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trokinra
搜索文档
医药行业周报:重磅交易落地,创新出海再上台阶-20251026
华鑫证券· 2025-10-26 22:35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1][7] 核心观点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重磅合作,首付款12亿美元,总交易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标志着中国创新药出海达到新高度[2] - 2025年前三季度License-out交易数量达103笔,总金额920.3亿美元,较2024年全年增长77%,创新药出海进入高峰期[2] - CXO行业业绩趋势逐步确认,部分企业单季度扣非净利实现显著增长,行业订单恢复带动修复机遇[3] - 医疗器械招投标市场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9.8%,出口额在关税冲击下仍保持增长,显示国际竞争力提升[4] - 口服自免药物领域受到跨国药企重视,合作与收购活动活跃,成为新的研发热点[5] - 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预期阶段,相关检测与治疗用药需求有望增加[6] 创新药出海趋势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就IBI363采取共同开发和商业化模式[2] - 10月第三周国内落地多个创新药对外授权项目,涉及维立志博、翰森制药、奥赛康、海和药物等公司[2] - 2025年1月1类新药临床批件数量达51款,3月飙升至103款,创新药研发节奏加快[3] - 尽管创新活动活跃,但9月1日至10月24日,万得创新药指数下跌8.08%,医药生物指数下跌4.42%,跑输大盘[2] CXO行业分析 - 九洲药业Q3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7.37%,扣非净利同比增长46.42%[3] - 博腾股份Q3扣非净利环比Q2增长186.20%,实现扭亏[3] - 2025H1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的首付款总额首次超过一级市场融资总额[3] - 国家药监局政策优化,目标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3] - 美国新版《生物安全法案》未点名中国企业,对中国CRO企业影响有限[3] 医疗器械市场 - 2025年第三季度医疗器械招投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9.8%[4] - 医学影像设备增长55.02%,体外诊断设备招中标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5.90%[4] - 2025年上半年医疗器械出口额241.0亿美元,同比增长5.0%;进口额169.9亿美元,同比下降3.9%[4] - 医院诊断与治疗类产品出口额112.3亿美元,同比增长8.2%[4] 口服自免药物进展 - 强生洽谈收购Protagonist Therapeutics,主要合作品种为口服多肽药物Icotrokinra(靶向IL-23受体)[5] - Icotrokinra针对银屑病已完成三期临床,并递交FDA申请,其他自免适应症处于临床阶段[5] - 诺诚健华与Zenas BioPharma合作开发两款临床前口服自免药物,靶点为IL-17AA/AF抑制剂和TYK2抑制剂[5] 呼吸道传染病监测 - 2025年第42周南方省份哨点医院ILI%为3.8%,北方省份为2.7%[6] - 预计11月北方进入呼吸道疾病高发阶段,南方预计12月进入[6] - 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阳性率前三位病原体为鼻病毒(11.0%)、肠道病毒(7.5%)、流感病毒(5.8%)[6] - 2025年新批准三个治疗用药品种:众生药业昂拉地韦、青峰医药玛舒拉沙韦片、征祥医药玛硒洛沙韦片[6] 投资选股思路 - CXO领域推荐维亚生物、百诚医药、凯莱英、普蕊斯,关注昭衍新药、益诺思[7] - 医疗器械推荐祥生医疗、美好医疗(涉足PEEK材料和液态硅胶在人形机器人应用)[7] - 呼吸道传染病关注零售渠道大参林、益方药房[7] - 小核酸和基因治疗推荐西藏药业,关注悦康医药、阳光诺和、迈威生物[7] - 痛风市场推荐长春高新、一品红[7] - 免疫方向(银屑病)推荐益方生物,关注荃信生物-B、诺诚健华、丽珠集团[8] - IO+ADC领域推荐上海谊众、汇宇制药,关注基石药业、复宏汉霖、石药集团[8] - TCE技术平台关注维立志博、德琪医药、和铂医药、先声药业[8] - 减重方向推荐众生药业、歌礼制药,关注联邦制药[8] 行业走势与估值 - 最近一周(2025/10/15-2025/10/24)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0.95%,跑输沪深300指数2.13个百分点,涨幅排名第17位[21] - 最近一月(2025/9/24-2025/10/24)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3.28%,跑输沪深300指数5.35个百分点,涨幅排名第26位[25] - 最近一年(2024/10/24-2025/10/24)医疗服务子行业涨幅最大(34.53%),中药子行业跌幅最大(-2.73%)[37] - 医药生物行业当期PE(TTM)为38.35倍,高于5年历史平均估值31.27倍[42] 近期行业政策与要闻 - 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目标2026年即时结算资金占月结80%以上[49] - 国务院发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规范临床研究与转化[49] - 行业要闻包括康方生物、和黄医药、罗氏、葛兰素史克、信达生物、圣因生物、康宁杰瑞等公司的新药进展与合作[50][51]
