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n 3

搜索文档
怒涨13%!王者归来!创23年3月以来最佳单日表现!阿里巴巴Q2电话会全文:AI芯片B计划曝光!替代英伟达?
美股IPO· 2025-08-30 08:25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阿里巴巴股价单日收涨13% 创2023年3月以来最佳单日表现 [1] - 中概指数8月整体上涨6% 实现连续四个月上涨 [1] 淘宝闪购业务进展 - 淘宝闪购上线四个月月度活跃用户突破3亿 较4月前增长200% [1][4] - 7月日均订单达1.2亿单 8月周日均订单维持在8000万单水平 [4] - 活跃骑手数量增至200万 较4月增长三倍 [4] - 闪电仓数量超过5万家 订单同比增长超360% [27] - 盒马接入后线上订单突破200万单 同比增长70% [27] 云业务与AI投入 - 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至333.98亿元 [3][5][9] - AI相关收入占外部客户收入比例超过20% [5][9] - 过去四个季度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于AI基础设施与研发 [5][13] -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3800亿元用于AI资本开支 [5][13][21] - 与SAP达成全球云计算合作伙伴关系 支持客户使用Q1模型 [10] 技术产品创新 - 发布升级版Qwen 3系列模型 包括非同步模型、推理模型和AI编码模型 [11] - 开源视频生成模型、文本到图像模型等多个AI模型 [11] - 高德地图推出全球首个AI原生位置应用高德地图2025 [11] - 推出Agent Bay产品 为智能体提供底层沙盒环境 [40][41] 业务整合与战略调整 - 整合淘宝、天猫、饿了么和飞猪成立阿里巴巴中国电子商务集团 [12] - 推出分层忠诚度计划 连接多个业务板块会员权益 [12] - 88VIP会员数突破5300万 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 [18] - 更新分部报告方式 将盒马、饿了么等业务归入"其他"类别 [20]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营收2477亿元 中国电商业务收入1401亿元同比增长10% [17][18] - 云智能集团经调整EBITA利润率稳定在8.8% [19] -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增长19% 接近盈亏平衡 [19] - 自由现金流为净流出188亿元 主要因AI基础设施投入增加 [16] 未来发展规划 - 预计未来三年超过百万家线下品牌门店接入即时零售 [5][28] - 即时零售业务预计带来约1万亿元新增成交额 [5][28] - 计划投资500亿元用于消费领域 [13][37] - 智能体时代将重点关注模型编码能力和工具连接能力 [42] 市场竞争与投资策略 - 即时零售业务已实现规模领先 日均订单达1.2亿单 [23] - 通过用户结构优化、订单价值提升和履约效率改善来提升单位经济效益 [25] - 在保持价格竞争力前提下 预计即时零售将对平台产生正向经济收益 [26] - 拥有足够资源同时投入AI和消费两大战略领域 [46][47]
GPT-5能啃下多少行业硬骨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11
