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ix模型

搜索文档
2025年中期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量产破局,链动新机-20250711
万联证券· 2025-07-11 16:02
报告核心观点 - 当前处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破晓时刻”,量产元年已开启,科技巨头投入有望驱动行业迭代加速并突破,商业化落地可期 [1][7][84] - 政策支持、入局者增加及AI大模型赋能推动行业加速发展,市场对人形机器人需求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1] 行情复盘 人形机器人行情回顾 -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26日,人形机器人指数高波动、高弹性,多次跑赢Wind全A指数,超额收益源于技术突破兑现和政策催化 [2][12] 融资情况 - 2024年1月 - 2025年2月,全国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993笔,总融资额1802.52亿元,覆盖全产业链环节,北京融资额443.2亿元居首 [13] - 产业成熟需跨越技术成本关、场景渗透关和区域协同关 [13] 政策 - 国家提出2025年和2027年人形机器人发展目标,各省市密集出台政策支持,以资金扶持、场景落地、技术创新为核心 [18]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列为国家未来产业战略重点 [18] 产品 国外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展迅速,2025年计划生产1万台,2026年月产能达1万台,2027年月产能达10万台,有望降低成本并加速商业化 [23][24] - Figure AI在硬件、AI模型和商业化落地取得突破,2025年公布大模型Helix,计划扩大规模并加速量产 [28][33] - 1X Technologies获融资,发布NEO GAMMA版本;波士顿动力推出电动版Atlas;Agility Robotics的Digit V2投产 [36][37][38][39] 国内 - 2024 - 2025年中国市场爆发式增长,整机公司超80家,不同背景玩家涌入,产品具竞争力且推进量产 [42] - 创业先锋企业以低价策略竞争;科技巨头技术赋能和资本运作;车企利用优势加速产业化 [44] - 价格从百万级降至十万级以下,加速市场教育和普及,带来多方面市场变化 [45][48] 2025年量产与商业化 量产规划与场景落地进度 - 2025H2是量产验证关键窗口期,多家公司计划2025年初步量产,应用落地遵循“工业制造实训→B端场景扩展→家庭服务普及”递进 [3][47][49] 硬件端 - 产业链涵盖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50] - 精密减速器分谐波、RV、精密行星减速器,全球谐波减速器“一强主导”,国产在部分性能接近国际水平,有替代空间 [54][55][58][62] - 人形机器人为精密减速器带来数百亿增量市场,不同厂商选型方案不同,谐波+精密行星减速器方案有成本优势 [64][65] 软件端 - 具身智能大模型是关键但薄弱环节,发展滞后于硬件,是制约实用化和普及化的瓶颈 [67] - AI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注入灵魂,国内外厂商自研大模型,推动其向智能化和人性化发展 [68][71] 需求端 人口老龄化与用工成本 - 全球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缺口扩大,催生机器代人需求,“机器人+养老”成可行方式 [74][75] - 用工成本攀升,机器人成本降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价格可接受度高 [79] 市场规模 -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达200亿美元,CAGR高达77.83%,中国市场规模将达50亿美元,远期空间广阔 [82] 投资建议 - 关注进入或有望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核心公司 [7] - 关注有望进入华为供应链的核心公司 [7] - 关注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并低成本量产的公司,以及受益于大规模应用的国产零部件优质公司 [7]
谷歌拍了拍Figure说,“起来卷”
虎嗅APP· 2025-06-28 22:23
谷歌Gemini Robotics On-Device模型发布 - 谷歌于6月24日发布Gemini Robotics On-Device模型,该模型为"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使机器人能够脱机工作,无需持续互联网连接 [6] - 该模型旨在帮助机器人更快适应新任务和新环境,与Figure公司2月发布的Helix模型同属VLA模型类别 [6] - 模型独立于数据网络运行,对延迟敏感应用程序有帮助,确保在间歇性或零连接环境中的稳健性 [7] 模型技术特点 - 作为双臂机器人基础模型,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灵巧操作、新任务微调和适应、基于本地运行的低延迟快速推理 [9] - 在官方演示中,机器人灵巧手可以完成拿笔、拔笔盖等精细动作,并执行"放置蓝色砖块"、"拉开抽屉"等自然语言指令任务 [11][13] - 在泛化能力测试中,表现虽略低于旗舰Gemini Robotics模型,但显著优于之前最好的离线模型 [14] - 在分布式任务和复杂多步骤指令方面,表现优于其他设备端替代方案 [16] 模型适应能力 - 通过50-100次演示即可快速适应新任务,在100个示例内展现出强大适应能力 [18][20] - 已调整应用于双臂Franka FR3机器人和Apptronik Apollo人形机器人,能处理未见过的物体和场景,完成折叠衣服、工业皮带组装等精细任务 [20] - 在Apollo人形机器人上可遵循自然语言指令,以通用方式操控不同物体,包括未见过的物体 [22] 行业技术发展 - 机器人技术面临处理家庭环境中不可预测物品的挑战,需要按需产生智能新行为的能力 [18] - Figure的Helix模型采用双系统设计分别完成"想"和"干",而谷歌模型提供微调选择 [18] - 行业大模型技术呈现多样性,共同指向让AI在物理世界建立真正因果认知的命题 [24]
人形机器人:政策助力下的技术与市场双突破