Johnson & Johnson Q3 Earnings Surprise, Icotrokinra Shines Again
Seeking Alpha· 2025-10-14 20:58
公司概况与投资理念 - 公司拥有超过20年的投资经验 专注于为个人投资者寻找盈利机会 [1] - 公司采用保守的投资方法 专注于发掘ETF、大宗商品、科技和医药公司领域的被低估资产 [1] - 公司致力于简化投资策略 使其易于被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和新手理解与使用 [1] 内容发布与社区使命 - 公司通过Seeking Alpha平台分享其丰富的知识 旨在为该社区贡献发人深省的分析和专业的观点 [1] - 公司使命是揭开投资的复杂性 增强读者信心 培养一个能够明智理解市场的投资者社区 [1]
医药行业周报:外部短期变化,不改长期出海趋势-20251012
华鑫证券· 2025-10-12 23:34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且为“维持” [1] 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出海是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和创新效率驱动的长期趋势,外部短期变化影响有限 [2] - 2025年上半年License-out交易活跃,交易数量达72笔,已超过2024年全年交易数量的一半,交易总金额较2024年全年高出16%,其中单笔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有16笔 [2][6] - 尽管2025年第三季度重磅BD较少,但预计第四季度随着更多BD落地,市场对出海的信心将逐步恢复 [2] - 全球创新研发向更高效率的中国转移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只有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管线才能胜出 [2] 创新药出海趋势 - 创新药出海是长期产业趋势,由创新成果和效率驱动,不受短期中美贸易冲突等外部环境影响 [2] - 美国政府与跨国药企的药价谈判将强化对高效率、低成本的中国新药成果的需求 [2] - 小核酸药物领域在2025年9月实现出海突破,例如舶望制药与诺华就心血管产品达成协议,涉及预付款1.6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价值高达52亿美元 [3] - 迈威生物与Aditum Bio Fund成立Kalexo Bio,并就心血管领域双靶点siRNA创新药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 [3] - 化学修饰和递送系统是小核酸药物开发的核心,国内多家企业已掌握相关技术 [3] - 降血压、降血脂等慢病方向患者基数庞大、临床需求未被充分满足,商业前景广阔 [3] 口服自免药物趋势 - 强生正洽谈收购其合作伙伴Protagonist Therapeutics,后者核心产品为靶向IL-23受体的口服多肽药物Icotrokinra,已递交美国FDA申请上市 [4] - 除IL-23靶点外,针对IL-17、TYK2、JAK1靶点的口服自免药物也有多项临床研究 [4] - 诺诚健华与Zenas BioPharma就两款临床前口服自免药物达成合作,靶点分别为IL-17AA/AF抑制剂和可透过血脑屏障的TYK2抑制剂 [4] 胰淀素与MASH治疗进展 - 诺和诺德公布其长效胰淀素类似物cagrilintide单药治疗III期临床数据,治疗68周后实现11.8%(12.5kg)的平均体重减轻,显著优于安慰剂的2.3%(2.5kg) [5] - Cagrilintide安全性良好,因恶心导致永久停药的比例仅为1.0% [5] - 2025年8月美国FDA批准诺和诺德的Wegovy(2.4 mg司美格鲁肽)用于治疗MASH F2~F3期 [5] - 诺和诺德以52亿美元收购Akero Therapeutics,获得其FGF21靶点MASH新药Efruxifermin,将探索GLP-1与FGF21的协同治疗 [5] - 国内众生药业、博瑞医药和九源基因等公司也在跟进胰淀素类似物的开发 [5] CXO行业复苏 - CXO行业经历供给端洗牌后逐步恢复,小企业退出为行业带来修复机遇 [6] - License-out交易的首付款总额在2025年上半年首次超过一级市场融资总额,成为Biotech企业资金回笼的重要渠道 [6] - 政策方面,国家药监局试点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目标30个工作日内完成 [6] - 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186款1类新药首次获得临床批件,其中3月获批数量飙升至103款 [6] - 美国新版《生物安全法案》未点名中国企业,对中国CRO企业影响有限 [6] 医保与商保目录进展 - 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已完成专家评审阶段,预计10月开始企业沟通会 [7] - 基本医保目录有535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其中目录外311个、目录内224个;商保创新药目录有121个通过形式审查 [7] - 商保目录为首年制定,其品种范围和报销幅度对参与企业影响较大,孤儿药和进口PD-1/L1是主要通过审核的品种 [7] 行业表现与估值 -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最近一周(2025/10/01-2025/10/10)跌幅为1.20%,跑输沪深300指数0.69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涨幅排名第25位 [22] - 最近一月(2025/9/10-2025/10/10)跌幅为3.38%,跑输沪深300指数7.23个百分点,涨幅排名第25位 [26] - 最近一周子行业中,中药Ⅱ涨幅最大为1.51%,医疗服务跌幅最大为3.37%;最近一月医疗器械跌幅最小为0.45%,化学制药跌幅最大为5.56% [32] - 医药生物行业当期PE(TTM)为39.05倍,高于5年历史平均估值31.36倍 [48] 投资方向与选股思路 - 推选方向包括受益于创新环境好转和订单恢复增长的CXO领域,相关公司有维亚生物、百诚医药、凯莱英、普蕊斯等 [8] - 小核酸和基因治疗技术持续突破,关注西藏药业、悦康医药、阳光诺和、迈威生物等 [8] - 痛风等大病种市场潜力大,关注长春高新、一品红等 [8] - 免疫方向如银屑病领域市场空间大,出海趋势值得关注,推荐益方生物,关注荃信生物-B、诺诚健华、丽珠集团等 [8] - 关注IO+ADC升级、TCE技术平台迭代升级和出海机会,以及减重方向国产GLP-1的差异化布局 [8][9] - 医疗器械领域关注中外合作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以及新材料在人形机器人方向的应用 [9]
Icotrokinra data in ulcerative colitis show potential for a standout combination of therapeutic benefit and a favorable safety profile in once-daily pill
Prnewswire· 2025-10-07 20:05
Icotrokinra met the primary endpoint of clinical response at all three doses, with 36.5%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highest dose achieving endoscopic improvement at Week 12 in the Phase 2b ANTHEM-UC study These data support the promise of a first-in-class targeted oral peptide that selectively blocks the IL-23 receptor as a potential new option for people with moderately to severely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 /PRNewswire/ -- Johnson & Johnson (NYSE: JNJ)Â today announced additional Week 12 results from t ...
Which Stocks In Your Portfolio Hit A New High Today?
RTTNews· 2025-09-25 02:26
"Successful investing takes time, discipline, and patience. No matter how great the talent or effort, some things just take time", said Warren Buffett. The question now is - did you have the patience to hold on to stocks we highlighted and reap the gains? Cidara Therapeutics Inc. (CDTX) touched a 52-week high of $87.19 today, as it continues to progress with its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plan for CD388, a non-vaccine preventive treatment for seasonal influenza. The company will be pursuing a Biologics Licens ...
