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agic V3
icon
搜索文档
折叠屏手机迎来“下半场”:荣耀的AI攻势与领跑者野心
南方都市报· 2025-07-04 13:51
折叠屏手机市场进入"下半场" - 折叠屏手机市场从"尝鲜"与"猎奇"时代进入技术、体验与生态全面竞争阶段 [1] - 行业竞争焦点从形态展示转向技术、体验与生态的全面战争 [1] - 荣耀发布Magic V5以8.8mm极致轻薄机身和AI内核重新定义折叠旗舰 [1] 荣耀折叠屏技术突破 - 荣耀Magic V5以8.8mm厚度、217g重量成为全球最轻薄折叠旗舰 [2] - 公司采用航天特种纤维编织手机后盖,单根直径0.014mm,带来40倍抗冲击性能提升 [6] - 新一代"青海湖刀片电池"硅含量达25%,能量密度901Wh/L,单膜片厚度0.18mm,实现6100mAh容量 [8] - "荣耀鲁班大模型"将组装筛选精度提升至0.003毫米,比行业最高0.04毫米提高10倍 [8] AI驱动的折叠屏创新 - 荣耀将折叠屏大屏形态优势与YOYO智能体深度融合,打造"口袋里的PC级生产力"设备 [10] - "一语PPT"功能展示AI对用户意图的深度理解和多应用协同调度能力 [10] - AI三大关键突破:全栈个人知识库、全域智能体协同、全品牌终端互联 [14][15] - 荣耀支持与苹果和鸿蒙系统互传,打破操作系统壁垒 [15] 荣耀的生态战略 - 公司构建"以折叠屏为核心中枢的全场景智慧生态",包含7大AI生态领域 [18][19] - Magic V5可与笔记本、平板、穿戴设备无缝流转,实现数据和服务智能协同 [19] - 公司保持开放态度面对苹果等潜在竞争者,强调"三个开放"理念 [20] - 从终端制造商向全球化AI生态终端企业转型,具备L4级智能制造能力 [20]
荣耀官宣IPO倒计时 两市最大参股方或迎“戴维斯双击”,十倍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6-27 16:16
公司改制与IPO进展 - 公司名称由"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变更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322 39亿元,完成股份制改造为IPO扫清法律障碍[1] - 已提交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律师事务所为金杜,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计划2026年3月前完成辅导验收[1]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 2025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份额跌出前五,主要受华为回归及小米、OPPO等品牌竞争加剧影响[3] - 通过折叠屏手机(如Magic V5)及AI技术(MagicOS 9 0)冲击高端市场,但面临华为Mate系列直接竞争[3] 国际化布局与战略目标 - 2024年海外销量占比突破50%,拉美、中东非、东南亚等地区增长显著(东南亚增长超100%,中东非两年增长4倍)[3] - 将欧洲定位为"第二本土市场",2026年目标出货1亿台,2028年跻身全球前三[3] 研发投入与AI战略 - 年研发投入占比约10%,累计AI专利超2100项[3] - 未来五年投入100亿美元布局AI终端生态,包括机器人、智能体等前沿领域[3] 股权结构与历史背景 - 成立于2020年4月,原为华为子品牌,后被深圳国资(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收购并独立运营[4] - 当前控股股东为深圳智信新,直接持股比例为49 55%[4] 估值预期 - 2022年资本市场曾给予450亿美元(约3215亿元人民币)的估值预期[6] - 当前合理估值范围可能在1500亿至2500亿元人民币之间,取决于AI战略落地效果及海外市场表现[6] 供应链与概念股 - 京东方A为荣耀柔性AMOLED屏幕供应商[7] - 维信诺独家供应荣耀Magic V3折叠屏内外屏及结构件[7] - 光弘科技为荣耀核心代工厂,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占比超20%[7] - 闻泰科技为荣耀手机ODM服务商,承接印度市场订单[7] - 天音控股间接持有荣耀股东深圳市星盟信息技术19 36%股权[7] 潜在投资标的 - 某公司参股荣耀股权约2 2%,按IPO后2000亿市值计算参股市值约44亿元[8] - 该公司为荣耀全渠道零售服务代理商及金牌销售商,业务关联度高[8]
