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ripo
icon
搜索文档
700万美金ARR背后:95后如何管理天才员工
虎嗅APP· 2025-07-12 11:15
公司概况 - VAST是一家专注于AI 3D大模型的公司,已完成连续三轮共计数亿元融资,成为该领域估值最高的公司[2] - 公司年度ARR达到700万美元/年,是AI 3D大模型公司中收入最高的[2] - 核心产品"Tripo"累计生成3D模型量从2024年初的500万激增到2025年6月的超过3000万个,用户总量超过300万[3] - 公司全职员工总数仅为50人左右,展现出高效率[3] 管理特点 - 公司未采用OKR或KPI等传统管理工具,而是通过自然沟通完成跨部门协作[3][5] - 采用季度调薪策略,而非行业常规的半年或一年期调薪,以激活团队创造力和灵活性[5] - 公司内部氛围独特,员工可保持各种兴趣爱好,没有压抑感[25] - 创始人宋亚宸直接管理8个业务线核心负责人,鼓励他们自主沟通和协同[19][20] 产品战略 - 2024年下半年公司策略从ToC转向PGC场景,发布一站式3D工作台Tripo Studio[6] - Tripo Studio收入已达到60万美元/月,验证了PGC战略的有效性[6] - 公司保持快速产品迭代速度,平均1~2周有小迭代,每个月有关键迭代[3] - 采用"刻意创新"文化,在看似不需要创新的地方尝试新方法[23][25] 创始人理念 - 创始人宋亚宸强调定力,认为在AI行业噪音中保持方向一致是关键[10][13] - 招人策略从早期偏好天才型人才转向更注重踏实做事的人才[14][15] - 对人才期待更理性,注重实际表现而非初始印象[16] - 管理风格偏向授权,希望团队自主而非依赖量化目标[21][22] 行业环境 - 抖音、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正在发力3D大模型领域[5] - 游戏、潮玩等赛道对3D大模型需求激增,但大厂也开始下场竞争[5] - 全球3D类内容主要基于PGC生产,UGC模式在3D领域尚未成熟[6]
VAST创始人宋亚宸:聪明的天才过剩,木讷的天才稀缺
虎嗅· 2025-07-12 07:06
公司融资与估值 - VAST完成连续三轮共计数亿元融资,成为AI 3D大模型公司中估值最高的公司 [1] - 最新一轮为2025年6月完成的数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此前在2024年9月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 [1] - 公司年度ARR达到700万美元/年,为AI 3D大模型公司中收入最高的 [1] 公司运营与管理特点 - 公司全职员工仅50人左右,但保持高效运营 [2] - 未采用OKR或KPI等传统管理工具,通过自然沟通完成跨部门协作 [2][3] - 实行季度调薪策略,区别于行业常规的半年或一年期调薪 [3] - 公司内部氛围独特,融合二次元文化与传统文化元素 [1] - 采用"刻意创新"文化,在非传统创新领域进行突破性尝试 [20] 产品与技术发展 - 核心产品Tripo累计生成3D模型量从2024年初500万激增至2025年6月超3000万个 [2] - 用户总量超过300万,保持每月关键迭代、每周小迭代的产品更新速度 [2] - 2024年5月发布针对PGC场景的Tripo Studio,月收入已达60万美元 [4] - 产品策略从ToC转向PGC生产力工具方向 [4] 行业竞争环境 - 抖音、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正在发力3D大模型领域 [3] - 游戏、潮玩等赛道对3D大模型需求激增,但大厂开始下场竞争 [3] - 3D大模型行业面临商业化考验,与整个AI大模型赛道相似 [3] 创始人管理理念 - 强调"守正"人才的价值,认为踏实做事的人比天才型人才更稀缺 [12][13] - 招人策略从直觉导向转向实战检验导向 [14] - 管理风格偏向授权,直接管理8名核心下属,鼓励自主协作 [17][18] - 反对过度追随行业"噪音",保持战略定力 [10][11] - 推崇刘邦式管理,依靠专业人才而非个人指挥 [19]
对话 VAST 宋亚宸:3D 关乎全人类幸福,也关乎我的
晚点LatePost· 2025-06-10 09:48
