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杭州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瓶窑光影艺术 传递廉洁强音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廉洁文化建设成果 - 瓶窑镇选送的微电影《那个台风的日子》从全国2493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六届"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铜奖 [1] - 该影片通过15分钟叙事,运用象征手法将廉政准则转化为艺术表达,以古老树根隐喻"为官者当如深根立浊流"的主题 [1] - 瓶窑镇已连续六年参与此项国家级廉洁文化赛事,展现其在廉洁文化建设上的深厚积淀 [1] 品牌建设与创新实践 - 瓶窑镇纪委打造"澄清正名"工作品牌,2024年承办余杭区澄清正名活动暨第三届"玉琮杯"廉洁文化周启动仪式 [1] - 推动全省首个"澄清正名展示馆"落地瓶窑,构建"澄清让干部更担当、让举报更理性"的生态 [1] - 依托"六馆一街一基地"资源(含澄清正名展示馆、盛氏家风馆等),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清廉建设系列品牌 [2] 未来发展规划 - 将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继续拓展清廉建设的经验路径与特色品牌 [2] - 创新应用情景音画节目等多元形式传播廉洁理念,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2] - 目标形成更多具有瓶窑辨识度的创新样本和实践成果,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2]
200万千瓦输送能力 杭州再添电力主动脉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电网工程建设 - 220千伏严州—龙隐输电线路竣工投运,全长37公里、杆塔112基,最高输送容量60万千瓦,承担严州变电站近三分之一电力外送任务 [3] - 工程为杭州西部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严州变释放供电潜能,提升整体供电能力200万千瓦,支撑区域未来十年发展 [3] - 系列工程累计新建输电线路325公里、杆塔456基,涉及13条线路跨越2地市5区县,刷新浙江省220千伏架空线输电工程规模纪录 [3] 电网结构优化 - 建德、桐庐、淳安建成"目字型"多联环形电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9%以上,实现电力多回路双向流动 [3] - 工程优化钱塘江上游能源配置格局,为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提供能源保障 [4] - 增容改造建德新安江电厂220千伏送出线路,提升电厂电力外送能力 [3] 绿色基建创新 - 工程98%架空线路位于山区,采用智能索道架设系统、北斗定位塔基技术,减少林木砍伐23公顷(约32个标准足球场) [4] - 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相当于种植66万棵树),助力杭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4] - 工程融入浙江省"两江一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基建样板 [4]
文旅融合破题“三大差距”探新路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文旅融合实践 - 桐庐县通过文旅深度融合撬动山乡发展 促进城乡共富 形成"桐庐实践"模式 [1] - 富春江镇石舍村创新"民宿+"模式 盘活闲置资源 重塑乡村风貌并开辟村民增收与在地就业新渠道 [1] - 芦茨村将餐饮民宿 水上运动与土特产销售等业态串联成链 实现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整体活力跃升 [1] 城乡要素流动与产业升级 - 桐庐乡村民宿群成为城乡要素流动的"转换器"和生活美学的引领者 提升村民文化艺术修养并激活传统文化 [2] - 民宿经济需以文化为魂 产业为基 生态为翼 民生为本 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 [2] - 桐庐依托富春江黄金文旅带 通过"文化铸魂 生态塑形 产业赋能"融合之道 实现传统山村向文旅标杆转型 [2] 经验总结与推广 - 桐庐实践为杭州西部山乡振兴提供可复制推广的鲜活样本 [2] - 需系统提炼桐庐文旅促共富等基层创新经验 形成可落地推广的研究成果 [2] - 通过"社科赋能行动"深化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 为杭州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注入动能 [2]
余杭加快构建现代化人力资源产业格局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行业活动与平台建设 - 2025年HR服务数智创新大会在杭州西站枢纽举办,主题为"AI重构HR",吸引了1000余名行业专家参与[1] - 大会包含行业趋势研讨会、AI应用技能竞赛、供需对接会、创新展示等多元活动,打造了开放合作平台[1] - 余杭区借助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台优势,实施"人工智能+"创新行动,园区已集聚257家机构和1.2万名从业人员[1] 行业数智化发展现状 - 余杭区人力资源数智化机构占比超50%,涌现青团社、一号职场、猎聘、脉脉等领军企业[1] - 2021年以来园区机构数量实现三倍增长,年营收稳步提升,累计服务求职者超900万人次、企业70万余家次[2] - AI技术应用包括"智能邀约""简历快读""AI面试"等全流程服务,显著提升招聘匹配效率[2] 未来发展规划 - 余杭计划通过政策支持、平台建设和生态赋能,打造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数智化标杆[2] - 将进一步强化"海创未来"人才品牌建设,构建"永不落幕的人才枢纽"[1][2]
