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CU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7-04)
远峰电子· 2025-07-03 19:59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个股包括中嘉博创(+10.11%)、欢瑞世纪(+10.07%)、盈方微(+10.06%)、博敏电子(+10.04%)、方正科技(+10.04%) [1] - 创业板领涨个股包括逸豪新材(+20.00%)、久之洋(+15.02%)、旋极信息(+11.83%) [1] - 科创板领涨个股包括三孚新科(+9.94%)、统联精密(+8.27%)、昀冢科技(+5.85%) [1] - 活跃子行业包括SW印制电路板(+6.01%)、SW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4.89%) [1] 国内新闻 - 芯海科技首款车规MCU产品ASIL-D等级已流片,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功能安全特性 [1] - 纳氟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建高频高速覆铜板(CCL)产线,推动航空航天、通讯、汽车、数据中心等领域布局 [1] - 厦门士兰微8英寸碳化硅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产线项目(一期)首台设备提前搬入,有望按计划实现通线和试生产 [1] - 中国移动AI服务器集采项目共6个标包,预计采购7058台AI服务器(推理型) [1] 公司公告 - 雷神科技联合设立智能眼镜公司持股35%,旨在拓展智能眼镜市场 [2] - 风华高科2024年度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现1.50元(含税),分红总额172,123,562.85元 [2] - 统联精密2024年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派现1.50元(含税),合计派发23,513,376.90元 [2] - 中微公司2024年权益分派方案为每股派现0.30元(含税),合计派发187,214,710.20元 [2] 海外新闻 - 英飞凌基于300毫米晶圆的GaN制造技术进展顺利,首批样品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提供 [3] - AGC在中国台湾生产的特定型号CMP抛光液(料号M2701505)因出口管制暂停供货,该材料用于7nm以下先进制程芯片制造 [3] - 特朗普政府取消部分对华芯片设计软件(EDA)出口许可要求 [3] - 三星电子减少12层HBM3E产量,原计划年中向英伟达供货但因谈判拖延和需求不确定性调整 [3]
国民技术报考港交所上市,连续两年亏损,合计约7.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8 11:55
公司概况 - 国民技术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代码:300077),正在申请港交所上市,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前身为深圳市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注册资本约5.8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孙迎彤 [5] - 公司定位为平台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注于为智能终端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控制芯片与系统解决方案 [3]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企业中的全球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五,全球32位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三 [3] - 在内置商业密码算法模块的中国MCU市场中排名第一 [3] - 全球MCU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299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4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9.9%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1.95亿元、10.37亿元、11.68亿元,呈现波动 [4] - 同期毛利分别为4.26亿元、1801.1万元、1.82亿元,毛利率从35.6%骤降至1.7%后回升至15.6% [4][6] - 净亏损分别为1893万元、5.94亿元、2.56亿元,2023年亏损显著扩大 [4]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5.91亿元、-1.92亿元,受股份支付影响显著 [6][7] 业务结构 - 收入主要来自芯片产品(占比38.3%-47.6%)和锂电池负极材料及水磨石加工服务(占比47.1%-52.2%) [7] - 芯片产品销量从2022年1.36亿颗增至2024年3.41亿颗,但收入2023年下降8.96%至4.17亿元,2024年增长33.22%至5.56亿元 [8] - 人造石墨产品销量从2022年1.40万吨增至2024年2.65万吨,石墨化加工服务量2024年大幅增至6000吨 [8] 技术发展 - 2018年确立平台化发展方向,推出基于Cortex-M0至M7的32位MCU产品 [3] - 2019年实现40纳米eFlash制程的通用MCU量产 [3] - MCU作为智能终端核心控制器,其算力、安全性与系统集成度成为关键技术基础 [3] 资本市场 - 截至2025年6月27日A股股价报25.41元/股,市值约148亿元 [8]
国民技术,递交IPO招股书,拟赴香港上市 | A股公司香港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6-27 14:07
