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产品
搜索文档
大赚667倍,摩尔线程投资人赢麻了
36氪· 2025-10-13 18:13
公司IPO进程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于9月26日通过上市委会议审议并提交注册申请 [5] - 公司从IPO申请获受理(6月30日)到完成过会仅用时88天,远快于科创板企业约200天的平均时长 [5] - 公司计划通过IPO募资80亿元,稀释10%-20%的股份,资金主要投向AI芯片和图形芯片研发 [18]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战略 - 创始人张建中曾在英伟达工作14年,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将英伟达GPU在中国的市占率从2008年的不到50%提升至2020年的80% [7] - 公司采用“英伟达式”全功能GPU路线,自研核心架构MUSA,该架构支持FP4至FP64全精度计算,并强调与英伟达CUDA生态的兼容性 [7][8] - 公司产品线广泛,包括消费级GPU显卡、企业级专业图形加速卡、服务器智算卡和图形加速卡,以及SoC产品 [8] 研发投入与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38.1亿元,高于其他国产GPU企业 [9] - 近三年公司累计亏损超50亿元 [9]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32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02亿元,已超过2022-2024年营收总和 [18][2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AI智算产品收入占比高达94.85% [18] - 公司AI智算产品毛利率从2023年的26%大幅上升至2024年的71%,其中AI智算产品毛利率达90.7% [18] 融资历程与股东结构 - 公司在5年内完成7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百亿元,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深创投、红杉资本等众多国资和风投机构 [13] - IPO发行前,公司融资估值达298.45亿元,股东数量为82家 [13] - 创始人张建中直接和间接控股比例合计为36.36%,对应股权价值约107亿元 [13] - 早期投资方沛县乾曜初始投资190.4762万元,当前持股比例4.2494%,估值约12.68亿元,投资回报约667倍 [15] 市场地位与竞争环境 - 公司MTT S80显卡的单精度浮点算力性能已接近英伟达RTX 3060水平 [9] - 2024年,公司AI智算产品、图形加速产品及智能SoC产品在国内相应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不足1% [21] - 公司被归为“国产GPU四小龙”之一,另外三家公司(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沐曦股份)也在加紧IPO进程 [21] - 二级市场出现“摩尔线程概念股”,如直接持股1.03%的和而泰在9月18日至23日实现4天3个涨停板 [16] 行业背景与市场预期 - 过去三个月寒武纪股价飙涨,一度超越茅台成为A股“股王”,为国产芯片板块打开想象空间 [3][18] - 寒武纪2024年营收为11.74亿元,约为摩尔线程的2.7倍,但其市值已超过5000亿元,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芯片领域的火热情绪 [20] - 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市场对大模型训练、推理部署、GPU云服务等需求大幅提升 [18]
上海贝岭:将在电力与能效监测领域进一步增强计量、电源、信号链产品竞争力
全景网· 2025-09-19 18:13
公司战略规划 - "十五五"期间在电力与能效监测领域增强计量、电源、信号链产品竞争力并形成系统解决方案 [1] - 集中资源打造光储充、工控、家电、电机等应用市场的功率与驱动产品 [1] - 扩大汽车电子业务规模并实现电源、信号链、SoC产品在新兴领域技术突破与批量应用 [1] 业务发展重点 - 保持电力与能效监测行业领跑者地位 [1] - 功率与驱动产品覆盖光储充、工控、家电、电机等多应用市场 [1] - 汽车电子业务规模将持续扩大 [1]
英特尔黯然“败走”车圈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17:47
英特尔关闭汽车业务 - 公司决定逐步收缩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旗下的汽车业务,并裁撤该部门大部分员工以加速成本削减 [2] - 新任CEO陈立武推动战略聚焦,剥离非核心业务成为改革头号任务 [2][8] - 2022年公司全年营收同比下降2%,毛利率下滑7.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208.99亿美元转为亏损187.56亿美元 [2] 汽车业务表现与竞争格局 - 汽车业务收入未单独披露占比,自动驾驶子公司Mobileye市场份额仅2.9%,远低于英伟达(51.4%)、特斯拉(18.8%)和华为海思(16%) [3] - 前装座舱芯片领域市场份额仅2.96%,落后于高通、恩智浦、瑞萨等竞争对手 [4] - 国内合作车企仅吉利、一汽集团,而主流车企高端需求已转向英伟达、高通、地平线等品牌 [5] 战略转型历史与现状 - 2017年收购Mobileye进入汽车供应链第一阵营,但极氪001等合作案例迅速转向英伟达方案 [9] - 2021年预测2030年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1150亿美元(占芯片市场11%),但实际未能抓住机遇 [8] - 目前仍保留对Mobileye控股权,投资的多家汽车科技公司保持活跃 [10] 行业竞争动态 - 华为通过问界、智界等合作案例快速扩大在合资/自主品牌中的供应商影响力 [6] - 上海车展期间公司曾推出软件定义汽车平台等三大产品线,并与黑芝麻、面壁智能建立合作试图反攻 [7] - 行业L2+及以上智驾SoC市场呈现英伟达绝对主导(51.4%),特斯拉和华为海思分列二三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