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 App
搜索文档
中国银河证券:传媒互联网子行业10月表现分化 AI应用生态构建进行时
智通财经网· 2025-11-19 10:23
文章核心观点 - 10月影视与游戏市场受高基数影响,收入同比有所回落,广告大盘则稳中向好,邮电通讯等行业增投显著,AI领域进展迅速,大模型正从技术竞争转向生态构建与场景渗透 [1] 影视行业 - 2025年10月全国电影票房26.12亿元(含服务费),同比下降27.94%,环比下降1.88% [2] - 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单月票房达5.25亿,月票房占比达22.4%,为当月票房冠军 [2] 游戏行业 - 2025年9月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96.79亿元,同比下降2.13%,自研游戏海外市场收入16.21亿美元,同比下降4.82% [3] - 移动游戏收入214.88亿元,同比下降2.31%,客户端游戏收入70.09亿元,同比增长25.49% [3] - 腾讯《王者荣耀》《三角洲行动》《和平精英》《金铲铲之战》包揽中国iOS收入榜前四,共32家中国厂商进入全球发行商收入百强,合计收入19.5亿美元,占全球TOP100发行商收入的36.1% [3] 营销广告行业 - 2025年1-9月广告市场整体花费同比上涨3.5%,9月单月广告花费同比上涨12.7%,环比上涨0.7% [4] - 邮电通讯、个人用品、娱乐及休闲、IT产品及办公自助化服务行业刊例花费同比分别上涨78.9%、42.1%、38.9%和22.2% [4] - 药品、酒精类饮品及化妆品/浴室用品刊例花费同比分别下滑17.4%、12.7%和4.8% [4] AI领域 - OpenAI于10月发布Sora2、Sora App及浏览器智能体ChatGPT Atlas,谷歌推出Veo3.1并集成至Gemini生态 [5] - 国内DeepSeek推出DeepSeek-OCR仓库,聚焦视觉-文本压缩 [5] - AI产业正从模型能力竞争转向生态构建与场景渗透,视频生成、代码辅助、浏览器智能体等方向持续迭代 [5] 投资关注标的 - AI应用领域建议关注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快手-W、值得买、昆仑万维等 [6] - 游戏市场建议关注哔哩哔哩-W、巨人网络、吉比特、完美世界、三七互娱等 [6]
中金2026年展望 | 电信软件教育:AI惊喜不断,电信分红可期(要点版)
中金点睛· 2025-11-07 08:09
文章核心观点 - 2026年AI领域是软件行业最重要的增长点,AI基础设施(AI Infra)将保持高景气增长,头部大模型厂商的Token消耗预计各季度环比增长50%~70%以上 [2] - AI应用层出不穷,将不断刷新投资者认知并牵引对AI领域投入的预期上修,重点关注AI搜索、多模态、创新硬件、下一代交互等领域 [2] - 电信运营商步入5G后周期,资本开支下降支撑分红能力;数据中心步入业绩兑现期,受益于下游资本开支提升 [12][13][14] - “AI+教育”应用百花齐放,K12教培市场集中度提升,职业考试培训及技能教育板块的行业格局有望重塑 [15][16] AI基础设施(AI Infra) - AI Infra产业需求将持续超出市场预期,内部分工和层次将更加明显,算力管理层、模型管理层及应用层推理定向优化等领域可能出现新锐独立技术厂商 [2] - 为支持原生AI场景,支持Agent的云端沙盒环境E2B、边缘计算平台等机会有望涌现 [2] AI应用前景 - **AI搜索**: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6年25%的传统搜索流量将转向AI工具,新兴流量生态为GEO、流量代理、声誉管理等领域的新兴服务商留出发展空间 [4] - **多模态**:工业界多家模型厂商已实现小时级视频的理解和推理,为AutoEdit、AutoVlog等功能落地奠定基础;视频生成模型的可控性和一致性增强将打开数倍于当前的市场空间 [5] - **创新硬件**:AI原生硬件加速涌现,软硬耦合加速技术落地和商业转化,例如Plaud预计2025年年化收入达2.5亿美元,订阅收入占比超50%,海外用户订阅率超60% [6][7] - **下一代交互**:基于大模型的新一代语音交互扩展和普惠势不可挡,输入法这一工具型产品有望迎来洗牌 [8] - **智能座舱与驾驶**:2026年7B、4B乃至30B体量的端侧模型将进入舱内,支持舱内Agent等功能;外挂算力芯片的AI Box方案因有较好降本效果受到关注 [9] - **具身智能**:产业竞争更多转向“大脑”领域,加速向端到端机器人大模型探索,产业链从垂直整合走向分工协作 [10] - **B端AI落地**:国内B端AI应用企业2025年相关订单体量多在5亿元以内,收入贡献尚不彰显;海外SaaS厂商AI商业化进入加速阶段,2026年收入体现有望更清晰 [11] 电信服务 - 电信运营商收入端增速放缓,5G套餐渗透率超80%,但AI应用、物联网等对流量与ARPU的拉动或逐渐显现;资本开支进入下行周期,有望支撑公司分红能力 [13] - 数据中心厂商2025年加速交付,为2026年业绩兑现提供支撑;云厂商和互联网厂商对AI基础设施的投入持续,资本开支规划有望相较2025年持续加码 [14] 教育行业 - K12教培市场集中度持续向全国及区域龙头集中,尽管受新业务探索影响部分头部机构短期利润释放节奏放缓 [16] - 职业考试培训及技能教育板块,头部机构凭借教研、技术优势及数据积累逆境求变,通过AI产品拓展用户覆盖,行业格局有望重塑 [16] - 高等教育板块,政策端民办高校分类登记、营非选择推进进展偏慢,行业营利性转设出现积极信号 [16]
独家|LiblibAI融资1.3亿美金,红杉CMC领投
36氪· 2025-10-31 01:09
融资信息 - LiblibAI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CMC资本及一家大厂战投联合领投,是今年截至目前中国AI应用领域公开的最大一笔融资[1] - 公司早期以1500万美元估值完成来自金沙江、高榕、源码的35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2] - 公司在2024年经历困难后,于短短几个月内连续完成由明势资本、渶策资本、顺为资本领投的三轮总额超2000万美元融资[3] 业务发展与战略 - LiblibAI发布2.0版本,从模型社区进化为一站式AI创作Studio[1] - 公司整体业务尚未实现完全盈利[1] - 公司为赢得市场领先地位,在前期投入了300多万美元进行补贴大战[2] - 公司拒绝多个收购意向,其理念是“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是为了赢而创业”[3] - 公司当前战略是“准备再囤个大几千万美金,为未来两三年做准备”[3] 行业竞争格局 - 在AI应用战局中,资本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聚拢,一个赛道只会留下一种声音[1][4] - 高昂的算力成本和投流成本意味着,一旦没有钱,就很难做出大批量服务[3] - 在Agent这一VC投资红海中,“钱是更大的壁垒”[1] - OpenAI发布的Sora让选择再次融资的LiblibAI更确信,如果不能更快变大,就没有机会[1] 公司历史与挑战 - 公司上线仅四个月后,于2023年9月因未完成大模型备案而被下架[2] - 到2024年3月,公司账上仅剩4000元人民币,当时估值3000万美元却无机构愿意投资[2] - 最后一家互联网战投提供了救命钱[3] - 濒临倒闭的经历一定程度改变了公司对融资的看法[3]
AI+系列报告十:从Sora看AI视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招商证券· 2025-10-30 14:01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维持)[3] 核心观点 - Sora2的发布标志着AI视频行业迎来二次革命,其技术突破与社交功能的深度融合加速了C端应用的商业化进程[1][2] - AI视频技术催生了如"AI漫剧"等创新内容形态,这些形态具备"短平快"和低成本的特点,正引发行业供需爆发,为产业链带来新的受益机会[2][16][25] - 未来AI视频的发展将围绕三个核心方向:与社交互动深度融合、向集成化平台化演进、以及与AI