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资讯

搜索文档
量子信息技术与应用专题论坛在京举办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21:09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中国科协年会系列活动"量子信息技术与应用专题论坛"于7月5日在北京举办 [1] - 论坛主题为"促进量子信息技术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量子新质生产力",由中国电子学会承办 [1] - 论坛得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及中国电科集团量子科技重点实验室支持 [1] 参会人员与机构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赵巍胜、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曹学勤等80余位来自各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代表参会 [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蔡爱华、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等8位专家围绕量子计算、通信、精密测量等领域作报告 [3] - 论坛由张雪松研究员主持,东南大学教授李鹤担任学术秘书 [3] 量子计算领域进展 - 蔡爱华系统阐述了超导量子计算、离子阱量子计算、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的架构及技术路线优劣,介绍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工作进展 [3] - 孙晓明重点分析Grover算法深度优化与扩展、振幅放大算法应用扩展等量子搜索算法的独到见解 [5] - 于海峰通过实验数据揭示超导量子比特阵列中宇宙射线相关误差的直接证据,指出其可能成为未来大规模量子设备的显性挑战 [5] 量子通信与安全技术 - 龙桂鲁教授介绍量子通信基本原理、感知窃听作用及应用前景,涵盖多种通信形式 [4] - 徐兵杰展示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最新进展,包括量子密钥随机数产生(QRNG)和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 [5] 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 - 屈继峰从量子物理基础出发,介绍中国计量院开发新型量子原级计量标准以实现SI基本单位的研究现状 [4] - 刘刚钦团队在金刚石NV色心量子传感方向取得进展,通过量子传感-电化学交叉创新推动其工业场景应用 [5]
从高端智造到老街茶韵,欧美名校青年代表团点赞不一样的中国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20:50
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 - 青年代表团在上海虹桥仰望中心体验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创新,包括360°原地旋转、爬坡和汽车"跳舞"等炫酷功能 [2] - 法国青年Alexandre Sellerian对座椅自动调节和简单操作指令表示惊叹 [2] - 意大利代表Sara Sprocati和巴基斯坦代表Muhammad Areeb对爬坡体验给予高度评价,称其"酷毙了"和"像过山车" [2] 3D打印与时尚科技 - "沪漂"青年黄郁惠分享了她运用数字设计、智能制造与3D打印技术打造个性化婚纱礼服的创业故事 [4] - 3D打印技术在高级定制中展现出更仿生、更贴近自然的美感,而非取代传统文化 [4] - 欧美学子对3D打印婚纱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围观成品并踊跃提问 [4] 国产大飞机C919 - 青年代表团乘坐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飞往北京,体验其飞行品质与服务 [6] - 法国代表Quentin Agret用中文表达了对飞行体验的肯定与喜悦 [6] - 德国代表Jerrik Bödefeld称赞航班座椅空间宽敞、飞行噪音小,整体乘坐体验非常好 [6] 中华传统文化体验 - 青年代表团在北京前门大街感受古都风貌与现代都市的交融 [8] - 在老舍茶馆,代表们品茗赏香,欣赏民乐演奏、京剧彩唱、口技、杂技与川剧变脸等传统艺术表演 [8] - 现场氛围轻松热烈,掌声与欢笑此起彼伏 [8]
多项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代表性成果在京发布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20:32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成果发布 - 北京师范大学在"京校协同·智启未来"校城融合论坛上发布三项代表性成果:"师承万象"基础教育大模型、"北极星"基础教育大模型评测场、《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及案例集 [1] - 人工智能在促进教育公平、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 基础教育北京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平台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好未来共同建设,是首批北京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之一 [3] "师承万象"基础教育大模型 - 由北京师范大学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好未来共同研发,首个紧扣新课标知识体系的基础教育大模型 [3] - 具备知识理解型智能解题、启发引导式智能答疑、情境创设型智能出题、素养导向型教案生成等教育能力 [3] - 已封装为一体化应用系统,入驻北京市教委AI应用超市,海淀、东城等区已有60余所学校试用 [3] "北极星"基础教育大模型评测场 - 依据《人工智能基础教育大模型评测指标与方法》团体标准研制,首个基础教育领域大模型评测场 [4] - 突破传统解题评测局限,关注新课标要求的启发引导、素养导向、情境创设等教育能力评估 [4] - "北极星"V1.0版本已全面评测50多个主流大模型,评测榜单通过网站(www.bnueval.com)向公众公布 [4] 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工作成果 - 北京市教委2024年4月启动中小学校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工作 [5] - 工程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联合编写《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系统呈现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路径和应用成果 [5] - 配套典型案例集中呈现具有首都特色的经验做法,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规模化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与实践范式 [5]
