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搜索文档
童书市场如何走出价格乱象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2:24
应当看到,图书尤其是童书有着重要的文化属性。为此,童书出版社、商家等理应将童书价格控制在合 理区间内,而不能仅仅为了销量和利润,陷入价格竞争,甚至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家长也该思考,一 本本童书买回家,有多少帮助孩子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少成了"吃灰""压箱底"的摆设,还有多 少则是粗制滥造的盗版书、残次品? 近日,有调查发现,童书价格"两个极端"现象让家长忧心忡忡:一边是一些"豪华童书",薄薄一册、寥 寥几页,动辄几十上百元,俨然成了"奢侈品";另一边是低质低价的童书,不仅涉嫌盗版等问题,还存 在劣质油墨、刺鼻气味等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体健康的问题。 "豪华童书买不起,盗版童书满天飞。"为什么童书市场价格乱象愈演愈烈?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一些商家唯利是图、急功近利,或过度包装、高价炒作,或以低质仿冒图书 侵占市场。另一方面,部分家长陷入育儿焦虑,或把对孩子的爱错误地量化为消费金额,盲目追求高价 童书;或简单地将买书视作对教育的重视,却不注重图书的质量和内容。 如何让童书定价回归合理区间?需要具体来看。出版行业应沉下心来打造优质、性价比高的童书,并推 行透明合理的成本核算与定价体系。经营商家也要摒弃"天 ...
2025 “Hi View” 开发者推介会在金边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2:15
平台上线与合作 - 2025"Hi View"平台由广西耀象文化与柬埔寨BKL传媒共同主办,旨在推动AIGC技术在柬埔寨文化产业的应用[1] - 平台特色为AIGC技术助力内容创作和AI内容产品打造,建立文化数字内容平台推广中国AIGC技术[1] - 柬埔寨文化艺术部电影局局长波波拉支持平台发展,期待建设中柬AIGC数字文化人才基地[1] 技术与内容 - 耀象文化已聚集中国多家头部AIGC技术合作方,构建AI数字真人制作、3D动画AI制作等能力[2] - 平台展示首部柬埔寨AIGC真人短剧及《神话剧场》《中华典故》等AIGC制作的中国文化短视频[2] - 柬埔寨流行歌手马占班纳成为首位在平台推出AI数字艺人形象和AI制作MTV的艺人[3] 合作与愿景 - 柬中新媒体人协会与耀象文化签署协议,开发柬埔寨文旅产业AIGC技术应用场景[3] - 平台承载"让柬埔寨看见中国故事,让中国读懂高棉文化"的双向愿景[2] - 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董事长谢向阳称平台是中柬以数字技术探索文化互鉴的新起点[2]
中经评论: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成为新蓝海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2:05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政策支持 - 商务部办公厅发布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通知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至12月 重点扩大新能源二手车交易 通过优化交易流程 降低交易成本 完善售后服务等措施激发市场活力 [1] - 中办 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 在政策支持下 平台和车企需提高服务水平 与政府 协会共同打造新能源二手车消费保障生态体系 [3]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占汽车总量8.9% [1] -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渗透率从2022年底3.6%增长至2024年底8.4% 2025年4月达9.1% 2025年1-4月全国新能源二手车交易42.44万辆 同比增长32.3% 增幅远超燃油二手车 [1] - 相比新能源汽车五成以上市场渗透率 新能源二手车在二手车总交易量中占比仍不到一成 市场潜力巨大但面临规则体系不健全等挑战 [2] 新能源二手车消费特征 - 消费人群主要为80后 90后和00后 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 注重驾驶体验和综合性价比 消费观念理性 [2] - 与燃油二手车相比 新能源二手车在信息透明度 售后保障等方面存在差距 电池 电机 电控系统缺乏统一检测标准 首任车主终身质保权益后续车主无法享受 [2] 行业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 - 头部二手车平台推出创新服务 如"100天电池回购保障" 对电池衰减超过10%的车源无条件原价回购 增强消费信心 [2] - 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将持续转化为二手车交易量 行业需解决检测 评估 售卖 质保等环节的堵点难点 推动市场规范化 专业化发展 [3]
珠海中富终止不超8.2亿元定增 余蒂明入主成空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1:56