公司融资与业务发展 - VAST近期完成数千万美元Pre A+轮融资,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领投,靖亚资本跟投[4] - 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首个开源项目Wonder 3D在GitHub上线3个月内获得近4000颗星[4] - 已发布全球首个AI 3D工作台Tripo Studio,将3D建模时间从15小时缩短至6分钟[4] - 产品Tripo Studio上线一周用户付费率增长4倍[18] - 商业化模式较轻,目前拥有3.5万家中小客户和700多家大客户[19] 技术路线与产品规划 - 3D生成采用反向泛化路径:从专业用户→业余用户→创意爱好者→普通消费者[8] - 当前处于第二阶段"3D版Cursor",未来将发展为"3D美图秀秀"和"3D抖音"[9] - 3D内容平台预计需要3-10年发展成熟,一旦爆发可能直接实现[9] - 同时开发大模型和工作台,形成完整3D内容生产闭环[23] - 技术已实现SOTA水平,今明两年重点转向产品化、工程化和商业化[12] 市场前景与行业定位 - 全球游戏市场规模两三千亿美金,仅为3D内容的一种形式[24] - 未来UGC 3D内容市场可能达到当前短视频规模[24] - 3D属于"强交互轻内容"象限,信息密度最高且可实时双向互动[25][26] - 3D是XR、AI游戏、空间智能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和关键卡点[26] - 行业跑道足够长,公司保持技术领先优势[26] 创始人背景与管理理念 - 创始人具有商汤和MiniMax创业经验,强调"先相信后看见"的认知优势[26] - 公司每年举行战略分享会,保持路线图一致性[14] - 坚持"宁可笨不要蠢"的原则,避免资源浪费和团队信任破坏[42] - 创始人80%时间用于融资和招人,20%时间定战略[48] - 公司愿景是"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通过3D技术创造多元体验[50][52] 用户生态与案例 - 用户包括意大利宝爸制作儿童绘本3D模型、委内瑞拉教师用于STEAM教育[21] - 与网易《燕云十六声》合作实现游戏内AI地形改造[22] - 开发者利用3D生成功能创造新型对战游戏玩法[22] - 通过Discord、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用户反馈[20] - AI创作者具有主人翁意识,愿意尝试未成熟工具并提供建议[20]
对话 VAST 宋亚宸:3D 关乎全人类幸福,也关乎我的
晚点LatePost· 2025-06-10 09:01
公司融资与背景 - VAST近期完成数千万美元Pre A+轮融资,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领投,靖亚资本跟投[4] - 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早期开源项目Wonder 3D在GitHub上3个月内获得近4000颗星[4] - 已发布全球首个AI 3D工作台Tripo Studio,将3D建模时间从15小时缩短至6分钟[4] - 投资股东包括绿洲资本、达晨财智、春华创投等多家知名机构[4] 产品与技术发展 - 产品路线分为四阶段:专业用户→业余用户→创意爱好者→普通消费者[8] - 当前处于第二阶段,目标是打造"3D版美图秀秀",最终实现"3D抖音"的愿景[9] - 技术已达到行业SOTA水平,今明两年重点转向产品化、工程化和商业化[12] - Tripo Studio上线一周用户付费率增长4倍[18] - 已拥有3.5万家中小客户和700多家大客户[19] 商业模式与市场前景 - 商业化模式轻量化,仅配备2名销售人员[19] - 预计3D内容市场未来规模可达短视频级别,游戏行业是重要应用场景[24] - 3D内容被定位为"强交互的轻内容",信息密度最高且可实时双向互动[26] - 全球游戏市场规模达两三千亿美金,被视为3D内容的重要应用领域[24] 行业竞争与壁垒 - 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先相信后看见"的超前认知和持续领先的时间窗口[26] - 大公司因"先看见再相信"的思维模式在早期投入不足[26] -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技术领域[11] - 采用类似英伟达的"法拉利"策略,在长跑道上保持领先[26] 用户与产品反馈 - 通过小红书、B站、Twitter等平台收集用户反馈[20] - 典型用户案例包括意大利宝爸用AI 3D生成儿童绘本,委内瑞拉教师用于STEAM教育[21] - 与网易《燕云十六声》合作,玩家可用AI 3D功能改变游戏地形和交互[22] - 用户群体具有高度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愿意提供产品改进建议[20] 创始人背景与理念 - 创始人宋亚宸具有商汤和MiniMax的AI创业经历[15] - 强调"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企业愿景[50] - 认为3D技术将解放创作者,解决多个行业的"卡点"问题[22] - 坚持每年更新但保持一致的长期战略规划[14]
出海企业如何构建“算力+数据+生态+合规”的四维护城河?