Agent结合实现一站式创作,从而在影视、游戏、IP等领域进一步凸显赋能作用[7][17] 技术突破与行业变革 - Sora2在2025年9月发布,相比前代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物理世界拟真度提升、支持多模态融合同步生成音频、以及具备初步的导演叙事与镜头调度能力[2][18] - Sora App的推出是颠覆性突破,支持用户二次创作和虚拟形象植入,具备"客串"和"混剪"功能,上线七天获得62.7万次iOS下载量,登顶美国App Store榜首[19][20][72] - 国内AI视频应用如快手的可灵、字节的即梦等产品迭代迅速,可灵AI已迭代至2.5 Turbo版本,累计生成超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服务超过2万家企业客户[61][127] 创新内容形态与应用场景 - "AI漫剧"作为AI技术与动漫短剧融合的产物,以漫画、小说IP为基础,全流程由AI制作,集均时长8-10分钟,具备"短平快"特征[2][25][27] - 腾讯动漫上线的AI漫剧《传武》和《我的治愈系游戏》由7人核心团队借助即梦AI制作,20多集耗时一个月,上线4天播放量破千万[16][25][88] - AI短剧同样表现亮眼,如68集真人短剧《奶团太后宫心计》累计播放突破2亿,首部付费AI短剧《兴安岭诡事》上线21小时播放量破千万,抖音端收益超30万[25] - 2025年上半年漫剧供给量以83%的复合增长率扩张,近半年上线漫剧3000部,环比增长603%,播放量实现92%的复合增长[27] 未来发展趋势 - AI视频将与社交互动深度融合,加速消费级应用落地,Sora App的快速普及印证了产品化对C端商业化的重要性[7][72] - ChatGPT正向生态系统演进,宣布向第三方应用全面开放,AI视频工具有望接入实现集成化和平台化,从简单工具转向"生成-分发-变现"全链路平台[7][75][76] - AI视频与AI Agent结合趋势凸显,可一站式解决脚本生成、文生图、图生视频等全流程需求,如美图公司的RoboNeo上线首月MAU破百万[7][80] 行业赋能与投资机会 - 在影视行业,AI视频技术显著降本提效,如AI动画《一品布衣》单集制作周期从传统30天压缩至3天,效率提升超90%,人力成本节省96%,单分钟成本从5万元降至3000元[93] - 在游戏领域,AI技术革新创作流程,Unity报告显示2024年有96%的游戏工作室在工作流程中使用AI,较2023年的62%大幅提升,AI赋能从美术资源生成到玩法创新[107][108] - 在IP领域,AI视频加速IP可视化,将改编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天,并打破官方生产模式,让粉丝成为共同创作者,如Vidu发起的动画西游改编大赛掀起全民二次创作浪潮[112][116] - 谷子经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达1798.8亿元,预计2027年突破3000亿元,AI技术可快速生成角色3D模型,助力IP衍生品开发效率提升[112][119][120] 相关标的公司 - 腾讯控股:混元大模型实现多模态能力全覆盖,HunyuanImage 3.0成为最强大开源图像生成模型,全面赋能游戏、广告等核心业务[126][127] - 快手:可灵AI迭代至2.5 Turbo版本,2025年Q2单季营收达2.5亿元,与《逆水寒》合作生成角色特效,提升玩家创作体验[61][127] - 哔哩哔哩:自研AniSora V3等开源视频生成模型,赋能动漫等多场景,推出AI原声翻译功能提升内容可及性[8][51] - 美图公司:自研视觉大模型MiracleVision4.0,上线AI Agent RoboNeo,支持自然语言指令完成全场景任务[8][80] - 阅文集团:拥有海量网文IP储备,推出AIGC工具"漫剧助手"提升IP改编效率,开放十万部精品IP供AI漫剧创作[8][27]
重磅应用密集上线,同时“硬刚”谷歌、亚马逊和Meta,OpenAI急了?今年要“烧”85亿美元
36氪· 2025-10-23 09:35
