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服务

搜索文档
新致软件IT流量全国总部落户长沙
长沙晚报· 2025-07-18 18:35
公司战略布局 - 新致软件与长沙市芙蓉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IT流量全国总部项目,深化全国战略布局[1] - 项目定位为全国研发总部,聚焦"IT流量、IT共享、IT服务"领域,打造"流量中心+科技孵化器+产业基金"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基座[2] - 项目成功摘得芙蓉区社保融资12号商业用地,用于建设研发总部大楼[1] 区域经济发展 - 项目落地是芙蓉区落实"将长沙打造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目标的关键举措,标志着区域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 - 项目将串联区域资源,提升软件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吸附力,增强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联动互补[2] - 芙蓉区近三年招引重大项目116个,包括中国黄金全国电商总部、东方雨虹区域总部、宏大爆破研发总部等高端现代服务业总部[2] 产业生态与竞争力 - 新致软件成立于1994年,2020年上交所上市,是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深耕金融领域多年[1] - 项目在五个区域中心城市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彰显芙蓉区吸引头部企业、承接高端产业项目的强大磁吸力[1] - 芙蓉区将持续围绕金融省级机构总部、高端商贸服务业总部等重点方向,深挖校友资源、驻区企事业单位潜力及资本市场动能[2]
股市必读:南天信息(000948)7月4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7-07 02:45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4日收盘,南天信息报收于20.66元,上涨2.99% [1] - 当日换手率9.95%,成交量38.7万手,成交额7.99亿元 [1] 资金流向 - 7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521.54万元 [7][8] - 游资资金净流出304.9万元 [8] - 散户资金净流出3216.64万元 [7][8]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金融等客户提供软件、解决方案、集成和专业IT服务 [2][3][4][5] - 近年来在积极拓展其他业务 [2][3][4][5] 投资者关注点 - 投资者多次询问公司在稳定币、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业务进展 [2][3][4][5] - 公司未正面回应相关技术储备情况,仅表示业务情况需关注官方渠道 [2][3][4][5] - 2024年度合并报表包含南天智联的业绩 [3][6]
减员3500人!花旗精简中国两地技术团队,赔偿最高达N+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12:52
作 者丨吴霜 李览青 编 辑丨周炎炎 江佩佩 6月5日,花旗宣布作为其在全球持续推进的简化工作的一部分,将对其全球技术和业务支持 部门做出下一阶段的调整, 将精简其位于中国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减少约3500 名技术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精简只涉及花旗集团下位于上海和大连的技术中心, 花旗银行(中国) 有限公司和花旗位于广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花旗金融信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 公司不受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花旗上海技术中心员工方面独家了解到, 就在6月5日上午,花旗金融 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向员工宣读了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方案。 此后,一些岗位将不再保留,另一些岗位将整合迁移到花旗全球网络的其他技术解决中心, 以贴近所支持的业务与产品。留任员工将负责支持花旗在中国国内及香港市场的业务及发 展。 据悉,该调整旨在帮助技术和业务支持部门推动精简运营的整体战略,包括简化组织架构, 降低依赖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人员和缩减软件数量规模等。 在今年1月15日发布2024年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时,花旗集团首席财务官Mark Mason就表示, 计划在2025年预留6亿美元作为遣散费,以继续缩减整体开始。 花旗 ...