公司上市计划 - 国民技术于2025年6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3] - 公司已于2010年4月30日在A股上市,截至2025年6月25日总市值约人民币148.46亿元 [3] 主要业务 - 公司为平台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控制芯片与系统解决方案,覆盖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数字能源、智能家居、汽车电子与医疗电子等领域 [6] - 同步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形成「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双主业布局 [6] - 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以人造石墨为核心,探索硅碳、硬碳等多技术路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与便携式设备 [8] 行业地位 - 2024年按收入计,公司在中国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五,全球32位平台型MCU市场排名前三 [7] - 在内置商业密码算法模块的中国MCU市场中排名第一,在储能BMS及智能家居控制等细分市场保持领先 [7] - 2019年率先实现通用MCU产品基于40纳米eFlash制程的量产,引领主流产品制程升级 [7] 财务数据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1.88亿、10.27亿、11.61亿元 [15]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0.19亿、5.94亿、2.56亿元 [15] - 2024年销售芯片产品收入占比47.6%,锂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服务收入占比47.1% [9] 股东架构 - 孙迎彤先生为单一最大股东,持股2.65% [10] - 其他A股股东合计持股97.35% [10] 管理团队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12][13] - 高管团队包括5名副总经理,其中徐辉先生兼任首席财务官 [14] 中介团队 -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德勤为审计师,汉坤为公司中国律师 [17] - 灼识咨询为行业顾问,仲量联行为独立估值师 [17]
华虹半导体(01347):国内外客户持续扩展,12英寸放量规模稳步提升
国信证券· 2025-06-15 19: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虹半导体1Q25毛利率与收入符合指引,2Q25预期保持平稳;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有望迎来价格端稳步修复;下游应用环比保持稳定,模拟与电源管理收入环比提升;1Q25资本开支为5.109亿美元,海外客户合作顺利推进;看好公司特色工艺代工拥有全球头部客户及领先工艺的龙头竞争力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86亿、20.04亿、23.12亿、25.33亿、29.46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7.7%、 - 12.3%、15.4%、9.6%、16.3%;净利润分别为2.8亿、0.58亿、0.92亿、1.66亿、2.01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37.8%、 - 79.2%、58.8%、79.5%、21.3% [4] - 2023 - 2027E年毛利率分别为21%、10%、11%、13%、15%;EBIT Margin分别为5.8%、 - 11.7%、 - 6.4%、 - 1.5%、0.3%;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4.4%、0.9%、1.5%、2.5%、3.0% [4] - 2023 - 2027E年市盈率(PE)分别为23.6、113.6、71.6、39.9、32.9;EV/EBITDA分别为16.2、38.0、17.9、13.2、10.6;市净率(PB)分别为1.05、1.06、1.04、1.02、0.99 [4] 业务情况 - 1Q25实现销售收入5.41亿美元(YoY + 17.6%,QoQ + 0.33%),毛利率为9.2%(YoY + 2.8pct,QoQ - 2.2pct);预计2Q25收入约5.5 - 5.7亿美元,毛利率7% - 9% [1] - 截至1Q25末,公司月产能折合8英寸为413千片,1Q25付运晶圆折合8英寸为1231千片(YoY + 20.0%,QoQ + 1.5%),产能利用率102.7%(YoY + 11.0pct,QoQ - 0.5pct) [1] - 按终端市场划分,电子消费品(QoQ + 1.0%)、通讯(QoQ + 1.0%)与计算机(QoQ + 29.8%)营收环比上升,工业与汽车略有回落(QoQ - 3.4%) [2] - 按技术平台划分,模拟与电源管理环比增长11.6%,独立/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分立器件与逻辑与射频环比小幅回落基本稳定 [2] - 按工艺技术节点划分,0.15um及0.18um、0.11um及0.13um和55nm及65nm环比回落,0.25um、0.35um及以上、90nm及95nm环比增长 [2] 资本开支与合作 - 1Q25公司资本开支5.109亿美元,其中华虹制造为4.782亿美元,0.18亿美元用于华虹无锡,0.14亿美元用于华虹8吋 [3] - 公司已成为海外公司如意法半导体在中国的特色工艺代工选择,预计华虹代工MCU产品有望加速放量推向中国市场 [3] 投资建议 - 预计25 - 27年净利润0.92/1.66/2.01亿美元(前值25 - 27年1.07/1.68/2.31亿美元),当前股价对应25 - 27年PB为1.04/1.02/0.99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
中微半导(688380):营收稳步增长,利润扭亏为盈