产品发布与功能 - OpenAI于10月22日正式发布首款AI浏览器ChatGPT Atlas,产品定位为以ChatGPT为核心、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浏览器,旨在提供更个性化和颠覆性的上网体验[1] - 浏览器核心功能包括上下文聊天侧边栏,允许用户在不离开当前页面的情况下与ChatGPT对话,例如在Gmail页面上优化邮件措辞[4] - 浏览器记忆功能为可选,开启后ChatGPT能记住用户浏览过的网站和内容关键细节,以提供更具个性化和上下文关联的回答,此功能为用户账户私有且用户拥有完全控制权[6] - 智能体模式是核心功能,允许ChatGPT在获得用户授权后代替用户执行操作,如根据食谱自动在生鲜电商平台下单,该功能目前仅以预览版形式向付费用户开放,Plus订阅用户每月任务限制为400次[6] 市场竞争与影响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在发布消息后的周二盘中一度下跌近5%,市场解读此为OpenAI首次从应用层进入互联网终端,正式挑战谷歌Chrome的霸主地位[1][2][4] - 全球AI浏览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45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约768亿美元[11] - 截至2025年9月,谷歌Chrome在全球桌面浏览器市场份额约为70.25%,微软Edge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1.8%[13] - 市场竞争激烈,初创公司Perplexity于今年7月推出AI浏览器Comet,微软Edge更新Copilot模式,Opera推出AI助手Aria,苹果计划于明年春季推出自研AI搜索工具,谷歌也计划将Gemini模型深度集成到Chrome中[11][12] 公司战略与商业化 - OpenAI组建了包括前Chrome工程师在内的团队来打造ChatGPT Atlas,公司认为人工智能为重新思考浏览器意义提供了十年一遇的机会,目标是让用户从手动操作网页转向告诉AI做什么[4][9] - 通过打造浏览器,公司可获取完整用户上下文为通用人工智能积累数据,并将每周活跃用户超8亿的ChatGPT用户更紧密地绑定在自身生态内,直接掌握流量入口,为未来商业化铺平道路[10] - 有分析师指出,将聊天功能集成到浏览器是OpenAI切入广告业务的先兆,可能从谷歌夺取部分搜索广告份额[16] - 公司在10月初48小时内接连推出“即时结账”功能和独立社交应用Sora App,挑战亚马逊和Meta,10月中旬又宣布计划在2025年12月对成年用户有条件开放“成人内容”生成权限[1][17][20] 财务压力与运营挑战 - 尽管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43亿美元,但同期研发支出激增至67亿美元,预计今年现金消耗将高达85亿美元[17] - 公司正计划建设总功率达17吉瓦、总投资额预计约8500亿美元的超级AI计算设施,并设定了尽快实现130亿美元年收入的短期目标[17][18] - 欧洲用户对ChatGPT的支出出现停滞,过去四个月在欧洲主要市场保持平稳,尽管每周活跃用户达8亿,但付费用户仅为2000万,自5月起欧洲消费者支出已停滞[21] - 产品面临平台限制,目前仅支持搭载M系列芯片的Mac电脑,将Windows和手机用户暂时排除在外,且智能体模式在执行复杂任务时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升[8][9]
重磅应用密集上线,同时“硬刚”谷歌、亚马逊和Meta,OpenAI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22:12