vivo折叠屏再破轻薄纪录 手机行业跨生态竞争进入深水区
证券日报网· 2025-06-26 21:16
产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vivo发布新一代折叠旗舰X Fold5,机身重量降至217g,打破上一代219g纪录,成为全球最轻大折叠机型 [1] - 新品实现行业领先的防水等级(IPX9+)、防尘(IP5X)及-30℃电池正常供电,成为全球首款"三防"折叠屏 [1] - 铰链技术成为轻薄化关键,采用金属注射成型、3D打印、钛合金及碳纤维材料,推动产业链技术迭代 [2] - 东睦股份为vivo供应超薄铰链金属粉末冶金部件,精研科技参与铰链结构设计,联合研发支撑轻薄化需求 [3] 生态协同与行业竞争 - vivo X Fold5实现跨生态协同,支持与Apple Watch、Windows电脑及特斯拉汽车互联,成为首款打通苹果手表生态的安卓手机 [1][4] - 行业竞争逻辑转向生态互联,华为、小米、OPPO等头部厂商加速布局全场景互联,华为HarmonyOS、小米HyperOS等系统覆盖多终端 [4] - 安卓与iOS/Windows互联或提升用户黏性,2025年跨系统协同能力或成估值锚点 [4] 市场趋势与产业链布局 - 2025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达1000万部,同比增长8.3%,成为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引擎 [5] - 京东方柔性AMOLED折叠屏出货量居行业前列,天马微电子2025年AMOLED产能将释放并推进降本 [5] - 铰链环节企业如东睦股份加速扩产,AI大模型接入操作系统推动竞争维度扩展至"硬件+生态+服务"全链条 [5]
Samsung aims to catch up to Chinese rivals for thin foldable phones as Apple said to enter the fray
CNBC· 2025-06-19 19:34
三星Galaxy Z Fold6发布 - 三星在巴黎Galaxy Unpacked活动上推出Galaxy Z Fold6 该折叠设备比前代更薄更轻 [1] - 公司计划下月发布更薄版本的旗舰折叠手机 以应对中国竞争对手推出超薄设备的挑战 [1] 折叠手机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厂商荣耀和OPPO通过更薄更轻的设计与三星形成差异化竞争 [2][3] - 具体数据对比:三星Z Fold6折叠厚度12.1毫米/239克 OPPO Find N5为8.93毫米/229克 荣耀Magic V3为9.2毫米/226克 [3] - 分析师指出三星需要在折叠设备领域提升竞争力 即将发布的新品号称"迄今最薄最轻" [4]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折叠手机薄度成为关键竞争要素 消费者不愿为更大屏幕接受厚重机身 [2] - 超薄设计可能改变消费者对折叠设备的接受度 使其更接近传统直板手机体验 [6] 市场现状与挑战 - 2024年折叠手机仅占整体智能手机市场的2% 市场增长乏力 [6] - 消费者对折叠设备需求仍存疑 多数人未看到其必要性 [7] - 苹果计划明年进入折叠手机市场 将推出折叠iPhone [7] 厂商动态 - 荣耀计划7月2日在中国发布最新折叠手机Magic V5 [4] - 分析师认为若三星能达到荣耀的薄度水平 将实现显著设计突破 [5]
Motorola成为欧洲第二大折叠屏手机品牌;欧洲折叠屏手机市场增长停滞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06-11 17:55
欧洲折叠屏手机市场现状 - 2025年Q1欧洲折叠屏手机销量同比增长4%,仅占该地区智能手机总销量的1.5%,仍属小众细分市场 [1][3] - 增长停滞主因包括定价过高、消费者对价值定位不明确、耐用性与使用寿命的普遍疑虑 [3] 市场竞争格局 - Samsung保持领先地位,但市场份额因激烈竞争大幅下滑 [3][6] - Motorola凭借价格亲民的Razr 50取代HONOR成为欧洲第二大折叠屏品牌 [3][6] - Google、Xiaomi和TECNO通过发布新品实现强劲增长,部分机型具备价格优势 [3][6] 厂商动态与产品创新 - Samsung预计7月发布Galaxy Fold7系列Ultra机型,与HONOR竞争"最薄书本式折叠屏"称号 [3] - 其他厂商推出的创新产品包括HONOR Magic V3、Motorola Razr 50、Google Pixel 9 Fold和TECNO Phantom V Fold 2,对Samsung市场地位形成冲击 [8] 行业发展趋势 - 激烈竞争推动技术创新,可能促使价格下调并加速未来市场增长 [3][8] - Samsung已捕捉到竞争动向,计划通过Ultra机型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8]