“西湖智库”生态文明实践站启动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活动概述 - 活动主题为"'两山'理念二十载·共富共美",于6月24日在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举行 [1] - 集中发布系列创新生态项目与行动计划,包括"西湖智库"生态文明实践站启动及三年行动计划 [1] 西湖智库生态文明实践站 - 首个实践站在黄湖镇设立,计划从品牌、IP、机制三方面发力 [1] - 打造"媒体智库赋能+社会资源整合+实践成果转化+乡村模式输出"的创新协作生态 [1] 共富共美项目 - 黄湖镇发布全村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暨善水基金2.0版本,2015年首创全国首个水基金信托"善水基金" [1] - 新机制实现保护空间扩容、资金与参与主体更多元,目标打造全国首创全村域生态保护补偿片区 [1] 生态科技项目 - 余杭区推出"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管试点项目,推动全域生态环境智慧化、精细化监管 [1] - 青山村发布"碳足迹测算白皮书",为乡村精准降碳提供科学依据 [1] - "零碳乡村数字大脑"平台将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融入乡村绿色转型 [1] 黄湖镇绿色发展成果 - 累计反哺社会生态保护资金超百万元,引进40余家生态产业相关企业及120余位国内外青年人才 [2] - 2024年黄湖镇访客数增长至近10万人次 [2] 余杭区生态蓝图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数字化赋能环境治理、科学核算低碳基础、多元共治生态价值实现 [2] -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乡村发展新模式 [2]
田埂上的“高材生”——杭州“新农人”种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现代农业转型 - 杭州乡村正经历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由高学历人才组成的"新农人"队伍成为推动变革的核心力量 成员包括海归硕士 IT工程师 金融从业者等跨界人才[3] - 新农人通过整村运营模式激活乡村经济 如鲁松在萧山区欢潭村策划特色文旅活动 并引入自媒体网红产业 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3][4] - 杭州已累计培育4.8万名新农人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显著增长[9] 乡村产业创新案例 - 鲁松通过整合10镇14村资源推出"萧山本味"旅游护照 串联30余个乡村业态 创造超200万元消费增量 探索"区级统筹+国企开发+市场运作"的全域运营机制[4] - 苏鸿将土木工程专业背景应用于茶机企业 研发扁形茶智能生产线 实现茶叶加工连续化 并提出覆盖六大茶类的系统解决方案[5] - 陈雨霞开发玫瑰衍生产品链 包括纯露 护手霜等 创立线上会员店 并与高校合作提取抗衰成分 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6][7] 人才培育体系 - 杭州实施"5050"学历提升计划 每年支持50名新农人免费就读涉农专业 并设立专项资金推进"春雨计划"等政策扶持[9] - 浙江农林大学作为省级培育基地 2022-2024年培养700名产业带头人 计划扩大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招生规模[10] - 建议成立省级农业技能人才评价中心和乡村运营协会 强化技能认证与行业协同 形成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经验[10] 技术赋能农业 - 智能插秧机等设备实现水稻种植精准化 茶产业通过机械化设备提升加工效率与品质 推动茶农收益增长[2][5] - 陈雨霞结合茶叶种植经验 为玫瑰定制低碳生态种植标准 苏鸿研发茶园管理智能化设备 目标实现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6][5]
“我们在‘富春山居图’里等你”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文化交流活动 - 2025"公望富春"两岸文化交流周在杭州富阳开幕,台青代表参与演出并分享创业心得 [1] - 活动包括台青蒋友青视频传讯表达对园区祝福,以及台商台青代表齐唱歌曲《我在富春山居图里等你》 [1] - 现场签约"读历史、书经典、画新图"富阳—南投师生书画交流项目,促进两地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 [2] 历史与文化背景 - 《富春山居图》作为两岸文化交流重要IP,2011年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实现首次历史性合璧 [2] - 富阳依托"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累计开展交流活动210余场,接待台胞2.5万人次 [2] - 现场发布5位富阳历史名人数字人形象,包括孙权、施肩吾等与台湾有密切联系的历史人物 [2] 设施与展示 - "公望两岸交流馆"揭牌,展陈5位数字人原型及相关珍贵史料 [2] - 交流馆陈列傅申等5位台湾文化名人的实物,展示近20年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瞬间 [2] - 交流馆的建成将为两岸交流增添新内涵,促进文化共续 [3] 创业与就业环境 - "公望两岸圆缘园"吸引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融入杭州创业就业 [2] - 富阳区表示将持续打造更具活力的台青创业环境和台企营商环境 [3] - 富阳致力于为两岸同胞提供更便捷服务和优质条件,促进融合发展 [3]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专题图片展”开展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专题图片展",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 - 展览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承办 [2] - 展览精选200余幅抗战时期珍贵历史图片,辅以文字、地图、图表等多种展示形式 [2] 展览内容 - 第一部分"勇担历史重任 誓为民族先锋":展现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旗帜并英勇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2] - 第二部分"秉持民族大义 坚持团结抗战":展现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并坚决维护、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 - 第三部分"制定胜敌方略 引领抗战方向":展现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 [2] - 第四部分"开辟敌后战场 开展人民战争":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 [2] - 第五部分"推进伟大工程 夺取抗战胜利":展现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2] 展览意义 - 展览通过文物史料背后的故事传递抗战历史和伟大精神,引领人们从历史中汲取信仰、智慧和前行的力量 [2] - 展览增加了关于杭州抗战的内容,为杭州的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和群众提供生动的党史教育 [3] - 展览将进一步弘扬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伟大的精神力量 [3] 展览安排 - 展览于6月26日正式开展,将持续到10月底 [3] - 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与教育活动,通过兼具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系列活动深化抗战精神 [3]
点石成金 古韵新风皆成诗——临平借力微短剧打造文旅融合先行地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文化赋能经济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1] - 临平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75.09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关键指标持续领跑 [2] - 临平通过微短剧等新兴文化样态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地,文化成为经济强劲发展动能 [2] 微短剧产业发展 - 临平布局微短剧产业,承办全国性微短剧大会,出台政策扶持举措,培养专业人才,搭建优质平台,构筑微短剧发展良好生态环境 [5] - 临平已累计引进微短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余家,成功创建省级视听产业基地1个,省级大视听产业重点项目2个,初步形成微短剧产业生态圈 [7] - 临影厂影视基地拥有浙江最大专业影棚,专为短剧从业者打造,数百个剧组、团队纷至沓来,产出多部爆款短剧 [3] 文旅资源优势 - 临平拥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如塘栖古镇、超山风景区等天然影视外景地,吸引多部热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 [6] - 玉架山遗址、京杭大运河、超山梅树等文化基因孕育110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微短剧创作提供灵感源泉 [6] - 临平制造家底丰厚,企业数字化转型鲜活历程为微短剧提供现代题材宝库 [6] 文化+融合场景 - "文化+美食"老字号新玩法成为塘栖文旅融合吸睛点,如王元兴酒楼主角同款早茶宴、法根糕点等传统糕团店 [8] - "非遗+体验"让传统文化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鲜活体验,如清水丝绵制作工坊、皮影研学体验区等 [9] - "文化+产业"为文旅融合赋予区域特色,临平造品牌馆展示传统工业迈向智造强区的发展历程 [10] 文旅融合成效 - 2024年临平区接待全域游客人数2178.2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实现全域旅游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0% [10] - 2024年临平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达447.53亿元,同比增长3.0%,印证文化+融合战略落地成效 [10] - 杭州平行世界文旅综合体投资60亿,方兴渡微度假文旅综合体体量61.5万平方米,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12]
14岁少年暴雨中急救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由于提供的新闻内容主要围绕个人善举和社会正能量,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关键要点。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要求"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此处应跳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