产品发布与市场影响 - OpenAI于10月22日正式发布首款AI浏览器ChatGPT Atlas,该产品被定义为以ChatGPT为核心、旨在提供更个性化和颠覆性的上网体验,并能代替用户执行预订、填表等复杂任务[1] - 此举动被市场解读为OpenAI首次从应用层进入互联网终端,直接挑战谷歌Chrome的霸主地位,导致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在消息传出后周二盘中一度下跌近5%[1][2][3] - 为打造此产品,OpenAI组建了包括前Chrome工程师达林・费舍尔和曾参与Chrome与Firefox开发的本・古杰尔在内的明星团队[3] 产品核心功能 - Atlas核心功能包括上下文聊天侧边栏,允许用户在任何网页上与ChatGPT对话,利用页面上下文回答查询而无需离开当前页面[4] - 浏览器记忆作为可选功能,开启后ChatGPT能记住用户浏览过的网站和内容关键细节,以提供更个性化和上下文关联的回答,此功能为用户账户私有且用户拥有完全控制权[4][5] - 智能体模式是核心竞争力,允许ChatGPT在获得用户授权后直接在浏览器中代替用户执行操作,如自动下单购物或同步协作软件任务,该功能目前仅以预览版形式向付费用户开放,Plus订阅用户每月任务限制为400次[5] 产品面临的挑战与竞争环境 - Atlas目前仅支持搭载M系列芯片的Mac电脑,将Windows和手机用户暂时排除在外[6] - 有评论指出Atlas可能是为“截胡”谷歌潜在新品而推出的“半成品”,其智能体模式与数月前发布的ChatGPT Agent功能类似,且侧边栏总结等功能在竞品如Perplexity的Comet浏览器中已有实现[6] - 智能体模式在执行复杂任务时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升,被独立研究员形容为“看着一个第一次使用电脑的人煞费苦心地学习使用鼠标”,并提及相关安全和隐私风险仍高[7] - 全球AI浏览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45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约768亿美元,市场竞争激烈,已有Perplexity的Comet、微软Edge的Copilot模式、Opera的Aria等产品,谷歌也计划将Gemini模型深度集成到Chrome中[9][10][11] - 截至2025年9月,谷歌Chrome在全球桌面浏览器市场份额约70.25%,微软Edge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1.8%[11] 公司战略与商业化动力 -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认为人工智能为重新思考浏览器意义提供了十年一遇的机会,Atlas的终极目标是让用户从手动操作网页转向告诉AI做什么,使浏览器从被动内容展示窗口演变为主动服务平台[7] - 通过打造浏览器,公司旨在获取完整用户上下文为通用人工智能积累数据,并将每周活跃用户数超8亿的ChatGPT用户更紧密地绑定在自身生态内,直接掌握流量入口为未来商业化铺路[8] - 独立分析师本尼迪克特·埃文斯表示这是一场分发战略和数据收集战略,投资银行D.A. Davidson分析师吉尔·卢里亚认为集成聊天功能到浏览器是公司切入广告业务的先兆,可能从谷歌夺取搜索广告份额[8][12] - 公司在10月初48小时内接连推出“即时结账”功能和独立社交应用Sora App,挑战亚马逊和Meta,10月中旬又宣布ChatGPT将“解禁”成人内容,显示出在巨大财务压力下加速向盈利导向的商业巨头转型[13][14][16] - 尽管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43亿美元,但同期研发支出激增至67亿美元,预计今年现金消耗将高达85亿美元,公司设定了尽快实现130亿美元年收入的短期目标[14] - 德意志银行数据显示欧洲用户对ChatGPT支出出现停滞,过去四个月订阅服务在欧洲主要市场保持平稳,尽管每周活跃用户达8亿,但仅2000万为付费用户,自5月起欧洲消费者支出已停滞[17]
重磅应用密集上线,同时“硬刚”谷歌、亚马逊和Meta!OpenAI急了?今年要“烧”85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21:52