GPT-5技术突破 - GPT-5是融合模型,能根据问题复杂度自动调整思考深度,在速度与准确性间取得平衡[2][7] - 在数学推理(AIME 2025测试94.6%)、多模态理解(MMMU 84.2%)、医疗健康(HealthBench Hard 46.2%)等基准测试创下新高[4] - 编程能力显著提升:SWE-bench Verified测试74.9%,Aider polyglot测试88%,可生成数百行可运行代码且无需调试[4] 行业应用深化 - 医疗领域表现突出,被描述为"最准确的医疗问题解答模型",能结合患者个人情况提供细致建议[6] - 编程场景落地成熟,Meta预计明年50%代码由AI编写,微软当前20%-30%代码为AI生成[5] - 在40多种职业任务中表现优于人类专家,覆盖法律、物流、销售等高附加值领域[10] 商业化战略调整 - 年化经常性收入从6月100亿美元跃升至130亿美元,预计年底突破200亿美元[8] - 推出1美元政府服务计划,与美国国防部签署2亿美元合同,重点拓展企业及政府市场[8][9] - 当前75%收入依赖消费者订阅,企业市场份额25%落后于Anthropic(32%)[10] 市场竞争格局 - 面临谷歌Genie 3、Meta Llama 3及中国Qwen 3等竞品压力[8] - Anthropic凭借安全性占据金融/医疗市场,谷歌依靠云基础设施提供一站式方案[10] - 公司计划2026年在华盛顿设立办事处,强化政府关系[9]
量子位智库2025上半年AI核心成果及趋势报告
2025-08-05 11:19
**行业与公司关键要点总结** --- **1. 行业概述** - **AI行业核心逻辑**:技术范式推动模型能力增强,解锁更大应用空间,加速价值创造 [7] - **四大趋势方向**:应用趋势、模型趋势、技术趋势、行业趋势 [4] --- **2. 应用趋势** - **通用类Agent**: - 深度整合工具使用,完成复杂研究任务(如生成图文报告、视频素材)[9] - 交付内容深度提升(从简单文字到多文件编辑)[9] - **Computer Use Agent (CUA)**: - 基于视觉操作GUI,打破数据孤岛,但成本高、异步化难 [12] - **垂类Agent涌现**: - **旅行**:飞猪“问一问”支持多Agent协同(路线规划、票务查询)[13] - **设计/创作**:自然语言生成生产级海报/视频(如GPT-4o图像生成)[13][26] - **时尚**:自然语言生成穿搭方案 [13] - **AI编程**: - Cursor ARR突破5亿美元,演化阶段:代码补全→端到端交付 [15] - 验证成本高(人类反馈占90%工作量),需拆解为小问题解决 [48] - **模型上下文协议(MCP)**: - 标准化接口调用外部工具,但生态未成熟(仅支持20-30个调用)[16] --- **3. 模型趋势** - **推理能力提升**: - 思维链技术推动数学/代码能力进步(如AIME 25准确率+23%)[19] - 工具使用端到端训练(如o3模型,任务准确率+81%)[21] - **多模态融合**: - 视觉推理(如o3模型解决量子力学题目)[24] - 图像生成控制力增强(支持16个细节指令、多轮编辑)[26] - 视频生成整合原生配音(如Veo 3唇动同步)[27][28] - **小模型普及**: - 极致性价比(如Qwen3-0.6B、Gemma 3n仅需2GB RAM)[33] - **评估演化**: - 传统静态榜单饱和,转向实用性任务(如HealthBench医疗评估)[35] --- **4. 技术趋势** - **训练阶段重心**: - 预训练(基础能力)与后训练(激发能力)并重,强化学习算力需求超预训练 [39][41] - **强化学习**: - 算力消耗未来占比最高(如xAI集群扩展至100万卡规模)[56] -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 分布式处理提升效率(如Grok 4采用此架构)[43] - **在线学习**: - 从交互经验中学习,突破人类数据依赖(如Google Deepmind“经验时代”)[44] - **Transformer架构迭代**: - 优化注意力机制(如MiniMax-01支持400万token上下文)[45] - 混合架构涌现(如腾讯混元T1融合Mamba-Transformer)[46] --- **5. 行业趋势** - **头部玩家竞争**: - OpenAI领先优势缩小,谷歌Gemini 2.5 Pro、xAI Grok 4(科学/工程类SOTA)达第一梯队 [58] - 中美差距缩小:中国多模态(如Seedance视频生成)和代码能力(Qwen3-Coder)达SOTA [60][61] - **AI编程争夺战**: - 海外:OpenAI Codex、Anthropic Claude Code、谷歌Gemini Code [62] - 国内:通义灵码、字节Trae(对标Cursor)[63] - **创业公司分化**: - 技术驱动(如DeepSeek开源R1模型)vs. 商业化落地(如零一万物聚焦B端)[64] - **算力竞赛**: - xAI算力集群快速扩张(2025年达100万卡),强化学习算力需求+567% [56] --- **6. 其他关键数据** - **视频生成商业化**:字节可灵月收入1400万美元 [31] - **系统提示词**:Claude模型1.7万字提示词决定用户体验 [51] - **验证瓶颈**:AI编程中90%工作量来自代码验证 [48] --- **注**:所有数据与观点均引自原文标注的文档ID,未进行主观推断。
大模型年中报告:Anthropic 市场份额超 OpenAI,开源模型企业采用率下降