研判2025!中国折叠屏手机行业产业链、出货量及企业市场份额分析:铰链革新与AI赋能双轮驱动,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飙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6 09:33
行业概述 - 折叠屏手机是一种采用柔性屏幕技术,能够通过折叠的方式改变手机形态的移动通信设备,利用柔性显示屏、精密的铰链结构以及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实现自由折叠和展开的功能 [2] - 折叠屏手机突破了传统直板手机的固定形态,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显示面积和更便携的体积,同时改变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2] - 按折叠方式分类,折叠屏手机可以分为内折式折叠屏手机和外折式折叠屏手机 [2] 行业发展历程 - 2012年至2017年为萌芽期,京瓷推出双屏可自由旋转的折叠屏手机"KSP8000",中兴发布中兴"Axon M",被称为"双屏手机时代" [4] - 2018年至2019年为概念验证期,柔宇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支持20万次以上折叠,但早期产品存在折痕明显、良率低(不足30%)、耐用性差等问题 [4] - 2020年至2021年为技术迭代与初步普及期,华为发布Mate Xs改进铰链设计,OPPO推出Find N采用"精工拟椎铰链",屏幕材料用UTG替代CPI,良率突破80% [5][6] - 2022年至2024年为高速发展与生态融合期,vivo X Fold支持"轻折分屏"和"超级拖放"功能,华为发布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预约量近600万 [6] - 2025年至今为技术深化期,华为发布首款原生鸿蒙系统折叠屏手机,苹果计划2026年发布折叠屏iPhone,中国市场连续四年保持超100%增速 [6] 行业现状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284万台,同比增长53.04% [13] - 技术方面,华为Mate XT三折叠屏量产,铰链技术进入"双轨联动+UTG玻璃减薄"新阶段,30μm超薄玻璃与50万次折叠寿命,行业良率推高至85% [13] - 荣耀Magic V3的鲁班钛金铰链通过液态金属与航天级合金的复合应用,实现9.2mm折叠厚度 [13] - 生态融合方面,华为鸿蒙系统实现"轻折分屏+超级拖放+跨设备协同"三重突破,Mate X5用户日均使用分屏功能时长超2小时 [13] - vivo X Fold3 Pro搭载的AI意图搜索可跨应用调取文档、日程与联系人,将多任务效率提升40% [13]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华为以76.6%的市场份额形成绝对垄断,荣耀、vivo、小米、OPPO等品牌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15] - 华为自2019年发布全球首款5G折叠屏手机Mate X以来,始终占据行业技术制高点,自主研发的"鹰翼折叠铰链"历经三年迭代,Mate XT三折叠屏铰链寿命突破50万次 [17] - 华为折叠屏手机2024年占据中国48.6%份额,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飙升至76.6%,Mate X5单款出货量超百万台,Mate XT发布后预约量近600万 [17] -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以"轻薄"为突破口,Magic V3折叠厚度仅9.2mm,重量226g,采用自研鲁班架构,集成19种创新材料及114项微型结构 [18] - 荣耀Magic V3搭载双卫星通信功能,提升应急场景通信能力,MagicOS系统优化折叠屏交互体验 [18]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迭代驱动形态与功能持续创新,三折叠屏将成为旗舰机型标配,卷轴屏技术进入量产前夜,混合折叠形态崭露头角 [20] - AI与折叠屏的融合将重塑交互逻辑,华为鸿蒙系统实现"分屏意图理解",vivo