Wind万得· 2025-03-12 06:3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人形机器人作为典型代表近两年快速发展,文章对其政策、进展、投融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3][4] 政策助力人形机器人发展 - 2023年10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颠覆性产品,并明确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关键技术突破并批量生产,2027年加速规模化发展、融入实体经济 [2]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首次提及“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提升机器人产业至国家战略高度 [3][4] - 2025年各地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形机器人成高频热词,安徽、北京等多地提及相关发展内容 [4][5] - 2025年多个养老相关政策出台提及机器人,如中央印发意见推动人形机器人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北京发布计划开展具身智能产品攻关 [6] 人形机器人最新进展 技术方面 - 2025年1月众擎机器人SE01进行“多地形长距离的稳定性测试”,步态自然;2月PM01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同期上海机构发布使人形机器人快速稳定站立算法 [7] - 3月优必选Walker S1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协同实训,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可实现720度回旋踢,中移、华为、乐聚发布全球首款搭载5G - A技术人形机器人 [8] - 4月13日北京亦庄将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可直观看到技术进步,促进普及 [8] 商业化方面 - 2025年1月智元机器人通用具身机器人量产达1000台,累计近2000台;开普勒机器人降本并获欧美大量预订单;乐聚1月交付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预计2025年产量500 - 1000台 [9] - 业内预计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国产价格降至百万元以内且将进一步下降 [9] 海外情况 - 马斯克称特斯拉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若顺利2026年产量5 - 10万台,2027年达50万台 [10] - Figure 2月发布Helix模型,人形机器人部署于美国客户物流场景,计划四年交付10万台 [10] 发展阶段 - 小鹏汽车将通用机器人分5个能力等级,现阶段基本处于L2,量产目标L3,需达L4才可能进入千家万户,仍需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10] - 高盛调研称人形机器人技术拐点不明朗,宇树科技表示未来2 - 3年难达人类工人效率,有实际意义应用预计5 - 10年后出现 [11] 人形机器人投融动态 - 2025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融资14起,合计超20亿元,以早期融资为主,8起融资金额超1亿元,表明机构乐观但竞争加剧 [12] - 展示2025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主要投融事件,包括智平方、松延动力等公司的融资轮次、金额、投资方等信息 [14]
人形机器人周报(第3期):中鼎战略合作众擎机器人,Figure AI机器人多模态能力升级【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2-23 23:12
市场表现 - 国信人形机器人指数2025年2月17日-2月21日上涨5.84%,跑赢沪深300指数4.84pct,跑赢上证综合指数4.87pct,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6.8% [1] - 核心公司表现亮眼:银轮股份周涨26.3%,双林股份周涨30.85%,斯菱股份周涨24.71%,精锻科技周涨21.42%,年初至今涨幅最高达71.71%(双林股份)[1][6] - 细分环节中丝杠相关企业表现突出:双林股份月内涨幅24.34%,贝斯特月内涨幅25.78%,浙江荣泰月内涨幅47.21% [6] 行业技术突破 - Figure AI推出全球首款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Helix,可同时控制35个自由度,实现基于自然语言指令的精细操作,模型包含70亿参数多模态语言模块和8000万参数动作控制模块 [7] - "天工"机器人实现视觉感知行走技术突破,可连续跨越上百级楼梯,奔跑时速提升至12km/h,并在雪地等复杂地形保持稳定 [8] - 优必选基于DeepSeek-R1大模型开发多模态具身推理系统,可实现工业场景任务分解与多机器人协同,计划2025年实现工厂规模化部署 [10][11] 企业战略动态 - 蚂蚁集团通过上海蚂蚁灵波科技招聘14个具身智能岗位,正式布局具身智能产品研发 [9] - 理想汽车调整管理层分工:李想转向AI战略,马东辉主导智能汽车业务 [14] - 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AI投入将超过去十年总和,重点投向云计算基建、基础模型平台和业务AI转型 [15] 产业链合作与融资 - 中鼎股份与深圳众擎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聚焦人形机器人产品开发,并计划设立全资机器人子公司 [17][28] - 华培动力切入机器人传感器赛道,布局磁编码器、MEMS压力传感器等产品,部分已实现小批量供货 [28] - Figure AI洽谈C轮融资,估值或达400亿美元,较一年前增长15倍;星海图完成3亿元A轮融资,累计融资近1亿美元 [12][24] 政策与产业生态 - 工信部强调扎实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场景应用 [19] - 上海浦东召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大会,50余家上下游企业参与,张江机器人谷已集聚30家相关企业 [20] - 广东省高层调研广汽智能机器人并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强调AI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