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icon
搜索文档
以案明纪释法丨准确认定以购买原始股为名受贿行为
案件背景 - A证券公司股份融资部总经理甲利用职务便利推动B科技公司与A公司达成首次公开募股合作[2] - B公司实际控制人乙为感谢甲及其近亲属丙的帮助,以每股1.35元价格转让40万股原始股给丙,远低于上市前每股7元的市场价[3] - B公司上市后股价涨至每股65元,丙套现获得2600万元收益,乙退回54万元本金[3] 行为性质分析 - 丙的54万元出资仅为象征性支付,未计入B公司股份且不承担任何市场风险,不符合正常商业投资原则[8] - 乙与丙约定免除投资风险,表明交易本质是利益输送而非真实股权投资[8] - 丙获取的2600万元收益来源于甲职务行为的对价,而非市场投资回报[10] 法律定性争议 - 第一种观点认为丙实际支付股本金不构成受贿[5] - 第二种观点认定受贿数额为股份市价与实际支付价差额226万元,2600万元为犯罪孳息[5] - 第三种观点认为2600万元全部收益应认定为受贿金额,54万元出资系虚假投资[6] 案件核心认定 - 甲明知丙获取2600万元收益而未要求退还,具有受贿故意[11] - 甲与丙构成受贿罪共同犯罪,丙作为特定关系人收受财物[12] - 受贿数额应全额认定2600万元,因54万元出资未实际承担风险不应获得收益[14][15]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丨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新时代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成效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的传家宝 要求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 为老百姓过好日子 [4] - 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配套制度 涵盖差旅费、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12项专项规定 构建反浪费制度体系 [5][6] - 公务接待标准规范化 "舌尖上的浪费"减少 公车使用效率提升 "车轮上的腐败"得到遏制 无纸化办公普及率显著提高 [6] - 党员干部节约意识增强 办公用品消耗量下降 主动践行节能降耗 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6] - 群众获得感提升 节约资金投入民生领域 机关办事效率提高 带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风尚 [7][8] 当前铺张浪费问题表现 - 公务活动违规:超标准接待(陪同人数超标/餐费超标)、无实质内容差旅、三公经费不透明 [9] - 政绩观偏差:盲目上马形象工程(建成即闲置率约15%) 重留痕轻实效导致流程冗长 [10][11] - 资源整合低效:政务APP重复开发(某省清理整合前达217个) 数据割裂加重基层负担 [10] - 隐性浪费滋生:拆分项目虚列开支 宣传物料重复制作 高端设备采购闲置率超30% [11][12] - 制度执行打折:物资领用审批形同虚设 长明灯现象存在 公车私用未根治 [12] 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措施 - 压实主体责任:将节约纳入政治监督 严查形象工程 派驻监督覆盖预算编制全流程 [13] - 大数据监督:对接财政/税务数据平台 智能筛查异常资金流(识别准确率提升40%) [13][16] - 强化制度刚性:严控三公经费(2023年中央部门压减5%) 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14] - 纠树并举:开展光盘行动(机关食堂剩餐量下降62%) 党员干部示范绿色办公 [14] - 以案促改:分析公务浪费新动向 推动完善差旅/公车等8项制度 [15] 建设节约型机关路径 - 思想引领:将节约要求融入干部日常教育 开展专题学习频次提升200% [17][19] - 领导示范:决策时杜绝寅吃卯粮(某市叫停3个超预算项目) 降低机关运行成本 [17] - 精细化管理:加强全生命周期资产管控(办公设备利用率达92%) 严格支出报销审核 [18] - 文化浸润:创新廉洁文化传播形式(节约主题宣讲覆盖率达100%) [19] - 制度细化:修订地方配套规定38项 差旅/接待标准较中央要求再压缩20% [20]
集体私分国有参股公司资金如何定性
案件背景 - 陈某2012年受A市交通委员会委派担任国有参股公司B公司党委书记、监事会主席,B公司由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各占50%股份[1] - 2012至2014年间,陈某与公司管理层通过截留收入、虚列支出等方式,将798万余元以"绩效奖励"名义发放给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其中陈某个人分得94万余元[1] 行为定性争议 - 第一种观点认为构成贪污罪共同犯罪,因陈某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国有资金798万余元[2] - 第二种观点认为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因以公司名义集体私分国有资金798万余元[2] - 第三种观点认为构成国有公司、企业人员滥用职权罪,因违法违规决策致使国家利益损失798万余元[2] 贪污罪排除依据 - 贪污罪需体现个人意志而非单位意志,本案发放行为经集体研究决定且以公司名义实施[3] - 发放对象包括无决策权的中层职工,范围具有广泛性和公开性[3] - 行为目的是为多数管理人员谋利而非个人私利[3] 私分国有资产罪排除依据 - 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需为国有独资单位,B公司是国有参股公司[4][5] - 犯罪对象需为纯国有资产,B公司资产性质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纯国有资产[5] 滥用职权罪认定依据 - 陈某作为国有参股公司国家工作人员符合主体要件[6][7] - 违反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超越职权程序决策重大事项[7] - 造成798万余元损失应全部认定为国家利益损失,尽管国有股份仅占50%[7] - 以"集体研究"形式实施的渎职行为不影响刑事责任认定[7]