X Fold3 Pro的AI意图搜索支持跨应用调取文档、日程与联系人,多任务效率提升40% [20] - 折叠屏手机正加速向大众市场渗透,OPPO Find N5以6999元起售价杀入大众市场,带动6000元以下价位段销量占比达28% [22] - 场景化创新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针对女性市场和商务场景的专属功能不断涌现 [22] - 折叠屏手机的竞争已从硬件比拼升级为生态博弈,华为通过"1+8+N"战略将折叠屏手机打造为全场景智慧生活的核心入口 [23] - 中国厂商正从"跟随者"转向"引领者",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口量同比增长65%,华为Mate X5在欧洲售价达2500欧元,较国内溢价超50% [23]
专访英中贸易协会总裁白彼得:中英贸易互补性很强,“我们没有歧视”
第一财经· 2025-05-27 14:06
在华英国企业业务前景 - 近70%在华英国企业对未来5至10年业务前景表示乐观并计划加大投资 [1][6] - 成本竞争力是从中国采购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效率和生产质量 [6] - 英国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感兴趣但面临资金和信息渠道障碍 [6] 中国市场特点 - 中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拥有规模庞大的中产群体 [3] - 中国消费者从"购买"品牌转向"体验"品牌更注重体验感 [3] - 社交媒体发展使中国市场更易进入企业重心转向线上平台 [4][5] 英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策略 - 企业需明确品牌主张并与国际及本土品牌区分 [5] - 关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和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5] - 中国地方政府在吸引国际企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中英贸易关系 - 2024年中英双边贸易额9836亿美元同比增长04% [6] - 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投资目的地 [6] - 英国首次作为主宾国参加消博会27家企业组团参展 [6] 英国市场特点 - 英国市场繁荣开放对电动车等产品无额外关税 [6] - 英国政府暂停对89种产品征收关税每年节省1700万英镑 [7] - 中国品牌如比亚迪和泡泡玛特在英国市场受欢迎 [6] 行业活动 - 中英卓越品牌力论坛首次在上海举办140位代表参加 [1][3] - 英中贸易协会将举办年度中国消费论坛邀请中国品牌参加 [6][8] - 荣耀Magic V3折叠屏手机在英国市场获得好评 [7]
手机厂商再现出海潮,这次有何不同?
36氪· 2025-05-15 07:26
中国手机行业出海战略与市场格局演变 1 华为回归与国内市场格局重塑 - 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7160万部同比增长33%显著优于全球15%的增速[3] - 华为2024年出货量同比暴增37%2025年Q1以1290万部(市场份额18%)位列第二小米以1330万部(同比增40%)重夺榜首[3][4] - OPPO/vivo份额小幅下滑至157%/144%苹果市场份额从156%降至137%同比出货量下降9%[4] - 华为渠道策略优势显著:给予经销商8%-12%毛利率(OV为5%-10%)并通过IoT产品配货要求提升渠道资源倾斜销售占比从12%飙升至40%[5] 2 新一轮出海潮的战略升级 - 荣耀海外销量占比突破50%在马来西亚市占第三新加坡高端机份额增长1倍[7] - OPPO海外出货量占比达60%覆盖70国/30万零售店vivo海外收入占比超50%目标两年内提升至70%[8] - 出海产品定位转向中高端:荣耀Magic V3欧洲定价1999欧元vivo子品牌JOVI巴西售价达3000-5000雷亚尔(约3700-6200元)[9] 3 本地化运营与差异化策略 - 荣耀欧洲折叠屏市占达35%超越三星东南亚预装GoTo生态并计划在印尼开设10家体验店[11] - OPPO印尼结合咖啡文化改造零售场景vivo印度本地员工占比95%零部件本地化率超60%[12][13] - 传音非洲成功案例:研发深肤色影像技术实现"智能美黑"夜间自拍效果[17] 4 出海挑战与应对措施 - 政策适应:vivo印度合资建厂(当地企业持股51%)OPPO在7国建立生产基地实现高端机本地化制造[16][18] - 专利纠纷:OPPO/小米等与诺基亚/高通等存在专利诉讼影响区域拓展[16] - 欧洲市场需突破运营商体系碎片化挑战需差异化应对苹果/三星壁垒[17] 5 出海模式进化 - 从早期代工(产品出海)到自建品牌/渠道(品牌出海)进阶至模式输出阶段需结合本地特点重构交付体系[20][21]
