愿 但谷歌暂未接受任何报价 [1] - 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360分别布局QQ浏览器、夸克浏览器、360AI浏览器 争夺AI时代入口地位 [1] AI浏览器技术路线 - 集成模式:谷歌Chrome与微软Edge采用传统浏览器架构集成AI模块 保留原有界面形态 [2][4] - AI原生模式:Perplexity的Comet、TheBrowserCompany的Dia及FellouAI等初创企业以对话框为核心交互界面 重构网页管理功能 [5] - 国内除夸克浏览器外 多数厂商采用集成模式 [7] 功能差异化特征 - 非自主型AI浏览器主要实现网页总结(如360AI浏览器生成长视频脑图)、多模态生成(夸克浏览器制作PPT及图片)、翻译及语音助手等基础功能 [7] - 自主型AI浏览器可执行跨网站多步操作:FellouAI支持亚马逊自动登录-筛选-比价-下单全流程 Comet与Dia实现多标签页对比及商业场景自动化 [9][10] - 成熟应用场景集中于信息对比总结、社交媒体自动回复、邮件监控及跨境电商报价等重复性任务 [10] 浏览器战略价值重估 - 全球浏览器市场份额分布:Chrome占67.9% Safari占16.2% Edge占5.1% 三巨头主导市场格局 [11] - Agent技术推动浏览器成为核心入口:浏览器提供本地数据访问权限(登录状态/插件/存储数据) 保障任务执行准确性及隐私安全 [16][17][18] - 浏览器减少AI终端适配复杂度 成为Copilot等功能统一入口 提升跨平台操作便捷性 [20] 行业竞争壁垒与挑战 - Chrome拥有超过30亿活跃用户 其跨平台兼容性及插件生态构成显著竞争壁垒 [21] - 浏览器开发复杂度等同操作系统 市面多数产品为Chromium套壳 自研难度极大 [22] - AI浏览器存在"幻觉"问题(信息生成依赖大模型缺陷)及生态不成熟(网页理解依赖截图或DOM树解析效率低下) [24][25] - 用户习惯需从"主动搜索"转向"主动服务" 传统厂商保留双模式界面以平衡过渡 [26] 协同生态发展模式 - AI浏览器/Chatbot/Agent形成分工协同:AI浏览器负责信息检索展示 Chatbot处理文本生成与知识问答 Agent执行复杂任务操作 [26] - 以旅行规划为例:AI浏览器整合景点信息 Chatbot提供适龄项目建议 Agent直接完成预约下单 差异在于服务深度与操作自主性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