医药板块持续放量,创新产业链和疫苗关注度提升(附4-BB靶点药物研究)
太平洋证券· 2025-07-27 2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君实生物、华领医药 - B、奥锐特、同和药业、阳光诺和、泓博医药、福元医药、三生制药、京新药业、亿帆医药、诺诚健华、诺思格、奥翔药业、科伦药业、国邦医药、来凯医药 - B、百利天恒、益方生物、皓元医药、普洛药业、信达生物、加科思 - B 评级为买入;共同药业评级为增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梳理 4 - 1BB 靶点作用机制,关注 PD - L1/4 - 1BB 的临床进展 [4] - 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受市场定价权资金变化带来的增量影响,阶段性布局 AI 医疗及创新药 [6] 报告的具体内容 4 - 1BB 是极具潜力肿瘤治疗靶点,关注 PD - L1/4 - 1BB 双抗 - 4 - 1BB 可增强 T 细胞的激活、存活及生长,是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有前景的靶点,其激活可解决与 PD - 1 抑制剂相关局限,对 T 细胞激活、寿命及向肿瘤微环境浸润渗透至关重要 [16] - PD - L1/4 - 1BB 双抗有望解决 PD - (L)1 单药治疗局限性,避免 4 - 1BB 单抗肝脏脱靶毒性,目前该领域面临过度激活免疫系统毒性等挑战,缺少获批靶向药 [17] - 多款 PD - (L)1/4 - 1BB 双抗处于临床阶段,Genmab 的 GEN1046 和维立志博的 LBL - 024 进度领先,分别进入注册临床 [21] - GEN1046 联合 K 药用于 PD - (L)1 耐药肺癌的 2 期临床 cORR 为 16.7%,mOS 为 17.5 个月,预计市场规模超 10 亿美金,已启动 3 期临床 [24][27] - 维立志博的 LBL - 024 后线治疗 EP - NEC 进入关键注册临床,可协同消灭肿瘤,对多种癌症有初步疗效信号 [28][32] 投资建议 - 创新药:港股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提升,创新药 biotech 催化剂事件关注度提高,国内企业部分管线全球领先,推荐信达生物、百利天恒、诺诚健华、益方生物、华领医药、加科思 [6][37] - 原料药:2025 - 2030 年下游制剂专利到期影响销售额大增,2024 年中印原料药需求改善,去库存或近终结,建议关注向制剂等拓展、新产品业务占比高、业绩修复弹性大的个股 [7][8][38] - CXO:资金面美联储降息流动性宽裕,资金偏好转向医药板块;基本面海外投融资和需求改善,带动 CXO 需求和业绩好转,行业关注多方面变化,公司关注国内临床 CRO、生命科学上游企业、相关概念公司 [9][40] - 仿制药:制剂政策变化带来发展良机,产能出清、集中度提升,推荐在研管线丰富等的头部制剂企业,如科伦药业、亿帆医药、福元医药和京新药业 [10][41] 行业表现 - 本周医药板块上涨 1.90%,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21pct,医药外包、疫苗、医疗耗材表现居前,创新药、医药商业、药用包装和设备表现居后 [6][37][42] - 个股方面,周涨幅榜前 3 为海特生物、振东制药、辰欣药业;周跌幅榜前 3 为江苏吴中、永安药业、力生制药 [42] - 截至 7 月 25 日收盘,医药行业整体市盈率为 30.67 倍,医药生物相对于整体 A 股剔除金融行业的溢价率为 40.37% [42] 公司动态 - 丽珠集团控股附属公司联合开发药物 III 期临床试验达主要研究终点 [43] - 百洋医药控股股东计划减持股份 [43] - 迈克生物产品获批上市 [44] - 沃华医药 2025 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 [44] - 微电生理预计 2025 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 [44] - 祥生医疗获盖茨基金会项目资助 [45] - 健友股份子公司生产场地转移获批 [45] - 同和药业原料药获韩国市场准入资格 [45] - 迪哲医药将公布药物研究成果 [46] - 悦康药业子公司药物获 FDA 临床试验同意 [46] - 迈威生物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46] - 华东医药子公司药品临床试验申请获美国 FDA 批准 [47] - 