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霸权

搜索文档
英伟达没安好“芯”!
是说芯语· 2025-07-22 13:27
美国政府解除H20禁令的动机 - 美国政府解除H20禁令的原因是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已能生产性能相当的芯片,目的是通过市场手段压制中国自主芯片发展[2] - 美国商务部长公开表示要让中国对美国技术"上瘾",通过限制利润空间阻碍中国技术进步[2] - H20性能仅为英伟达高端芯片的15%,美国仍封锁真正先进技术,仅开放中国已突破的领域[3] 英伟达H20芯片的商业策略 - 英伟达准备了价值150亿美元的H20库存,在中国企业技术进步背景下急需清库存[4] - 通过销售H20挤压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其芯片订单[4] - H20被美国商务部称为"四流"芯片,属于技术阉割版本[3] 芯片安全风险 - 美国《芯片安全法案》要求出口芯片必须配备可实现位置验证的"芯片安全机制"[5] - 该技术方案已成熟,可能使芯片成为美国远程监控工具[6] - H20解禁时间与法案提出仅隔两个月,存在预装后门的可能性[7] 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化路径 - 核心技术必须自力更生,依赖外部技术存在重大安全隐患[10] - 中国已具备生产媲美H20的AI芯片能力,促使美国解除禁令[8] - 产业生态安全需建立在自主可控的技术基础上[8][10]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国通过"禁售-放行"交替策略维持技术霸权[2][3] - 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直接改变了美国芯片管制政策[2][8] - 人工智能产业链安全需要国内企业协同突破[10]
4亿美元豪赌稀土独立,美国向中国技术霸权,发起最后冲击?
搜狐财经· 2025-07-15 18:12
美国稀土产业现状 - MP Materials过去65%的业务是将稀土矿石运往中国加工后再购回成品[1][8] - 美国国防部以4亿美元投资成为MP Materials最大股东[1][5] - MP Materials计划2028年建成年产1万吨的稀土永磁工厂[10]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17] - 中国稀土分离纯度达到99.9999%的世界领先水平[13] - 中国掌握全球60%的稀土核心专利[17] - 中国每年培养5000多名稀土专业人才[15] 国际稀土供应链格局 - 美日澳印四国建立"关键矿产倡议"试图构建替代供应链[21] -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年产量仅为中国的5%且成本高一倍[23] - 日本海底稀土开采计划仍停留在概念阶段[25] - 中俄签署稀土合作协议形成新的供应链组合[27] 产业技术差距 - 美国稀土分离技术仍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水平[15] - 美国全国稀土分离工程师数量不及中国单个研究所[15] - 专家估计美国需20年时间和5万亿美元投入才能追赶中国[17][19] 市场影响 - 中国4月稀土磁铁出口量暴跌75%[5] - 特斯拉采购成本因此上涨20%[7] - MP Materials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单日飙升50%[3] 未来竞争态势 - 中国可能利用产能优势发动价格战打击新兴竞争者[29] - 美国企业面临政治周期风险和技术突破挑战[31][33] - 实现稀土独立可能导致美国电动车价格上涨5000美元[37]
中国稀土卡脖子有多狠?印度稀土“双面操作”让日本傻眼了
搜狐财经· 2025-06-17 17:09