花旗宣布精简上海与大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 减少约3500名技术人员
财经网· 2025-06-05 12:44
全球技术和业务支持部门调整 - 花旗宣布对其全球技术和业务支持部门进行下一阶段调整 作为全球简化工作的一部分 [1] - 调整包括精简位于中国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 减少约3500名技术人员 [1] - 调整旨在推动精简运营的整体战略 包括简化组织架构 降低对第三方机构的依赖 缩减软件数量规模 [1] 调整计划与时间表 - 调整已被纳入花旗2025年度财务计划 预计在2025年四季度开始前完成技术人员调整 [1] - 完成后将相应缩减上海和大连两地的办公场地规模 [1] 中国技术解决中心的具体变化 - 花旗金融信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为花旗全球业务提供IT服务和运营服务 部分岗位不再保留 部分岗位整合迁移到其他全球技术解决中心 [1] - 留任员工将专注于支持花旗在中国国内及香港市场的业务及发展 [1] - 广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不受此次调整影响 [1] -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本地法人银行 不受此次调整影响 [1] 受影响员工的支持措施 - 花旗表示将提供高于当地行业平均水平的经济补偿方案 一对一的沟通会面 员工援助计划咨询服务和再就业支持计划 [2]
美股周报丨上周(5.19—5.25)一家中国企业完成赴美上市,四家企业递交赴美上市招股书
搜狐财经· 2025-05-26 18:59
OFA Group(至一建筑)上市及财务表现 - 公司于5月21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股票代码OFAL 发行价4美元 发行380万股 募资1500万美元 [1] - 总部位于香港 业务涵盖商业和住宅建筑的设计及装修服务 通过全资子公司Office for Fine Architecture Limited运营 [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营收125591美元 净亏损192862美元 同比收入下降5346% 运营亏损扩大14845% [5][6] - 成本结构中销售及行政费用同比增长9716% 薪资支出增长11257% 利息支出40735美元无同比数据 [6] Living Homeopathy International财务数据 - 公司为香港顺势疗法服务商 产品包括疗法制剂及个人护理用品 以LIVING品牌销售 [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财年营收851万美元 同比下降71% 净利润75万美元 同比下降333% [9][10] - 毛利率749% 运营利润同比下降284% 政府补贴同比减少100% 所得税费用下降31% [10] 其他企业赴美上市动态 - K-Tech Solutions(金电科技)拟发行200万股 发行价4-5美元 募资900万美元 [7] - Ultra High Point Holdings(UHP)计划募资1000万美元 发行价4-5美元 提供医院IT服务 [7] - Uptrend Holdings(UPX)拟发行150万股 募资700万美元 业务为建筑承包 [7] - Living Homeopathy International递交招股书 计划发行125万股 发行价4-6美元 代码LHI [8]
知识贯标体系对企业的好处
搜狐财经· 2025-05-23 04:35
知识贯标体系的核心价值 - 规范管理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通过ISO 9001等体系实现PDCA循环闭环管理 减少冗余环节和人为失误 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 尤其对规模化企业效果显著 [1] - 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以ISO 27001等体系为核心建立数据加密 访问控制机制 降低网络攻击风险 通过ISO 22301制定灾备计划提升业务连续性 [4] - 提升产品服务质量 制造业通过ISO 9001降低次品率 服务业通过ISO 20000规范流程 成为参与招投标和国际市场的准入门槛 [3]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ISO 14001推动节能减排和废弃物管理 响应双碳目标 ISO 50001通过能源审计降低能耗 提升绿色竞争力 [5] - SA8000等社会责任体系规范劳工权益 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适应全球绿色经济趋势 [5] 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 贯标要求建立培训机制 如ISO 22000对生产人员定期卫生培训 ISO 27001对信息安全人员资质要求明确 [6][4] - 体系化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增强团队凝聚力 避免人员流动导致管理断层 [4] 品牌价值与市场机遇 - 权威认证如ISO系列成为企业管理能力硬背书 金融医疗等行业将ISO 27001作为合作必要条件 [7][8] - 跨境电商通过ISO 9001和ISO 14001减少贸易壁垒 高新技术企业通过GB/T 29490提升专利转化率 [8] - 贯标企业更易获得政府补贴和行业标杆认定 放大品牌效应 [8] 战略转型意义 - 推动企业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型 形成可复制可迭代的管理能力 是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 [7]
【窥业绩】绩后股价狂飙!AI风口下,万国数据前景可期?
