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搜索文档
圣贝拉港股上市募7.2亿港元首日涨34% 近三年均亏损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6:58
上市概况 - 圣贝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日收盘价为8.8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3.74% [1] - 全球发售股份总数为109,733,000股,其中香港发售47,710,000股,国际发售62,023,000股 [1][2] - 上市时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09,733,000股 [2] 发行定价与募资 - 最终发售价为6.580港元,所得款项总额为722.04百万港元,净额为629.95百万港元 [3][4] - 募资用途分配:29%用于扩展产后护理网络,37%用于新服务及产品开发,6%用于专业培训,18%用于研发活动,9%用于营运资金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72亿元、5.60亿元、7.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 [6][7] - 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4.12亿元、2.39亿元、5.43亿元,亏损幅度波动较大 [6][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2-2024年分别为2410.5万元、5670.3万元、4907.8万元 [7][8] 业务与战略 - 公司主营产后护理和修复服务,同时提供家庭护理及女性需求食品 [5] - 战略重点包括:扩展月子中心网络、开发养老护理等新业务线、升级IT系统及AI技术 [4] 投资者与股东结构 - 基石投资者包括GIMM(58同城关联方)、华夏基金(香港)、JKKB等,合计认购41.46百万美元 [4][5] - GIMM由58同城间接持股25%,梁铭枢(58同城CFO)持股75% [4] 承销团队 - 联席保荐人为瑞银证券香港、中信证券(香港)、中信里昂证券 [2] - 其他承销机构包括华泰金融、广发证券(香港)、招银国际等多家知名投行 [2]
GNEV2025上海|王静:通用汽车要保持全球领先,必须充分参与中国市场竞争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6:49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重组高端进口车业务道朗格,将资源重新集中到在华核心合资业务以保证产品竞争力 [1] - 公司在中国市场采取精简业务规模、减少库存、按需生产等措施,使盈利状况逐渐企稳并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市场份额环比提升 [3] - 公司战略从"在中国,为中国"升级为"在中国,为世界",提升在华出口业务竞争力 [4] 市场表现 - 2024年公司全球销量超过600万辆,其中美国销量约270万辆,在华销量约180万辆 [3] - 公司在中国市场经历2023年第一至第三季度亏损后,第四季度成功扭亏为盈 [3] - 2024年五菱品牌出口达22.5万辆(同比增长6.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超4万辆(同比增长72%) [5]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大幅攀升,外资品牌面临激烈竞争 [3]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和创新前沿阵地,在电动智能化转型速度和技术竞争力方面远超预期 [4] - 外资整车厂商在中国面临地缘政治、贸易关税、宏观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 [5] 电动化转型 - 公司新能源车型销量贡献创历史新高,加速电动化转型 [3] - 中国在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关键技术、供应链等方面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3] - 中国在整车、零部件、供应链、基础设施等方面引领全球电动汽车发展 [4] 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拓宽加深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3] - 公司将与合资伙伴上汽集团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探索2027年以后的合作新篇章 [5] - 参与中国市场竞争被视为保持公司全球领先地位的必要条件 [4]
三天卖了100万,三只松鼠自有品牌全品类生活馆首店凭何火爆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6:20
零售行业趋势 - 零售行业面临即时零售和零食折扣店等新业态的竞争加剧 [1] - 消费者对商品品质与服务体验要求提高 [1] - 零售市场从消费升级模式逐步过渡到性价比导向新时代 [1] 三只松鼠生活馆新业态 - 公司推出全品类生活馆和一分利便利店 [2] - 生活馆以"好品质、好体验、好实惠"为原则 [2] - 生活馆覆盖现制烘焙、生鲜蔬果、日化洗护等高频品类 [2] - 自有品牌占比达90% [2] 生活馆运营数据 - 开业三天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1] - 接待约25000人次 [3] - 现烤面包累计出炉超8000个 [3] - 无抗鲜鸡蛋热销近1.5万枚 [3] - 原香大米热卖超1000斤 [3] - 冷鲜猪/牛肉当日全部售罄 [3] 线上线下融合 - 生活馆同步延伸至线上平台 [3] - 线上极速达辐射5公里范围 [3] - 线上全国购和同城配即将上线 [3] 公司未来规划 - 2024年计划开设20家生活馆新店 [3] - 布局便利店和折扣店 [3] - 目标成为制造、品牌、零售一体化的超级供应链公司 [4]
平安基金旗下9只基金增聘白圭尧 某ETF亏损65%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6:10
基金经理变更 - 平安基金增聘白圭尧为多只ETF基金的基金经理,包括平安中债-0-3年国开行债券ETF、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平安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等 [1][4][5][6][7] - 白圭尧曾任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交易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中邮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组合策略部高级副总裁,2025年5月加入平安基金 [1] 基金业绩表现 - 平安中债-0-3年国开行债券ETF成立以来收益率为6.21%,2025年以来收益率为0.25%,截至2025年3月31日规模为13.84亿元 [1] - 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成立以来收益率为54.67%,2025年以来收益率为-3.74% [1] - 平安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成立以来收益率为-0.49% [1] - 平安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ETF成立以来收益率为-64.93%,2025年以来收益率为4.62% [2] - 平安5-10年期国债活跃券ETF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7.40%,2025年以来收益率为0.19%,截至2025年3月31日规模为14.20亿元 [2] - 粤港澳大湾区ETF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2.84%,2025年以来收益率为2.81% [2] - 平安MSCI中国A股低波动ETF成立以来收益率为47.53%,2025年以来收益率为3.44% [2] - 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联接A/C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28%/2.03%,2025年以来收益率为-3.51%/-3.60% [2] - 平安上证红利低波动指数A/C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4.32%/13.78%,2025年以来收益率为7.29%/7.09% [3] 基金基本信息 - 平安中债-0-3年国开行债券ETF基金主代码为159651,共同管理基金经理为篇欣、王郧 [4] - 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基金主代码为159719,共同管理基金经理为刘洁倩 [5] - 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联接基金主代码为020781,共同管理基金经理为刘洁倩 [5] - 平安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基金主代码为159233,共同管理基金经理为钱晶 [5] - 平安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ETF基金主代码为516820,共同管理基金经理为翁欣 [6] - 平安5-10年期国债活跃券ETF基金主代码为511020,共同管理基金经理为論放、王鄧 [6] - 粤港澳大湾区ETF基金主代码为512970,共同管理基金经理为刘洁倩 [6] - 平安MSCI中国A股低波动ETF基金主代码为512390,共同管理基金经理为钱晶、翁欣 [7] - 平安上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主代码为020456,共同管理基金经理为钱晶、给放 [7]
广信科技上市募2亿首日涨500% 近3年净利增速甩营收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6:06
公司上市表现 - 广信科技在北交所上市首日开盘价50元,收盘价60元,涨幅500%,成交额12.74亿元,振幅139.70%,换手率75.11%,总市值53.08亿元 [1] - 公司是绝缘纤维材料及其成型制品的专业供应商,产品应用于输变电系统、电气化铁路、轨道交通牵引变压系统、新能源产业及军工装备等领域 [1] 股权结构 - 发行前控股股东魏冬云持股45.65%,魏雅琴持股15.15%,二人为父女关系,合计持股60.80% [1] - 发行后(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魏冬云持股降至35.33%,魏雅琴持股11.72%,合计持股47.05% [1]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4亿元、4.20亿元、5.78亿元,年增幅38.05%、37.49% [6] - 同期净利润从1472万元增至1.16亿元,增幅达235.55%、135.14% [6] - 毛利率从2022年18.06%提升至2024年33.50%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54.48%,净利润4372万元,同比增长128.53% [8] 募资情况 - 本次发行2000万股(超额配售前),发行价10元/股,募资总额2亿元,净额1.71亿元,较原计划少2893.96万元 [4] - 募资用途:电气绝缘新材料扩建项目(1.3亿元)、研发中心建设(4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3000万元) [5] 业绩预测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3.9亿元,同比增长38.63%-50.19% [9] - 预计上半年净利润9000万-1亿元,同比增长78.65%-98.50% [10] 监管问询重点 - 北交所问询业绩增长真实性及持续性,要求说明收入增速高于下游客户的原因、产品技术竞争力及市场空间 [3] - 要求核查财务内控有效性,包括收入确认政策执行情况及信息系统核查程序 [3]
朱柏蓉离任国联基金旗下4只基金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6:02
基金经理变更 - 朱柏蓉离任国联聚业定期开放债券、国联聚汇定期开放债券、国联中债1-5年国开行、国联银行间1-3年中高等级信用债指数基金经理职务 [1][3][4] - 朱柏蓉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任职于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易员,2014年11月至2017年5月任职于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交易高级经理,2017年6月加入国联基金 [1] - 国联聚汇定期开放债券新任基金经理为开量球 [4] 基金业绩表现 - 国联聚业定期开放债券成立于2018年10月17日,截至2025年6月25日今年来收益率1.26%,成立来收益率39.48%,累计净值1.3425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规模21.11亿元 [1] - 国联聚汇定期开放债券成立于2019年8月21日,截至2025年6月25日今年来收益率0.23%,成立来收益率18.97%,累计净值1.1866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规模29.48亿元 [1] - 国联中债1-5年国开行A/C成立于2020年6月11日,B类成立于2023年12月1日,截至2025年6月25日今年来收益率分别为0.21%、0.15%、0.20%,成立来收益率分别为19.45%、18.91%、7.55%,累计净值分别为1.1856元、1.1805元、1.1297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规模107.47亿元 [2] - 国联银行间1-3年中高等级信用债指数A/C成立于2016年12月27日,B/E类成立于2024年6月17日,截至2025年6月25日今年来收益率分别为-0.14%、-0.31%、-0.17%、-0.31%,成立来收益率分别为28.50%、25.36%、1.22%、0.90%,累计净值分别为1.2684元、1.2389元、1.1431元、1.1395元 [2] 基金基本信息 - 国联聚业定期开放债券基金代码005637,基金管理人为国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3] - 国联中债1-5年国开行基金代码009529,共同管理基金经理为吴娜娜、石霄家 [4] - 国联银行间1-3年中高等级信用债指数基金代码003081,共同管理基金经理为靳晓龙、王玥 [4] - 国联聚汇定期开放债券基金代码006706 [4]