中印稀土外交事件 - 6月12日中印外交会谈中,印度请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管制以缓解国内车企压力,但中方仅表示"保持对话"未松口 [1][3][4][6] - 6月13日印度突然下令国有矿业巨头IREL暂停对日本所有稀土出口,涉及年供应量1000吨,占IREL年产量三分之一 [8][23] - 日本13%的稀土进口依赖印度,此次断供迫使日企紧急寻找替代供应商,但除中国外难寻稳定供应源 [25][27] 稀土产业格局 - 中国垄断全球87%稀土精炼产能,4月起实施"一批一证"溯源制度,可追踪每克稀土流向 [12][32] - 印度虽拥有全球第五大稀土储量,但年产量仅2900吨且多为原矿石,精炼能力不足中国中型企业十分之一 [21][29] - 日本"城市矿山"回收计划成本是直接采矿三倍且效率不足30%,难以弥补供应缺口 [27] 行业影响 - 印度马鲁蒂铃木等车企因稀土短缺面临停产风险,影响莫迪政府"印度制造"战略核心项目 [18][19] - 日本日立金属、信越化学等稀土加工企业连夜启动风险评估 [27] - 印度2012年起与日本丰田通商的年供应1000吨稀土协议被单方面终止,影响电动车电机和风电设备永磁体生产 [23] 技术壁垒 - 中国稀土溯源系统曾识破印度企业伪造民用申报文件的行为,导致其申请被拒并影响信誉 [15][17] - 印度试图通过断供日本换取精炼技术转让,但可能损害国际信誉 [30][32] - 中国掌握从开采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技术优势,形成实质性技术霸权 [32][34]
从石油美元到算力霸权:料革命重构全球权力秩序的百年嬗变
搜狐财经· 2025-06-12 10:35
石油美元体系形成 - 1974年美沙协议确立石油美元循环系统 沙特获得F-15战斗机与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获取石油定价权 1975年OPEC全体采用美元结算[1][3][11] - 石油美元体系赋予美国三项特权 操纵原油期货市场影响全球经济周期 征收全球通胀税 维持财政赤字与资本账户平衡[3] - 1983年纽约商品交易所推出原油期货合约 金融资本全面征服实体经济 1980年代美联储20%基准利率导致油价暴跌60% 触发拉美债务危机[3][14] 美元霸权演变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黄金本位 美国持有全球三分之二黄金储备 1965-1971年越南战争消耗2500亿美元军费 黄金储备从7亿盎司降至2.5亿盎司[8][9] - 1971年尼克松关闭黄金兑换窗口 美元与黄金脱钩 1974年转向石油锚定 全球石油贸易80%以美元计价 五十年后仍占76%[8][11][12] - 2023年美元全球储备占比跌破58% 俄罗斯SPFS系统处理40%外贸结算 中国CIPS覆盖180国 金砖国家构建独立能源交易平台[7][12] 技术霸权构建 - 1984年苹果Macintosh发布触发技术民主化浪潮 美国通过"硬件-软件-标准"三位一体控制全球半导体市场 1985年《广场协议》打击日本半导体产业[16] - 石油美元与硅谷技术形成资本-技术正反馈 1987年黑色星期一期间程序化交易系统与石油期货市场联动 展示复合霸权韧性[17] - 美国建立500余套航空发动机设计准则体系 数字孪生技术将研发周期压缩60% 中国仍处"试验-修改"循环存在代际差距[23] 航空工业技术 - 航空发动机涡轮前温度达1800°C 超越镍基合金熔点 现代叶片含500余个异形气膜孔 10微米制造偏差可致系统失效[26][27] -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耐温1500°C 叶片冷却技术抽取15%-20%压气机空气 导致推力损失0.8%与油耗增加0.5%[26][27][29] - 普惠GTF发动机研发耗资百亿美元 LEAP发动机叶片500异形孔设计实现8倍冷却效率提升 3D打印层间缺陷曾致3亿美元损失[24][28][29] 全球产业分工 - 波音787机身50%碳纤维来自日本东丽 配方知识产权属美国赫氏集团 苹果控制全球200家供应商 形成"离岸制造+在岸控制"模式[19] - F-35战机供应链分三层 核心层整机制造 中间层特种材料 外层零部件协作 技术标准与认证体系实现全球殖民[24] - 美国制造业岗位1980-1990年减少580万个 金融与信息产业仅新增210万个 产业空心化隐忧显现[17]
光刻机锁死日本工厂运转?材料大国陷困局,氢能芯片能否弯道超车
搜狐财经· 2025-06-04 08:25