产品发布与市场反应 - OpenAI于10月22日正式发布首款AI浏览器ChatGPT Atlas,该产品被定义为“以ChatGPT为核心、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浏览器”,旨在提供更个性化、颠覆性的上网体验,并能代替用户执行预订、填表等复杂任务 [1] - 此举被市场解读为OpenAI首次从应用层进入互联网终端,直接挑战谷歌Chrome的霸主地位,消息导致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在周二盘中一度下跌近5% [3][4] - 市场调研机构Market.us预测,全球AI浏览器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5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约768亿美元 [12] 产品核心功能 - 上下文聊天侧边栏:用户可在浏览任何网页时与ChatGPT对话,AI能利用当前页面上下文回答查询,例如直接在Gmail页面上优化邮件措辞 [6] - 浏览器记忆:此为可选功能,开启后ChatGPT能记住用户浏览过的网站和内容关键细节,以提供更个性化的回答,该记忆功能为用户账户私有,用户拥有完全控制权 [6] - 智能体模式:该功能是Atlas的核心竞争力,允许ChatGPT在获得用户授权后,直接在浏览器中代替用户执行操作,如根据食谱自动在生鲜电商平台下单,目前仅以预览版形式向ChatGPT Plus、Pro和Business等付费用户开放,Plus用户每月任务限制为400次 [7] 产品局限性与市场竞争 - Atlas目前存在平台限制,仅支持搭载M系列芯片的Mac电脑,将Windows和手机用户暂时排除在外 [9] - 有评论指出Atlas可能是为“截胡”谷歌潜在新品而推出的“半成品”,其智能体模式在执行复杂任务时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升 [3][9] - AI浏览器市场竞争激烈,初创公司Perplexity于今年7月推出Comet浏览器,微软Edge浏览器更新了Copilot模式,Opera推出了AI助手Aria,谷歌也计划将Gemini模型更深度集成到Chrome中以实现类似智能体功能 [12][13] - 截至2025年9月,谷歌Chrome在全球桌面浏览器市场份额约70.25%,微软Edge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1.8% [13] 公司战略与商业化压力 -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表示,人工智能为重新思考浏览器的意义提供了一个十年一遇的机会,Atlas的终极目标是让用户从“手动操作网页”转向“告诉AI做什么” [10] - 通过打造自己的浏览器,OpenAI旨在获取完整的用户上下文,为打造通用人工智能积累数据,并将每周活跃用户数已超8亿的ChatGPT用户更紧密地绑定在自身生态内,直接掌握流量入口,为未来商业化铺平道路 [11][16] - OpenAI正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尽管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43亿美元,但同期研发支出激增至67亿美元,预计今年现金消耗将高达85亿美元,公司设定了尽快实现130亿美元年收入的短期目标 [17][18] - 近期OpenAI动作频频,包括在ChatGPT上线“即时结账”功能挑战亚马逊电商业务、推出独立社交应用Sora App挑战Meta、以及计划在2025年12月对成年用户“解禁”成人内容,这些被视为在财务压力下加速商业化转型的关键举措 [3][17][20]
晚点独家丨爱诗科技完成 1 亿元 B+ 轮新融资,ARR 突破 4000 万美元
晚点LatePost· 2025-10-17 15:29
公司动态:爱诗科技 - 爱诗科技完成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复星锐正、同创伟业、顺禧基金共同投资,公司成立于2023年4月,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 [5] - 公司旗下产品PixVerse(海外版)和拍我AI总用户数超过1亿,月活跃用户超1600万,年度经常性收入达4000万美元 [5] - 公司创始人王长虎拥有近20年AI研究经历,曾任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谢旭璋有6年光源资本工作背景 [9] - 