Founder Park· 2025-08-04 21:38
基础大模型发展趋势 - 基础大模型正成为生成式AI核心引擎并重塑计算未来 其能力与成本控制的演进将推动系统 应用及产业格局变革 [2] - 模型API支出在6个月内从35亿美元增长至84亿美元 企业重心从训练微调转向模型推理 标志阶段性转折 [2] - 代码生成成为首个大规模爆发的AI应用场景 基础模型能力升级路径新增"带验证器的强化学习"(RLHF with verifiers) [2]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Anthropic以32%企业使用率超越OpenAI(25%)和Google(20%) 成为市场新领跑者 Meta Llama占9% DeepSeek仅1% [9] - Anthropic崛起始于2024年6月Claude Sonnet 3 5发布 2025年系列版本(Claude Sonnet 3 7/4 Opus 4 Claude Code)巩固领先地位 [12] - 企业投入集中流向少数高性能闭源模型 开源采用趋势因前沿突破放缓而减弱 [3] Anthropic成功驱动因素 - 代码生成领域占据42%市场份额(OpenAI为21%) 催生19亿美元生态系统及AI IDE 应用构建工具等新形态产品 [13][14] - 采用带可验证奖励的强化学习(RLVR)突破数据瓶颈 成为提升模型可靠性与实际能力的关键路径 [15] - 率先实现Agent范式突破 通过多轮自我优化及工具调用提升模型执行力 2025年被称为"Agent之年" [16] 开源模型发展现状 - 开源模型运行任务占比从19%降至13% Meta Llama仍领先但Llama 4表现未达预期 [17] - 中国公司贡献突出开源模型(DeepSeek 字节跳动 阿里巴巴等) 但性能落后前沿闭源模型9-12个月 叠加部署复杂度导致份额停滞 [17][20] - 开源吸引力在于定制化 成本优势及私有化部署 但初创企业生产负载正加速转向闭源 [20] 企业模型选择行为 - 66%开发者选择原供应商升级 仅11%切换供应商 性能(非价格)是核心决策因素 [24][27] - 性能优先逻辑下 旧模型即使降价十倍也无法挽回用户 Claude 4发布一个月内即抢占45%用户 [27][30] - AI支出从训练转向推理 初创企业推理任务占比从48%升至74% 近半数企业主要计算任务由推理驱动 [31]
2025上半年AI核心成果及趋势报告 量子位智库 2025-7_01
搜狐财经· 2025-08-04 16:16
应用趋势 - 通用类Agent深度整合工具使用,完成场景多样的深度研究类任务,交付内容更加丰富,成为2025上半年应用亮点 [1][9] - 以视觉操作为核心的Computer Use Agent (CUA)开始推向市场,代表通用类Agent的另一条路径,正在与基于文本的深度研究类Agent融合 [1][9] - 垂类应用场景开始Agent化,自然语言操控功能正在成为垂类工作流的一部分,覆盖旅行、设计、创作、时尚等领域 [11][12] - AI编程成为当前最核心的垂类应用领域,正在从源头改变软件生产方式,头部编程应用收入增长速度创纪录,获得市场有效验证 [13][14] - 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加速大模型应用普及,赋能模型获取大量外部信息、操控现有软件应用,打开更大应用空间,但尚未达到规模化生产级水平 [1][15][16] 模型趋势 - 模型推理能力在思维链范式下持续提升,数理类、代码类问题提升尤其显著,AIME 25准确率提升7%,GPQA Diamond准确率提升23%,Codeforce代码竞赛排名提升43% [18] - 模型开始走向Agentic,对工具使用进行端到端训练集成,工具使用能力相比原本的思维链推理有重大提升,可完成更复杂困难的任务 [1][19][20] - 大模型开始端到端融合视觉和文本走向多模态推理,以语言为中枢逐步解锁多模态推理的系统2慢思考 [22][23] - 模型图像生成能力全方位增强,语言理解能力升级和审美提升,普通用户可以仅通过自然语言进行完整创作 [24] - 视频生成模型整合原生配音,可控性和编辑灵活度增加,生成视频的物体一致性和物理规律协调性增强,AI视频商业化和普及度进展积极 [26] - 模型智能密度持续提升,模型厂商积极推出小模型实现极致性价比,降低模型部署硬性门槛,加速模型应用普及 [26] - 模型评估加速演化,传统评估榜单快速饱和,可以动态更新,能在真实世界产生使用价值任务成为重要评估方向 [27] 技术趋势 - 训练资源向后训练和强化学习倾斜,预训练仍然有充足的优化空间,二者最终共同决定模型能力 [29] - 强化学习的重要性继续提升,算力消耗在未来会超过以自监督学习为核心的预训练,未来会从数学、代码等奖励清晰的领域向其他领域泛化 [28][30] - 多智能体系统可能成为继思维链推理模型之后的下一个前沿范式,继续提高智能上限 [31][32] - 在线学习有希望成为下一代模型学习方式,正在成为核心突破,可使模型摆脱对人类数据的依赖,提高智能上限 [33][34] - Transformer模型架构正在快速迭代,优化主要集中在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等层面,在工业界有多个落地案例 [35] - Transformer混合架构正在涌现,以RNN变体为主,已经出现在工业界大规模应用 [35] - 由于生成和验证难度的不对称性,代码验证成为目前AI编程自动化水平提升的前沿方向,可进一步加速软件生产自动化 [36][37] - 系统提示词正在成为决定模型用户体验的关键技术要素,相比更新大模型更加轻量化、敏捷化 [38][40] 行业趋势 - xAI发布Grok 4在多个领域达到SOTA水平,跻身全球大模型第一梯队,改变模型层竞争格局 [43][44] - 算力是AI竞赛中的关键竞争要素,强化学习对算力的需求超过预训练,头部大模型玩家的计算集群已达到数十万卡规模,并在持续扩张中 [47][48] - OpenAI技术领先优势明显弱化,海外头部玩家水平趋同,xAI上半年迎头赶上,模型在多个领域达到SOTA水准 [49] - 中美通用大模型技术差距缩小,中国模型公司在通用大模型之外的多模态领域达到SOTA水平,尤其多模态领域表现出色 [51] - AI编程领域成为模型厂商必争之地,海外和国内头部玩家在AI编程的模型和产品领域密集布局 [52][53] - 国内大模型创业公司路线开始分化,部分厂商积极发布前沿模型产品追求智能上限,其他厂商专注垂类领域和商业化落地,放缓通用模型投入 [54]
现在全世界最好的开源模型,是 Kimi、DeepSeek 和 Qwen
Founder Park· 2025-07-21 21:26
中国开源模型全球竞争力 - Kimi K2成为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在LMArena开发者盲测榜单中占据榜首 中国开源模型包揽前三名 包括Kimi K2、DeepSeek R1和Qwen 3 [1] - Hugging Face平台数据显示 Kimi K2发布后迅速登顶热门模型榜首 并持续超过一周 [5] - 发布仅3天 Kimi K2的第三方token调用量已飙升至开源模型第二 仅次于DeepSeek [4] 技术性能与社区反响 - Kimi K2是1T参数的MoE模型 发布后一周内基于其fine-tune和量化的衍生模型达20个 下载量超14万 超越Llama-4-Maverick-17B等竞品 [7] - 在Imarena竞技场排名中 Kimi K2位列第五 是评分最高的开源模型 超越DeepSeek R1 前四均为闭源旗舰模型如Gemini 2.5和GPT-4.5 [9] - Perplexity CEO宣布基于K2进行post-train 成为继Llama 3.3后第二个获此待遇的非推理模型 [9] 行业生态应用 - VS Code、Cline、Cursor等主流AI Coding软件已官方接入K2模型 在Claude和Gemini被封锁的大陆市场成为关键替代方案 [10] - OpenRouter平台数据显示 K2发布后周调用量迅速超越Grok 4 位列第十 [10] - 硅谷科技媒体将K2发布比作"下一个DeepSeek时刻" 