“数字技术服务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 边会暨北京中轴线论坛成功举办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20:32
数字技术服务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边会暨北京中轴线论坛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与联合国卫星中心(UNOSAT)等机构联合举办"数字技术服务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边会暨北京中轴线论坛 [1] - 活动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 吸引来自20余个国家的120余位代表参加 [4] - 联合主办单位包括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 [4] HIST的成果与未来计划 - HIST二期发展成果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认可 被认为对其目标实现做出重大贡献 [3] - HIST将推进数字可持续发展国际大科学计划 助力《世界遗产公约》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 [3] - HIST积极开展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和培训工作 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全球利益攸关方高度认可 [3] - HIST成立于2011年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基于空间技术的世界遗产研究机构 [5] 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角色 - 中国是《世界遗产公约》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 [3] - 中国建立了HIST等二类中心和教席 支持世界遗产保护工作 [3] - 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发布《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成果报告》并上线"云上中轴"小程序国际版 [4] 数字技术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 论坛展示数字技术服务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成果 [4] - HIST研究一部部长骆磊介绍数字技术赋能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成果 [4] - 腾讯公司等机构代表分享利用数字技术保护世界遗产的案例 [4] - 活动促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缔约国、遗产地管理机构等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
“超强外挂”如何让意念变为现实?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12:33
脑机接口技术临床进展 - 广州首个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已实现患者通过意念控制器械完成站立和行走等动作 该技术通过建立大脑与外部机器的通信桥梁捕捉神经信号[1]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作为国内首批应用机构 采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康复训练两年多 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手段[2] - 侵入式技术需多学科协同 通过闭环神经调控系统解码意图并重塑神经功能 可绕过中枢神经受损区域实现功能修复[2] 政策与产业化支持 -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明确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重点推进领域[2] - 创新成果转化体系被定位为技术落地的关键 优先采购政策加速脑机接口从实验室向市场迭代[3] 应用场景扩展 - 粤港澳大湾区残特奥会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 包括轮椅操控和AI导盲眼镜等设备 帮助运动员突破生理限制[4] - 技术整合了湾区企业的工程能力 高校研发实力及医疗机构临床经验 形成完整产业链支持[4] 社会价值重构 - 技术突破重新定义疾病治疗边界 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快速转化颠覆传统认知[2][4] - 脑机接口不仅实现"意念控物"功能 更通过满足特殊群体需求体现科技人文关怀[4]
中国科协年会举办“空间太阳能电站”“国家水网建设”两场专题论坛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11:41
空间太阳能电站创新技术与应用 - 专题论坛聚焦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领域关键创新技术,涉及技术路线、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创新模式探索[3] - 主旨报告《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创新应用》介绍了中国初步形成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关键技术创新成果群及国际发展情况[3] - 《多目标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报告展示了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重要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包括微波驱动无人系统等技术方案[3] - 《光伏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报告涵盖中国在新型电池技术、钙钛矿光伏技术和柔性组件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空间适应性突破[3] - 《空间超大结构构建技术热点与发展趋势》报告分析了多类空间超大结构的组成和展开原理,总结了构建技术未来趋势[3] - 《空间高压超大功率电力系统关键技术进展》报告探讨了发展超大功率、高压空间电力系统的需求,介绍了相关关键技术和研究成果[4] - 论文研讨环节围绕微波能量传输系统优化、空间大型结构动力学特性和空间高效太阳能电池三方面展开讨论[4] - 论坛对推动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从理论迈向工程实践、服务国家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促进作用[5] 国家水网建设创新技术 - 专题论坛聚焦水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前沿发展方向,旨在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创新思路和技术支撑[7] - 论坛邀请多位院士专家作专题报告,内容涵盖数字孪生赋能国家水网、南水北调工程等关键科技问题[7] - 研讨内容还包括国家水网构建的关键科技问题以及大湾区水网关键问题[7]