公司终止定向增发 - 珠海中富于2025年6月27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终止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的议案 [1] - 终止原因是公司与交易对方对未来经营发展规划意见不一,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1] - 公司表示终止事项不会对当前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也不会损害全体股东利益 [1] 原定向增发方案 - 2024年12月13日发布的预案显示,发行对象为巽震投资,将以现金方式认购 [2] - 发行价格为2.56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82,233.54万元,用于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 [2] - 发行前公司控股股东为新丝路,持股15.71%,公司认定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2] 控制权变更计划 - 发行完成后,巽震投资将持股19.99%,成为控股股东,余蒂明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2] - 原控股股东新丝路持股比例将降至12.57% [2] - 巽震投资承诺取得控制权后将调整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其提名的董事将占董事会席位2/3及以上 [3]
破发股久日新材2董高拟减持 IPO募18.5亿招商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1:51
董事及高管减持计划 - 公司董事寇福平持有149,000股(占总股本0.0924%),计划减持不超过37,250股(占总股本0.0231%),减持比例不超过其持股的25%,减持时间为2025年7月22日至10月21日 [1] - 财务总监马秀玲持有246,786股(占总股本0.1531%),计划减持不超过61,696股(占总股本0.0383%),减持比例不超过其持股的25%,减持时间与寇福平一致 [1] - 减持股份来源为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及2023年利润分配转增股本所得,均为无限售流通股 [1] 公司人事变动 - 寇福平于2025年1月24日因退休辞任副总裁及核心技术人员职务,但仍担任董事并以退休返聘形式任公司顾问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4.88亿元(同比+20.52%),净利润-5376.08万元(上年同期-9613.77万元),扣非净利润-6278.48万元(上年同期-1.1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413.66万元(同比+3.84%) [2] - 2025年Q1营业收入3.56亿元(同比-0.15%),净利润-1052.43万元(上年同期-438.98万元),扣非净利润-1100.46万元(上年同期-892.71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819.62万元(上年同期-3889.50万元) [3] 上市及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19年11月5日科创板上市,发行价66.68元/股,发行2780.68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募集资金总额18.54亿元,净额17.09亿元(超原计划1.14亿元) [3] - 募资用途包括年产87,000吨光固化材料建设项目、技术研究中心改建及补充流动资金 [3] - 发行费用总计1.45亿元,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1.28亿元 [4] 股本变动 - 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转增4.9股(资本公积金转增),不进行现金分红及送红股,股权登记日为2024年6月18日 [4]
新乳业实控人拟减持 A股共募11.8亿去年营收降净利升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1:40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30日讯新乳业(002946)(002946.SZ)昨晚披露的关于控股股东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 告显示,持有公司股份560,000,000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65.07%)的控股股东UniversalDairyLimited(以 下简称"UDL")计划在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以内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 司股份合计不超过25,820,305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其中,拟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 超过8,606,768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比例1%),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7,213,537股(占公司 目前总股本比例2%)。 本次拟减持原因为企业资金需求,股份来源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UDL已持有的公司股 份。 新乳业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的母公司为UDL,实际控制人为刘永好和LiuChang(刘畅)。刘畅间接持有 UDL100%股份。刘畅为新加坡国籍。 2025年一季度,新乳业营业收入为26.25亿元,同比增长0.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亿 元,同比增长48.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1 ...