36氪· 2025-04-29 15:16
AI出海格局和机会 - 全球AI出海格局分为北美、欧洲、东南亚三大区域,技术革新与本地化协同是关键挑战与机会 [4] - 技术高度"平权"且算力民主化降低门槛,但本地化是刚需,忽视将导致被抄袭或淘汰 [4] - "语系套利"是重要机会,欧美已验证的AI应用可快速复制到日韩等高付费低竞争市场 [4] - 出海企业类型包括技术方案商、垂直场景服务商等,创业者与大公司在海外经验上可能处于同一起跑线 [4] 全球AI应用爆发下的推理算力保障 - AI应用高速增长,训练需求向推理迁移,推理成本每年降幅超90%,2025年或成"AI元年" [7] - 2024年底全球规模以上AI应用1890款,中国占356款,其中143款(40%)为出海产品,主要依赖API调用大模型推理服务 [7] - AI全球化面临四大挑战:全球GPU服务覆盖、弹性算力需求、高性价比推理API、大规模流量稳定性 [7] - GMI Cloud通过Cluster Engine(专有云平台)和Inference Engine(全球化推理平台)优化GPU服务,高端芯片如B200吞吐量达H100的25倍,显著降本增效 [8] AI原生应用的"三驾马车" - AI Agent时代需三大支柱:大模型(能力已足够)、MCP协议(连接外部能力)、为LLM设计的数据库 [11][12] - 理想数据库需支持原始数据输入、千人千面存储、高效交互,SQL因无幻觉和标准化成为大模型与真实世界的桥梁 [12] - Agent间通信未来将通过共享上下文记忆而非低效自然语言 [13] 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 中国企业无法复制美国全球化路径,需建立"集市式协作"思维融入全球架构 [14][15] - 文化、组织、供应链差异及市场结构变化要求探索新路径,尤其在ToB赛道 [14] 合规挑战与管理策略 - AI业务分五层级(硬件、数据存储、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应用、受众),合规需求因产业链位置而异 [18] - 重点关注领域包括数据保护、知识产权、行业监管等,需系统性策略如设立监管小组、制定标准化条款等 [18] 行业案例与打法 AI办公(像素绽放PixelBloom) - AiPPT.com通过AI生成PPT实现2000万用户,全球白领市场价值4000亿人民币 [22] - 商业化模式成熟,国内总榜第九,海外份额接近国内,布局20种语言版本 [22][23] 3D大模型(VAST) - Tripo平台通过开源构建生态,TripoSR模型成StabilityAI标杆项目,垂类社区如tripogo吸引10万+用户 [26] AI搜索(博查AI) - LangSearch API日调用超3000万次,月营收破百万美元,通过免费策略冲击Bing市场 [29][30] - 优势包括高并发处理、国内生态资源、大模型驱动的轻量化数据处理 [30] 突破内卷与可持续发展 - 国内ToC同质化、ToB支付弱,出海需技术、产品设计、资本支撑,但核心是垂直场景Know-how [33] - 中东、日本等市场存在资金与产业机会,应聚焦工业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高门槛领域 [33] - DeepSeek未融资靠技术突破的案例证明中国企业在全球大模型领域的潜力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