三堂会审丨违规经商办企业还是贪污
案件核心事实 - 车某曾任国有独资公司A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利用职务便利通过B公司侵吞国有资产1300余万元 [3][4][7] - B公司名义为个人注册 实际由A公司全权控制 注册资金100万元来自A公司下属国有小额贷款公司贷款 [4][14] - 车某通过虚构股权交易、做低估值等手段 最终将B公司股权全部转移至其指定人员名下 实际控制公司 [7][22][23] 国有资产转移手法 - 2014年将A公司的高利润融资服务业务转移至B公司经营 该业务由国有单位信用背书且无风险 [5][18] - 以甲公司名义虚假出资60万元获取B公司30%股权 实际公司估值已达680万元 [5][19] - 通过B公司自有资金完成股权回购 使国有资金转为私人控制 最终公司净资产达900余万元 [7][23][25] 公司性质认定 - B公司虽登记为私营企业 但资金来源于国有资产 经营管理受A公司全面控制 应认定为国有公司 [14][15][17] - 公司公章保管、人事任免、业务决策等均由A公司掌控 段某某仅为名义股东 [4][14][17] - 根据"谁投资、谁拥有产权"原则 穿透股权结构认定企业国有属性 [15][17] 资金流向分析 - 2016-2017年以虚假股权分红形式获取415万元 [6][20] - 通过B公司资金循环回购股权 最终控制全部资产900余万元 [7][23] - 合计贪污金额达1300余万元(含分红款和净资产) [7][25] 业务操作细节 - 融资服务业务原属A公司 2014年被转移至B公司经营 [5] - 股权结构调整中虚设"社会资本"入股 实际控制权未变更 [5][19] - 通过员工代持、多层转让等隐蔽手段完成资产转移 [7][24]
河南:精准施教以干代训 全链条发力锻造铁军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 - 河南省纪委监委举办年轻干部党性和纪律教育培训班 40余名年轻干部参加培训 [2] - 培训内容涵盖业务全链条的纪法培训 通识培训 注重分层级分领域精准施教 [2] - 河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培训内容 [2] 培训计划与课程设置 - 河南省纪委监委制定2025年培训计划 统筹安排25期培训课程 涵盖信访举报 问题线索处置 党风政风监督等业务 [3] - 针对不同群体举办培训班 包括年轻干部 省管高校和企业纪检监察业务骨干 新进纪检监察干部等 [3] - 建立"基础课程 案例教学 个性定制"的系统化培训体系 [3] 培训形式与创新 - 三门峡市纪委监委开展"主任讲业务 骨干讲战法"系列专题培训 坚持市县联动 [4] - 武陟县纪委监委利用"模拟办案" "轮流讲案"等互动授课方式 提升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办案能力 [4] - 河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监督检查 审查调查一线作为"练兵场" 选派干部参加省委巡视 信访一线实践锻炼 [4] 实战练兵与经验交流 - 许昌市纪委监委组织典型案件"一案一讲评" 交流做法 总结经验 [5] - 荥阳市纪委监委将15个乡镇划分为3个办案协作组 精选办案能手担任组长 "手把手"指导 [5]
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以清风正气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
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 - 中共中央政治局强调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推动标本兼治和综合施策 [1] - 浙江省义乌市纪委监委开发"'三公'经费智能预警模型" 实现全天候动态化监测 [1][2] - 安徽省合肥市纪委监委建立警示教育片制作运用协同联动机制 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 [2] 技术手段在监督中的应用 - 义乌市纪委监委设置6类预警规则 包括"无公函接待"和"非定点商户消费" 构建全链条闭环机制 [2] - 预警系统发出红色预警779次 查实率超80% 推动从严处置整改 [2] -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纪委监委对158个重大项目实行全流程监督 解决33个堵点难点问题 [3] 警示教育与家风建设 - 合肥市将观看警示教育片作为重大会议的固定环节 推动警示教育广泛覆盖 [3] - 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健全联席会议机制 推动廉洁文化融入家庭和社会 [4] - "勤廉龙江好家风"宣讲团在各市(地)巡讲 覆盖"一把手"及其配偶 [4] 责任落实与监督机制 -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纪委监委协助区委开展作风建设活动 设立27个作风监测点和82个"作风引领岗" [3] - 梁溪区纪委监委对推进不力的单位开展约谈 督促解决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 [3] - 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构建党委领导、多部门联动的落实体系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4]
深度关注·持续擦亮新时代管党治党“金色名片”减出新气象 干出精气神