认为其编程和工具使用得分亮眼 具备实际应用潜力 [11][13] 国际行业评价 - Anthropic联创Jack Clark评价K2为"目前全球最佳开源权重模型" 性能接近西方顶级闭源模型 [12][13] - Exponential View认为K2标志着中国AI技术的"东方红一号时刻" 其MuonClip优化器实现算法突破 训练效率达AdamW的两倍 [14] - 艾伦研究所指出 美国开源模型已落后 中国形成DeepSeek、Qwen和Kimi三驾马车引领格局 [16][17] 开源战略价值 - 开源成为国内基模公司的必选模式 通过社区协作加速迭代 同时获得技术认可和资源支持 [19][21] - 模型公司通过开源建立技术标杆 吸引开发者生态 形成不同于DAU/ARR的新价值评估体系 [20][22] - 月之暗面团队认为开源能降低研发成本 使公司更专注于下一代模型开发 形成正向循环 [22]
大模型强化学习新突破——SPO新范式助力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
机器之心· 2025-06-08 16:21
强化学习在大语言模型中的应用 - 强化学习(RL)在提升大语言模型(LLM)推理能力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DeepSeek R1、Kimi K1.5 和 Qwen 3 等模型证明了其有效性 [1] - 实现有效强化学习需要解决信用分配问题,即如何将序列最终的评估结果归因到具体的决策动作(token)上 [2] - 信用分配问题的困难在于奖励信号非常稀疏,只能在序列结束时获得明确的成功或失败反馈 [3] 当前主要方法 - 强化学习中通常采用优势值估计(advantage estimation)方法解决信用分配问题,针对大语言模型的方法分为两类 [5] - 粗粒度的轨迹级方法(如 GRPO)根据最终奖励为整个序列计算优势值,高效但反馈信号过于粗糙 [6] - 细粒度的 token 级方法(如 PPO)为每个 token 估计优势值,但需要额外 critic 模型且估计误差大 [6] SPO 框架 - 中科院软件所和香港城市大学团队提出 Segment Policy Optimization (SPO) 框架,采用中等粒度的段级优势值估计方式 [8][11] - SPO 框架具有三大优势:更优的信用分配、更准确的优势值估计、更灵活易调整的粒度 [12] - SPO 框架包含三个核心部分:灵活的段级划分策略、基于蒙特卡洛采样的段级优势值估计、利用段级优势值进行策略优化 [13] SPO 框架的具体实例 - 针对短思维链场景提出 SPO-chain,使用基于切分点的段划分和链式优势值估计 [15] - 针对长思维链场景提出 SPO-tree,采用树形结构优势值估计方法提升 MC 采样效率 [15] - 提出 token 概率掩码策略优化方法,选择性对段内低概率 token 计算损失以强化信用分配 [16] SPO 框架核心技术 - 基于切分点的段划分(Cutpoint-based Partition)为短思维链场景设计,根据 token 概率动态确定段边界 [19] - 固定 token 数量段划分(Fixed Token Count Partition)为长思维链场景设计,便于树形结构组织和优势值估计 [19] - 链式优势值估计(Chain-based)方法在短思维链场景下独立估计每个段边界的 V 值 [22] - 树形优势值估计(Tree-based)方法在长思维链场景下通过自底向上的奖励聚合计算 V 值 [23] 实验结果 - 在短思维链场景(GSM8K 数据集),SPO 训练得到的模型测试集正确率高于基线方法 [29] - 在长思维链场景(MATH 数据集),SPO-tree 在相同训练时间下测试集正确率比 GRPO 更高 [31] - 与 GRPO 方法相比,SPO-tree 在短上下文长度(2K 与 4K)下表现更优,表明 GRPO 可能未有效优化 token 效率 [33] - 实验证明 SPO 采用中等粒度优势值有效,过粗粒度(int100)会导致正确率明显下降 [38] - token 概率掩码去除会导致 SPO-chain 正确率下降,应用到 GRPO 上则能提升其正确率 [40] 总结 - SPO 框架在 token 级和轨迹级之间更好平衡,具有比轨迹级更好的信用分配,且不需要额外 critic 模型 [42] - SPO-chain 和 SPO-tree 通过实验证明了其在短思维链和长思维链场景下的有效性 [43]
