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霸权
搜索文档
抢安世只是试探?美西方的真正目标:中国10万亿美元海外资产!
搜狐财经· 2025-11-01 22:15
事件背景与定性 - 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使用冷战时期法律抢夺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控股权,事件被定性为针对中国10.2万亿美元海外资产的“火力侦察”[1] - 中资在安世半导体濒临破产时投入340亿元将其盘活,并将其打造为全球第三大功率半导体企业[1] - 该操作被视为对私有财产规则的粗暴践踏,背离全球化时代的商业逻辑[1] 各方战略意图与考量 - 美国与西方选择荷兰出手,因其手握ASML光刻机,意图借此卡中国半导体产业脖子,而美国、德国、日本因在华资产丰厚怕遭反噬,英法则缺乏制衡筹码[3] - 中国的目标被描述为打破技术霸权,利用稀土等战略王牌进行精准反击,并通过自主创新重塑行业格局[11] - 10.2万亿美元海外资产被视为中国积累的财富,巧取豪夺行不通[11] 事件直接经济影响 - 安世半导体70%产能扎根中国,其芯片断供已导致欧洲车企库存告急,部分生产线面临停摆[3] - 欧洲企业制造商协会(ACEA)声明指出,替代供应商认证需数个月,短期内无法弥补缺口[3] 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 -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2025年报告显示,全球92%的重稀土高纯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70%的稀土精炼专利由中国掌握[5] - 制造光刻机核心组件(如钕、铽)的高层分离技术为中国所独有[5] -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6.7%,并掌控全产业链闭环[9] 反制措施与效果 - 2025年10月稀土出口管制升级后,ASML出现供应链延迟[7] - 中国市场占ASML 2024年营收的36%,成为其无法承受的软肋[7] - 美国的CORE-CM计划试图推动稀土自主,但至今连高纯氧化物都无法量产[7] 长期格局与趋势 - 海外稀土替代产能至少需要5~8年才能成型,远水难解近渴[9] - 荷兰的霸权操作已开始反噬,表现为ASML供应链告急、欧洲车企持续施压、荷兰国内相关就业受冲击[9] - 掌握核心能源与技术被视为真正的底气,在此博弈中中国的胜算被判断为越来越大[13]
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对中国
搜狐财经· 2025-10-28 12:53
«——【·前言·】——» 中美经贸谈判达成初步共识,说明了什么?美财长强调,"美国不会改变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其 中又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10月的吉隆坡阳光灿烂,却照不亮中美经贸谈判桌上的阴云。25日至26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率领的团队,在默迪卡118大厦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密集磋商。 这是自今年5月以来的第五轮面对面交锋,双方围绕海事物流、关税暂停期、芬太尼管控等六大核心议 题展开拉锯战。谈判现场的氛围堪称冰火两重天。 «——【·吉隆坡的握手与背后的刀·】——» 最终双方达成初步框架协议,同意延长部分关税暂停期,并就芬太尼联合执法机制展开试点合作。然 而,就在外界以为"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时,贝森特在26日晚的记者会上突然变脸。 中方代表李成钢在会后用两句话总结:"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这句话背 后,是长达5个半小时的激烈交锋。美方一度要求中国扩大农产品进口配额,而中方则坚持要求美方取 消对中国造船业的301关税制裁。 他面对全球媒体直言:"美国不会改变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市场对 中美全面和解的幻想。更讽刺的是,贝森特在谈判 ...