阿尔特2024年转亏 上市5年2募资共12.58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5:5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13.17% [1][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469.37%,上年同期为3596.60万元 [1][2] - 2024年扣非净利润-1.40亿元,同比下降1824.27%,上年同期为813.19万元 [1][2]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39亿元,同比增长381.47%,上年同期为4967.05万元 [1][2] - 2025年Q1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6.51% [3] - 2025年Q1净利润1239.38万元,同比下降40.23% [3] - 2025年Q1扣非净利润1050.59万元,同比下降51.05% [3] - 2025年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598.91万元,同比下降31.60% [3] 资产与股东权益 - 2024年末总资产32.79亿元,同比下降3.38% [2]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2.86亿元,同比下降6.70% [2] - 2025年Q1末总资产31.91亿元,同比下降2.70% [3] - 2025年Q1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2.37亿元,同比下降2.13% [3] 每股指标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27元/股,同比下降469.36% [2]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60%,同比下降7.10个百分点 [2] - 2025年Q1基本每股收益0.0252元/股,同比下降40.14% [3] - 2025年Q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55%,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 [3] 募资情况 - 上市以来累计募资12.58亿元 [3] - 2020年IPO发行价6.14元/股,募资净额4.03亿元 [4] - 2021年定向增发价32.88元/股,募资净额7.80亿元 [4][5] - 2022年实施10股转增5股的分红方案 [5] 业务发展 - IPO募资用途包括造型中心升级、整车工程开发中心升级、前沿技术研发 [4]
英利汽车控股股东拟减持 2023年定增募4.9亿破增发价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5:54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开曼英利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票1,298,704,372股,占总股本的81.90%,全部为IPO前取得且已于2024年4月15日解除限售 [1] - 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7,573,578股(占总股本3%),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15,857,859股(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31,715,719股(2%) [1] - 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2025年7月18日至2025年10月17日),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1] 首次公开发行(IPO)募资情况 - 2021年IPO发行149,425,316股,发行价2.07元/股,募集资金总额30,931.04万元,扣除承销保荐费等后净额为24,926.07万元 [1] - 募集资金用途未明确披露,但资金到位情况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确认 [1] 定向增发募资情况 - 2023年向特定对象发行91,532,828股,发行价5.3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48,787.00万元,扣除费用后净额为47,815.90万元 [2] - 两次募资合计7.97亿元,但当前股价已跌破2023年定增发行价5.33元 [2]
天宇股份可转债失效实控人方拟减持 上轮定增破增发价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5:33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屠善增持有公司股份10,479,056股,占总股本3.01% [1] - 计划在2025年7月18日至10月15日期间减持不超过3,479,771股(占总股本1%)通过集中竞价方式,以及不超过6,959,543股(占总股本2%)通过大宗交易方式 [1] 2020年定向增发情况 - 2020年向特定对象发行11,117,974股A股,发行价80.95元/股,募集资金总额899,999,995.30元 [2] - 扣除承销保荐费用4,245,283.02元及其他发行费用1,696,617.19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894,058,095.09元 [2] - 当前股价低于2020年定向增发价格(考虑送转后) [4] 2020年度权益分派 - 2021年实施2020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5元(含税),共计派发96,660,322.00元 [3] - 同时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每10股转增8股 [3] 可转债发行计划 - 2023年6月拟发行不超过14亿元可转债,用于年产60亿片固体制剂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4] - 该可转债发行方案于2024年7月3日公告到期自动失效 [4]
吉林省国资拟入主*ST华微 14.9亿元资金占用问题待解
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15:12
公司复牌及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于2025年6月26日复牌,股价一字涨停,报8.25元,涨幅4.96% [1] - 停牌原因为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1] 控股股东股份转让及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上海鹏盛拟转让所持公司22.32%股份(214,326,656股)给吉林省亚东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亚东投资) [2] - 转让价款优先用于偿还上海鹏盛及其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及利息共计155,589.96万元 [2] - 交易完成后,亚东投资将成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吉林省国资委 [2] - 交易尚需通过股东会审议、反垄断审查、上交所合规性确认及股份过户登记手续 [2] 资金占用整改及退市风险 - 公司因资金占用未收回事项及202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5] - 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 - 若2025年8月12日前未清收149,067.82万元被占用资金,股票将面临停牌及退市风险 [6] 交易支付安排及影响 - 亚东投资将在交割日后2个工作日内支付1,555,899,601.88元至公司指定账户用于归还占款及利息 [4] - 交易完成后,公司被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事宜将完成整改 [4] - 交易不会导致公司主营业务变化,将借助国有控股股东资源提升经营质量和竞争力 [4] 公司当前状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上海鹏盛对公司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4] - 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控股股东为上海鹏盛,实际控制人为曾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