3 Signs That Alibaba's Turnaround Effort Is Bearing Fruit
The Motley Fool· 2025-05-24 21:15
公司转型与领导层调整 - 阿里巴巴集团在过去两年进行重大转型,为下一阶段增长做准备,包括几乎完全重组高级管理层(含CEO)[1] - 新任CEO吴泳铭上任后聚焦核心业务(客户体验和人工智能),同时剥离非核心资产如线下超市业务[5] 电商业务复苏 - 中国电商业务客户管理收入增速显著提升:2024年3月季度同比增长12%(2023年12月季度为9%,2024财年全年仅4%)[6] - 高价值客户群88VIP会员数突破5000万,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6] - 国际电商业务最新季度收入增长22%,覆盖欧洲、亚洲及海湾地区多平台(速卖通、Trendyol等)[7] 云计算与AI业务加速 - 阿里云最新季度收入激增18%至300亿元,主要受公有云收入加速及AI相关收入驱动(AI收入连续7个季度三位数增长)[9][10] - 推出混合推理模型Qwen 3,结合快速响应与深度链式推理能力,以更低成本提供更强性能[11] - 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5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12] 股东回报措施 - 最新财年通过股票回购(119亿美元,占流通股5.1%)和分红(46亿美元)向股东返还165亿美元现金,与2024财年返还金额持平[13] - 现金回报举措有助于重建投资者信心,显示公司财务健康且能兼顾增长投资与股东回报[14] 整体发展态势 - 转型措施已显现初步成效,核心业务恢复增长动能,公司经营状况较前几年明显改善[15]
Alibaba shares drop 4% in premarket trading after big profit miss
CNBC· 2025-05-15 17:51
财务表现 - 阿里巴巴第四季度营收2365亿元人民币(326亿美元),低于预期的2372亿元人民币,但同比增长7% [1][6] - 净利润124亿元人民币,远低于预期的247亿元人民币 [6] - 美股盘前交易下跌4% [1] 宏观经济与消费环境 - 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持续影响中国消费市场 [2] - 本月双方同意暂停大部分商品关税 [2] - 中国政府近期推出多项刺激消费政策 [2] 业务发展 - 与小红书深化合作,允许淘宝链接嵌入小红书内容以促进Tmall/Taobao平台销售 [3] - 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国内外领先地位,4月推出开源大模型Qwen 3并应用于AI助手Quark [3][4] 行业竞争 - 中国AI市场竞争白热化,DeepSeek年初推出创新模型加剧竞争 [4] - 腾讯第一季度资本支出同比激增91%,主要投向AI领域 [4]
下周聊:大模型进入 RL 下半场,模型评估为什么重要?
Founder Park· 2025-05-09 19:55
大模型进入RL下半场 - 行业关注点从模型算法转向实际效用,重新定义问题和设计真实用例的评估变得尤为重要[1] - 现有评估体系需解决如何有效衡量Agent产品的ROI,指导创企和AI应用企业的产品开发落地[1] - Superclue推出中文通用AI智能体测评基准AgentCLUE-General,深度剖析主流Agent产品能力[1] 行业活动与资源 - SuperCLUE联合创始人朱雷将分享大模型和Agent评估中的核心难题,活动时间为5月15日20-22点线上举行[2] - 相关阅读资源涵盖企业Agent落地实践、AI玩具赛道分析、中国AI投资人现状及开源大模型趋势等话题[3] 技术趋势与竞争格局 - OpenAI发力tool use引发行业对Manus等工具是否被模型取代的讨论[3] - Qwen 3发布显示开源可能成为中国大模型公司破局的最优解[3] - 通用Agent如Manus、Fellou、Genspark的能力差异成为行业关注焦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