美国考虑对华实施软件相关出口限制
制裁名单· 2025-10-24 09:15
中美经贸摩擦近期动态 - 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温,双方在稀土、软件出口管制及关税领域接连出台对抗性措施 [1] - 相关动作为即将举行的中美高层会谈蒙上阴影 [1] 美方扩大对华软件出口限制 - 美国正考虑限制对华出口使用美国软件的产品,并强调可能与七国集团(G7)盟友协调 [2] - 限制目标是应用于无人机、卫星、传感器等领域的智能识别软件,旨在防止敏感技术落入竞争对手之手 [2] - 此举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华关键软件全面管制"的延续 [2] 中方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稀土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强调是依法维护国家安全与全球供应链稳定,并澄清管制并非禁运 [3] - 美方指责中方"经济胁迫",并宣布对华加征100%关税 [3] - 中方反击指出,美方出口管制清单超3000项,远超中方约900项,是典型双重标准 [3] - 中方还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作为对美方对中国船舶收费的对等措施 [3] 高层会谈前景 - 中国副总理与美国财长将在马来西亚举行会谈,为月底可能举行的会议铺路 [4] - 双方近期动作加剧了谈判复杂性,若美方坚持强硬立场,中方可能进一步利用稀土、关键矿产等筹码反制 [4] - 分析认为此次会谈成果将直接影响后续元首会晤氛围,但短期内难有重大突破 [4] 冲突本质分析 - 中美博弈已从贸易逆差转向科技与战略资源控制 [5] - 美方试图通过软件管制遏制中国AI与高端制造发展 [5] - 中方则凭借稀土供应链优势(全球占比超80%)强化反制能力 [5]
ASML放话“不怕中国稀土”?嘴硬的样子真可笑!
搜狐财经· 2025-10-17 00:40
中国稀土管制对ASML的影响 - ASML首席财务官表示公司已为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做好准备并拥有大量库存以满足短期需求但未明确库存可持续时长 [1] - 中国规定ASML生产的光刻机若所含重稀土超过0.1%其销售目的地和买家需向中国报备并获批准否则将面临制裁 [3] - 有观点认为应制裁ASML并全面断供其在中国业务以测试其库存韧性与市场依赖性 [3][4] 地缘政治与市场规则 - ASML所在的荷兰被指近期跟随美国政策对中国造成困扰 [3] - 评论指出技术霸权时代已过尊重中国市场与规则对企业至关重要否则将寸步难行 [4]
被中方反制打痛,特朗普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收到一个坏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9-18 20:38
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标志着中方反制进一步升级,也显示出中国在贸易博弈中越发精准和老练。芯片产业 本是美国少数对华仍具优势的领域,但随着中国芯片的飞速发展,所谓的"技术壁垒"并非不可突破。 英伟达此刻恐怕倍感压力。一边是美国政府不断设限、加税,另一边是中国市场监管日益收紧,这家芯 片巨头真正陷入了"两头不讨好"的困境。而特朗普政府大概也没想到,自己还没从中国的反制中缓过神 来,就又收到了英伟达被调查的坏消息。 英伟达最近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经过初步调查,认定这家全 球AI芯片巨头违反了反垄断法相关规定,决定对其启动进一步调查。消息一出,英伟达股价应声下跌 1.87%,市场对监管风险的担忧显而易见。 这已经不是英伟达第一次遇到麻烦了。此前,其专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就曾被暂停销售,尽管CEO黄 仁勋向美国政府"求情"后恢复出货,但又被加征了15%的所谓"过路费"。 更别提国家网信办还曾约谈英伟达,要求其说明芯片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尽管公司多次回应,却始终未 能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处境十分被动。 如今反垄断调查升级,英伟达在中国的业务可谓雪上加霜。在安全疑虑未消除、反垄断审查未结束的 ...
微软疑似暗藏“后门”:用户隐私何存?