中邮证券· 2025-05-29 15: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MCU领域需求增加但竞争加剧、产品单价下滑,全球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56亿美元至224亿美元;公司通过研发、管理等扩大市场份额,出货量同比增长近50%,营收9.12亿元,同比增长27.76%,毛利率升至29.86%,归母净利润1.37亿元;25Q1营收2.06亿元,同比微增,毛利率34.46%,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19.4% [4] - 公司保持高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1.28亿元,占比13.99%,25Q1研发费用0.28亿元,占比11.20%;通用型MCU产品开发顺利,产品结构转型,拓展应用领域至AI服务器和机器人领域 [5]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12.4/15.6/1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4/3.3亿元 [6]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25.92元,总股本4.00亿股,流通股本1.48亿股,总市值104亿元,流通市值38亿元,52周内最高/最低价34.64/15.22元,资产负债率9.5%,市盈率76.24,第一大股东杨勇 [3] 个股表现 - 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中微半导个股表现为-9%、3%、15%、27%、39%、51%、63%、75%、87%、99%、111% [2]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912|1243|1555|1956| |增长率(%)|27.76|36.36|25.09|25.79| |EBITDA(百万元)|150.58|256.64|317.15|411.0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36.83|182.89|237.78|325.54| |增长率(%)|723.43|33.66|30.01|36.91| |EPS(元/股)|0.34|0.46|0.59|0.81| |市盈率(P/E)|75.84|56.74|43.64|31.88| |市净率(P/B)|3.47|3.25|3.05|2.81| |EV/EBITDA|78.80|37.78|29.94|22.43| [8]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财务报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912|1243|1555|1956| |营业成本|639|811|1012|1270| |税金及附加|3|4|6|7| |销售费用|19|26|32|40| |管理费用|41|61|75|94| |研发费用|128|186|225|274| |财务费用|-6|2|2|2| |资产减值损失|-12|0|0|0| |营业利润|138|203|267|357| |营业外收入|0|0|0|0| |营业外支出|0|0|0|0| |利润总额|138|203|267|357| |所得税|1|20|29|32| |净利润|137|183|238|326| |归母净利润|137|183|238|326| |每股收益(元)|0.34|0.46|0.59|0.81| |货币资金|216|794|992|1271| |交易性金融资产|890|890|890|890|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90|57|73|91| |预付款项|11|14|19|25| |存货|376|142|176|215| |流动资产合计|3079|3302|3564|3917| |固定资产|128|141|149|152| |在建工程|1|1|1|1| |无形资产|28|24|20|16| |非流动资产合计|230|226|229|228| |资产总计|3309|3528|3792|4145| |短期借款|99|99|99|99|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123|113|140|172| |其他流动负债|70|101|126|156| |流动负债合计|293|313|366|427| |其他|23|22|22|22| |非流动负债合计|23|22|22|22| |负债合计|316|336|388|450| |股本|400|400|400|400| |资本公积金|1862|1897|1897|1897| |未分配利润|674|810|987|1229| |少数股东权益|0|0|0|0| |其他|57|84|120|169| |所有者权益合计|2993|3192|3405|3696|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3309|3528|3792|4145| [10]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27.8%|36.4%|25.1%|25.8%|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514.9%|47.3%|31.4%|33.8%| |成长能力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23.4%|33.7%|30.0%|36.9%| |获利能力 - 毛利率|29.9%|34.8%|35.0%|35.1%| |获利能力 - 净利率|15.0%|14.7%|15.3%|16.6%| |获利能力 - ROE|4.6%|5.7%|7.0%|8.8%| |获利能力 - ROIC|3.4%|5.6%|6.8%|8.6%|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9.5%|9.5%|10.2%|10.8%|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10.53|10.54|9.75|9.16|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5.97|11.74|23.86|23.82| |营运能力 - 存货周转率|1.51|3.13|6.36|6.50|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28|0.36|0.42|0.49|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0.34|0.46|0.59|0.81|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7.48|7.97|8.50|9.23| |估值比率 - PE|75.84|56.74|43.64|31.88| |估值比率 - PB|3.47|3.25|3.05|2.81| [10]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净利润|137|183|238|326| |折旧和摊销|45|52|48|52| |营运资本变动|137|376|-11|-13| |其他|-6|-14|-19|-24|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13|597|256|340| |资本开支|-30|-51|-51|-51| |其他|-959|18|20|26|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989|-33|-30|-25| |股权融资|0|35|0|0| |债务融资|99|0|0|0| |其他|-125|-21|-27|-37|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5|14|-27|-37|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701|578|198|278| [10]
中邮证券:给予中微半导增持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5-29 14:4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27.76%,毛利率大幅回升至29.86%,归母净利润1.37亿元 [2] - 25Q1单季度实现营收2.06亿元,同比微增,毛利率进一步修复至34.46%,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19.4% [2] - 预计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12.4/15.6/1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4/3.3亿元 [4]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MCU市场总体销售额224亿美元,同比下滑56亿美元,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单价持续下滑 [2] - 公司通过新产品研发和供应链优化提高产品性价比,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近50%,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2] 研发投入与产品战略 - 2024年研发费用1.28亿元,研发占比13.99%,25Q1研发费用0.28亿元,研发占比11.20% [3] - 完成8位机系列化开发,32位机M0+内核产品完成投片,M4内核产品完成设计,产品结构向专用与通用兼顾转型 [3] - 通用MCU产品料号增加,成功拓展至AI服务器和机器人等新应用领域 [3] 市场评价 - 研究机构给予"增持"评级,预计2025年净利润1.8亿元 [4] - 90天内1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 [6]
中微半导(688380):营收稳步增长,利润扭亏为盈
中邮证券· 2025-05-29 14: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MCU领域需求增加但竞争加剧、产品单价下滑,全球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56亿美元至224亿美元;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通过新产品研发等举措扩大市场份额,出货量同比增长近50%,实现营收9.12亿元,同比增长27.76%,毛利率升至29.86%,归母净利润1.37亿元;25Q1单季度营收2.06亿元,同比微增,毛利率达34.46%,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19.4% [4] - 公司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1.28亿元,研发占比13.99%,25Q1研发费用0.28亿元,研发占比11.20%;通用型8位机系列化目标实现,32位机M0+内核低成本和高性能通用产品完成投片,M4内核通用产品完成设计,产品结构转型顺利;通用MCU产品料号增加,拓展应用领域至AI服务器和机器人领域 [5]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12.4/15.6/1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2.4/3.3亿元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个股表现 - 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股价涨幅从-9%增长至111% [2]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25.92元,总股本4.00亿股,流通股本1.48亿股,总市值104亿元,流通市值38亿元,52周内最高/最低价为34.64/15.22元,资产负债率9.5%,市盈率76.24,第一大股东为杨勇 [3]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912|1243|1555|1956| |增长率(%)|27.76|36.36|25.09|25.79| |EBITDA(百万元)|150.58|256.64|317.15|411.0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36.83|182.89|237.78|325.54| |增长率(%)|723.43|33.66|30.01|36.91| |EPS(元/股)|0.34|0.46|0.59|0.81| |市盈率(P/E)|75.84|56.74|43.64|31.88| |市净率(P/B)|3.47|3.25|3.05|2.81| |EV/EBITDA|78.80|37.78|29.94|22.43| [8]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2024 - 2027年分别为27.8%、36.4%、25.1%、25.8%;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14.9%、47.3%、31.4%、33.