金融界· 2025-05-21 14:38
股价表现 - 美股万国数据早盘冲高涨逾8.4%,最终收涨1.85%至27.58港元/股 [1] - 港股万国数据大幅高开,涨幅达13.56%至28.9港元/股 [1] 一季度业绩 - 一季度营收27.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 [2] - 签约及预签约总面积649561平方米,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3.1% [2] - 计费面积462423平方米,同比增长14.6%,环比增长2.1% [2] - 运营面积计费率提升至75.7%,上年同期为73.5% [2] 盈利能力 - 一季度毛利率23.7%,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 [3]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7.50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5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3] - AI基建高景气度推动数据中心需求增长,公司斩获超大规模新订单 [3] 业务布局 - 公司为高性能数据中心开发商及运营商,业务覆盖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及东南亚 [2] - 完成中国首单数据中心资产支持证券交易,提高融资灵活性 [3] 全年业绩指引 - 预计2025年总收入112.90亿元至115.90亿元,同比增长9.4%至12.3% [4] - 预计经调整EBITDA 51.90亿元至53.90亿元,同比增长6.4%至10.5% [4] - 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提升至43亿元,2024年为30亿元 [5]
美国:特朗普行政命令拖延500亿美元采购项目审查
快讯· 2025-05-14 03:56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IT服务采购项目重新评估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在重新评估价值500亿美元的"首席信息官-解决方案和合作伙伴4"IT服务采购项目投标 [1] - 美国司法部律师表示审查过程因总统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等事项变得复杂 [1] - 美国政府向联邦索赔法院提交的中期报告显示投标审查"需要更多时间" [1] - 机构需要确定特朗普行政命令对"投标人选择和投标范围确定"的具体影响程度 [1]
中国对印度动手了!别被表面上的亲美迷惑,这才是中印关系的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5-06 15:11
贸易摩擦升级 - 中国商务部启动对美国和印度进口医用CT机核心部件的反倾销调查 [1] - 印度政府宣布对进口钢铁制品加征12%临时关税 矛头直指中国产品 [1] - 印度财政部称加征关税旨在遏制中国廉价钢铁冲击本国产业 但中国钢铁仅占印度进口总量8% [3][5] 印度贸易政策逻辑 - 印度采取"选择性执法"套路 2023年禁止中国无人机零部件 2024年封杀59款中国APP却允许美国企业无障碍进入 [3] - 印度贸易政策暴露真实逻辑:把中国当靶子 拿美国当幌子 [3] - 印度构建"对华防御性遏制"战略体系 包括禁止中资参与5G建设、审查中国投资、限制中企参与基建项目等 [5] 中国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针对印度医用CT机X射线管及管芯启动反倾销调查 印度65%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依赖进口 中国产品占40%份额 [7] - 中国考虑将反制范围扩大到印度优势产业仿制药和信息技术服务 印度每年对华出口药品原料超30亿美元 IT服务收入25%来自中国市场 [7] 双边贸易现状 - 2024年中印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 中国连续15年保持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11] - 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自华进口不降反增7.3% [11] 行业影响 - 钢铁行业:印度加征12%临时关税直接影响中国钢铁出口 [1] - 医疗设备行业:中国反倾销调查涉及医用CT机核心部件 印度高端医疗影像设备65%依赖进口 [7] - 制药和IT服务行业:可能成为中国反制目标 印度仿制药年出口中国超30亿美元 IT服务25%收入来自中国 [7]
类借壳案例分析(4大模式+7个案例)
梧桐树下V· 2025-04-30 23:09
并购重组市场动态 - 2024年度A股重大重组预案暴增68%,北交所并购额突破千亿规模[1] - 近三成上市公司采用"类借壳"策略,包括分步收购、引入第三方等方式规避传统借壳监管[1] - 政策驱动明显,"并购6条"与新国九条推动2025年类借壳交易热度持续上升[1] - A股退市加速倒逼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寻求出路[2] - 2024年9月以来并购市场热情高涨,案例数量显著增加[4][30] 类借壳四大模式及案例 模式1:实控人未发生变更 - 思林杰收购科凯电子案例: - 标的资产总额1052亿元,占上市公司1442亿元的10339%[5] - 资产净额901亿元,占上市公司1288亿元的11574%[5] - 营业收入307亿元,为上市公司168亿元的1828倍[5] 模式2:36个月后收购 - 光智科技收购先导电科案例: - 交易结构:发行股份+现金收购先导电科100%股权,配套募资[13] - 财务对比:先导电科2023年营收2883亿元(光智科技1011亿元),净利润411亿元(光智科技亏损241亿元)[14] - 控制权设计:实控人朱世会通过2019年股权转让取得光智科技控制权,本次收购标的同属其控制(持股4655%)[14] 模式3:向第三方购买资产 - 金鸿顺收购新思考案例: - 交易作价:发行股份+现金收购新思考9579%股权[20] - 财务数据:新思考2024年1-8月营收975亿元(金鸿顺651亿元),净利润093亿元(金鸿顺亏损016亿元)[21] - 控制权变更:2022年9月实控人变更为刘栩,交易对方无关联关系[22] 模式4:收购占比低于100% - 汉嘉设计收购伏泰科技案例: - 交易结构:现金581亿元收购伏泰科技51%股权,整体估值1139亿元[29] - 财务指标:伏泰科技资产总额1189亿元占汉嘉设计4465%,营收922亿元占4056%[26] - 适用条件:要求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大、货币资金充足,适合成长型标的创业者[29] 政策与监管背景 - 证监会"并购六条"明确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30] - 重大资产重组认定标准以资产总额、营业收入、资产净额为核心指标[30] - 借壳上市需满足五大认定标准,2020-2025年成功案例具有参考价值[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