产品PixVerse网页端上线后,通过变身特效实现1000万新用户增长,2025年5月V4.5版本上线后用户规模达6000万,8月V5版本上线并推出Agent创作助手,用户规模达到1亿 [9] 行业竞争格局 - 在图片生成视频模型领域,全球前十名中前三名均为中国公司,分别是快手可灵、爱诗PixVerse和MiniMax海螺,OpenAI的Sora模型排名第31位 [10][11] - 在文字生成视频模型榜单中,OpenAI的Sora 2模型排名第11位 [10][11] - 字节跳动旗下的视频生成模型Seedance和Waver在榜单中分别位列第7和第8位,其产品即梦移动端日活目标为超过500万 [12] - 行业领先的大语言模型主要由美国公司如Google、OpenAI、Anthropic提供,但在视频、语音等多模态领域,中国公司模型已跻身全球顶尖行列 [1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OpenAI发布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及社交应用Sora App,新模型在物理模拟、音画同步与场景连贯性上有显著提升,用户可生成带声音的视频并在类TikTok内容流中分享 [7][8] - Sora App上线后迅速登顶美区App Store免费榜并连续7天位居第一,上线不到两周下载量突破100万,增长速度超过当年ChatGPT [8] - 爱诗科技针对移动端产品进行大量优化,包括人物一致性、画质可选项和生成速度,并通过特效模板如“变身”等带来上千万新增用户 [9][11] - OpenAI宣布Sora App和网页端用户可生成最长15秒视频,Pro用户可在网页端生成最长25秒视频,此前标准版为10秒,Pro版为15秒 [13] 市场趋势与潜力 - 视频生成移动App赛道市场容量极大,现有工具和产品短期内无法完全覆盖所有用户,抖音和TikTok月活超过20亿,每个短视频用户都是潜在AI视频创作者 [9] - 快手可灵核心目标聚焦专业创作者而非普通用户,自启动商业化以来截至今年2月累计营收已突破1亿元 [12] - 多模态领域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消费和娱乐潜力,尽管不是AGI演进的最主轴,但该领域的竞争烈度正在加剧 [4][13] - 行业公司在技术突破和应用体验两个维度并行推进,Google Veo3、快手可灵等侧重长时一致性和专业工作流,而字节即梦、爱诗等加强产品体验和新奇玩法 [12]
Sora2,AI帮你赚钱的时候到了
36氪· 2025-10-16 17:06
产品发布与市场反响 - OpenAI发布新一代AI视频模型Sora2,其生成的视频具备10秒出片、高度逼真的物理逻辑和电影运镜般的多镜头切换能力,已无限逼近人类专业创作者 [1] - Sora App上线第四天即登上苹果美国应用商店免费应用榜第一名,超越Gemini和ChatGPT [1] - Sora iOS版上线仅两天,总下载量达16.4万次,首发下载量为5.6万次 [2] 核心功能与技术创新 - Sora App提出两大颠覆性AIGC社交功能:客串(Cameo)功能基于世界模拟模型,允许用户将自身或朋友形象"传送"至任意想象场景并自然交互 [5] - 二次创作(Remix)功能使用户能基于现有视频输入新提示词进行再创作,极大降低了参与热门趋势和AIGC制作的门槛 [5] - Sora2可生成时长25秒(Pro用户)、接近4K细节的短视频,画面锐利且帧间延续性好,支持多语言同步翻译 [11] 商业模式与电商融合 - OpenAI构建了"内容平台激发需求(Sora)—支付渠道保障(Stripe)—电商平台供给商品(Shopify/Etsy)"的商业模式闭环 [8] - OpenAI推出"Instant Checkout"即时结账功能,使ChatGPT实现从商品推荐到直接支付的全链路电商闭环 [8] - 通过"代理商务协议"(ACP),Sora有望开启端到端的新电商模式,形成区别于传统平台的新"人货场"逻辑 [8] 对内容创作行业的影响 - AI深度参与短剧制作各环节,TVB上线了100%AI生成短剧,AI承担了编剧、导演、美术、剪辑、后期等全部职责 [11] - 传统短剧制作需2-3个月周期、50-200万试错成本,而AI短剧已进化到10-15天出片、6-15万低成本试错,单集成本最多可下降90% [12] - Sora