刷单炒信?警惕流量驱动下的数字陷阱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09:08
电商平台虚假评价现象 - 消费者反映电商平台存在"刷单炒信"现象,收到商品后发现质量与模板化好评不符,评价体系存在数字陷阱 [2] - 商家通过"会员福利"等隐蔽形式组织虚假评价,如要求消费者完成购物后返还本金及佣金,形成虚假刷单闭环 [3] - 部分商家利用"用户体验官"模式规避监管,要求刷单人员浏览商品5至7分钟后下单,增加虚假评价识别难度 [3] 刷单炒信的违法性与技术挑战 - "刷单炒信"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并破坏行业公平竞争 [4] - 刷单产业链通过社交平台、群控软件及境外服务器逃避追踪,传统执法手段难以有效渗透,平台算法对隐蔽化刷单缺乏动态监测能力 [4] - 民事维权困难,消费者因实际损失难以量化导致个体维权动力不足 [4] 刷单炒信的规模化与技术化趋势 - 犯罪团伙开发刷单软件(如"云创助手")为全国20个省5000余家商户刷单2000万条,虚假评论及点赞达4000万条 [6] - 刷单行为衍生多重犯罪链条,包括非法购买公民信息注册"小号"、实施刷单类诈骗及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 [6] - 部分平台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勾结外部团伙,通过规则漏洞骗取平台补贴款,如某案例涉案金额达150万元人民币 [7] 治理措施与行业建议 - 电商平台需强化动态监测技术,规范交易结算流程并封禁违规返现通道,引入第三方机构抽检商品质量 [9] - 政府部门与司法机关联合执法,如四川省消委会提起公益诉讼,法院判令涉事公司公开赔礼道歉并承担公益责任 [8] - 建议对网络水军等行为进行刑事打击,切断资金流与信息流,遏制黑灰产业链扩张 [8]
太突然!Manus微博、小红书等账号被清空!不少网友曾彻夜蹲守产品的使用邀请码
环球网资讯· 2025-07-13 08:40
公司动态 - Manus官方微博和小红书账号内容已清空 [1] - Manus官网首页显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此前为"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 [3] - Manus由中国初创公司蝴蝶效应在今年3月6日发布,号称"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产品" [5] - Manus近期对旗下部分国内业务进行裁员,并将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 [7] - 公司目前在中国区的员工总数为120人左右 [7] - 今年6月,Manus产品负责人张涛表示公司已把总部从中国迁至新加坡 [7] 产品与技术 - Manus采用邀请内测方式向公众开放,网友彻夜蹲守邀请码 [5] - 产品能够独立思考、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直接交付完整成果 [5] - 二手平台上Manus邀请码最贵被炒至10万元级别 [5] - 官方澄清从未开设任何付费获取邀请码的渠道 [5] - 3月11日,Manus宣布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达成战略合作 [5] - 合作将基于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在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实现Manus全部功能 [5] 创始人信息 - Manus创始人团队包括肖弘、季逸超和张涛三位 [7]
海南电动自行车充电不能过夜?男子发布谣言视频被行拘
环球网资讯· 2025-07-12 23:32
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澄清 - 网传"海南电动自行车充电不能过夜"为虚假信息 海南交警 消防 应急等部门均未发布此类规定 [2] - 网传"头盔需分春 夏 冬三款"不实 实际仅需通过CCC认证并标识即可 无需季节分类 [5] - 网传"12-15岁未成年人不得乘坐电动车"系谣言 现行条例仅规定16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驾驶时不得载人 [7][9] 现行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要点 - 海南省沿用2022年1月施行的《海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 未出台新规 [2] - 安全头盔需符合质量标准 鼓励销售者实行带盔销售 [3] - 驾驶人需年满16周岁且无妨碍驾驶的生理缺陷 成年人可搭载1人 6岁以下儿童需使用安全座椅 [9] - 16-18岁未成年人驾驶时禁止载人 乘车人需正向骑坐于驾驶人后方 [7][9] 谣言传播及处理情况 - 梁某未经核实制作标题为"2025年海南电动车新规"的谣言视频 单日播放量超100万次 互动数据包括1.5万点赞 1400评论 7000转发 [14] - 海口警方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梁某处以15日拘留 1000元罚款 并删除视频 [16] - 警方调查显示梁某系根据网络不实信息改编成口播视频发布 [12]
2025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发布“人类面临的前100大挑战”全球问题征集
环球网资讯· 2025-07-12 23:20
2025前沿科学创新大会概况 - 大会在湖南长沙举办 主办方发布"人类面临的前100大挑战"全球问题征集邀请 联合多学科科学家共同关注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 [1] - 问题征集持续至2025年11月20日 通过公开透明专家评审后全球发布 促进多元合作 [3] - 大会采用新型圆桌会议模式 为科学家提供深度探索和多维碰撞平台 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化 [3] 会议内容与议程 - 围绕"征集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发表成果-落地转化"主线开展 [3] - 会前征集200个前沿科学问题 现场设置25个专题研讨 聚焦创新材料 宇宙实验室 生态农业 类脑智能 气候变化与健康等众多领域 [3] - 涵盖生命科学 地球科学 材料科学 医学 能源科学和交叉科学等多个学科方向 [3] - 百余名特邀嘉宾参与互动交流和前瞻思辨 凝聚智慧达成共识 [3] 重要演讲与讨论 -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表示材料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新材料推动中国多个战略产业革命性发展 [4]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继峰分享宇宙实验室最新进展及未来展望 邀请各学科专家开启黑洞研究新篇章 [4] - 圆桌论坛第一场聚焦创新材料和宇宙实验室 与会专家深入讨论学科交叉研究可能性 [4] 主办方与成果 - 大会由The Innovation主办 联合岳麓山实验室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协办 [4] - The Innovation是2020年创办的综合性国际学术期刊 2024年影响因子25.7(5年影响因子40.2) 位列全球综合性期刊第三名 [5] - 开幕式发布10项科技成果重要签约项目名单 [4] - 主办方期待推动更多优质成果在长沙落地转化 促进创新研发加速发展 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 [5]