半导体原材料与供应链 - 日本九州岛熊本市方圆200公里内聚集全球23%的半导体原材料工厂,生产高纯度氟化聚酰亚胺等3纳米芯片必需材料 [1] - 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第304条要求日本限制向特定企业出口关键半导体物资 [1] - 日本将43%的高纯重稀土产量定向输送北美,因美日《重要物资保障协定》要求 [5] 技术封锁与设备限制 - 所有向日本出口的EUV光刻机被要求植入地理围栏系统,2023年尼康因违规被罚没4.2亿美元保证金 [3] - 荷兰ASML取消对日DUV光刻机的远程维护服务,东京电子蚀刻机、信越化学晶圆处理剂等关键设备均被植入数据监控黑匣子 [3] - 日本半导体工程师平均年龄达51岁,青年从业者五年减少38% [6] 日本产业困境与转型 - 东芝碳化硅芯片因缺少国产蚀刻设备良率暴跌12%,信越化学使用美制替代剂导致晶圆成本激增 [6] - 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半导体定位从"增长引擎"调整为"基础保障领域",转向量子退火计算机和氢能芯片等替代赛道 [8] - 松下开发U盘大小的氨气制氢微型反应堆,东丽公司碳纤维储氢罐量产成本降低67% [10] 供应链规避与监控 - 日本通过公海转运半导体材料,船载AIS信号伪装航线,同时以0.5米精度卫星监控全球17个关键港口 [11] - 日立开发"三层防护"验证系统加强供应链安全 [11] 中国技术突破与机遇 - 中国利用日本过期专利研发等离子束流蚀刻技术,江苏企业磷钇矿提取稀土成本比日本海底矿泥法低40% [13] - 2023年中国承接日本半导体设备人才162名(占流出总量51%),美国制裁企业改用国产设备速度提升300% [14] - 日本被迫放宽63项过期专利授权 [14] 全球半导体格局变化 - "美国设计·日本制造"模式强化,技术链监控与战略博弈加剧 [16] - 技术霸权催化多极世界形成,自主创新生态成为竞争核心 [13][16]
商务部10个字通告全球,胆敢配合美国制裁者,中方绝不轻饶
搜狐财经· 2025-05-26 11:50
中美科技战与芯片产业动态 - 美方企图在全球范围内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尤其是华为昇腾芯片,中方通过官方表态、法律反制、技术自主化与国际合作等多维度措施应对 [3] - 中国商务部批评美方措施"滥用出口管制,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认为其本质是通过"长臂管辖"维护技术霸权 [3] - 外交部指责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国内法取代国际规则,扰乱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6] 中方反制措施与法律手段 - 商务部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警告任何组织或个人执行或协助执行美方禁令将承担法律责任 [6] - 中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援引《反外国制裁法》禁止企业配合美国禁令,并通过司法诉讼倒逼美方举证 [7] - 中国通过《稀土管理条例》对镓、锗等关键材料实施出口许可制,2025年一季度稀土出口量增9.8%,但均价下跌12% [7] 技术自主化与产业链突破 - 华为昇腾芯片采用特有工艺,算力逐渐赶上英伟达,成本减少40%,国产化率超85%,吸引众多开发者并在多个新兴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10] - 中芯国际14nm产线良率达75%,形成"去美国化"供应链 [10] - 被美方禁令的芯片在国内AI服务器市场份额已有显著涨幅,中企加速追赶,形成"自主创新+国际合作"双轨模式 [10] 全球产业链反应与多极化趋势 - 欧盟、东盟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荷兰ASML绕开美国禁令向中国出货DUV光刻机,日本丰田采购中国镨钕合金 [12] - 美国军工复合体90%的中重稀土依赖中国,若断供将导致F-35战机生产停滞 [7] - 美国单边主义引发盟友不满,全球产业链对美技术霸权表现出抵制 [12] 战略影响与长期趋势 - 中方通过稀土出口"量增价降"策略,既避免直接断供引发全球恐慌,又保留对美军工产业的威慑力 [10] - 法律反制措施保护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减缓了美方禁令的短期冲击 [10] - 长期来看,美国的封锁倒逼中国芯片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加速全球科技秩序的多极化重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