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723.4%、33.7%、30.0%、36.9% [10] - 获利能力:毛利率分别为29.9%、34.8%、35.0%、35.1%;净利率分别为15.0%、14.7%、15.3%、16.6%;ROE分别为4.6%、5.7%、7.0%、8.8%;ROIC分别为3.4%、5.6%、6.8%、8.6% [10] -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5%、9.5%、10.2%、10.8%;流动比率分别为10.53、10.54、9.75、9.16 [10] - 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5.97、11.74、23.86、23.82;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51、3.13、6.36、6.50;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28、0.36、0.42、0.49 [10] - 每股指标:每股收益分别为0.34、0.46、0.59、0.81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7.48、7.97、8.50、9.23元 [10] - 现金流量表:净利润分别为137、183、238、326百万元;折旧和摊销分别为45、52、48、52百万元;营运资本变动分别为137、376、 - 11、 - 13百万元;其他分别为 - 6、 - 14、 - 19、 - 24百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13、597、256、340百万元;资本开支分别为 - 30、 - 51、 - 51、 - 51百万元;其他分别为 - 959、18、20、26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 989、 - 33、 - 30、 - 25百万元;股权融资分别为0、35、0、0百万元;债务融资分别为99、0、0、0百万元;其他分别为 - 125、 - 21、 - 27、 - 37百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 25、14、 - 27、 - 37百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分别为 - 701、578、198、278百万元 [10]
兆易创新(603986):公司业绩显著改善,多产品线布局优势显现
山西证券· 2025-05-22 09: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评级 [3][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显著改善,凭多元化产品布局穿越周期,2024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也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3][4] - 供需改善和产品结构持续迭代,2025Q1 公司毛利率已恢复至 2024Q3 水平 [5] - 竞争格局改善叠加行业创新,领先布局下公司未来增长可期,在存储、MCU、模拟等市场均有良好发展前景 [6][8]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 EPS 分别为 2.34、3.08、3.84,对应 2025 年 5 月 21 日收盘价,2025 - 2027 年 PE 分别为 50.5、38.4、30.8 [9] 相关目录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 年 5 月 21 日收盘价 118.14 元,年内最高/最低 147.56/64.13 元,流通 A 股/总股本 6.64/6.64 亿,流通 A 股市值 784.11 亿,总市值 784.52 亿 [2] 基础数据 - 2025 年 3 月 31 日基本每股收益 0.35 元,摊薄每股收益 0.35 元,每股净资产 25.57 元,净资产收益率 1.41% [2] 事件描述 - 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及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73.56 亿元,同比增长 27.69%;实现归母净利润 11.03 亿元,同比增长 584.21%。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9.09 亿元,同比增长 17.32%;实现归母净利润 2.35 亿元,同比增长 14.57% [3] 事件点评 - 2024 年业绩增长因行业下游需求回暖,公司开拓市场,产品出货量创新高;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利润双位数增长因国补等政策提振消费需求及部分下游需求前置 [4] - 分产品看,Flash 产品一季度收入稳健增长,利基 DRAM 一季度受原厂抛售影响收入同比小幅下降但 3 月以来供需改善,MCU 产品一季度收入增长强劲 [4] 财务指标 - 2024 年公司毛利率为 38.00%,同比增长 3.58pcts;净利率为 14.97%,同比增长 12.17pcts。2025Q1 公司毛利率为 37.44%,同比下降 0.72pct,环比增长 4.27pcts,净利率为 12.56%,同比下降 0.02pct,环比下降 3.19pcts [5] 市场前景 - 存储市场,NOR Flash 受益于 AI 带动单机价值量提升和车规类产品增长,利基 DRAM 有望填补原厂退出后的市场需求,提前布局定制化存储有望受益端侧应用爆发 [6] - MCU 市场,车规 MCU 产品迭代升级有增长空间,前瞻布局新领域产品有望受益需求复苏和市占率提升 [8] - 模拟市场,聚焦通用电源等领域,随着赛芯并购和业务并表完成有望快速增长 [8]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 EPS 分别为 2.34、3.08、3.84,对应 2025 年 5 月 21 日收盘价,2025 - 2027 年 PE 分别为 50.5、38.4、30.8,维持“买入 - A”评级 [9]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5,761|7,356|9,409|11,464|13,512| |YoY(%)|-29.1|27.7|27.9|21.8|17.9| |净利润(百万元)|161|1,103|1,553|2,043|2,550| |YoY(%)|-92.1|584.2|40.9|31.5|24.8| |毛利率(%)|34.4|38.0|38.9|39.6|40.0| |EPS(摊薄/元)|0.24|1.66|2.34|3.08|3.84| |ROE(%)|1.1|6.6|8.5|10.1|11.3| |P/E(倍)|486.9|71.2|50.5|38.4|30.8| |P/B(倍)|5.2|4.8|4.3|3.9|3.5| |净利率(%)|2.8|15.0|16.5|17.8|18.9| [11]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及相关财务比率预测 [13]