恒瑞医药两款药物获临床试验批准 [47] - 赛诺医疗预计 2025 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 [47] - 三生国健等与辉瑞签署许可协议 [48] - 广生堂子公司创新药 III 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 [48] - 科华生物产品获批上市 [48] - 众生药业产品获批上市 [48] - 柳药集团拟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49] 行业动态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在华获批新适应症治疗慢性肾脏病 [51] - 强生 Icotrokinra 向 FDA 递交 NDA 用于治疗 PsO [51] - 赛诺菲将以 16 亿美元收购 Vicebio 加强呼吸道病毒疫苗研发布局 [51] - 拜耳小分子肺癌新药 Sevabertinib 在华申报上市 [51] - 卫材仑伐替尼联合疗法在华获批治疗肝细胞癌 [51] 医药生物行业市场表现 医药生物行业表现比较 - 本周医药板块上涨 1.90%,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21pct,医药外包、疫苗、医疗耗材表现居前,创新药、医药商业、药用包装和设备表现居后 [52] - 个股周涨幅榜前 10 和跌幅榜前 10 情况 [56] 医药生物行业估值跟踪 - 截至 7 月 25 日收盘,医药行业整体市盈率为 30.67 倍,医药生物相对于整体 A 股剔除金融行业的溢价率为 40.37% [57][58]
速递|口服GLP-1三靶点减肥药明年递交IND,对标诺和诺德和礼来!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6 15:11
PN-477药物开发 - Protagonist Therapeutics选定PN-477作为治疗肥胖的主要开发候选药物 该药物为三重激动剂肽 靶向GLP-1 GIP和胰高血糖素受体 兼具口服与皮下注射给药方式[2] - PN-477设计目标包括显著减重 改善胃肠耐受性 优化脂肪与瘦体重比例 并提供每日一次口服与每周一次注射的灵活治疗方案[2] - 临床前评估显示PN-477在饮食诱导性肥胖小鼠 正常犬及食蟹猴模型中均表现积极 体外实验证实其对三种受体具有强效激活能力[4] - 药物并行开发为每日一次口服剂型(PN-477o)和每周一次注射剂型(PN-477sc) IND启动研究中 预计2026年Q2启动I期临床试验[4] 产品管线进展 - 公司计划2025年向FDA提交两个III期候选药物的新药上市申请(NDA)[6] - Rusfertide(铁调素类似物)处于PV治疗III期临床 2024年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合作 由Protagonist完成NDA前开发并共同商业化[7] - Icotrokinra(口服IL-23受体拮抗肽)已授权给J&J创新药物 由J&J负责II期及后续临床研究[6] - 临床前项目包括口服IL-17拮抗肽PN-881 口服铁调素及PN-477等[7] 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 PN-477作为三重激动剂 有望在疗效上媲美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等现有注射疗法 同时提供口服给药选择[6] - 药物设计注重保留瘦体重 改善耐受性和合并症 可能成为潜在重磅产品[6] - 公司拥有从药物发现到后期开发的一体化能力 基于自主肽类药物平台推进多个项目[6] 研发时间表 - 2025年H1:Rusfertide公布VERIFY试验顶线结果 在ASCO进行VERIFY专场报告 启动多项III期研究[5] - 2025年H2:提交Rusfertide的NDA申请 并在ASH会议展示数据[5] - 2026年H1:启动PN-477的I期临床试验[5] - 2026年H2:预计获得Rusfertide的美国批准[5]
Protagonist Therapeutics (PTGX)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7-04 15:51
