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观察网
icon
搜索文档
21次举牌,险资狂买!
经济观察网· 2025-07-23 14:46
保险资金举牌动态 - 2025年以来保险公司触发举牌投资事件达21次,超过去年全年次数,涉及平安人寿、中邮保险、新华人寿等多家公司 [3] - 中国人寿集团上半年公开市场权益投资净买入超900亿元 [3] - 中邮保险7月举牌绿色动力环保H股,持股比例从4.8927%升至5.0722%,此前4月斥资8.69亿元举牌东航物流A股 [4] - 中邮保险一季度末总资产6313.8亿元,权益类资产占比17.08% [4] - 信泰人寿7月举牌华菱钢铁,持股比例从4.99%升至5%,权益类资产占比19.07% [5] - 利安人寿7月举牌江南水务,持股比例从4.91%升至5.03%,权益类资产占比16.29% [5] - 泰康人寿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峰岹科技H股IPO,持股8.69% [5] - 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参与华电新能IPO战略配售,分别持股2.21%和0.61%,华电新能上市首日股价涨125.79% [6] 举牌背后的驱动因素 - 2024年以来险资举牌偏好高股息标的,平均股息率4.6%,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及医药生物等行业 [7] - 利率下行环境下险资通过举牌追求长期稳定收益,并依赖股息支撑现金收益 [8] - 寿险负债平均久期超12年,资产久期约6年,存在近6年久期错配,推动长期股权投资需求 [9] - 新会计准则下FVTPL类资产波动影响净利润稳定性,促使险资增配FVOCI类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 [10] - 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计量,账面价值稳定,收益率贴近被投企业ROE,战略协同领域包括医药、健康、养老等 [10] 政策与市场环境 - 财政部新规引入五年周期考核指标,鼓励险资提升权益类资产占比,发挥长期资本优势 [11] - 监管放宽投资限制允许寿险公司配置权益类资产,应对利差损风险 [9]
叶永青:股民境外赚钱应该纳税,但亏钱也应合理抵扣
经济观察网· 2025-07-23 13:43
税务政策调整 - 2025年中国多地税务部门开始要求居民自查并申报境外股票投资所得 涉及湖北 山东 上海 浙江等地 [2] - 根据2020年财政部公告 境外利息 股息 红利 财产租赁/转让及偶然所得需单独计算应纳税额 不与境内所得合并 [2] - 全球多数国家已建立股票交易征税制度 包含盈利征税与亏损抵扣机制 [2] 境内股票交易税收现状 - 中国对境内A股(沪/深/北交所)股票转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依据1998年财政部通知 [5] - 现行政策下股票投资亏损不可抵扣所得税 免税政策短期内无调整预期 因市场敏感度高 [5] - 未来若出台新规可能采取渐进式过渡 长期资本所得或适用低税率/免税 类似股息税规则 [6] 境外股票交易征税问题 - 境外股票交易无免征规定 征税存在法律依据但缺乏具体规则 [7] - 当前征管实践中允许同年度盈亏相抵 但禁止跨年结转抵扣 [3] - 部分税务机关引用已废止的2006年1200号文件作为亏损抵补依据 需财政部进一步明确 [9] 国际税收规则比较 -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允许当年股票亏损抵补盈利 部分可冲抵工资薪金所得 [10] - 多数国家不允许亏损向前结转 但可无限期向后结转抵扣 [10] - 国际通行做法区分长期/短期资本利得 对股市资本给予税收优惠以平衡多重目标 [11] 专家观点 - 金杜律师事务所叶永青指出 税收公平原则要求亏损抵扣机制 中国未来规则可借鉴国际经验 [3][11] - 现行税法未明确财产转让损失弥补制度 境外股票按交易确认征税 损失不可扣除 [8] - 需建立境内/外股票税务处理的明确区分规则 避免适用冲突 [11]
助贷行业“24%+权益”模式面临生死考验
经济观察网· 2025-07-23 12:48