App采用对标TikTok的滑动操作模式,形成"浏览-激发-创作-分享"的闭环,具备极强社交属性和用户数据飞轮效应 [13] 新兴变现模式与IP管理 - OpenAI引入"IP分成"收益机制,赋予版权方更细粒度控制权,并探索当用户使用授权角色产生收益时版权方可获得分成的模式 [15] - 该模式将版权方与AI使用者的"敌对"关系转化为"共赢",有望借鉴YouTube成熟的版权识别和收益共享系统 [16][19] - 全球AI视频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到420亿美元,新变现思路有望连接IP授权方与全球创作者,直通百亿美元市场 [19][20] 对营销广告业的影响 - Sora2等工具的出现将广告视频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使以前不成立的商业模式成为现实 [9] - 在广告主采购价不变的前提下,熟练运用AI者可将视频生产效率提高十倍甚至百倍,获得短期收益红利 [14] - 但从广告营销整体产业链看,Sora2目前仅影响了末端占比不到1%的视频制作环节,对整个百年产业链的冲击有限 [13] 出海业务与品牌价值重塑 - AI技术使依托中国强大供应链的"一个人公司"也能完成出海全套流程,直接打通营销、投流、客服等环节 [9] - AI匹配模式下,渠道价值衰减而品牌价值被放大,企业可通过MCP协议将商品服务散发给AI,由AI根据用户指令精准匹配 [10] - 虚拟偶像与主播市场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10.83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51.29亿美元,消费者决策更侧重于对氛围和品牌信任度而非主播真伪 [22]
中金:如何看待Sora应用对互联网平台影响?
中金点睛· 2025-10-16 07:54
Sora App产品特点与市场表现 - Sora App于2025年9月30日发布,搭载Sora2视频生成模型,首周美国地区iOS下载量与ChatGPT刚上线时量级类似[2] - 应用采用垂直视频流设计,用户可上下滑动浏览AI生成的视频并进行评论互动[2] - Cameo功能允许用户通过简短视频录制生成高保真数字分身,并可精细控制使用权限;Remix功能支持用户对平台内容进行提示词驱动的二次创作[2][7] - Sora App上线后免费榜iOS排名迅速攀升,首日位列美国App Store免费总榜第3,并于10月3日登顶iOS免费榜首[5] Sora2模型技术突破 - Sora2模型能精准模拟复杂运动轨迹和物体碰撞等物理规律,大幅减少物体瞬移或运动失真现象[9] - 模型首次实现原生音视频同步生成,确保口型与语音精准对齐,并支持多镜头连续叙事以保持角色外观和场景连贯性[9] - 模型能力提升得益于与多模态大模型GPT-5的协同效应,GPT-5作为底层世界模型,Sora2则像视觉皮层和执行器[10][11]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AIGC视频内容目前更像视频赛道的一个垂类内容,尤其类似Cameo类型内容偏向熟人社交网络分发,难以像短视频一样独立成为全新赛道[3][13][14] - 参考大语言模型经验,互联网巨头在模型层面的差距有望持续追赶,模型供给将逐渐不稀缺[3][15] - 国内即梦App的月活跃用户约为1,000万,与抖音及AI应用豆包(月活跃用户约1.5亿)相比仍有显著差距[14] - Sora App对国内市场没有直接影响,但主流平台有望持续跟进类似创作玩法以提升平台活跃度[3][16] 产品定位与差异化 - Sora App最大的创新在于其AI视频社交价值,用户可生成以自己为主角、与他人形象互动的视频,极大催化了创作意愿和分享欲[13] - 对比Runway ML、Pika AI、Veo 3等专注于专业视频制作的工具,Sora App将专业技术与社交功能结合,是工具型应用向内容社交功能渗透的创新[2][11] - OpenAI CEO表示用户更多使用Sora模型生成内容转发给朋友,考虑采用生成付费模式变现,说明当前Sora更像一个生产工具,消费平台仍在主流社交媒体[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