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基金报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仅两年多 这只次新股筹划并购!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21:36
【导读】柏诚股份拟收购上海灿实55%股份 公司表示,经初步测算,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法 规,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关联交易。本次交易亦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 | 成长能力指标 | 25-06-30 | 25-03-31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元) | 24.247. | 10.37亿 | | 毛利润(元) | 2.458亿 | 1.065亿 | | 归属净利润(元) | 83507 | 4420万 | | 扣非净利润(元) | 7914万 | 4222 F | | 营业意收入同比增长(%) | -3.14 | -9.41 | | (4) 关键词目比增长(%) | -16.10 | -20.61 | |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 -17.68 | -21. 18 | 截至9月29日收盘,柏诚股份市值为70.65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因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有关事项尚存不确定性,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30日(星期二)开市起停牌,预计停 ...
有棵树实控人被立案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21:36
【导读】有棵树实际控制人肖四清等被证监会立案 上述行为违反了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有棵树9月22日公告,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章军的书面《辞职报 告》,章军因个人原因决定辞去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职务,辞任后章军将不在公司担任其他任何 职务。章军的原定任期至第六届董事会任期届满即2025年10月30日止。 9月29日,有棵树股价以6.93元/股收盘,最新市值为64.4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王维、肖四清、深圳市天行云供应链有限公司分别直接持有有棵树股份9.89%、 3.28%、2.76%,分别为有棵树的单一第一大股东、第四大股东、第六大股东。同时,肖四清还是有棵 树的实际控制人。 7月25日,有棵树收到深交所的监管函,监管函称:王维、深圳市天行云供应链有限公司、长沙云蜀信 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好旺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合称产业投资人)合计持有有棵树 18%的股份。 董秘辞职仅一周,有棵树实际控制人肖四清等即被证监会立案。 2025年7月2日,产业投资人向有棵树发出通知函,拟自行召开股东会审议董事会改组议案,并要求 ...
4连板妖股 突发!“80后”实控人被立案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20:59
监管立案与违规行为 -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廖志远于9月29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2][5] - 公司于7月25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等违法行为 [2] - 上交所查明公司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包括以预付设备款和工程款等方式向控股股东沐邦控股提供资金1.68亿元,截至2024年末沐邦控股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为1.08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为4605.63万元 [11] - 公司2024年向其他关联方提供资金2.61亿元,截至2024年末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余额为4845.59万元,截至2025年6月末为3526.25万元 [11] - 上交所指出公司未按规定披露与控股股东和其他关联方发生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情况,并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和通报批评 [7][12] 股价异常波动与交易风险 - 公司股价在9月24日至9月29日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达21.71%,公司公告称股价严重脱离基本面并提示下跌风险 [2][13][14] - 截至9月29日收盘,公司股价报9.42元/股,单日涨幅5.02%,总市值为40.85亿元 [2] - 9月26日龙虎榜数据显示,当日收盘价8.97元,涨跌幅5.04%,成交量10364.43万股,成交金额87228.46万元,买入前五名营业部合计买入6473.63万元,占总成交7.42% [15] 财务状况与退市风险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4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13亿元下降33.85% [16][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9亿元 [16][17] - 公司因2024年度净利润为负且扣除特定收入后的营收低于3亿元,自2025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5] - 公司2024年度内控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涉及收入确认、募集资金管理、关联交易等方面的重大缺陷 [16] - 若公司2025年度营收低于3亿元且利润指标为负,或2025年内控审计报告再被出具否定意见,公司股票将在2025年年报披露后终止上市 [18]
4连板妖股,突发!“80后”实控人被立案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20:18
7月25日,*ST沐邦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主要是公司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等违法行 为。 【导读】*ST沐邦及其实控人廖志远,相继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9月29日晚间,*ST沐邦(603398)发布公告,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实控人廖志远立案,其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9月29日晚间,*ST沐邦发布公告称,公司9月24日至9月29日连获4个涨停板,严重脱离基本面,存在下跌风险。截至9月29日收盘,*ST沐邦股价报9.42元/ 股,涨幅达5.02%,总市值为40.85亿元。 "80后"实控人被立案 此前监管部门查明资金占用问题 廖志远生于1987年,历任中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大成国联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任*ST沐邦总经理,2021年11月 至今任*ST沐邦董事长。 9月29日,廖志远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显示,因其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往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目前,外界无法知晓廖志远被立案涉及哪些具体事项,但是上交所在8月份对*ST沐邦及廖志远等有关责任人先后予以公开谴责、通报批评。 ...