行业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近期向多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发出调研通知,重点调研"24%+权益"模式的自主权益服务、合作助贷平台会员权益服务状况及存在问题 [2] - 《助贷新规》规定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 [3][5] - 监管部门重点关注权益服务是否存在强制捆绑销售、默认勾选、退费难等问题,以及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是否超过年化24% [10] 业务模式分析 - "24%+权益"模式通过将贷款利率控制在24%以内,同时出售权益服务实现变相24%-36%的贷款利率定价 [6] - 权益服务分为"大权益"(授信提额、快速放款等)和"小权益"(本地生活消费),大权益单笔收费可达数百至上千元 [6] - 部分平台单月权益类费用收入达数百万元,大权益收入占比约70% [7][12] 行业影响与调整 - 多家助贷平台已暂停新签权益合作和转介绍业务,部分机构搁置业务扩张计划 [2][12] - 若模式难以为继,行业可能转向聚焦年化利率24%以下的优质客群,但将面临客群流失和业务规模缩水 [13] - 上市助贷平台担忧二级市场投资者可能因盈利能力下降而减持股票 [14] 现存问题 - 行业存在贷款捆绑销售、强制购买、默许勾选等乱象,导致客诉量明显增加 [6][9] - 转介绍过程中存在多次收取权益费问题,部分借款人实际综合融资成本超过年化36% [9] - 权益服务缺乏执行标准,信息披露不足,退费流程复杂 [3][9]
路博润:看好中国润滑油市场,将与车企合作应对电动化挑战
经济观察网· 2025-07-23 11:51
中国汽车润滑油市场前景 - 中国每年生产近3000万辆汽车 即便半数电动化 燃油车产量仍相当于整个美国市场 润滑油和添加剂市场潜力巨大 [2] - 电动汽车同样需要润滑油 且润滑油对电动汽车寿命有重大影响 [2] - 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59亿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3689万辆 占比10.27% 上半年新注册新能源车562.2万辆 同比增长27.86% [3] 行业技术升级需求 - 新能源汽车普及加速 混动车型渗透率持续攀升 氢燃料/天然气/甲醇等替代燃料技术进入规模化探索阶段 [2] - 行业面临三重升级需求:应对更严格排放法规 兼容多元化动力架构 突破新兴能源润滑技术瓶颈 [2] - 生态环境部将研究制定国七标准 方向为对标欧美和减污降碳协同管控 [2] 润滑油产品转型趋势 - 电驱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对润滑液性能要求远超传统油品调整范围 [3] - 润滑油需从"通用适配"转向"系统专用" 从"专项性能"转向"系统协同" [3] - 800伏高压电驱动平台等技术变革要求润滑油企业与车企合作开发专用产品 [4] 企业应对策略 - 路博润作为巴菲特旗下特种化学品企业 在全球设有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 客户覆盖100个国家和地区 [2] - 针对领先世界的国七标准 公司将依靠中国本地研究人员开发相关产品 [3] - 润滑油是保障所有机械运转的"血液" 市场需求将长期存在 [3]
叮咚买菜设10个独立事业部,强化供应链和自有品牌
经济观察网· 2025-07-23 11:14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提出商品和生态思维取代流量和平台思维 专注生鲜食品赛道并深耕供应链全链路 [1] - 公司启动组织架构调整 将商品开发中心改为10个独立事业部 按蔬菜豆制品、水果、水产等大品类划分 由10位核心高管分别带队 [1] - 此次调整被视为公司在自有品牌方向的进一步探索 [1] 自有品牌发展 - 公司2021年提出商品力策略 核心是打造自有品牌 已开发出"良芯匠人""有豆志""蔡长青""拳击虾""保萝工坊""黑钻世家"等多个品牌 [1] - 公司联合上游合作方成立黑猪养殖基地 服务于旗下"黑钻世家"黑猪肉自有品牌 [1] - 部分自有品牌不仅在公司渠道销售 还拓展至淘宝、京东、抖音等线上渠道 并布局线下七鲜、永辉等KA渠道 [2] - 2024年11月"黑钻世家"品牌在上海开出独立专卖店 [2] - 米面制品和肉类事业部的外销业务进展较快 但并非所有自有品牌都确定走外销路线 [2] 行业趋势 - 零售业呈现"缩短链路、介入传统供应链、强化自有品牌"的转型方向 [2] - 永辉计划3-5年内将自有品牌销售占比提升至40% [2] - 步步高超市3月份上线自有品牌"BL" [2] - 零食量贩企业鸣鸣很忙推出"红标"和"金标"系列自有品牌 [2]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一季度GMV为59.6亿元 同比增长7.9% [3] - 第一季度营收为54.8亿元 同比增长9.1% [3] - GAAP标准下净利润为801.7万元 净利润率为0.1% [3] - 业务数据改善得益于战略调整和组织结构变化 [3]
刘强东谜底揭晓 京东亲自炒菜
经济观察网· 2025-07-23 00:58