早晨智慧家醒来 傍晚逛AI商城
南方都市报· 2025-05-14 07:13
深圳世博会展示 - 深圳作为唯一地级市代表参加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省级活动周 主题为"开放深圳 创享未来" 通过创新场景展示 特色文化展演 经贸交流合作等多维度展现城市魅力 [2] - "未来深圳社区的一天"交互式体验区展示60余家深圳企业在绿色能源 智能生活 智慧康养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包含智慧家 智能公园 AI商城三大场景 [3] - 智慧家场景中荣耀智能设备 西昊智能桌椅 LOHO智能眼镜 时空壶翻译耳机 大象机器宠物 华大基因检测仪 天禽医疗中医机器人等产品构建科技生活闭环 [3] 智能科技产品 - 智能公园场景展示作为科技折叠代步车 INMOTION新能源独轮车 零重力eVTOL飞行器构成立体交通网络 德兰明海 欣旺达便携储能设备解决户外用电需求 [4] - AI商城场景部署BellaBot Pro配送机器人 创自技术三目摄像头 洲明科技变色屏幕 优必选"悟空"机器人 兆威机电灵巧手等工业及消费级产品 [4] - 兆威机电灵巧手为全球唯一实现指间关节驱动的设备 融合视觉传感 远程遥感 压力感知三大仿生技术 [4] 企业合作与投资 - 深圳-大阪创新合作大会吸引150名代表参加 腾讯 比亚迪 荣耀 优必选等深圳企业与日本伊藤忠商事 中外炉工业 松六公司达成智能装备 生物医药领域合作意向 [6] - 松下控股在广东拥有12家企业 年销售额170亿元 2024年在深圳设立投影机中国总部 与思谋科技 贝特瑞保持合作 [7] - 2024年日本在深圳投资超38亿美元 深圳对日进出口264亿美元(同比+164%) 在日投资43亿美元 在深日企超1000家 [7] 技术影响力 - 优必选Walker C人形机器人担任中国馆导览大使 其马拉松表演引发关注 公司表示通过世博会向全球传递中国AI技术 [7][9] - 洲明科技制造的9米直径LED屏展示二十四节气 凭借超高清晰度成为日本参观者最印象深刻的技术展品 [9] - 荣耀日本研究所利用当地影像技术优势 将前沿技术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研发 [7]
手机上线AI换脸检测功能,好用吗?实测三品牌:均未识别
南方都市报· 2025-05-09 12:10
AI换脸诈骗现状与危害 - 2022年至2024年初全国发生近百起AI换脸类诈骗案 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亿元[3] - 诈骗分子利用AI深度合成技术伪造人脸和声音 通过侵入视频通话应用实施诈骗[4] - 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因轻信AI换脸虚假宣传购买无效保健品 损失万元[1] 手机厂商AI反诈技术布局 - 荣耀在MagicOS 9 0系统嵌入AI检测模块 覆盖微信 QQ视频通话场景[3] - 小米HyperOS2 0搭载AI反诈功能 可对换脸和伪造声音发出警报[3] - OPPO ColorOS系统上线"AI合成语音识别"技术 针对模拟熟人声音诈骗[3] - 联想计划推出Deepfake检测器 声称5秒内识别准确率超96% 适配多终端设备[3] AI检测技术原理与局限 - 检测技术通过构建AI模型 训练大量样本识别VAE GAN算法生成的人脸伪造[4] - 核心检测点在于分析被诈骗用户端的视频流 但实测显示当前技术存在明显漏洞[4][5] - 厂商披露技术主要攻克实时视频通话场景的人脸仿冒 但未覆盖所有诈骗手法[4] 主流手机AI检测功能实测结果 - 南都记者测试荣耀 小米 OPPO三款机型 均未成功识别预设的AI合成视频或音频[5] - 荣耀检测流程触发弹窗但结果显示"未检测到AI换脸痕迹"[7] - 小米 OPPO仅提示开启防护 全程无风险警报[7] - 厂商客服回应称检测能力尚在优化 无具体识别标准[7] 行业专家建议与争议 - 技术专家指出手机厂商反诈职能边界模糊 涉及隐私采集与安全责任问题[7] - 建议AI反诈宣传应明确辅助定位 避免用户因依赖功能而放松警惕[8] - 强调内容传播平台需承担更多AI鉴伪义务 形成多环节联防机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