36氪· 2025-09-15 17:38
微软UCPD.sys组件功能争议 - 系统组件UCPD.sys表面用于防止恶意软件修改默认浏览器或文件打开方式 实际在注册表深层隐藏加密数据并动态释放未知程序[1] - 该组件仅对中国地区用户强制开启数据收集与上报机制 包括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 而欧美地区不会触发这些机制[3] 用户操作体验影响 - 用户切换默认浏览器或文件打开方式时会被UCPD.sys强制阻拦 系统更新或重启后自动恢复至微软自带应用[1] - 浏览器下载链接被强制跳转至Edge导致下载效率降低 甚至因协议不兼容出现下载失败[2] - 图像设计软件的文件关联被打乱 设计师需手动重新配置 影响创作流程连贯性[2] 对中国软件厂商的限制 - UCPD.sys限制名单包含360 腾讯 联想 WPS 搜狗 2345等中国高频使用软件 覆盖日常办公 安全防护和工具应用领域[5] - 通过系统级权限限制第三方软件与微软体系竞争 对非微软浏览器严加管控 但对自家Edge浏览器推广开绿灯[7] - 部分国产安全软件如360本可拦截UCPD.sys修改注册表行为 但在系统层面被限制功能[10] 安全风险与数据泄露案例 - 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 美国情报机构利用微软Exchange漏洞攻击中国军工企业 航天研究所和生物医药公司 导致敏感数据泄露[8] - 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赛事信息系统及黑龙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遇超5000万次境外攻击[8] - 2024年美国针对中国的国家级黑客攻击超过600起 目标为军工 科研和能源等关键领域[10] 全球用户权益问题 - Windows11默认开启Recall功能可能截取密码和银行账户等敏感截图 用户无关闭选项[11] - 微软利用Windows垄断优势强行推广Edge浏览器 修改Chrome下载页面并弹窗干扰 甚至通过系统更新将Edge固定到桌面[12] - 以色列情报部队利用微软Azure云计算平台每天监听数百万巴勒斯坦人电话 云计算工具沦为跨境监听利器[12] 行业竞争与市场影响 - 微软被指通过技术霸权绑架用户选择权 扼杀全球软件市场竞争活力[13] - 2025年7月Opera浏览器向巴西竞争监管机构投诉微软的垄断行为[12] - 全球用户对数字工具的信任因微软行为不断崩塌[12]
帮主郑重:比亚迪日赚8500万,股价为何原地踏步?三张底牌与两个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8-30 11:25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收3713亿元 同比增长23% [3] - 上半年净利润155亿元 平均日赚8500万元 [1] - 二季度营收增速骤降至14% 环比放缓22个百分点 [3] - 净利润增速13.8% 较去年同期24.4%近乎腰斩 [4] - 经营现金流318亿元 同比增长100% [4] - 账上现金1561亿元 负债率降至71% [4] 业务结构 - 汽车业务收入3025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超81% [3] - 海外收入1354亿元 同比暴增130% [3] - 海外销量55万辆 单车利润较国内高30% [6] 盈利能力 - 整体毛利率18.01% 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4] - 汽车毛利率20.35% 呈现下降趋势 [4] - 营业成本增速35.88% 首次超过收入增速32.49% [6] 研发投入 - 研发支出309亿元 同比增长53% [5] - 研发投入金额为净利润的两倍 [5] - 专利授权超3.9万项 包括闪充电池和智驾系统等成果 [5] 市场表现 - 股价在114元附近震荡 年内涨幅22% [1] - 股东户数激增12万户 筹码分散明显 [6] - 北向资金持续加仓 机构关注海外替代和政策红利 [6] 竞争态势 - 国内深陷价格战 推出最高降5.3万元的促销措施 [6] - 海外市场表现强劲 在德国和巴西售价超过奔驰 [6] - 全球首发10C闪充电池 智驾车型销量1700+ [6] 战略定位 - 以国内利润换取海外市场扩张 [8] - 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布局技术领先优势 [5][8] - 面临技术护城河与成本控制的双重挑战 [6]
630亩“红色黄金”基地再扩产!爱尔发楚雄基地扩建背后的技术霸权
搜狐财经· 2025-07-30 18:59
公司产能与扩建 - 公司楚雄雨生红球藻养殖基地在新拓展区域进行大规模扩建 [1] - 2023年公司养殖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630亩) [1] - 预计2025年公司虾青素纯品年产能将突破17.68吨 [7] - 扩建项目将配套建设GMP标准深加工车间以满足定制化需求 [5]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绩 - 2023年公司虾青素纯品产量达13.76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7.21% [5] - 公司服务30个国家超过200个健康品牌 [5] - 预计2025年公司全球市场份额有望实现40%以上 [7] - 公司主导制定的《雨生红球藻粉》国家标准成为采购基准 [10] 公司技术与产业链优势 - 公司拥有楚雄雨生红球藻专利藻种,虾青素积累量达干重5.2%,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30% [8] - 公司采用“封闭式管道+开放式跑道”双模养殖系统,在杜绝污染的同时降低60%的能源成本 [8] - 公司构建了“藻种-养殖-萃取”全产业链壁垒 [8] - 楚雄基地依托北纬24°黄金光照带,年均光照2400小时 [8] 行业需求与增长 - 全球天然虾青素市场规模正以年均19.3%的增速扩张 [5] - 雨生红球藻提取物应用已延伸至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医药中间体等十大赛道 [5] - 2025年上半年欧盟新型食品认证客户采购量同比增长47% [5] - 全球虾青素产业格局正在重塑 [10]
英伟达没安好“芯”!