京东外卖新模式"七鲜小厨"启动 - 公司宣布投入10亿元现金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 面向全国餐饮品牌与个体厨师 后者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 [2] - 公司推出"七鲜小厨"自营品牌作为制作平台 进行现炒制作与品控 餐品以外卖、自提两种形式销售 [2] - 首家七鲜小厨门店已在北京市东城区长保大厦开业 作为"即提堂食"新店入驻京东外卖平台 目前已售超1000单 [2] 商业模式与供应链 - 七鲜小厨着重体现公司生鲜供应链逻辑 选择生鲜食材供应商 通过源头直采后进入净菜工厂 进行标准化工序后在24小时明厨直播的后厨炒制出餐 [3] - 门店采用透明后厨设计 取餐区通过分格外卖柜体分为外卖区与自提区 [3] - 计划在全国进行1000道招牌菜的菜品合伙人招募 大厨配方由平台现炒现做 [2] 合作伙伴与市场反应 - 已有费大厨、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等餐饮品牌报名首批合伙人招募 [4] - 某餐饮品牌商家透露 公司创始人已与多家知名连锁品牌创始人见面交流 探讨合作可能 [4] - 部分商家对模式持观望态度 认为有待市场验证 并担忧未来可能与第三方商家形成博弈 [6] 运营数据与未来规划 - 七鲜小厨商品单价多在10元-40元 提供补贴券码 最高可满15元减10元 [6] - 公司计划未来3年投入超百亿资金 在全国建设超10000家七鲜小厨门店 [6] - 合伙人无需承担开店资金投入和人力成本 即可实现菜品全国规模化销售 [6] 用户体验与配送时效 - 七鲜小厨出餐时效较其他外卖品牌慢 晚餐高峰期配送时长接近一小时 自提快40多分钟 [2] - 开业以来收获44条评论 其中包含首条差评 因用户备注要求被忽视 [6]
消费税起征点大降40万元 多家超豪车品牌紧急“兜底”
经济观察网· 2025-07-22 20:25
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新政核心影响 - 新政将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从130万元降至90万元(不含增值税),降幅达40万元 [2] - 新政覆盖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型,首次纳入征税范围 [8][9] - 裸车价90-130万元区间车辆需缴纳10%消费税,以100万元标价车辆为例,新增税费约9万元 [2] 车企应对策略 - 路虎揽胜推出全额承担消费税政策,覆盖盛世版及卫士V8系列(126.6-146.6万元),有效期至7月31日 [4] - 奔驰针对迈巴赫S级和GLS SUV推出"税改价不改"政策,经销商全额承担消费税,活动持续至8月31日 [4] - 尊界S800对7月20日前锁单用户免除10%消费税,其101.8万元车型处于征税下限 [5][6] - 比亚迪仰望品牌中仅U8受影响,主力车型U7未达征税标准 [6] 市场格局与销量数据 - 101.7万元以上市场中奔驰占比48%(1.6万辆),路虎23%(0.85万辆),保时捷18%(0.68万辆) [7] - 2025年1-6月101.7-146.9万元区间新车销量约2万辆,占上半年豪华车总销量145万辆的1.4% [11] - 2024年1-5月进口车总量同比下降33%,超豪华品牌劳斯莱斯/宾利等跌幅超20% [11] 新能源车税收调整 - 新能源车生产环节维持免税,仅在零售环节加征10%消费税 [9] - 2024年新能源车税收贡献占行业15%,但其销量已占市场50% [8] - 新政实现部分"油电同权",但新能源仍保留价格优势 [8][9] 行业长期影响 - 90万元或成新豪华车价格分水岭,部分消费者可能转向90万元以下车型 [6] - 新政倒逼车企调整定价策略,短期补贴政策最长持续1个多月 [6] - 二手车交易免征消费税,有望刺激超豪华二手车流通 [10] - 税收征管强化,禁止通过精品/配饰分开发票避税 [10]
又见“击穿”案:家族信托财产安全性的边界何在
经济观察网· 2025-07-22 19:27
家族信托被强制执行案例 - 江苏南通崇川区法院直接强制执行崔亦某名下4143万元家族信托资产 未通过诉讼程序认定信托无效或可撤销 [2] - 法院将家族信托基金列为"存款"类资产进行扣划 发还给受害人华润医药商业集团 [3] - 类似案例在山东聊城发生 法院直接从路宗军家族信托中执行1533万元违法所得 [6] 信托财产法律属性争议 - 信托财产在法律上属于独立财产形态 不属于委托人或原始出资方 [4] - 法院执行程序存在不规范 混淆"存款"与"基金"法律关系 使用"第三方保理"等不专业表述 [6] - 刑事判决不应直接改变民商事权属 需通过实体判决流程否定信托效力 [8] 家族信托功能与优势 - 信托财产具有强独立性 独立于委托人财产 可隔离委托人债务风险 [9] - 专业机构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防范继承人管理能力不足风险 [10] - 最低设立门槛1000万元 提供财富保护、传承等定制化服务 [19] 恶意信托的司法认定标准 - 以非法财产设立的信托自始无效 需通过诉讼程序宣告 [12] - 委托人损害债权人利益设立信托 债权人可申请撤销 [14] - 新加坡案例显示 信托设立时间与控制权是判断逃债动机的关键 [15] 行业影响与程序正义问题 - 直接强制执行损害信托"风险隔离"核心功能 影响行业公信力 [19] - 程序瑕疵可能导致资产外流 国内司法机构对海外资产更难管辖 [20] - 武汉案例显示 冻结信托财产需通过不当得利等配套诉讼程序 [17]