加速赴港IPO,兆易创新股价跌超7%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5-21 11:47
兆易创新H股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总股本10%的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和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 [1] - 募资用途包括增强研发能力、战略投资与并购、全球营销网络建设等 计划在股东大会通过后24个月内完成上市 [1] - 公告后A股股价下跌超6% 总市值为786亿元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业务涵盖存储产品(NORFlash、DRAM、SLCNANDFlash)、MCU产品和传感器产品 其中NORFlash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1] - 2024年营收73.56亿元(同比+27.69%) 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584.21%)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9.09亿元(同比+17.32%) 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14.57%) [2]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货币资金94.09亿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1.00亿元 短期借款9.70亿元 无长期负债 [2] 半导体行业赴港上市趋势 - 江波龙、纳芯微、杰华特等半导体公司近期均宣布赴港上市计划 行业面临技术迭代与地缘博弈挑战 [3] - "A+H"模式可提供国际资本运作平台 港股上市政策放宽且审批效率提升 [3] - 2025年4月单月披露港股计划的A股公司数量及市值总和已超过一季度 预计下半年将迎来上市潮 [3]
纳思达(002180) - 002180纳思达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20:18
公司经营情况 2024 年业绩 - 公司营业总收入 264.15 亿元,同比增长 9.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49 亿元,同比增长 112.11% [4] - 奔图营业收入 46.58 亿元,同比增长 19.87%,第四季度营收 14.82 亿元,环比增长 38.03%,净利润 6.15 亿元,同比增长 10.87% [4] - 利盟国际营业收入 22.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7.98%,打印机销量同比增长 31.13%,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2.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69.30% [4] - 极海微营业收入 14.00 亿元,同比下降 1.52%,净利润 3.63 亿元,同比增长 109.97%,扣非净利润 1.30 亿元,同比增长 14.52% [4] - 通用耗材业务营业收入 61.72 亿元,同比增长 10.45%,净利润 0.74 亿元,同比下降 44.17% [4] - 公司对相关子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主要为商誉减值)总计 9.03 亿元,减少 2024 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8.93 亿元,剔除长期资产减值影响,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5.49 亿元 [4] 2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 - 公司营收 59.27 亿元,同比下降 5.79%,归母净利润为 0.84 亿元,同比下降 69.64%,扣非归母净利润 0.80 亿元,同比下降 69.83% [4] - 奔图营业收入 9.92 亿元,同比下降 3.34%,净利润 0.97 亿元,同比下降 49.89% [4] - 利盟营业收入 5.13 亿美元,同比下降 4.85%,净利润 253.82 万美元,同比下降 74.08% [4] - 极海微营业收入 2.54 亿元,同比下降 19.72%,净利润 0.12 亿元,同比下降 70.40% [4] - 公司通用耗材业务营业收入 13.22 亿元,净利润 0.16 亿元,整体通用耗材出货量同比下降 0.56% [4] 问答环节 芯片市场反馈 - 极海中低端 MCU 产品占领市场形成基本盘,中高端 MCU 经小批量量产验证后逐步获市场认同,复杂国际局势下中高端产品需求增加带来机遇 [5] - 极海在人形机器人芯片布局完善,超声波雷达芯片、高性能实时控制 DSP 芯片等既可用在汽车也可用在机器人,多款芯片实现国产化替代并与主流汽车厂商、头部供应商及工控大客户合作 [5] 信创市场趋势 - 国产化市场今年第一、二季度主力是政府,下半年金融和能源等行业信创预计发力,政府市场呈常态化,有增量替代和存量更替 [6] - 公司针对行业信创市场组建团队配合推动国产化打印机市场进展,行业信创市场今年有望继续增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