基层减负政策实施 -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纪委监委深入整治会议泛滥问题,推动干部从"会场"到"现场",设置11个监测点动态监督发文开会情况 [11] - 常德市2024年制发文件减少63.6%,召开会议减少43.9%,删减工作群1940个(删减率64.2%),拆除乡村两级标牌5.8万余块 [6] - 重庆市北碚区"会议智管"平台使会议数量减少25%,纸质材料打印量减少60%,筹备时间平均缩减70%以上 [9] 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 - 重庆市"渝快政"APP将基层报表从上百张缩减至12张,实现数据贯通和智能辅助决策 [7] - 北碚区"会议智管"平台实现红黄绿三色预警监管,支持电子材料上传和扫码一键获取功能 [8] - 广州市花都区"亮码入企"机制归集20多个执法主体、600多名执法人员数据,涉企检查频次和投诉率下降 [15][16] 基层工作实效提升 - 港中坪村村部挂牌从38块减至10块,微信工作群从30多个减至3个,村干部成立手工作坊实现日成交60-80单 [5][6] - 政和县杨源乡通过视频会议节省时间,水利站负责人可投入更多时间实地排查隐患 [10][12] - 广州市花都区涉企行政检查实现"亮码即亮证、亮证即定位、定位即监督",企业可对执法过程评价 [15]
经典常谈 | 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的各级干部是人民的 公仆、人民的勤务员,同历史上的官吏有本质的区别。"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提出"公仆"和"勤务员"等政治概念,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 胜利后建立什么样的政权、怎样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等重要问题。 1871年,巴黎公社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巴黎公社失败后不久,马克思向 第一国际宣读了自己起草的"致协会欧洲和美国全体会员"的《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也就是 《法兰西内战》,系统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马克思指出:"旧政权的纯属压迫性质的机关予以 铲除,而旧政权的合理职能则从僭越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当局那里夺取过来,归还给社会的负责任的勤 务员。"马克思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政权看作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政权,并认为政权的管理者 既是群众一分子,又是"社会公仆",是"负责任的勤务员"。因此,统治阶级不再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 作福的老爷",而是"为了服务于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政府职能将由"严格承担责任的勤务员来行 使"。 同时,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基础上,主张对新政权主要部门领导 ...
新视野·“作风建设”系列谈 | 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师德师风建设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需兼具"经师"与"人师"双重角色,要求教师精通专业并涵养德行,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引路人 [2] - 中国人民大学传承红色基因,80多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大批"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对师生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2][4] 大先生的共同特质 - **政治信仰坚定**:许征帆与陈先达均对党和社会主义无限忠诚,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指导学生确立正确政治方向 [5] - **理论素养深厚**:两位先生精研马列经典著作,许征帆的批注版马恩选集被学校数字化保存,陈先达被誉为"行走的马列词典" [6] - **教学热忱突出**:长期活跃于教学一线,许征帆授课生动无需讲稿,陈先达以激情与理性结合的风格吸引学生 [7][8] - **文体文风独特**:许征帆擅长长句写作且逻辑严密,陈先达偏好哲学随笔与短句表达,均注重以通俗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9] 学术传承与影响 - 许征帆指导中国首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博士生,陈先达培养大批哲学领域骨干,两人桃李满天下 [5][6] - 两位先生的研究方法(如经典原著精读)和教学理念(科研与育人结合)持续影响后辈学者 [6][9] 个人学术实践 - 受两位先生影响,作者深耕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出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基础》等著作,并尝试多种文体传播理论 [9] - 强调青年教师需平衡教学与科研,避免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延续大先生的育人传统 [9][10]
我说变化 | “新规矩带来的好处看得见”
乡村移风易俗改革 - 古板村过去存在"排场越大越有面子"的旧俗 例如村干部违规操办40多桌婚宴并邀请400多人导致受处分 [1] - 镇政府通过入户宣传推动文明节俭理念 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制定《村规民约》明确酒席规模上限为喜事18桌/白事23桌 每桌菜钱不超过480元 礼金上限200元 [1] - 改革后婚宴成本从原先超10万元大幅降低 采用本村厨师制作家乡菜 提供打包服务减少浪费 随礼压力显著减轻 [2] 改革成效与社会影响 - 新规初期引发部分村民对"寒酸"的质疑 但实际运行中证明能减轻主家经济负担和宾客人情压力 [2] - 典型案例显示改革后婚宴在村文化广场举办 仅设10余桌 邻里关系更和睦 形成"热热闹闹不铺张"的新型模式 [2] - 村民期待移风易俗能持续深化 类比漓江水长久流淌 反映基层治理取得文化认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