站台“千里”!李书福:“这是属于你的时代”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18:51
【导读】千里科技再获吉利助力,李书福对印奇说:"这是属于你的时代" 中国基金报记者 邱德坤 继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之后,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也获得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公开认可。 "这是属于你的时代。"在9月28日晚间召开的AI重庆智驾之夜暨千里科技品牌发布会上,李书福只说了这一句话,就把剩下的发言时间留给了印奇。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拍摄 近年来,李书福持续推动吉利的多项产业与AI、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而印奇、王兴兴分别是这两个新兴产业的代表人物之一。 印奇生于1988年1月,此前参与创立"AI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2024年7月,印奇开始掌舵千里科技,主导后者向"AI+"的战略转型。 9月28日晚间,印奇代表千里科技发布"千里计划",完成了向AI战略转型的第一步。随即,印奇等千里科技高管接受中国基金报等媒体群访,回应了多个 热点问题。 回应对标华为引望 希望提供不一样的方案 随着印奇掌舵千里科技,结合千里科技自2025年初至今的多项动作来看,外界关注其是否对标华为引望。 "我们还是以AI作为核心基因和解决方案。"印奇回复中国基金报记者称,千里科技与华为引望在基因、能力上都很不一样,希望能提供不一 ...
688082火了!易方达又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18:49
盛美上海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半导体专用设备领域的研发实力。 今年以来,科技创新领域定增热度升温,AI、机器人、创新药、半导体等赛道成"吸金"主力。公募"带头大哥"易方达频频出手抢筹,被市场视为机构看好 新质生产力领域投资机遇的信号。 盛美上海完成45亿元定增募资 易方达、兴证全球等5家公募获配 【导读】近三年半导体设备行业最大规模竞价定增落地,易方达、兴证全球等公募获配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近三年半导体设备行业最大规模竞价定增落地,多家公募基金现身获配名单。 公告显示,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美上海)近期完成近45亿元的定增募资,包括易方达、兴证全球、财 通、诺德、易米在内的多家公募参与报价并被确定为最终发行对象。 日前,盛美上海发布情况报告书,宣布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根据报告书,此次参与报价的机构有17家,包括多家公募、私募、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17家投资者全部按时、完整地发送全部申购文件,且足额缴纳 保证金,均为有效报价,因此全部被确定为最终发行对象。 最终,本次定增发行股票总数量为3860.13万股,发行价格为116.11元/股 ...
我国将增设“K字签证”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18:41
郭嘉昆:为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中方决定在普通签证类别下增设青年科技人才签证,即 K字签证。关于申办K字签证的具体事宜,请关注中国驻外使领馆即将发布的相关信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中国宣布推出的K字签证将于10月1日起生效。有记者就此提问,K字签证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 发言人能否介绍有关K字签证的更多情况? 中国推出"K字签证",外交部回应 ...