业绩总结 - 公司预计在2025年至2028年期间将实现显著的现金流入[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可市场证券总额为6.978亿美元[21] - 未来潜在的里程碑付款总额为1.55亿美元,这些金额不包括在当前的现金流预测中[15] 用户数据 - Icotrokinra在2024年产生的销售额为10.4亿美元,Tremfya的销售额为3.7亿美元[52] - Icotrokinra在临床试验中,达到完全清除皮肤的患者比例为46%,青少年患者比例为76%[58] - Icotrokinra在ICONIC-LEAD研究中,PASI 90的反应率为50%[67]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PN-881的临床试验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目标是成为最佳口服IL-17拮抗剂[26] - PN-881在IL-17AA的IC50为0.13 nM,IL-17AF为27 nM,IL-17FF为14 nM,显示出与Bimzelx相似的效力,且比Cosentyx强约100倍[36] - Icotrokinra的潜在峰值销售额预计超过50亿美元,适用于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53] 市场扩张 - 预计IL-17抑制剂将在2031年占据21%的市场份额,市场规模将达到217亿美元[28] - 预计到2031年,Psoriasis市场的总规模将从217亿美元增长至301亿美元[28] - 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显著增长,患者对口服药物的偏好达到75%[60] 合作与并购 - 公司与Johnson & Johnson的合作中,已实现的预付款和里程碑总额为3.375亿美元,未来潜在的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为6.3亿美元[13] - Rusfertide的合作中,若选择“选择退出”,将获得14%至29%的全球净销售特许权使用费,若选择“选择加入”,则为50/50的美国利润/损失分成加上10%至17%的非美国净销售特许权使用费[17] 负面信息 - 约78%的PV患者存在Hct>45%的失控情况[156] - 约34-41%发生血栓事件[156] - 约78%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未能将红细胞比容控制在45%以下[190]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Rusfertide获得了孤儿药资格和快速通道认证[169] - Rusfertide预计在每个治疗阶段都能提供一致的红细胞比容控制,潜在收入可达10亿至20亿美元[191] - 研究显示Rusfertide的安全性与以往研究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185]
Johnson & Johnson (JNJ)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14 02:4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强生(Johnson & Johnson)、Protagonist、Intracellular Therapies、Bristol、Momenta、BMS、Astra、Bayer - 行业:制药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FDA和HHS变化影响 - 核心观点:目前FDA的PDUFA日期、监管截止日期和互动都按计划进行,HHS情况尚早难以判断;此次FDA的变化是行业内前所未有的,但尘埃落定之处仍不明朗;FDA有机会通过AI和大规模数据实现更强大的数据共享和分析方式 [4][5][8] - 论据:强生与FDA的各类申请和互动按计划进行;新专员决定保持FDA结构基本完整;当前政府对AI和大规模数据感兴趣 免疫领域Icotrokinra产品 - 核心观点:Icotrokinra是口服IL - 23产品,有潜力成为治疗选择,在银屑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有机会,需进行头对头试验 [10][12][17][18] - 论据:该产品是口服靶向肽抑制剂,每日一次给药,合成成本大幅降低,有生物制剂般疗效和良好安全性;银屑病三期研究招募时间为正常的三分之一;Stellara约70%的销售来自IBD;为报销和海外支付方沟通需要头对头试验数据 神经科学领域产品 - 核心观点:收购Intracellular Therapies的CAPLYTA适合强生精神科产品组合,ITI - 1284有潜力快速上市,数据结果预计明年公布 [20][23][26][27] - 