和而泰实控人上周五减持套现2934万 减持计划尚未完成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1:40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及进展 - 公司控股股东刘建伟计划在2025年6月6日至2025年9月5日期间减持不超过18,426,671股,占公司总股本(剔除回购股份)比例不超过2% [1] - 截至公告日,刘建伟已累计减持9,712,900股,占公司总股本(剔除回购股份)比例1.0542%,减持计划尚未完成 [1] 近期减持交易细节 - 2025年6月18日至6月20日期间,刘建伟通过集中竞价减持8,272,000股,占总股本0.8942%(剔除回购股份后0.8978%),减持后持股比例降至15.1558% [2] - 2025年6月27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440,900股,占总股本0.1558%(剔除回购股份后0.1564%),减持均价20.36元/股,套现约29,336,724元,持股比例进一步降至15% [2][3] 持股结构变化 - 减持前刘建伟持有140,203,000股(15.1558%),其中无限售条件股份28,846,750股(3.1183%),有限售条件股份111,356,250股(12.0375%) [3] - 减持后持有138,762,100股(15%),无限售条件股份减少至27,405,850股(2.9625%),有限售条件股份维持111,356,250股(12.0375%) [3][4] 权益变动影响 - 本次减持使刘建伟持股比例触及5%整数倍(15%),但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或对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4]
破发股鑫宏业拟不超3亿元定增 2023年上市超募10.5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1:39
融资计划 - 公司拟通过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3亿元 资金将用于超融合导体线缆 大功率充电连接及冷却系统 新一代核电站用特种电缆三大研发产业化项目 [1] - 具体项目分配:超融合导体线缆项目拟投入2.03亿元 大功率充电项目0.52亿元 核电站特种电缆项目0.46亿元 合计投资3.19亿元 [3] - 发行定价不低于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 发行数量不超过总股本30% 对应募集资金不超过最近一年末净资产20% [3]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业收入7.55亿元同比增55.35% 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20.43%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4.4亿元同比扩大19.96倍 [5][6] - 2024年全年营收26.48亿元同比增32.33% 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29.61%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67亿元较上年-2.06亿元转正 [7][8] 历史融资 - 2023年6月IPO发行2427.47万股 发行价67.28元/股 实际募集资金16.33亿元超计划10.51亿元 发行费用1.36亿元 [8][9] - 2024年实施每10股派5元现金分红并转增4股 合计分红4854.93万元 转增3883.94万股 [9]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10] 发行细节 - 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 含QFII等机构投资者 信托公司仅限自有资金认购 所有对象均以现金认购 [4] - 股票限售期为发行结束后6个月 不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或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 [3][4]
破发股磁谷科技第三大股东拟减持 2022年上市募5.86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1:13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宝利丰拟减持不超过2,149,569股(占总股本3%),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716,523股(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433,046股(2%)[1] - 减持期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集中竞价减持在90日内不超过总股本1%,大宗交易减持在90日内不超过总股本2%[1] - 宝利丰当前持股8,092,500股(占总股本11.29%),其中1,232,500股于2023年9月21日解禁,6,860,000股于2024年3月21日解禁[2] 一致行动人持股情况 - 宝利丰一致行动人董继勇(董事、总经理)持股2,430,000股(占总股本3.39%),其中2,400,000股为IPO前股份(2024年3月21日解禁),30,000股为股权激励股份(2024年10月18日解禁)[2] - 宝利丰与董继勇合计持股10,522,500股(占总股本14.69%)[2] - 宝利丰为第三大股东,董继勇为第五大股东[2] 公司IPO及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9月21日科创板上市,发行1,781.53万股(占总股本25%),发行价32.90元/股,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3] - 募集资金总额58,612.34万元,净额52,856.85万元,较原计划45,000万元超额7,856.85万元[3] - 募资用途包括磁悬浮流体设备生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3] - 发行费用5,755.49万元,其中兴业证券获承销保荐费4,278.70万元[3] - 战略配售由兴证投资跟投890,765股(占发行量5%),获配金额29,306,168.50元,限售期24个月[3]
咸亨国际实控人方12天减持230.8万股 套现3471万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1:10
股东权益变动 - 咸亨国际收到股东咸宁、万宁、弘宁、德宁、易宁的告知函,合计持股比例从57 40%降至56 83%,权益变动比例触及1%刻度 [1] - 6月16日至6月27日,上述股东通过集中竞价合计减持230 8001万股,按加权均价15 04元计算,减持金额达3471 24万元 [1] - 杭州咸宁投资持股比例从14 59%降至14 46%,减持54 5万股;杭州万宁投资持股比例从7 51%降至7 29%,减持89 34万股 [2] - 杭州弘宁投资持股比例从5 81%降至5 72%,减持37 9万股;杭州德宁投资持股比例从5 87%降至5 80%,减持30 27万股 [2] - 杭州易宁投资持股比例从3 52%降至3 47%,减持18 79万股 [2] 公司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王来兴直接持股4 29%,通过兴润投资间接控制15 80%股份,并通过五家合伙企业合计控制59 40%表决权 [3] - 杭州兴润投资持股比例保持15 80%未变动,王来兴个人持股比例亦未变动 [2] 上市及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21年7月20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发行4001万股新股,发行价13 65元/股,募集资金总额5 46亿元,净额4 75亿元 [3] - 发行费用(不含税)7153 64万元,其中保荐机构海通证券获4106 94万元,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获1636 79万元审计费 [4] - 原计划募资4 75亿元用于海宁生产基地、信息化升级、应急体验馆、研发中心及补充流动资金 [3] 权益变动影响 - 本次减持系股东执行已披露计划,不触及要约收购,不影响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2] - 公司称权益变动不会对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