集体爆发!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17:5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涨1.89%至26622.88点,恒生科技指数收涨2.08%至6324.25点,全日大市成交额为3091亿港元 [2][3] - 南向资金净卖出16.54亿港元 [2]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表现突出,涨幅达1.86%,成交额137亿港元,增幅98.49% [3] 中资券商股 - 中资券商股全线爆发,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中信证券涨幅均超10% [3][6] - 具体涨幅为:华泰证券涨12.55%至20.90港元,广发证券涨12.50%至20.16港元,中信证券涨11.79%至30.34港元 [7] - 消息面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强调将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等工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7] 其他板块及个股 - 有色板块涨势不俗,紫金矿业涨5.86%再创新高 [3] - 互联网科技股反弹,中芯国际、阿里健康涨约5%,小米集团-W逆市跌2.01% [3] - 阿里巴巴-W收涨4.14%,成交额达220.98亿港元,摩根士丹利将其ADR目标价从165美元上调至200美元,维持增持评级 [9][11] - 摩根士丹利将阿里巴巴2026财年云业务增速预期上调至32%,2027财年上调至40% [11] 政策与行业数据 -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年1-8月证券交易印花税金额为1187亿元,同比增长81.7%,8月单月实现251亿元,同比增长225.97% [8] - 香港证监会谴责路华证券并处以罚款210万港元,原因是其在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期间有12次未能在独立客户账户内维持足够资金 [16] 技术创新 - 宁德时代收涨3.11%,消息面上清华大学张强团队在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12][14][15] - 该研究开发的电解质使组装的8.96Ah聚合物软包全电池能量密度达到604Wh/kg,远超当下商业化电池 [15]
A股突变,大涨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17:1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股指全线飘红,沪指报3862.53点涨0.90%,深证成指涨2.05%,创业板指涨2.74% [1] - 沪深两市全日成交额达2.16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46亿元 [3] - 个股涨多跌少,3579只个股上涨,69只个股涨停,1660只个股下跌 [3] 行业板块表现 - 券商板块涨4.89%,贵金属板块涨4.3%,新能源车板块上涨,固态电池概念股表现活跃,有色金属板块持续上涨 [3][5][8] - 煤炭、能源、银行、医药等板块出现回调 [3] - 化学纤维概念指数涨3.86%,风力发电涨2.96%,动物保健涨2.40%,石油化工涨3.07%,发电设备涨2.76% [4] - AI算力概念指数跌2.55%,拼多多合作商跌2.59%,东数西算跌2.70%,液冷服务器跌2.78%,软件跌2.08%,电子元器件跌2.10% [4] 券商板块 - 券商股午后爆发,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国盛金控涨停,湘财股份、东方证券、东吴证券涨超6% [5][6] - 炒股软件概念板块大涨6.77%,指南针涨9.78%,财富趋势涨7.51%,东方财富、同花顺、大智慧均涨超5% [7] - 证券交易印花税为1187亿元,较去年同期653亿元同比增长81.7% [7]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提出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7] 贵金属板块 - 现货黄金突破3810美元/盎司,报3813.93美元/盎司,日内涨1.47%,续创历史新高 [9][11] - 纽约期金报3846.5美元/盎司,日内涨0.98%,同样刷新历史纪录 [13] - 盛达资源涨停,招金黄金、晓程科技涨超6%,山金国际、紫金矿业涨超5% [9] - 市场认为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及美元走软支撑金价上涨 [14] 固态电池板块 - 固态电池指数强势拉升,锂电电解液概念板块大涨7.69% [15] - 亿纬锂能大涨8.3%报83.68元/股,市值达1712亿元,赣锋锂业涨7.83%报58.5元/股 [15][17] - 天赐材料、湘潭电化、石大胜华、多氟多涨停,天奈科技涨14.36%,海科新源涨12.96%,中一科技涨10.27% [17] - 清华大学化工系开发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增强固态界面离子传导能力 [18]
服务“五篇大文章”:浙商银行创新供应链场景金融 落地全国首单“铁路运费证”业务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16:16
聚焦企业痛点,创新模式破局 铁路货运是大宗商品运输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突破51亿吨,其中煤炭 运量占比超55%,年运量达28亿吨级。 与此同时,运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宗商品成本占比。以煤炭为例,煤炭运输成本在采购总成本中占比 可达15%至30%,具体比例受运输距离、装卸效率及能源波动等因素影响。 对大宗商品企业而言,铁路运输环节的运费支付长期面临压力:一方面,近年来货运需求增长叠加运价 机制调整,企业运费成本上升;另一方面,行业普遍存在"上游现款、下游赊销"的结算特点,运费支付 资金占用大,下游回款慢。 "煤炭运量这么大,每月几千万铁路运费压得资金周转都紧了。"大宗商品企业在铁路运输环节的这一困 境,随着浙商银行携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国铁集团")创新推出"铁路运费证"业 务,得到有效破解。 近日,全国首单"铁路运费证"业务在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落地,该业务融合"国内信用证+铁 路物流",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有效缓解大宗商品企业在铁路运输环节面临的运费支付压力与资金周转 难题,标志着银铁协同服务实体经济、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取得实际进展。 2025年9月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