歌尔微电子二次递表港交所
经济观察网· 2025-07-22 18:14
公司上市动态 - 歌尔微电子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这是该公司第二次递表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际、招银国际及瑞银集团 [2]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前身为歌尔股份旗下MEMS研发部门 2017年独立 现为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 覆盖传感器、SiP和传感交互模组 [3] - 专注声学传感器 服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应用、医疗健康等领域 构建UniSense全栈技术平台 [3] - 2024年销售额全球第五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 市场份额2.2% 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3] -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50亿颗 解决方案种类超400种 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耳机、VR/AR设备等约30种智能终端 [3] - 累计服务全球126家直销客户 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及多领域领先厂商 [3] 研发与技术实力 - 设立芯片研究院和先进封装技术研发中心 拥有753名研发人员 [4]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59亿元、2.64亿元、3.26亿元 2025年一季度达0.67亿元 [4] - 持有1825项专利 含738项发明专利 为中国智能传感交互行业专利数量第一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1.21亿元、30.01亿元、45.36亿元 同期利润为3.26亿元、2.89亿元、3.09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收入达11.20亿元 [4]
全球高净值投资者加速布局转型投资 中国内地市场引领低碳经济热潮
经济观察网· 2025-07-22 17:15
全球高净值投资者加速拥抱转型投资 - 87%的受访者愿意投资致力于减少碳排放的企业,比例首次超越可持续投资(83%)[1] - 59%的投资者对转型投资"非常有兴趣",较可持续投资(49%)高出10个百分点[1] - 转型投资旨在支持和推动迈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包括投资于高碳排放行业但有可靠减碳计划的公司[1] 转型投资在主要市场的表现 - 转型投资在八个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均超过80%,印度(93%)、马来西亚(91%)、新加坡(91%)位列前三[2] - 中国内地84%的投资者对转型投资持积极态度,计划将可持续投资配置从26%提高到38%[2] - 中国内地近九成受访者愿意投资具有可信转型计划的公司,但超过半数认为高风险和缺乏基准是主要挑战[2] 女性和年轻群体成为转型投资主要推动力 - 77%的女性投资者对转型投资表示兴趣,显著高于男性的56%[3] - 25-39岁群体中66%对转型投资持积极态度,较年长群体(54%)高出12个百分点[3] - 仅15%的投资者能准确定义转型投资,87%在了解定义后表示有兴趣[3] 转型投资的市场机遇与挑战 - 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方案需在关键领域投入超过125万亿美元,私人投资者预计贡献70%[4] - 超过三成投资者已将资金分配在高排放行业如房地产(34%)、石油和天然气(32%)、汽车制造(31%)[5] - 50%受访者认为转型投资具有较高风险,46%认为缺乏比较基准是第二大挑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