论据:CAPLYTA获批用于精神分裂症、双相I和II型抑郁症;ITI - 1284的二期试验规模大、随机、重复,符合监管对三期试验的要求;全球有超25亿人受抑郁症困扰,CAPLYTA在重度抑郁症的三期数据出色 肿瘤和血液学领域产品 - 核心观点:强生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有众多产品,正解决双特异性抗体和CAR - T产品的安全性担忧并推进前线治疗;Ribrivant在肺癌一线和二线有良好表现,还拓展到结直肠癌和头颈鳞状细胞癌;Moldexian在房颤和二级中风试验有信心 [30][37][45] - 论据:通过与社区肿瘤团体合作、将IL - 6受体抑制剂纳入指南等方式解决安全性问题;Ribrivant联合用药在一线肺癌中延长生存期超一年,数据呈“鱼尾”状,新剂型更方便、安全、有效,还抑制了c Met过表达和EGFR额外突变;Moldexian房颤试验已招募超20000名患者,剂量合适,解决了巨大未满足需求;二级中风试验虽风险高,但因子11机制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潜力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强生通常倾向于早期进行小型收购,如Momenta收购,而对大型产品公司收购较少 [28][29] - 强生医疗器械部门在房颤消融治疗方面有作为,为患者提供了除药物治疗外的选择 [48]
强生(JNJ.US)绩前高盛发布看涨研报 预计关税相关评论将受密切关注
智通财经网· 2025-04-14 16:15
财报季开启与市场关注点 - 强生将于美东时间4月15日美股盘前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拉开美国制药行业财报季帷幕 [1] - 市场关注点高度集中于评估特朗普政府关税措施对制药行业的风险 对管理层相关评论的关注度可能超过财务数据本身 [1] - 投资者将寻求关于潜在关税对利润率 销售成本和税率影响的信息 并期望听到应对策略 [1] 关税影响与管理层预期 - 由于政策不确定性大 制造地域信息披露有限及知识产权结构复杂 目前难以量化关税的具体影响 [1] - 预计强生不会在Q1财报中给出关税对全年每股收益影响的具体数字 [1] - 公司管理层可能强调其强大的资产负债表 灵活调整制造布局的能力 以及对美国制造业55亿美元投资计划的承诺 [1] 第一季度财务预期 - 高盛预计强生第一季度总营收为215亿美元 略低于市场共识预期的216亿美元 [2] - 预计创新医药业务营收为135亿美元 与市场共识一致 医疗科技业务营收为80亿美元 低于市场共识预期的82亿美元 [2] - 预计第一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47美元 低于市场共识预期的2.57美元 [2] 全年财务预期与业务抵消因素 - 高盛预计强生2025年全年营收将达到907亿美元 高于市场共识预期的902亿美元 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0.41美元 略低于市场共识预期的10.50美元 [2] - 财务表现受多重因素抵消 例如医疗科技与创新医药业务共同面临美国Part D医保计划带来的压力 但也会受到外汇利好的推动 [2] - 公司管理层此前指出 Part D不利因素将在2025年带来约20亿美元的冲击 并将在全年平均分布 [2] 创新医药业务展望 - 预计管理层将重点强调下一代产品线的强劲表现 特别是Icotrokinra在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积极临床数据 [3] - 公司可能开始将Tremfya定位为未来100亿美元级别的长期机会 [3] - 鉴于Intra-Cellular并购完成 管理层对Caplyta未来销售峰值的展望可能推动市场重新评估创新医药业务的长期复合年增长率 [3] 医疗科技业务关注点 - 市场关注点将在宏观前景与具体市场动态间摆动 宏观层面重点关注医疗服务利用率与资本支出走向 [3] - 微观层面 心律管理 外科及骨科等业务的竞争格局是市场关注重点 [3] - 市场还将关注公司管理层如何应对供应链 制造 监管与税务方面的新挑战 以及有关中国带量采购的额外评论 [3]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高盛予强生"买入"评级 12个月目标价为172美元 较该股上周五收盘价有约13%的上涨空间 [4] - 对强生的估值倍数高于市场平均 反映了对制药业务的乐观预期及公司的防御性特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