是说芯语· 2025-07-22 13:27
美国政府解除H20禁令的动机 - 美国政府解除H20禁令的原因是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已能生产性能相当的芯片,目的是通过市场手段压制中国自主芯片发展[2] - 美国商务部长公开表示要让中国对美国技术"上瘾",通过限制利润空间阻碍中国技术进步[2] - H20性能仅为英伟达高端芯片的15%,美国仍封锁真正先进技术,仅开放中国已突破的领域[3] 英伟达H20芯片的商业策略 - 英伟达准备了价值150亿美元的H20库存,在中国企业技术进步背景下急需清库存[4] - 通过销售H20挤压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其芯片订单[4] - H20被美国商务部称为"四流"芯片,属于技术阉割版本[3] 芯片安全风险 - 美国《芯片安全法案》要求出口芯片必须配备可实现位置验证的"芯片安全机制"[5] - 该技术方案已成熟,可能使芯片成为美国远程监控工具[6] - H20解禁时间与法案提出仅隔两个月,存在预装后门的可能性[7] 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化路径 - 核心技术必须自力更生,依赖外部技术存在重大安全隐患[10] - 中国已具备生产媲美H20的AI芯片能力,促使美国解除禁令[8] - 产业生态安全需建立在自主可控的技术基础上[8][10]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国通过"禁售-放行"交替策略维持技术霸权[2][3] - 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直接改变了美国芯片管制政策[2][8] - 人工智能产业链安全需要国内企业协同突破[10]
4亿美元豪赌稀土独立,美国向中国技术霸权,发起最后冲击?
搜狐财经· 2025-07-15 18:12
美国稀土产业现状 - MP Materials过去65%的业务是将稀土矿石运往中国加工后再购回成品[1][8] - 美国国防部以4亿美元投资成为MP Materials最大股东[1][5] - MP Materials计划2028年建成年产1万吨的稀土永磁工厂[10]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17] - 中国稀土分离纯度达到99.9999%的世界领先水平[13] - 中国掌握全球60%的稀土核心专利[17] - 中国每年培养5000多名稀土专业人才[15] 国际稀土供应链格局 - 美日澳印四国建立"关键矿产倡议"试图构建替代供应链[21] -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年产量仅为中国的5%且成本高一倍[23] - 日本海底稀土开采计划仍停留在概念阶段[25] - 中俄签署稀土合作协议形成新的供应链组合[27] 产业技术差距 - 美国稀土分离技术仍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水平[15] - 美国全国稀土分离工程师数量不及中国单个研究所[15] - 专家估计美国需20年时间和5万亿美元投入才能追赶中国[17][19] 市场影响 - 中国4月稀土磁铁出口量暴跌75%[5] - 特斯拉采购成本因此上涨20%[7] - MP Materials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单日飙升50%[3] 未来竞争态势 - 中国可能利用产能优势发动价格战打击新兴竞争者[29] - 美国企业面临政治周期风险和技术突破挑战[31][33] - 实现稀土独立可能导致美国电动车价格上涨5000美元[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